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光春:道教精神对现代人普世价值的影响

凤凰陕西综合网 佚名

2015-09-19 23:06:46

樊光春:道教精神对现代人普世价值的影响

陕西省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樊光春

凤凰陕西:道教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樊老师:我们知道鲁迅有一句名言: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对这句话我们有三种解读方式。第一种是,他肯定道教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第二种是,鲁迅生活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他是领军人物。当时新文化运动中,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宗教因素是予以否定的。鲁迅讲这个话,意思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所以中国不好的东西都归罪与道教,这是第二种解读;第三,鲁迅讲的这个话是事实,不存在褒贬,不好也不坏,反正中国文化离不开它。道教是中国文化里的三大文化主干之一,有儒、道、佛,过去统称为“三教”现在对于“儒“是不是一种宗教,这在学界有争议,但是现在很多学者渐渐趋向于认为”儒“也具有宗教特质和功能,所以叫儒教也没有问题。所以有“儒教”、“道教”和“佛教”三教。

凤凰陕西:道家思想和道教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么?

樊老师:我认为道家和道教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在传播方式上有所不同。老庄时代注重义礼方面的建设,作为道教的教义,他做了准备工作,而且流传的方式采取师徒相传,传播了几百年。在汉武帝之前他们不需要成立组织,因为皇帝都听他的,他的思想已经得到贯彻。后来地位上去了,所以需要从民间组织发展。

凤凰陕西:您能解释一下佛教和道教在文化内涵方面有什么不同么?

樊老师:我个人认为它们在总体上是一致的,但是在形式上有差异。在教义方面,佛教更注重教义的开发,注重智慧的开发,心的升华,不太强调你去住一种非常舒适的现实的生活,但是道教不反对,它是讲你要把身体养好,和环境相适应。 所以对于心灵的修炼方面没有佛教这么精致。

凤凰陕西:中国人印象里就会认为:道长和隐士是相等的,是这样的么?

樊老师:现在来看隐士包含的不止是道教,但是隐居这种方式确实是道教早期修行的一种方式。后来隐士为了向道教学习,现在看到的隐士这些是很复杂的,各种动机都有,所以造成鱼龙混杂的现象。但是主导我认为还是佛教和道教。

凤凰陕西:道教提倡“福地洞天”这些事情,而华山有72洞。它这个是供道士修炼用的,这种“洞”在道教里意味着什么?

樊老师:这个说法我觉得不准确,因为道教里是“洞天福地”这个概念,它是怎么来的呢。修炼方式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知道早期的道教它是没有修筑这种场所,修这个都是魏朝以后的事情。这之前都是小团体,流动性强,而且主要隐居在山里。 他们第一是为了生存下去,二是不想破坏环境,这就很矛盾。又要住,又不想盖房子,那就住在洞穴里。如果盖房子就会破坏环境,花很多时间,而且也不常住,所以选择山洞居住。另一个原因是观念上的问题。道教有一个很重要的“法器”,实际上不是做法事用的,但是他离不开这个东西,那就是葫芦。葫芦这个很有意思, 形状和“玄”字很像,有些文字学家说就是从葫芦来的。“玄”又是“道”的一种代名词,所以说“通玄悟道”,元代甚至把道教叫做“玄教”,这个“玄”字和道教是这样一种联系。

樊光春:道教精神对现代人普世价值的影响

华山风光

凤凰陕西:华山被称为道家的第四洞天,这种渊源是从何说起?

樊老师:洞天福地是唐以后形成的。我的看法是这种看法现在过时了。因为当时排列这个的时候,是唐代一个南方的学者,十大大洞天,七十二福地,还有三十六小洞天。第一洞天是王屋山,那是因为有一个有名的道士叫司马承祯,这是唐几代皇帝非常尊重的一个人国师级的人物,他不愿意住在皇宫里。唐玄宗就就把他安排在洛阳的王屋山,所以在排十大洞天时把王屋山列为第一洞天。实际上,华山的道教历史, 从文献记载来看,比王屋山更早更丰富。这样在全国很多地方符合这个修道的田间。陕西境内,华山应该是是第一,然后是终南山,还有宝鸡的吴山,陕北的白云山等等。

凤凰陕西:我们能不能这样理解:洞天福地是一种精神境界?

樊老师:是一种境界。就是我们离开里一个很多烦恼的地方,进入一个比较清静的地方去修炼自己,升华自己。

凤凰陕西:为什么在唐朝道教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呢?

樊老师:道教从自身发展来看,从先秦老庄奠定了理论以后,由民间团体逐步壮大,教团成熟以后,道教界这些高道在理论上也成熟起来。所以到了唐代,达到一个高峰。第二是有一个契机,唐代的皇室称老子为自己的祖先,大力推崇道教,他们把道教的管理纳入黄亲的范围。虽然在数量上赶不上佛教,但是在政治地位上是高于佛教的。这两个原因共同促使道教出现一个繁荣时期。

凤凰陕西:皇家和华山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樊老师:华山在唐代之前,在唐朝的祭祀体系里面都是很重要的。其实是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定型了,所以朝廷每年都会派人来祭祀,平时遇到一些天灾,也会去华山去祭祀,唐代的时候,由于处于长安和洛阳之间加上皇帝出行,西岳庙就是一个驿站,他必须在这里敬香朝拜,所以他在政治上有很好的机遇。所以更多的隐士居住在华山,比如吕洞宾,他就在华山和终南山一代活动,接下来是陈抟。宋代实行的也是和唐代一样同样尊重道教这样一种国策。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樊光春:道教精神对现代人普世价值的影响

    凤凰陕西综合网 佚名

    2015-09-19 23:06:46

    |
    樊光春:道教精神对现代人普世价值的影响
    |

    樊光春:道教精神对现代人普世价值的影响

    陕西省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樊光春

    凤凰陕西:道教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樊老师:我们知道鲁迅有一句名言: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对这句话我们有三种解读方式。第一种是,他肯定道教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第二种是,鲁迅生活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他是领军人物。当时新文化运动中,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宗教因素是予以否定的。鲁迅讲这个话,意思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所以中国不好的东西都归罪与道教,这是第二种解读;第三,鲁迅讲的这个话是事实,不存在褒贬,不好也不坏,反正中国文化离不开它。道教是中国文化里的三大文化主干之一,有儒、道、佛,过去统称为“三教”现在对于“儒“是不是一种宗教,这在学界有争议,但是现在很多学者渐渐趋向于认为”儒“也具有宗教特质和功能,所以叫儒教也没有问题。所以有“儒教”、“道教”和“佛教”三教。

    凤凰陕西:道家思想和道教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么?

    樊老师:我认为道家和道教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在传播方式上有所不同。老庄时代注重义礼方面的建设,作为道教的教义,他做了准备工作,而且流传的方式采取师徒相传,传播了几百年。在汉武帝之前他们不需要成立组织,因为皇帝都听他的,他的思想已经得到贯彻。后来地位上去了,所以需要从民间组织发展。

    凤凰陕西:您能解释一下佛教和道教在文化内涵方面有什么不同么?

    樊老师:我个人认为它们在总体上是一致的,但是在形式上有差异。在教义方面,佛教更注重教义的开发,注重智慧的开发,心的升华,不太强调你去住一种非常舒适的现实的生活,但是道教不反对,它是讲你要把身体养好,和环境相适应。 所以对于心灵的修炼方面没有佛教这么精致。

    凤凰陕西:中国人印象里就会认为:道长和隐士是相等的,是这样的么?

    樊老师:现在来看隐士包含的不止是道教,但是隐居这种方式确实是道教早期修行的一种方式。后来隐士为了向道教学习,现在看到的隐士这些是很复杂的,各种动机都有,所以造成鱼龙混杂的现象。但是主导我认为还是佛教和道教。

    凤凰陕西:道教提倡“福地洞天”这些事情,而华山有72洞。它这个是供道士修炼用的,这种“洞”在道教里意味着什么?

    樊老师:这个说法我觉得不准确,因为道教里是“洞天福地”这个概念,它是怎么来的呢。修炼方式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知道早期的道教它是没有修筑这种场所,修这个都是魏朝以后的事情。这之前都是小团体,流动性强,而且主要隐居在山里。 他们第一是为了生存下去,二是不想破坏环境,这就很矛盾。又要住,又不想盖房子,那就住在洞穴里。如果盖房子就会破坏环境,花很多时间,而且也不常住,所以选择山洞居住。另一个原因是观念上的问题。道教有一个很重要的“法器”,实际上不是做法事用的,但是他离不开这个东西,那就是葫芦。葫芦这个很有意思, 形状和“玄”字很像,有些文字学家说就是从葫芦来的。“玄”又是“道”的一种代名词,所以说“通玄悟道”,元代甚至把道教叫做“玄教”,这个“玄”字和道教是这样一种联系。

    樊光春:道教精神对现代人普世价值的影响

    华山风光

    凤凰陕西:华山被称为道家的第四洞天,这种渊源是从何说起?

    樊老师:洞天福地是唐以后形成的。我的看法是这种看法现在过时了。因为当时排列这个的时候,是唐代一个南方的学者,十大大洞天,七十二福地,还有三十六小洞天。第一洞天是王屋山,那是因为有一个有名的道士叫司马承祯,这是唐几代皇帝非常尊重的一个人国师级的人物,他不愿意住在皇宫里。唐玄宗就就把他安排在洛阳的王屋山,所以在排十大洞天时把王屋山列为第一洞天。实际上,华山的道教历史, 从文献记载来看,比王屋山更早更丰富。这样在全国很多地方符合这个修道的田间。陕西境内,华山应该是是第一,然后是终南山,还有宝鸡的吴山,陕北的白云山等等。

    凤凰陕西:我们能不能这样理解:洞天福地是一种精神境界?

    樊老师:是一种境界。就是我们离开里一个很多烦恼的地方,进入一个比较清静的地方去修炼自己,升华自己。

    凤凰陕西:为什么在唐朝道教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呢?

    樊老师:道教从自身发展来看,从先秦老庄奠定了理论以后,由民间团体逐步壮大,教团成熟以后,道教界这些高道在理论上也成熟起来。所以到了唐代,达到一个高峰。第二是有一个契机,唐代的皇室称老子为自己的祖先,大力推崇道教,他们把道教的管理纳入黄亲的范围。虽然在数量上赶不上佛教,但是在政治地位上是高于佛教的。这两个原因共同促使道教出现一个繁荣时期。

    凤凰陕西:皇家和华山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樊老师:华山在唐代之前,在唐朝的祭祀体系里面都是很重要的。其实是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定型了,所以朝廷每年都会派人来祭祀,平时遇到一些天灾,也会去华山去祭祀,唐代的时候,由于处于长安和洛阳之间加上皇帝出行,西岳庙就是一个驿站,他必须在这里敬香朝拜,所以他在政治上有很好的机遇。所以更多的隐士居住在华山,比如吕洞宾,他就在华山和终南山一代活动,接下来是陈抟。宋代实行的也是和唐代一样同样尊重道教这样一种国策。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