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中的“解冤释结”思想论析(2)

宗教学研究 朱展炎

2015-12-10 17:48:32

故古者上君以道服人,大得天心,其治若神,而不愁者,以真道服人也;中君以德服人;下君以仁服人;乱君以文服人;凶败之君以刑杀伤服人。[25]

可以看出,《太平经》的解冤方式最终是要落实到世俗政治层面,“皇天”通过代理人“天师”向“天子”传授代表真道的文书图册,以此警诫和要求君主实行王道,实现太平之治。在此,“皇天”并不直接干预人间事务。如果君王不实行道治,皇天就会发怒,降下各种灾异,以此惩罚无道之政。如果君王不加反省,那么,民间就会爆发以“替天行道”姿态出现的种种动乱,以推翻无道之君。从这一点上看,《太平经》本身就含有革命性指向[26],有很强的“救世”意愿。

如果说《太平经》的解冤方式比较侧重于从政治神学的角度来解决人间乱象,构建太平之世。那么,魏晋以来的“神仙道教”就比较侧重于从斋醮科仪这种比较温和的宗教神学的方式进行解冤,淡化了道教直接参与社会变革的“救世”意愿,而从“济世”的角度来解决人世矛盾,强调个体行为对自身所受冤苦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经典来看,当时的解冤释结方法多寓于斋法当中,并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斋法仪式功能的一部分。在这些斋法当中,以灵宝派的斋法最为流行,北周道经《无上秘要》卷47《斋戒品》称:“斋法甚多,大同小异,其功德重者,唯太上灵宝斋。”[27]刘宋时期的陆修静清整道教,编撰斋仪,主要内容就是所谓的“九斋十二法”。《洞玄灵宝五感文》载:

二日洞玄灵宝之斋,有九法。以有为为宗。其一法,金策斋,调和阴阳,救度国王。其二法,黄策斋,为同法拔九祖罪根。其三法,明真斋,学士自拔亿曾万祖九幽之魂。其四法,三元斋,学士一年三过,自谢涉学犯戒之罪。[28]

其中的黄篆斋法和明真斋法都是拔度亡魂,是道教解冤释结的最常见斋法,尤以黄策斋为主。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在《道教灵验记》中就记载了很多关于黄篆斋法应验的故事,如卷15“李约黄策斋验”中对黄篆斋法的赞颂:

黄策斋者,济拔存亡,消解冤结,忏谢罪犯,,召命神明,无所不可。[29]

杜光庭在其所编撰的《道门科范大全集》中收录了大量道教科仪范本,虽然没有单独的解冤释结科仪,但里面就包含了非常多解冤释结的内容,如《道门科范大全集》卷4“忏禳疾病仪”之“清旦行道”中,希望众真“为弟子某削除死籍,汪(应为“注”,笔者注)上生名,解厄祛灾,和冤释对,宿瑕清荡,积过销平”[30]

宋元时流行的炼度、祭炼、施食等科仪,也包含了众多解冤释结的方法,如《太极祭炼内法》卷下云:

或问:解冤释结之旨?日:兴心发念是为恶业,则有冤雠之报对。泯心忘物,则为道本……我执彼亦执,我忘彼亦忘,两边不着于物,自然还于无为之天,冤结不待解释而自解释。[31]

祭炼之法,非常强调法师本身的心性功夫,《太极祭炼内法》卷下云:

祭炼时,辟一静室,置一净几,小小一盂饭,一小盂水,又一盂水作沐浴池,焚丹阳符投之于水,并一炷香外像,以香炉为火,以水盂为水,及先焚宝策,外更无他物,不要灯烛,方静打坐一更许,乃行持作用,纯是以我一团精神,祭炼幽冥,岂独鬼神得济,我之精神亦豁然清爽。大率法贵简径则易行,情心贵专一则易感应。定中境界,与天上神明,地下幽冥,混而为一,无不通彻。[32]

此外,道教当中也有一些独立的解冤释结经典,比如《太上道君说解冤拔度妙经》(《太上说通真高皇解冤经》,二者同书异名)、《太上三生解冤妙经》、《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范诰咒妙经》等,多强调斋戒诵经以解冤释结: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心专志,入静持斋,焚香行道,六时转念是经,吾当随愿保佑其人,使宿世冤雠,乘福超度,幽魂苦爽,各获超升。[33]

除了斋法解冤外,道教还推崇诵经、画符、持咒、掐诀等综合方法,如《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卷中云:“此经功德,能济幽沈,能解众恶……能除众苦,能解冤雠,能灭非祸,能资福寿,利益世界,不可穷尽。”[34]此外,《太上三生解冤妙经》也是主张诵经解冤的内容[35],此不赘述。画符、持咒等解冤方法在道经当中也有很多,比如《太上三洞神咒》、《清微神烈法》、《太上三生解冤妙经》等诸多道经都有很多解冤的咒、符、诀。

总体而言,道教对于冤结的化解,斋醮科仪是主要的化导方式,通过法师设斋醮祈请道教神灵下凡化解天、地、人三界之冤结,在行法过程中,配以符、咒、诀等方式,实现人、鬼、神沟通,达到解冤释结的目的。

三、解冤的主体与范围

道教实施解冤的行为主体,主要有皇天、元始天尊、救苦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道士、常人等。我们知道,在《太平经》中,最高的人格神是“皇天”,其解冤的方式是通过天师作为中介,以与六位真人问答的方式传达上天旨意,用以教诲世问君王力行道治,臣民配合君主恪守真道,从而实现无冤结之太平之世。“皇天”在此并不直接下凡化解天、地、人三界冤情。

《太平经》这种通过代理人行使解冤职责的模式对后世道教影响甚大,我们知道,道教的斋醮科仪法事,主要是通过道教的神职人员来进行,整个仪式就包含了请神、送神的环节。所以,道士作为行法的主体,通过变身,与神合体,充当了神人沟通的中介,从而实现信众的解冤诉求。

当然,在道经当中,道教尊神也经常化身下凡为世人解冤释结,如《太上三生解冤妙经》载:

尔时,寻声救苦天尊,与诸侍从巡游十方世界,化度众生,出离苦海,令归正道,不入邪宗。观见西方于内一国王,号净梵。此国人民多生淫杀,不造善功,多沈地狱,多失人身。念彼众生,遂即化身下降。[36]

接着,天尊向该国皇后解释她为何屡遭子女夭折无后之报:

天尊日:是汝前生之中,怀孕不慎,杀落其胎。儿女心内憎嫌,故得今身如此之报。恐汝不信,吾今摄此冤魂,汝当亲问。天尊指处,皇后视之,见一夜叉,面如叶蓝,眼如怪星。指皇后而言:前生之时,我受阴注,投你为母。你身年幼,全无惜护,随}生作为,因此不慎杀落我身,今欲还报。[37]

救苦天尊通过巡游十方世界的方式化度众生出离苦海,解冤释结,其对象既有针对特定个人的,也可以解一国、一家,乃至十方世界一切冤结,《太上三生解冤妙经》云:“此经非独解一人之冤结。汝等各发诚心,诵经百遍,一国之人,应有冤结,悉皆解脱。”[38]

关于救苦天尊的化身,《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经》卷中云:“此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一救苦天尊,昔在劫初,发弘誓愿,化身如恒河沙数,物随声应,在天呼为太一福神,在世呼为大慈仁者,在地狱呼为日耀帝君,在外道摄邪呼为狮子明王,在水府呼为洞渊帝君。汝是吾之,吾是汝之根,汝知吾知。此是九阳之精,甚灵甚灵,或居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邪,或为仙童玉女,或为帝君圣人,或为天尊道士,或为皇人老君,或为天医功曹,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39]救苦天尊通过信士称念其名号,化身下凡解救天、地、人三界冤苦,这种以化身来解冤的方式,在道经当中非常普遍。

道教解冤释结对象所涵盖的范围,从灵宝派对斋法的推崇上可见一斑,《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1云:

夫天地运终,亦当修斋,行香诵经。星宿错度,日月失昏,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四时失度,阴阳不调,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国主有灾,兵戈四兴,亦当修斋,行香诵经。疫毒流行,兆民死伤,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夫斋戒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赖,其福难胜,故日无量,普度天人。[40]

灵宝派认为通过斋法可以化解天地、星宿、日月、四季的各种乱象,同时对于人世国主遭难、兵戈所造成的各种冤死都可以得到化解。

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作为道教的先天尊神,其行使解冤释结的方式,其一是通过展现大法力来敕召各类神真,以涤荡血湖地狱冤苦,如《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卷中云:

天尊放百亿瑞光,左手擎熘璃宝瓶,右手执空青羽枝,乘九头狮子金莲翠叶之座,乘空而去,敕韶九凤破秽大神、洗浣大神、无义断恩大神、正精火目大神、震雷鼓目大神、全角复体大神、解冤释对大神,清荡血湖,破除厌秽,告下元始符命,元皇曲赦救度产死罪魂,时刻升迁。是时酆都北帝及诸鬼官、牛头狱卒、威敛神王、三界大魔、九亿鬼王、血湖大神,成遵勒命,赦拔罪魂。[41]

其二,通过说法为众真开示,委托众真化身临坛助道士化解冤结,如《无量意经》载道德天尊开示云:

我若说法,与汝等言……是时天真大神……诸天圣众闻说是已,各各欢喜,作如是言:若有奉道之士能发如是心,欲救一切苦,臣等当化身下降,令诸天大将及所在十方四直都大神将吏兵助法行持,俾诸众生及无量六道四生等众生者得以延生,死者得以复生,病者得以安,鬼妖邪魔皆得解脱,冤家执对各获消散。[42]

其三,建议世人延请世间高道作法解冤的,如《太上召诸龙神安镇坟墓经》载:

天尊日:世人今身贫困之者,是先世不信道法,不种善因。今世葬埋,不得亡人利益年月。营葬之所,亦有四时惊犯天星地宿,致见如斯。今得卿之所奏,吾甚欣然。自今以后,世人若有坟墓不安,灾衰竞至者,可寻高上道士,如灵宝典式,广建道场,忏悔罪愆。呼召龙王,来安坟墓。则灾患冰消,福祥云集。[43]

总而言之,道教实施解冤的主体主要还是以法师作为中介,通过设立道场来祈请众真临坛,助力法师化解各类冤结。其解冤之范围,包含了天、地、人三界一切含冤对象。道教的最高神,一般不亲自以肉身的方式直接亲临人间驻世化冤,而是通过派遣专职的解冤释结之神化身凡间实施解冤。

结语

从以上分析来看,道教的“解冤释结”思想体现了“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济世精神,道教所追求的神仙世界,既有出世层面的超越情怀,亦有积极人世的利人思想。“鬼神道教”由于其民间性,所以它的解冤思想较多地侧重于政治诉求层面,容易引导信众参与到社会变革活动之中。“神仙道教”作为魏晋道教改革的产物,更多地反映了士大夫阶层的诉求,因而其解冤思想更多地诉诸于宗教神学层面来化解社会矛盾,不主张过激的方式。就冤结产生的原因而言,《太平经》较为注重“不和不通论”、“君责论”和“承负论”,而魏晋以来的道教典籍,更多地是吸取佛教的“因果论”、“业报论”、“宿罪论”等,强调个人行为的主导性。在解冤的方法上,道教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就是以斋醮科仪为主,同时辅以符、咒、诀,这也是道教宗教神学式解冤的特点所在。

[1]韩国的车碹根先生在其《<太平经>的解冤结与大巡真理会的解冤相生之比较研究》一文中有详细的讨论。(金勋主编:《道与东方文化——东亚道文化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第391—418页)

[2][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472页下。

[3]《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第1O册第144页。下同。

[4][9]《道藏》第31册第93—94、767页。

[5]《道藏》第7册第48页。

[6][8][22][24][25]王明编:《太平经合校》,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48、16、467—468、219、32页。

[7][26][韩]车碹根:《(太平经>的解冤结与大巡真理会的解冤相生之比较研究》,金勋主编:《道与东方文化——东亚道文化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o12年,第395—398、404页。

[9][10]《道藏》第9册第867、869页。

[11]《道藏》第3册第514—515页。

[12][13][15][33][36][37][38][43]《道藏》第6册第278、278、889、278、313、313、314、247页。

[14][18][39][41]《道藏》第2册第37、727、38—39、39页

[16]《道藏》第23册第674页。

[17]《道藏》第14册第314页。

[19]《道藏》第8册第326—327页。

[20][21]《道藏》第1O册第79—8O、8O页。

[23]“夫帝王者,天之子,人之长。”(《太平经合校》,第219页)

[27]《道藏》第25册第166页。

[28]《道藏》第32册第620页。

[29][31][32]《道藏》第1O册第855、461、462页。

[34][40][42]《道藏》第l册第842、6、604页。

[35]“天尊日:吾今说此《三生解冤妙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每日烧香诵经三遍,己身冤结,尽皆消灭。”(《道藏》第6册第314页)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广西桂东南地区民间道经的整理与研究”(13CzJ020)阶段性成果。刊登于《宗教学研究》2014年第4期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道经中的“解冤释结”思想论析(2)

    宗教学研究 朱展炎

    2015-12-10 17:48:32

    |
    道经中的“解冤释结”思想论析(2)
    |

    故古者上君以道服人,大得天心,其治若神,而不愁者,以真道服人也;中君以德服人;下君以仁服人;乱君以文服人;凶败之君以刑杀伤服人。[25]

    可以看出,《太平经》的解冤方式最终是要落实到世俗政治层面,“皇天”通过代理人“天师”向“天子”传授代表真道的文书图册,以此警诫和要求君主实行王道,实现太平之治。在此,“皇天”并不直接干预人间事务。如果君王不实行道治,皇天就会发怒,降下各种灾异,以此惩罚无道之政。如果君王不加反省,那么,民间就会爆发以“替天行道”姿态出现的种种动乱,以推翻无道之君。从这一点上看,《太平经》本身就含有革命性指向[26],有很强的“救世”意愿。

    如果说《太平经》的解冤方式比较侧重于从政治神学的角度来解决人间乱象,构建太平之世。那么,魏晋以来的“神仙道教”就比较侧重于从斋醮科仪这种比较温和的宗教神学的方式进行解冤,淡化了道教直接参与社会变革的“救世”意愿,而从“济世”的角度来解决人世矛盾,强调个体行为对自身所受冤苦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经典来看,当时的解冤释结方法多寓于斋法当中,并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斋法仪式功能的一部分。在这些斋法当中,以灵宝派的斋法最为流行,北周道经《无上秘要》卷47《斋戒品》称:“斋法甚多,大同小异,其功德重者,唯太上灵宝斋。”[27]刘宋时期的陆修静清整道教,编撰斋仪,主要内容就是所谓的“九斋十二法”。《洞玄灵宝五感文》载:

    二日洞玄灵宝之斋,有九法。以有为为宗。其一法,金策斋,调和阴阳,救度国王。其二法,黄策斋,为同法拔九祖罪根。其三法,明真斋,学士自拔亿曾万祖九幽之魂。其四法,三元斋,学士一年三过,自谢涉学犯戒之罪。[28]

    其中的黄篆斋法和明真斋法都是拔度亡魂,是道教解冤释结的最常见斋法,尤以黄策斋为主。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在《道教灵验记》中就记载了很多关于黄篆斋法应验的故事,如卷15“李约黄策斋验”中对黄篆斋法的赞颂:

    黄策斋者,济拔存亡,消解冤结,忏谢罪犯,,召命神明,无所不可。[29]

    杜光庭在其所编撰的《道门科范大全集》中收录了大量道教科仪范本,虽然没有单独的解冤释结科仪,但里面就包含了非常多解冤释结的内容,如《道门科范大全集》卷4“忏禳疾病仪”之“清旦行道”中,希望众真“为弟子某削除死籍,汪(应为“注”,笔者注)上生名,解厄祛灾,和冤释对,宿瑕清荡,积过销平”[30]

    宋元时流行的炼度、祭炼、施食等科仪,也包含了众多解冤释结的方法,如《太极祭炼内法》卷下云:

    或问:解冤释结之旨?日:兴心发念是为恶业,则有冤雠之报对。泯心忘物,则为道本……我执彼亦执,我忘彼亦忘,两边不着于物,自然还于无为之天,冤结不待解释而自解释。[31]

    祭炼之法,非常强调法师本身的心性功夫,《太极祭炼内法》卷下云:

    祭炼时,辟一静室,置一净几,小小一盂饭,一小盂水,又一盂水作沐浴池,焚丹阳符投之于水,并一炷香外像,以香炉为火,以水盂为水,及先焚宝策,外更无他物,不要灯烛,方静打坐一更许,乃行持作用,纯是以我一团精神,祭炼幽冥,岂独鬼神得济,我之精神亦豁然清爽。大率法贵简径则易行,情心贵专一则易感应。定中境界,与天上神明,地下幽冥,混而为一,无不通彻。[32]

    此外,道教当中也有一些独立的解冤释结经典,比如《太上道君说解冤拔度妙经》(《太上说通真高皇解冤经》,二者同书异名)、《太上三生解冤妙经》、《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范诰咒妙经》等,多强调斋戒诵经以解冤释结: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心专志,入静持斋,焚香行道,六时转念是经,吾当随愿保佑其人,使宿世冤雠,乘福超度,幽魂苦爽,各获超升。[33]

    除了斋法解冤外,道教还推崇诵经、画符、持咒、掐诀等综合方法,如《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卷中云:“此经功德,能济幽沈,能解众恶……能除众苦,能解冤雠,能灭非祸,能资福寿,利益世界,不可穷尽。”[34]此外,《太上三生解冤妙经》也是主张诵经解冤的内容[35],此不赘述。画符、持咒等解冤方法在道经当中也有很多,比如《太上三洞神咒》、《清微神烈法》、《太上三生解冤妙经》等诸多道经都有很多解冤的咒、符、诀。

    总体而言,道教对于冤结的化解,斋醮科仪是主要的化导方式,通过法师设斋醮祈请道教神灵下凡化解天、地、人三界之冤结,在行法过程中,配以符、咒、诀等方式,实现人、鬼、神沟通,达到解冤释结的目的。

    三、解冤的主体与范围

    道教实施解冤的行为主体,主要有皇天、元始天尊、救苦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道士、常人等。我们知道,在《太平经》中,最高的人格神是“皇天”,其解冤的方式是通过天师作为中介,以与六位真人问答的方式传达上天旨意,用以教诲世问君王力行道治,臣民配合君主恪守真道,从而实现无冤结之太平之世。“皇天”在此并不直接下凡化解天、地、人三界冤情。

    《太平经》这种通过代理人行使解冤职责的模式对后世道教影响甚大,我们知道,道教的斋醮科仪法事,主要是通过道教的神职人员来进行,整个仪式就包含了请神、送神的环节。所以,道士作为行法的主体,通过变身,与神合体,充当了神人沟通的中介,从而实现信众的解冤诉求。

    当然,在道经当中,道教尊神也经常化身下凡为世人解冤释结,如《太上三生解冤妙经》载:

    尔时,寻声救苦天尊,与诸侍从巡游十方世界,化度众生,出离苦海,令归正道,不入邪宗。观见西方于内一国王,号净梵。此国人民多生淫杀,不造善功,多沈地狱,多失人身。念彼众生,遂即化身下降。[36]

    接着,天尊向该国皇后解释她为何屡遭子女夭折无后之报:

    天尊日:是汝前生之中,怀孕不慎,杀落其胎。儿女心内憎嫌,故得今身如此之报。恐汝不信,吾今摄此冤魂,汝当亲问。天尊指处,皇后视之,见一夜叉,面如叶蓝,眼如怪星。指皇后而言:前生之时,我受阴注,投你为母。你身年幼,全无惜护,随}生作为,因此不慎杀落我身,今欲还报。[37]

    救苦天尊通过巡游十方世界的方式化度众生出离苦海,解冤释结,其对象既有针对特定个人的,也可以解一国、一家,乃至十方世界一切冤结,《太上三生解冤妙经》云:“此经非独解一人之冤结。汝等各发诚心,诵经百遍,一国之人,应有冤结,悉皆解脱。”[38]

    关于救苦天尊的化身,《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经》卷中云:“此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一救苦天尊,昔在劫初,发弘誓愿,化身如恒河沙数,物随声应,在天呼为太一福神,在世呼为大慈仁者,在地狱呼为日耀帝君,在外道摄邪呼为狮子明王,在水府呼为洞渊帝君。汝是吾之,吾是汝之根,汝知吾知。此是九阳之精,甚灵甚灵,或居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邪,或为仙童玉女,或为帝君圣人,或为天尊道士,或为皇人老君,或为天医功曹,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39]救苦天尊通过信士称念其名号,化身下凡解救天、地、人三界冤苦,这种以化身来解冤的方式,在道经当中非常普遍。

    道教解冤释结对象所涵盖的范围,从灵宝派对斋法的推崇上可见一斑,《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1云:

    夫天地运终,亦当修斋,行香诵经。星宿错度,日月失昏,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四时失度,阴阳不调,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国主有灾,兵戈四兴,亦当修斋,行香诵经。疫毒流行,兆民死伤,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夫斋戒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赖,其福难胜,故日无量,普度天人。[40]

    灵宝派认为通过斋法可以化解天地、星宿、日月、四季的各种乱象,同时对于人世国主遭难、兵戈所造成的各种冤死都可以得到化解。

    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作为道教的先天尊神,其行使解冤释结的方式,其一是通过展现大法力来敕召各类神真,以涤荡血湖地狱冤苦,如《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卷中云:

    天尊放百亿瑞光,左手擎熘璃宝瓶,右手执空青羽枝,乘九头狮子金莲翠叶之座,乘空而去,敕韶九凤破秽大神、洗浣大神、无义断恩大神、正精火目大神、震雷鼓目大神、全角复体大神、解冤释对大神,清荡血湖,破除厌秽,告下元始符命,元皇曲赦救度产死罪魂,时刻升迁。是时酆都北帝及诸鬼官、牛头狱卒、威敛神王、三界大魔、九亿鬼王、血湖大神,成遵勒命,赦拔罪魂。[41]

    其二,通过说法为众真开示,委托众真化身临坛助道士化解冤结,如《无量意经》载道德天尊开示云:

    我若说法,与汝等言……是时天真大神……诸天圣众闻说是已,各各欢喜,作如是言:若有奉道之士能发如是心,欲救一切苦,臣等当化身下降,令诸天大将及所在十方四直都大神将吏兵助法行持,俾诸众生及无量六道四生等众生者得以延生,死者得以复生,病者得以安,鬼妖邪魔皆得解脱,冤家执对各获消散。[42]

    其三,建议世人延请世间高道作法解冤的,如《太上召诸龙神安镇坟墓经》载:

    天尊日:世人今身贫困之者,是先世不信道法,不种善因。今世葬埋,不得亡人利益年月。营葬之所,亦有四时惊犯天星地宿,致见如斯。今得卿之所奏,吾甚欣然。自今以后,世人若有坟墓不安,灾衰竞至者,可寻高上道士,如灵宝典式,广建道场,忏悔罪愆。呼召龙王,来安坟墓。则灾患冰消,福祥云集。[43]

    总而言之,道教实施解冤的主体主要还是以法师作为中介,通过设立道场来祈请众真临坛,助力法师化解各类冤结。其解冤之范围,包含了天、地、人三界一切含冤对象。道教的最高神,一般不亲自以肉身的方式直接亲临人间驻世化冤,而是通过派遣专职的解冤释结之神化身凡间实施解冤。

    结语

    从以上分析来看,道教的“解冤释结”思想体现了“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济世精神,道教所追求的神仙世界,既有出世层面的超越情怀,亦有积极人世的利人思想。“鬼神道教”由于其民间性,所以它的解冤思想较多地侧重于政治诉求层面,容易引导信众参与到社会变革活动之中。“神仙道教”作为魏晋道教改革的产物,更多地反映了士大夫阶层的诉求,因而其解冤思想更多地诉诸于宗教神学层面来化解社会矛盾,不主张过激的方式。就冤结产生的原因而言,《太平经》较为注重“不和不通论”、“君责论”和“承负论”,而魏晋以来的道教典籍,更多地是吸取佛教的“因果论”、“业报论”、“宿罪论”等,强调个人行为的主导性。在解冤的方法上,道教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就是以斋醮科仪为主,同时辅以符、咒、诀,这也是道教宗教神学式解冤的特点所在。

    [1]韩国的车碹根先生在其《<太平经>的解冤结与大巡真理会的解冤相生之比较研究》一文中有详细的讨论。(金勋主编:《道与东方文化——东亚道文化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第391—418页)

    [2][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472页下。

    [3]《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第1O册第144页。下同。

    [4][9]《道藏》第31册第93—94、767页。

    [5]《道藏》第7册第48页。

    [6][8][22][24][25]王明编:《太平经合校》,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48、16、467—468、219、32页。

    [7][26][韩]车碹根:《(太平经>的解冤结与大巡真理会的解冤相生之比较研究》,金勋主编:《道与东方文化——东亚道文化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o12年,第395—398、404页。

    [9][10]《道藏》第9册第867、869页。

    [11]《道藏》第3册第514—515页。

    [12][13][15][33][36][37][38][43]《道藏》第6册第278、278、889、278、313、313、314、247页。

    [14][18][39][41]《道藏》第2册第37、727、38—39、39页

    [16]《道藏》第23册第674页。

    [17]《道藏》第14册第314页。

    [19]《道藏》第8册第326—327页。

    [20][21]《道藏》第1O册第79—8O、8O页。

    [23]“夫帝王者,天之子,人之长。”(《太平经合校》,第219页)

    [27]《道藏》第25册第166页。

    [28]《道藏》第32册第620页。

    [29][31][32]《道藏》第1O册第855、461、462页。

    [34][40][42]《道藏》第l册第842、6、604页。

    [35]“天尊日:吾今说此《三生解冤妙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每日烧香诵经三遍,己身冤结,尽皆消灭。”(《道藏》第6册第314页)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广西桂东南地区民间道经的整理与研究”(13CzJ020)阶段性成果。刊登于《宗教学研究》2014年第4期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