抗战时期的武当道教(四)

道教之音 杨立刚

2015-09-07 23:06:43

武当道医道药

中国民间有“十道九医”的说法,武当道士中兼通医药之术者为数众多;武当山中草药资源丰富,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伤病员来到设在武当道观的医院治疗。一些精通医药的道士贡献出自己研制的“灵丹妙药”,为各个战场的抗日将士救死扶伤,济世度人。

抗战期间,均县境内设置了很多部队医院。据1993年8月出版的《丹江口市志》军事卷记载:1938年155后方医院驻均县城内城隍庙,1942年撤离。同一时期,64军野战医院驻均县城内。1940年,第五战区荣誉军人管理处驻县城南关街,1941年撤离。1942年10月,国民党72军野战医院迁驻县境土桥枣园。有医护人员180余人,病床300余张,1946年迁移。1943年1月,军政部第73陆军医院由房县迁入县城关北门街。同年,第五战区光誉大队413人驻嚣川七里屯。

史志中记载的这些都是军级以上部队的医院。而据萧子云、王璘之等亲历者回忆,设在均县境内的还有师、团级的卫生所、室、队等十多家医疗机构。这些医疗机构不少是直接设在道教宫观内,如均县城内的城隍庙、酒仙庙,城外的火星庙、三元宫、冲虚庵和晋府庵等处。1938年冬天,第五战区荣誉军人管理处进驻均县县城内的南关街,它是战区伤病官兵收容、医疗的管理监督机构,黄剑鸣为中将处长,韦韬为少将副处长。下设前线救护队、后方医院、陆军医院、残废军人教养院。这些医疗机构以均县为起点,沿汉江上游两岸的郧县、白河、安康分布,并有国际红十字巡回医疗队协助治疗。1942年,第五战区设立卫生人员训练第三分所,属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的下属培训军医的机构,驻在均县土桥的道观内,后在道观外盖了学员宿舍数十间。该卫生训练所有军官80人,医生50人左右,学员400余人,每期训练一年。许多医生是齐鲁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如候医生不仅为学员讲课,还给驻地群众治病,医术高明。医院里有x光机、盘尼西林(青霉素)、磺胺剂等先进器械和药品。但,因为日伪封锁,医药奇缺,道医道药在救治伤病员时也广泛使用。

武当道士罗教培(1904----1967),河南省邓州人。从小慕道,熟读五经四书,精通医术,民国初年到武当紫霄宫龙门派道士冷合斌为师。1931年,红三军进驻武当山时,他同道友水合一就曾精心医治红军伤病员。抗日战争时期他和道友经常下山为战士治疗。有一次,72军野战医院收治了一名上臂负伤的班长,因长途转运没能及时清理创口,造成严重腐烂流脓,伤员发烧不退,痛苦不堪。此时日寇进攻猛烈,麻醉、消炎等药品出现严重短缺,医生一时束手无策。罗教培得知消息,自报奋勇前往救治。他先给伤员服用了自己配制的麻醉、镇静药,然后,将匕首火烧消毒后,剔除伤口周围的腐肉。接着他把一个在开水中消毒的布条用筷子穿过伤口,用手拉着留在伤口内的布条的两头儿,像拉锯一样来回拉动,伤口内的火药、烂肉、血脓就被清洗出来了。处理完伤口后,他用活鲫鱼一条洗净捣烂、放入少许冰片和五味子,搅拌后贴敷伤口,包扎完成。经过几次换药处理后,这位班长的伤口逐渐愈合,最后完全复原。

朱宇亮(1887—1961),湖北省随州人,幼家贫,随母兄逃荒到武当落户,不久到太和宫皇经堂学道,据说他是武当名药“八宝紫金锭”秘方的正宗传人。1941年,国军刘团长因受寒风湿劳累过度患了腰腿痛病,腰腿冰凉,严重时无法站立,痛得夜不能寐,只好从战场下来休养。朱宇亮用千年见3两,追地丰3两,川石偷3两,麻黄3两,苏叶3两,川军1两,蝉蜕2两,半夕3两,甘草1两,南红花2两,当归3两,黄酒半斤,茶叶一两,以水煎药、茶成汤,药汤与黄酒同饮。服用五副汤药后,刘团长的腰腿痛病已大为好转。后经朱宇亮用道医道药调理半年,刘团长竟能又重返前线。
抗日部队的医疗机构入驻武当道观后,许多道士搬出道观,腾出庙宇接待伤病员。紫阳庵的14名坤道,在道长水合一的安排下为受伤战士做日常护理工作。她们不怕脏不怕累,任劳任怨地在医院服务。一些年轻的乾道积极参加担架队,运送伤患,参与救护。道长水合一(1890—1950),湖北随州人,幼习业,博学多识,精医术,善书法。民国初任区团总,后弃家到武当山学道,拜紫霄宫徐本善为师,为入室弟子。1931年红三军进驻武当山时,他遵师嘱,精心医护红军伤员,待伤愈又将其化妆成道人,分三批护送至房县大木场归队。抗战时期,有不少战士发生磕碰伤,战时治疗不及时,导致感染流脓。特别是在夏、秋季节,很长时间都难好。水合一土法上马,自制道药。他取一些槐树枝烧成灰,研成粉未,用香油拌好,再把一节约14厘米长的粗葱白切成两半,用沙锅将一些醋烧开。然后用葱白蘸着烧开的醋洗抹患处,洗完后再抹上香油拌的槐树枝灰未。每天2次,数日即好,很是灵验。

著名的武当道药---黄龙洞眼药,有着上千年的历史。长期以来,该药都是从百米高的黄龙洞垂下的一根麻绳卖药。香客将钱装入小篮内,再把绳子一抖,钱随着麻绳拉入黄龙洞,然后洞内的道士将药放入小篮,再降到香客手中。一致鄂豫陕等省的老百姓中流传着一句谚语:黄龙洞的眼药----两不见面。日寇在战争中频繁使用毒气,对抗日军民的眼、呼吸道和皮肤造成严重损害。水合一道长和黄龙洞的道士配制了大量眼药,在部队医院中使用,治愈了许多遭受日寇毒气伤害,眼睛出现结膜炎、角膜混浊和溃疡的抗日将士。

七十多年来,一直被广泛宣传的湖南省祁阳县抗日女英雄周咏南,幼年即师从武当道士周举学文习武。周举曾传授给周咏南三副道药秘方,这三副秘方是:

1、玉荷仙液

功能:止痛解毒,止血。

提炼方法:药用山荷叶(非莲花荷叶),在夏季采摘收集,用其根,去须根和杂质,洗净晒干储存。提炼时(霉变的不可使用),干根1斤,加水12斤,蒸取药液三次,以消毒纱巾过滤,去渣储存。放置五天后再过滤一次,去掉沉淀物和上浮杂质。密封待用,有效期一年。

据周咏南讲:用此仙液在战场上救护伤员,有止痛止血奇效。使用时,先将药棉浸满玉液,洗涤伤口,去掉血污,立即止痛止血。然后用纱布浸玉液,敷于伤口上,再用药棉浸饱玉液,放在纱布上,用绷带包扎好。如果玉液被体温蒸发干了,再淋上玉液,以浸湿为度。然后送后方医院治疗。当医生解开绷带检视伤口时,伤口周围的一切组织,都会呈现出新生现象,以避免清洗消毒的手术麻烦,减轻伤员的痛苦,加速治愈时间。

2、生化灵胶

灵胶,分水胶和油胶两种,这里介绍的是水胶。

处方:千里光、臭牡丹、腊叶、菊花、三七、木芙蓉、路边姜、落地根、血贝母、深山一点血、凤尾草、山胡椒、乌柏、马兰、牛奶子、铁箍散、龙牙草、艾叶、香椿、柳叶等二十味药适量配制而成。

功能:消炎、止痛止血(大动脉、大静脉出血,敷上灵胶,可立止)、生机、敛口、拔毒、排脓、去腐等(注意:水胶有刺激性,开始感到刺痛,15分钟后即感到舒适。)

提炼方法:采来草药,除去杂质,洗净切碎,1斤干药加水3斤,蒸取药液二次,过滤去渣。再用文火浓缩成胶状(火候要嫩,牵丝即可,切不可用武火),以不粘手为度,取出置于平底瓷盘内,上盖玻璃板,置于阳光下暴晒,令其柔软成胶,储藏待用(此生化灵胶,用于伤科,有意想不到的奇效)。

3、武当万应丸

处方:路边樟二两、落地根三两、水腊树一两八钱、乌柏一两八钱、田边菊二两、车前草八钱、水灯草一两二钱、凤尾草二两二钱、血贝母二两二钱、铁马鞭二两、含珠草一两六钱、榔树二两、海金沙一两四钱、扁畜草二两等十四味药配合而成(如欲多量,可按配量比加药)。

功能:此丸适应范围很广。内服,能强心利尿、通大便、健脾胃、助消化、滋肾脏、醒脑益智、调剂体温(高温降低,低温升高,保持常温)、抑制血压等等。

提炼方法:将药采齐,除去杂质,洗净切碎,蒸取药液二次,拌合过滤去渣。再用文火浓缩成胶状,以不粘手为度,取置瓷盆内,盖以玻璃板,暴于阳光下,令其柔软,加工成丸,包以糖衣,大小如梧桐子,装入瓶中,密封待用(注意:防潮和走气,即起氧化作用。患者服用此丸,服药期忌鸡、鸭、蛋,以增其效)。

1943年11月,周咏南在湖南省常德前线与日军作战中,被子弹击中大腿负伤。在医院里她用周举传授的武当道药进行医治,治好了枪伤。伤愈后,周咏南被调到国民政府第九战区第129兵站医院担任新闻室少校主任,从事伤兵励志工作。在第129兵站医院,周咏南牢记师傅周举:“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学武之人,不懂医道,就不会保存自己。”的教导,把这三个武当道药秘方告诉了临床医生。他们在医疗实践中运用这些道药秘方,治愈了不少抗日伤病员。

1966年,周咏南临终之际想起了这三个武当道药秘方,将其写出来留给了不懂医药的儿子黄天。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黄天将这三个道药秘方贡献出来,交回到了武当山。黄天说自己对母亲遗训认识不足:“对草药治病不感兴趣,只是秘而藏之,从没运用过。我不当医生,何用之有?故对此秘方只知其方,不识其药。如获石田,得而无用。今奉献给武当山地区从事中草药研究的人们,并以此作为我对周举师祖的纪念。” 

抗战时期的武当道教(四)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分校医务室----武当山冲虚庵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抗战时期的武当道教(四)

道教之音 杨立刚

2015-09-07 23:06:43

|
抗战时期的武当道教(四)
|

武当道医道药

中国民间有“十道九医”的说法,武当道士中兼通医药之术者为数众多;武当山中草药资源丰富,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伤病员来到设在武当道观的医院治疗。一些精通医药的道士贡献出自己研制的“灵丹妙药”,为各个战场的抗日将士救死扶伤,济世度人。

抗战期间,均县境内设置了很多部队医院。据1993年8月出版的《丹江口市志》军事卷记载:1938年155后方医院驻均县城内城隍庙,1942年撤离。同一时期,64军野战医院驻均县城内。1940年,第五战区荣誉军人管理处驻县城南关街,1941年撤离。1942年10月,国民党72军野战医院迁驻县境土桥枣园。有医护人员180余人,病床300余张,1946年迁移。1943年1月,军政部第73陆军医院由房县迁入县城关北门街。同年,第五战区光誉大队413人驻嚣川七里屯。

史志中记载的这些都是军级以上部队的医院。而据萧子云、王璘之等亲历者回忆,设在均县境内的还有师、团级的卫生所、室、队等十多家医疗机构。这些医疗机构不少是直接设在道教宫观内,如均县城内的城隍庙、酒仙庙,城外的火星庙、三元宫、冲虚庵和晋府庵等处。1938年冬天,第五战区荣誉军人管理处进驻均县县城内的南关街,它是战区伤病官兵收容、医疗的管理监督机构,黄剑鸣为中将处长,韦韬为少将副处长。下设前线救护队、后方医院、陆军医院、残废军人教养院。这些医疗机构以均县为起点,沿汉江上游两岸的郧县、白河、安康分布,并有国际红十字巡回医疗队协助治疗。1942年,第五战区设立卫生人员训练第三分所,属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的下属培训军医的机构,驻在均县土桥的道观内,后在道观外盖了学员宿舍数十间。该卫生训练所有军官80人,医生50人左右,学员400余人,每期训练一年。许多医生是齐鲁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如候医生不仅为学员讲课,还给驻地群众治病,医术高明。医院里有x光机、盘尼西林(青霉素)、磺胺剂等先进器械和药品。但,因为日伪封锁,医药奇缺,道医道药在救治伤病员时也广泛使用。

武当道士罗教培(1904----1967),河南省邓州人。从小慕道,熟读五经四书,精通医术,民国初年到武当紫霄宫龙门派道士冷合斌为师。1931年,红三军进驻武当山时,他同道友水合一就曾精心医治红军伤病员。抗日战争时期他和道友经常下山为战士治疗。有一次,72军野战医院收治了一名上臂负伤的班长,因长途转运没能及时清理创口,造成严重腐烂流脓,伤员发烧不退,痛苦不堪。此时日寇进攻猛烈,麻醉、消炎等药品出现严重短缺,医生一时束手无策。罗教培得知消息,自报奋勇前往救治。他先给伤员服用了自己配制的麻醉、镇静药,然后,将匕首火烧消毒后,剔除伤口周围的腐肉。接着他把一个在开水中消毒的布条用筷子穿过伤口,用手拉着留在伤口内的布条的两头儿,像拉锯一样来回拉动,伤口内的火药、烂肉、血脓就被清洗出来了。处理完伤口后,他用活鲫鱼一条洗净捣烂、放入少许冰片和五味子,搅拌后贴敷伤口,包扎完成。经过几次换药处理后,这位班长的伤口逐渐愈合,最后完全复原。

朱宇亮(1887—1961),湖北省随州人,幼家贫,随母兄逃荒到武当落户,不久到太和宫皇经堂学道,据说他是武当名药“八宝紫金锭”秘方的正宗传人。1941年,国军刘团长因受寒风湿劳累过度患了腰腿痛病,腰腿冰凉,严重时无法站立,痛得夜不能寐,只好从战场下来休养。朱宇亮用千年见3两,追地丰3两,川石偷3两,麻黄3两,苏叶3两,川军1两,蝉蜕2两,半夕3两,甘草1两,南红花2两,当归3两,黄酒半斤,茶叶一两,以水煎药、茶成汤,药汤与黄酒同饮。服用五副汤药后,刘团长的腰腿痛病已大为好转。后经朱宇亮用道医道药调理半年,刘团长竟能又重返前线。
抗日部队的医疗机构入驻武当道观后,许多道士搬出道观,腾出庙宇接待伤病员。紫阳庵的14名坤道,在道长水合一的安排下为受伤战士做日常护理工作。她们不怕脏不怕累,任劳任怨地在医院服务。一些年轻的乾道积极参加担架队,运送伤患,参与救护。道长水合一(1890—1950),湖北随州人,幼习业,博学多识,精医术,善书法。民国初任区团总,后弃家到武当山学道,拜紫霄宫徐本善为师,为入室弟子。1931年红三军进驻武当山时,他遵师嘱,精心医护红军伤员,待伤愈又将其化妆成道人,分三批护送至房县大木场归队。抗战时期,有不少战士发生磕碰伤,战时治疗不及时,导致感染流脓。特别是在夏、秋季节,很长时间都难好。水合一土法上马,自制道药。他取一些槐树枝烧成灰,研成粉未,用香油拌好,再把一节约14厘米长的粗葱白切成两半,用沙锅将一些醋烧开。然后用葱白蘸着烧开的醋洗抹患处,洗完后再抹上香油拌的槐树枝灰未。每天2次,数日即好,很是灵验。

著名的武当道药---黄龙洞眼药,有着上千年的历史。长期以来,该药都是从百米高的黄龙洞垂下的一根麻绳卖药。香客将钱装入小篮内,再把绳子一抖,钱随着麻绳拉入黄龙洞,然后洞内的道士将药放入小篮,再降到香客手中。一致鄂豫陕等省的老百姓中流传着一句谚语:黄龙洞的眼药----两不见面。日寇在战争中频繁使用毒气,对抗日军民的眼、呼吸道和皮肤造成严重损害。水合一道长和黄龙洞的道士配制了大量眼药,在部队医院中使用,治愈了许多遭受日寇毒气伤害,眼睛出现结膜炎、角膜混浊和溃疡的抗日将士。

七十多年来,一直被广泛宣传的湖南省祁阳县抗日女英雄周咏南,幼年即师从武当道士周举学文习武。周举曾传授给周咏南三副道药秘方,这三副秘方是:

1、玉荷仙液

功能:止痛解毒,止血。

提炼方法:药用山荷叶(非莲花荷叶),在夏季采摘收集,用其根,去须根和杂质,洗净晒干储存。提炼时(霉变的不可使用),干根1斤,加水12斤,蒸取药液三次,以消毒纱巾过滤,去渣储存。放置五天后再过滤一次,去掉沉淀物和上浮杂质。密封待用,有效期一年。

据周咏南讲:用此仙液在战场上救护伤员,有止痛止血奇效。使用时,先将药棉浸满玉液,洗涤伤口,去掉血污,立即止痛止血。然后用纱布浸玉液,敷于伤口上,再用药棉浸饱玉液,放在纱布上,用绷带包扎好。如果玉液被体温蒸发干了,再淋上玉液,以浸湿为度。然后送后方医院治疗。当医生解开绷带检视伤口时,伤口周围的一切组织,都会呈现出新生现象,以避免清洗消毒的手术麻烦,减轻伤员的痛苦,加速治愈时间。

2、生化灵胶

灵胶,分水胶和油胶两种,这里介绍的是水胶。

处方:千里光、臭牡丹、腊叶、菊花、三七、木芙蓉、路边姜、落地根、血贝母、深山一点血、凤尾草、山胡椒、乌柏、马兰、牛奶子、铁箍散、龙牙草、艾叶、香椿、柳叶等二十味药适量配制而成。

功能:消炎、止痛止血(大动脉、大静脉出血,敷上灵胶,可立止)、生机、敛口、拔毒、排脓、去腐等(注意:水胶有刺激性,开始感到刺痛,15分钟后即感到舒适。)

提炼方法:采来草药,除去杂质,洗净切碎,1斤干药加水3斤,蒸取药液二次,过滤去渣。再用文火浓缩成胶状(火候要嫩,牵丝即可,切不可用武火),以不粘手为度,取出置于平底瓷盘内,上盖玻璃板,置于阳光下暴晒,令其柔软成胶,储藏待用(此生化灵胶,用于伤科,有意想不到的奇效)。

3、武当万应丸

处方:路边樟二两、落地根三两、水腊树一两八钱、乌柏一两八钱、田边菊二两、车前草八钱、水灯草一两二钱、凤尾草二两二钱、血贝母二两二钱、铁马鞭二两、含珠草一两六钱、榔树二两、海金沙一两四钱、扁畜草二两等十四味药配合而成(如欲多量,可按配量比加药)。

功能:此丸适应范围很广。内服,能强心利尿、通大便、健脾胃、助消化、滋肾脏、醒脑益智、调剂体温(高温降低,低温升高,保持常温)、抑制血压等等。

提炼方法:将药采齐,除去杂质,洗净切碎,蒸取药液二次,拌合过滤去渣。再用文火浓缩成胶状,以不粘手为度,取置瓷盆内,盖以玻璃板,暴于阳光下,令其柔软,加工成丸,包以糖衣,大小如梧桐子,装入瓶中,密封待用(注意:防潮和走气,即起氧化作用。患者服用此丸,服药期忌鸡、鸭、蛋,以增其效)。

1943年11月,周咏南在湖南省常德前线与日军作战中,被子弹击中大腿负伤。在医院里她用周举传授的武当道药进行医治,治好了枪伤。伤愈后,周咏南被调到国民政府第九战区第129兵站医院担任新闻室少校主任,从事伤兵励志工作。在第129兵站医院,周咏南牢记师傅周举:“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学武之人,不懂医道,就不会保存自己。”的教导,把这三个武当道药秘方告诉了临床医生。他们在医疗实践中运用这些道药秘方,治愈了不少抗日伤病员。

1966年,周咏南临终之际想起了这三个武当道药秘方,将其写出来留给了不懂医药的儿子黄天。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黄天将这三个道药秘方贡献出来,交回到了武当山。黄天说自己对母亲遗训认识不足:“对草药治病不感兴趣,只是秘而藏之,从没运用过。我不当医生,何用之有?故对此秘方只知其方,不识其药。如获石田,得而无用。今奉献给武当山地区从事中草药研究的人们,并以此作为我对周举师祖的纪念。” 

抗战时期的武当道教(四)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分校医务室----武当山冲虚庵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