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承负 吉人成善——《感应篇》是如何进行功过考核的(2)

道教之音整理 佚名

2016-03-19 19:10:36

欲求长生者,必先积善立功,慈心于物

天道承负 吉人成善——《感应篇》是如何进行功过考核的

资料图

《太平经》卷五十六至六十四中说 “奴婢贤者得为善人;善人好学得成贤人;贤人好学不止,次圣人;圣人学不止,知天道门户,入道不止,成不死之事,更仙;仙不止入真,成真不止入神,神不止乃与皇天同形”卷九十四至九十五中说:“古始学道之时,神游守柔以自全,积德不止道致仙”。卷一百五十四至一百七十中说:“夫人愚学而成贤,贤学不止成圣,圣学不止成道,道学不止成仙,仙学不止成真,真学不止成神,皆积学不止所致也”。

这些都说明成仙之路在于学道积德。即使是下层平民,如奴婢,也可以通过修善积德而最终成仙。以后,东晋葛洪自称其理念多取自《赤松子中诫经》 ,其在《抱朴子·微旨》云: “欲求长生者,必须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乐人之吉,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仁逮昆虫。 ”体现出对原始的修善积德方能成仙教义的传承。《感应篇》中许多内容源自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受后者影响很深。

《抱朴子内篇·对俗》称:人欲求仙,“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且具体规定:“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则尽失前善,乃当复更起善数耳。故善不在大,恶不在小也。”在认同修仙为与修善齐驱并进、互相渗透过程同时,也对不同的修仙阶段作出描述。《太上感应篇》在这一点上持有相同的观点: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明确的告诉人们,想要成仙便要在日常的世俗生活中立善,三百善,即可为地仙,一千三百善,就可以修炼为天仙。此时“修善成仙”已经成为人达到道教意义上人存在与发展的终极状态,质言之,达到最终意义上的人只有通过修善来完成,“善”成为关键环节。

至于为何行善能够成仙, 《太上感应篇》中已经有所涉及:“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这是从社会生活心理层面所说的原因。由于人在顺“道”、“义”而行之后,便会得到人们的尊敬,天道的保佑,福禄的跟随,神灵的保卫,便是一个处处逢源的“吉人”,“吉人”经过继续努力,那他便有希望成为道教意义上最终的发展——神仙。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善德的人有“吉祥”追随,而吉祥之人便是人最终成仙的重要条件。

尽管如此,与《太平经》、《抱朴子》等传统经籍相比,《太上感应篇》增加了新内容:首先,《太上感应篇》尽管依旧按照道教神仙“太上”之曰谓言其内容,也宣传道教的神学思想,也说不得“辄指三光、久视日月”之类礼敬神灵的禁忌和长生成仙的道教信仰,但其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太平经》和《抱朴子》修善只是修道一个辅助之法,甚至只是单纯的把道教修炼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结合起来,为其“守一之法”、“食气服药”服务。而在《太上感应篇》中修持道德变成了唯一的修仙途径、主要的修行内容和成仙的重要手段。如神仙方术、举形飞升、鼎炉铅汞、服食导引、养生延年、长生不死、洞天福地、符篆禁咒、祛邪禳灾、斋醮科仪等道教修炼和方术仪式所具有神秘色彩的内容,在《太上感应篇》中几乎不谈。

其次,《太平经》、《抱朴子》等书虽谈到善恶之报,但对善恶报应还持怀疑态度。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微旨》中说:“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吾亦未能审此事之有无也。然天道之邈远,鬼神难明”。传统道教经籍仍就不知道司功过神增减人纪算是否确有,天道遥远,也可能有,但不一定事事都带来报应。但《太上感应篇》则坚信此事确有,“吉人”坚持做善事的话,三年以后必定有福降临,而恶凶的人天天“语恶、视恶、行恶”,三年后也必定有祸事相随。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天道承负 吉人成善——《感应篇》是如何进行功过考核的(2)

    道教之音整理 佚名

    2016-03-19 19:10:36

    |
    天道承负 吉人成善——《感应篇》是如何进行功过考核的(2)
    |

    欲求长生者,必先积善立功,慈心于物

    天道承负 吉人成善——《感应篇》是如何进行功过考核的

    资料图

    《太平经》卷五十六至六十四中说 “奴婢贤者得为善人;善人好学得成贤人;贤人好学不止,次圣人;圣人学不止,知天道门户,入道不止,成不死之事,更仙;仙不止入真,成真不止入神,神不止乃与皇天同形”卷九十四至九十五中说:“古始学道之时,神游守柔以自全,积德不止道致仙”。卷一百五十四至一百七十中说:“夫人愚学而成贤,贤学不止成圣,圣学不止成道,道学不止成仙,仙学不止成真,真学不止成神,皆积学不止所致也”。

    这些都说明成仙之路在于学道积德。即使是下层平民,如奴婢,也可以通过修善积德而最终成仙。以后,东晋葛洪自称其理念多取自《赤松子中诫经》 ,其在《抱朴子·微旨》云: “欲求长生者,必须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乐人之吉,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仁逮昆虫。 ”体现出对原始的修善积德方能成仙教义的传承。《感应篇》中许多内容源自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受后者影响很深。

    《抱朴子内篇·对俗》称:人欲求仙,“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且具体规定:“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则尽失前善,乃当复更起善数耳。故善不在大,恶不在小也。”在认同修仙为与修善齐驱并进、互相渗透过程同时,也对不同的修仙阶段作出描述。《太上感应篇》在这一点上持有相同的观点: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明确的告诉人们,想要成仙便要在日常的世俗生活中立善,三百善,即可为地仙,一千三百善,就可以修炼为天仙。此时“修善成仙”已经成为人达到道教意义上人存在与发展的终极状态,质言之,达到最终意义上的人只有通过修善来完成,“善”成为关键环节。

    至于为何行善能够成仙, 《太上感应篇》中已经有所涉及:“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这是从社会生活心理层面所说的原因。由于人在顺“道”、“义”而行之后,便会得到人们的尊敬,天道的保佑,福禄的跟随,神灵的保卫,便是一个处处逢源的“吉人”,“吉人”经过继续努力,那他便有希望成为道教意义上最终的发展——神仙。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善德的人有“吉祥”追随,而吉祥之人便是人最终成仙的重要条件。

    尽管如此,与《太平经》、《抱朴子》等传统经籍相比,《太上感应篇》增加了新内容:首先,《太上感应篇》尽管依旧按照道教神仙“太上”之曰谓言其内容,也宣传道教的神学思想,也说不得“辄指三光、久视日月”之类礼敬神灵的禁忌和长生成仙的道教信仰,但其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太平经》和《抱朴子》修善只是修道一个辅助之法,甚至只是单纯的把道教修炼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结合起来,为其“守一之法”、“食气服药”服务。而在《太上感应篇》中修持道德变成了唯一的修仙途径、主要的修行内容和成仙的重要手段。如神仙方术、举形飞升、鼎炉铅汞、服食导引、养生延年、长生不死、洞天福地、符篆禁咒、祛邪禳灾、斋醮科仪等道教修炼和方术仪式所具有神秘色彩的内容,在《太上感应篇》中几乎不谈。

    其次,《太平经》、《抱朴子》等书虽谈到善恶之报,但对善恶报应还持怀疑态度。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微旨》中说:“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吾亦未能审此事之有无也。然天道之邈远,鬼神难明”。传统道教经籍仍就不知道司功过神增减人纪算是否确有,天道遥远,也可能有,但不一定事事都带来报应。但《太上感应篇》则坚信此事确有,“吉人”坚持做善事的话,三年以后必定有福降临,而恶凶的人天天“语恶、视恶、行恶”,三年后也必定有祸事相随。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