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颜山农用道教内丹方法取代儒家道德修养(3)

中国社会科学网 傅小凡

2015-11-23 11:42:22

四、以求生保命为社会规范的基础

道教是惜生恶死的宗教,以长视久生为最高理想,所以个体的生命存在就有了极高的价值。与儒家将人类道德规范的先天依据落在的天赋的善性之上不同的是,颜山农将人类惜生怕死的天性作为道德与法何以可能的依据,以重生保命的方法来劝人们遵守规范,他说:

刑具牢狱,人长见之。见之畏之,戒之警之。警戒畏惧,非为不生。心不戒惧,身必遭刑。非为初起,一念毫丝。忍之又忍,思之又思。再思再忍,愈忍愈思。自消自化,不敢非为。不忍不思,非为如虎。身受刑狱,心受愁苦。身心刑苦,身心囚虏。何颜人父,何颜人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自爱敬,甘受刑苦。[[9]]

他自己曾遭受牢狱之苦,所以对此深有体会。他一反以往的自我意识中包含的道德反省的内容,自我意识完全是个体生命对生死与利害的计较,求生怖死又何曾不是对生命过程的体验。外在的社会规范对人性的约束以人贪生怕死的本能为基础,虽然不再以理想为指导,但却更有可行性,更具现实意义,更接近法律与刑法的本质。

五、由宿命论向意志论的转化

儒家主张天命论,有着强烈的宿命论色彩,道教提倡“造命由我”,则是鲜明的意志论观点。颜山农用道教思想改造儒家,剔除传统儒家思想中的宿命论观点,而明显转向意志论。然而,宿命论与意志论往往两极相通,意志论者常常比一般人更强烈地感受着命运的必然性,“人生堪舆,身根大本,谓之己也。”[[10]]所谓“堪舆”就是要预知命运,他将“堪舆”视为“身根大本”,可见他内心宿命的感受是很深的。同时,他强烈地感受到生命的流逝与生命过程的短暂,他说:

浮生日景,瞬息隙过,其所适常变,顺逆、安恬、烦恼、拆裂,皆由命定于天,岂用人心火而得探求之耶!是故出世人豪,急了身命大事,先正其心,完复天真。[[11]]

时间感是个体生命存在的强烈感受之一,在这种“瞬息隙过”的时间感觉中,面对的是一切生死、变化、无常、痛苦与烦恼,而这一切又“皆由命定于天”,这种感受完全是宿命的,但他又不甘心命运的主宰,渴望改变命运,“我欲斯人生化巧,御天造命自精神。”[[12]]这种主观意志的意愿似乎是要成为宇宙的主宰,达到“柱主宇宙,无不持载覆帱者也”[[13]]的境界。在感受着无常的生命存在与艰难的人生历程的同时,又渴望能够“御天造命”,以达到一种自由境界,实现一种理想的人生状态。生命是宇宙本体,而人的精神又能驾驭生命过程,那么人的意志能够“御天造命”便是合乎逻辑的结论。人一旦到了主宰乾坤的地步,人间的功利自然便都放不在眼里了,“道明德立,而保身于尊贵清奇之地,主乾坤而无敌者也,爵禄云乎?”[[14]]在他心目中,只有长生久视,“御天造命”才是人生的根本意义所在,因为这是自由境界的根本,是他的终极关怀。

改变命运,主宰宇宙,支配与超越自然过程,它的实际表现就是通过养生与练内丹的方法达到长视久生。颜山农也的确长寿,一生活了95岁。然而,长生并不是他生活的唯一目的,况且长生并不等于永生,所以在无法做到超越自然而又感受着宿命的力量的同时,便企望在有限的生命过程中寻求永恒意义,如此就只能再回到儒家理想中来,所以他更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像孔夫子那样的圣人,“八十年来万欲休,精神活泼久忘忧。……立己达人宗孔业,沿生造命遂心筹。此为乐在神渊底,不是宣尼敢妄俦。”[[15]]这种自比孔子的气魄和以道统承继人自诩的自我评价,是宋明道学诸派人物的一个共同特征,表明颜山农只是利用道教的一些思想方法,本质上还是一位儒者。

  • 共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论颜山农用道教内丹方法取代儒家道德修养(3)

    中国社会科学网 傅小凡

    2015-11-23 11:42:22

    |
    论颜山农用道教内丹方法取代儒家道德修养(3)
    |

    四、以求生保命为社会规范的基础

    道教是惜生恶死的宗教,以长视久生为最高理想,所以个体的生命存在就有了极高的价值。与儒家将人类道德规范的先天依据落在的天赋的善性之上不同的是,颜山农将人类惜生怕死的天性作为道德与法何以可能的依据,以重生保命的方法来劝人们遵守规范,他说:

    刑具牢狱,人长见之。见之畏之,戒之警之。警戒畏惧,非为不生。心不戒惧,身必遭刑。非为初起,一念毫丝。忍之又忍,思之又思。再思再忍,愈忍愈思。自消自化,不敢非为。不忍不思,非为如虎。身受刑狱,心受愁苦。身心刑苦,身心囚虏。何颜人父,何颜人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自爱敬,甘受刑苦。[[9]]

    他自己曾遭受牢狱之苦,所以对此深有体会。他一反以往的自我意识中包含的道德反省的内容,自我意识完全是个体生命对生死与利害的计较,求生怖死又何曾不是对生命过程的体验。外在的社会规范对人性的约束以人贪生怕死的本能为基础,虽然不再以理想为指导,但却更有可行性,更具现实意义,更接近法律与刑法的本质。

    五、由宿命论向意志论的转化

    儒家主张天命论,有着强烈的宿命论色彩,道教提倡“造命由我”,则是鲜明的意志论观点。颜山农用道教思想改造儒家,剔除传统儒家思想中的宿命论观点,而明显转向意志论。然而,宿命论与意志论往往两极相通,意志论者常常比一般人更强烈地感受着命运的必然性,“人生堪舆,身根大本,谓之己也。”[[10]]所谓“堪舆”就是要预知命运,他将“堪舆”视为“身根大本”,可见他内心宿命的感受是很深的。同时,他强烈地感受到生命的流逝与生命过程的短暂,他说:

    浮生日景,瞬息隙过,其所适常变,顺逆、安恬、烦恼、拆裂,皆由命定于天,岂用人心火而得探求之耶!是故出世人豪,急了身命大事,先正其心,完复天真。[[11]]

    时间感是个体生命存在的强烈感受之一,在这种“瞬息隙过”的时间感觉中,面对的是一切生死、变化、无常、痛苦与烦恼,而这一切又“皆由命定于天”,这种感受完全是宿命的,但他又不甘心命运的主宰,渴望改变命运,“我欲斯人生化巧,御天造命自精神。”[[12]]这种主观意志的意愿似乎是要成为宇宙的主宰,达到“柱主宇宙,无不持载覆帱者也”[[13]]的境界。在感受着无常的生命存在与艰难的人生历程的同时,又渴望能够“御天造命”,以达到一种自由境界,实现一种理想的人生状态。生命是宇宙本体,而人的精神又能驾驭生命过程,那么人的意志能够“御天造命”便是合乎逻辑的结论。人一旦到了主宰乾坤的地步,人间的功利自然便都放不在眼里了,“道明德立,而保身于尊贵清奇之地,主乾坤而无敌者也,爵禄云乎?”[[14]]在他心目中,只有长生久视,“御天造命”才是人生的根本意义所在,因为这是自由境界的根本,是他的终极关怀。

    改变命运,主宰宇宙,支配与超越自然过程,它的实际表现就是通过养生与练内丹的方法达到长视久生。颜山农也的确长寿,一生活了95岁。然而,长生并不是他生活的唯一目的,况且长生并不等于永生,所以在无法做到超越自然而又感受着宿命的力量的同时,便企望在有限的生命过程中寻求永恒意义,如此就只能再回到儒家理想中来,所以他更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像孔夫子那样的圣人,“八十年来万欲休,精神活泼久忘忧。……立己达人宗孔业,沿生造命遂心筹。此为乐在神渊底,不是宣尼敢妄俦。”[[15]]这种自比孔子的气魄和以道统承继人自诩的自我评价,是宋明道学诸派人物的一个共同特征,表明颜山农只是利用道教的一些思想方法,本质上还是一位儒者。

  • 共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