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经》和《道德经》有感

道教之音 易渲承

2017-03-01 13:11:36

中国人崇拜孔丘、崇拜《易经》,却模糊了真正伟大的“易大象”思维的能力。错位了“易大象”的本质,也即丧失了人类最古老、最前卫、最先进的全息逻辑思维,以及全息人生的价值观。《易经》推为儒家“六经”之首。什么是《易经》?《易经》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周易》,另一部分是解说《周易》的说明书,称为《易传》,共十个部分,故又称“十翼”。

在谈到《周易》之前,首先必须介绍“伏羲画卦”的故事。所谓“伏羲画卦”,指的是中国人的始祖伏羲,为我们留下了他所创制(绘画)的八个图画符号。后来人们称之为“八卦”图。这八个图画符号是利用阴爻和阳爻两个基本单元,分别在上、中、下,或又称天、人、地三个位置,共同组合而成的八种带有象征性的符号,它们实际上即是中国人最早的符号性的“文字”。

古人最初曾利用这八个符号文字来进行对万事万物的“测算”,据传说,分别在夏、商、周三代,形成了“连山”、“归藏”、“周易”三种不同的“测算”系统。时至今日,“连山”、“归藏”失传,惟一留下了《周易》。《周易》就是周代人利用伏羲的八个图画符号和夏商易,对于客观世界进行“测算”的文字系统。又据说,在周代,伏羲的八个图画符号,经过双重地重叠,即上、中、下三位再每位阴阳二分,而成了六位,因而图画符号也八乘八而变成了六十四个图画符号,也即所谓的六十四卦。

《周易》对于万事万物是如何进行“测算”的呢?

首先,周代人给八卦和六十四卦命名了一个“卦名”,例如与八卦重同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以及不重同的屯、需、蒙、讼、师、革、泰等。其次,给每一卦标明了一段卦辞,又称彖辞。再次,给每一卦中的每一爻标明了一段爻辞。

所谓“测算”,其实即是通过占筮,或卜卦,即通称占卜,或其他的方式,让人们心中想要说明的事情随机地,或者说宿命地与某一个卦,进而某一个爻一一对应。然后占者,或卜者(可以是人们自己,也可以是专门请来进行占卜的寺人),按照《周易》中预设的卦辞、爻辞,以及其他预先给定的说词,像是按照某种规则,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充分地发挥出某种想象,针对想要说明的事情进行“解说”,并最后给出相应的答案。这其实就是“算命”概率,这就是算命准是偶然,不准是必然的原因。中国古人喜好“算命”,中国的孔儒尤其倚重这种占卜式的“算命”,传说是由后来儒家文人们撰写的《易传》,即所谓“十翼”,实质上也同样是以如何“占卜”的方式来“解说”《周易》。虽然其中可能杂有某些貌似“哲学”或“形而上学”的语句,但本质上它们不是“哲学”,也同样不是我们今天所正确理解的“形而上学”。我们今天理解的“形”是自然界、社会界、精神界等万事万物现象的“形”,而根本就不应该是《周易》中卦象的“形”。正确的“形而上学”是针对万事万物的具体“现象”的抽象而“成学”,决不是《周易》和《易传》的算命而“成学”。

中国人始祖伏羲发明的八卦,乃至六十四个图画符号的价值,与《周易》以及《易传》对于这些图画符号的解说,也就是《易经》的“测算”,必须严格区分开来。二者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前者是价值巨大的人类全息的思维符号,后者是较薄价值人类主观的臆想,或索性称之为丧失了任何客观(自然)价值的“画蛇添足”。《易经》说不了如果"坏"了怎么办;巜道徳经》是说防"坏"情况怎么办的全息信念教导。

伏羲的图画符号是伟大全息思维的猜想,而《易经》对伏羲图画符号的解说和“测算”却是渺小而毫无价值的算命,二者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易经》有价值的话,那么,它惟一的价值,即在于为中华民族保存下来了我们的始祖伏羲的八卦,以及六十四个伟大符号的“猜想”。是关于什么的“猜想”呢?是关于万事万物的全息思维、全息逻辑和人类的全息价值观的猜想。我称之为“易大象”猜想,或“易大象”思维的猜想。伏羲的八卦,以及后来扩大的六十四个图画符号,我称之为“易大象”。

《周易》和《易传》的内容,全都在“算命”,或以“算命”——占筮、卜卦的方式进行对于人类或万事万物宿命的“测算”。我断言,这所有的“测算”毫无价值,它们不仅不能正确地说明伏羲“易大象”的猜想的伟大的价值。在中国历史中,真正完全继承并高扬了伏羲伟大的“易大象”逻辑精神的人是著作了《道德经》的老子。

老子不仅在《道德经》之中清晰地阐明了伏羲关于全息逻辑的猜想,而且更引申出来了伏羲关于全人类全息人生价值观的猜想。由于两千多年来孔丘及儒家,在历代极权专制统治者的支持之下,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意识主流。以致两千多年过去,伏羲伟大的全息逻辑精神,以及他的伟大的人类全息价值观的精神被消灭了。今天的中国人不仅不知道伏羲“易大象”精神的伟大价值,同样也不知道老子《道德经》的真正伟大的价值。两千多年来的中国人,变成了毫不知什么是“逻辑”,一直等到西方人打进中国,再次把“逻辑”观念和“价值观”观念重新带来给中国人。

什么是“逻辑”?“逻辑”就是老子的“道”,尤其是老子的“常道”,是万事万物存在、运动、变化的规律、真理、最终极的原因。可以说,“逻辑”就是人类借以理解万事万物以及人类自身的“一切”!

今天的中国人通过西方人知道了“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现象学逻辑”、“符号学逻辑”、“数理逻辑”等“逻辑”。“逻辑”是人类借以理解万事万物以及人类自身的“一切”,没有“逻辑”的民族,不懂得“逻辑”的人,纯粹就是现代人类文明中的盲人。为什么?

因为如果没有了“逻辑”,人类将不可能认识自然,不可能认识空间,不可能认识时间,不可能认识宇宙,不可能认识物质,不可能认识生命,不可能认识社会,不可能认识人类自身,不可能认识人类自身“真善美”的精神价值。总之,不可能认识“一切”!还可以说,如果没有“逻辑”,也即没有老子所说的“道”,“万物之母”,特别是“万物之母”的“常道”,这个世界就将不可能会存在一切,当然就更不会有人类对这一切的“理解”、“认识”和更加新鲜的发现、发明和创造。

为什么西方人能够超越中国人?因为西方人懂得“逻辑”,虽然他们的“逻辑”还很不完备,比起中国人的始祖伏羲的“易大象”全息逻辑来还有差距,可是我们两千多年来,一直受到孔儒推崇《易经》的严重蛊惑,绝大多数中国人至今不懂得什么是“逻辑”,更不懂得我们自己始祖伏羲伟大的“易大象”的全息逻辑。

什么是伏羲“易大象”的全息逻辑?

说白了,即是伏羲流传下来的总共七十二个图画符号(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象)。之所以说它是“易大象”的全息逻辑,这需要从老子的《道德经》说起。老子的《道德经》主要讲了一些什么呢?他主要讲的是伏羲的“易大象”的作用原理。老子讲:“执大象,天下往。”老子的《道德经》主要宗旨是讲,伏羲的“易大象”究竟是如何可能,让“天下万物”均自然而然地归“往”他所认定的“易大象”。“天下”的万事万物究竟是如何自然而然地“归往”于“易大象”的呢?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道,可;道,非;常道。”

“反(返)者道之动,弱(约)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器)以为和。”

这些《道德经》中的语句描述的是什么?正是伏羲的“易大象”的阴阳爻、上中下三位、八卦和六十四卦图画符号所形成的对于天下万物的结构、程序和功能的“象征”,而它们最终并最抽象地加以表达的,即是万事万物最共同的全息逻辑规律。它既是宇宙物质的逻辑规律,也是生物生命的逻辑规律,也是人类自身精神的逻辑规律。总之,它表达了天下万物所有一切的全息的“逻辑”规律——存在、运动、变化的规律、真理、终极的原因。

什么是伏羲“易大象”提供给人类的全息的人生价值观?我们仍旧要请教老子的《道德经》

老子的“三道”:“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的“三德”(又称“玄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即社会生活之中,必须做到:人人共生,不应私有;人人共为,不应私恃;人人共长,不应私宰。)

老子的“三同”(又称“玄同”):“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即社会生活之中,应该无亲疏、无利害、无贵贱。这是最深刻的人人平等。)

老子的“三宝”:“一曰慈(滋),二曰俭(简),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是方法论:慈在爱,在滋长,人人因爱而精神自由,而有所创新;俭在简约,在以简约的方式获得关于规律的认识:从易到难、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而达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目的;不敢为天下先,不是不敢,而是必须谨慎,在习以为常的感性之中有所理性的发现。)

这里关于“不敢为天下先”再做如下的一些解释。我认为,这里的“天下”应该指的是天下老百姓,而任何暂时处于天下老百姓之上的君主、官员、统治者,都必须在“天下”之前表现出谦卑,并且必须承认天下老百姓自身言论的自由、思想的自由。所以这里的“不敢”,更多的应该是指统治者在天下老百姓面前的“不敢”和“谨慎”。此外,或许也可能会有如下的情形,老子的关于“不敢”的表述是受到了时代的限制,以致他认为,在人们发现了真理的时候,必须顾及到自我生命的安全,不要贸然轻易地表达出来。当然,这完全是当时封建时代人人极端不平等情境之下的某种自然反映。他要求人们懂得自我保护,甚至索性告诉人们,正言若反,要求人们以“正言若反”的方式来正确地理解他在《道德经》中所具体说到的某些结论。

因“道”而得(德),因“德”而“同”,因“同”而有三“宝”,因三“宝”而有人类真正生存的意义和价值。这就是老子所解说的伏羲“易大象”猜想的人类全息的价值观。

实际上,伏羲的全息的人生价值观,恰恰是“真真善善美美”的价值观,只不过在老子这里的表述是“道德慈慈”,道即是真,德即是善,慈即是美。更重要的是,老子在其《道德经》中不仅表述了人类正确的“道德慈”的全息人生的价值观,而且还更表述了为实现这种全息人生的价值观所需要的重要的世界观、方法论,也即全息的逻辑理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道生德,德生慈,慈生万物,更一般的表达即:真生善,善生美,美生万物。

所以,我认为,老子的《道德经》是真正发扬了伏羲“易大象”伟大精神的智慧之“书”。中华民族真正最伟大的经典是应该《道德经》,而绝对不是“四书五经”,首先不是什么“六经之首”的《易经》。当然它至今已发展成一门解释自然事物的程序、人文経验"概率学"也是一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作者系宝鸡市老子文化研究会成员)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读《易经》和《道德经》有感

道教之音 易渲承

2017-03-01 13:11:36

|
读《易经》和《道德经》有感
|

中国人崇拜孔丘、崇拜《易经》,却模糊了真正伟大的“易大象”思维的能力。错位了“易大象”的本质,也即丧失了人类最古老、最前卫、最先进的全息逻辑思维,以及全息人生的价值观。《易经》推为儒家“六经”之首。什么是《易经》?《易经》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周易》,另一部分是解说《周易》的说明书,称为《易传》,共十个部分,故又称“十翼”。

在谈到《周易》之前,首先必须介绍“伏羲画卦”的故事。所谓“伏羲画卦”,指的是中国人的始祖伏羲,为我们留下了他所创制(绘画)的八个图画符号。后来人们称之为“八卦”图。这八个图画符号是利用阴爻和阳爻两个基本单元,分别在上、中、下,或又称天、人、地三个位置,共同组合而成的八种带有象征性的符号,它们实际上即是中国人最早的符号性的“文字”。

古人最初曾利用这八个符号文字来进行对万事万物的“测算”,据传说,分别在夏、商、周三代,形成了“连山”、“归藏”、“周易”三种不同的“测算”系统。时至今日,“连山”、“归藏”失传,惟一留下了《周易》。《周易》就是周代人利用伏羲的八个图画符号和夏商易,对于客观世界进行“测算”的文字系统。又据说,在周代,伏羲的八个图画符号,经过双重地重叠,即上、中、下三位再每位阴阳二分,而成了六位,因而图画符号也八乘八而变成了六十四个图画符号,也即所谓的六十四卦。

《周易》对于万事万物是如何进行“测算”的呢?

首先,周代人给八卦和六十四卦命名了一个“卦名”,例如与八卦重同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以及不重同的屯、需、蒙、讼、师、革、泰等。其次,给每一卦标明了一段卦辞,又称彖辞。再次,给每一卦中的每一爻标明了一段爻辞。

所谓“测算”,其实即是通过占筮,或卜卦,即通称占卜,或其他的方式,让人们心中想要说明的事情随机地,或者说宿命地与某一个卦,进而某一个爻一一对应。然后占者,或卜者(可以是人们自己,也可以是专门请来进行占卜的寺人),按照《周易》中预设的卦辞、爻辞,以及其他预先给定的说词,像是按照某种规则,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充分地发挥出某种想象,针对想要说明的事情进行“解说”,并最后给出相应的答案。这其实就是“算命”概率,这就是算命准是偶然,不准是必然的原因。中国古人喜好“算命”,中国的孔儒尤其倚重这种占卜式的“算命”,传说是由后来儒家文人们撰写的《易传》,即所谓“十翼”,实质上也同样是以如何“占卜”的方式来“解说”《周易》。虽然其中可能杂有某些貌似“哲学”或“形而上学”的语句,但本质上它们不是“哲学”,也同样不是我们今天所正确理解的“形而上学”。我们今天理解的“形”是自然界、社会界、精神界等万事万物现象的“形”,而根本就不应该是《周易》中卦象的“形”。正确的“形而上学”是针对万事万物的具体“现象”的抽象而“成学”,决不是《周易》和《易传》的算命而“成学”。

中国人始祖伏羲发明的八卦,乃至六十四个图画符号的价值,与《周易》以及《易传》对于这些图画符号的解说,也就是《易经》的“测算”,必须严格区分开来。二者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前者是价值巨大的人类全息的思维符号,后者是较薄价值人类主观的臆想,或索性称之为丧失了任何客观(自然)价值的“画蛇添足”。《易经》说不了如果"坏"了怎么办;巜道徳经》是说防"坏"情况怎么办的全息信念教导。

伏羲的图画符号是伟大全息思维的猜想,而《易经》对伏羲图画符号的解说和“测算”却是渺小而毫无价值的算命,二者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易经》有价值的话,那么,它惟一的价值,即在于为中华民族保存下来了我们的始祖伏羲的八卦,以及六十四个伟大符号的“猜想”。是关于什么的“猜想”呢?是关于万事万物的全息思维、全息逻辑和人类的全息价值观的猜想。我称之为“易大象”猜想,或“易大象”思维的猜想。伏羲的八卦,以及后来扩大的六十四个图画符号,我称之为“易大象”。

《周易》和《易传》的内容,全都在“算命”,或以“算命”——占筮、卜卦的方式进行对于人类或万事万物宿命的“测算”。我断言,这所有的“测算”毫无价值,它们不仅不能正确地说明伏羲“易大象”的猜想的伟大的价值。在中国历史中,真正完全继承并高扬了伏羲伟大的“易大象”逻辑精神的人是著作了《道德经》的老子。

老子不仅在《道德经》之中清晰地阐明了伏羲关于全息逻辑的猜想,而且更引申出来了伏羲关于全人类全息人生价值观的猜想。由于两千多年来孔丘及儒家,在历代极权专制统治者的支持之下,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意识主流。以致两千多年过去,伏羲伟大的全息逻辑精神,以及他的伟大的人类全息价值观的精神被消灭了。今天的中国人不仅不知道伏羲“易大象”精神的伟大价值,同样也不知道老子《道德经》的真正伟大的价值。两千多年来的中国人,变成了毫不知什么是“逻辑”,一直等到西方人打进中国,再次把“逻辑”观念和“价值观”观念重新带来给中国人。

什么是“逻辑”?“逻辑”就是老子的“道”,尤其是老子的“常道”,是万事万物存在、运动、变化的规律、真理、最终极的原因。可以说,“逻辑”就是人类借以理解万事万物以及人类自身的“一切”!

今天的中国人通过西方人知道了“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现象学逻辑”、“符号学逻辑”、“数理逻辑”等“逻辑”。“逻辑”是人类借以理解万事万物以及人类自身的“一切”,没有“逻辑”的民族,不懂得“逻辑”的人,纯粹就是现代人类文明中的盲人。为什么?

因为如果没有了“逻辑”,人类将不可能认识自然,不可能认识空间,不可能认识时间,不可能认识宇宙,不可能认识物质,不可能认识生命,不可能认识社会,不可能认识人类自身,不可能认识人类自身“真善美”的精神价值。总之,不可能认识“一切”!还可以说,如果没有“逻辑”,也即没有老子所说的“道”,“万物之母”,特别是“万物之母”的“常道”,这个世界就将不可能会存在一切,当然就更不会有人类对这一切的“理解”、“认识”和更加新鲜的发现、发明和创造。

为什么西方人能够超越中国人?因为西方人懂得“逻辑”,虽然他们的“逻辑”还很不完备,比起中国人的始祖伏羲的“易大象”全息逻辑来还有差距,可是我们两千多年来,一直受到孔儒推崇《易经》的严重蛊惑,绝大多数中国人至今不懂得什么是“逻辑”,更不懂得我们自己始祖伏羲伟大的“易大象”的全息逻辑。

什么是伏羲“易大象”的全息逻辑?

说白了,即是伏羲流传下来的总共七十二个图画符号(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象)。之所以说它是“易大象”的全息逻辑,这需要从老子的《道德经》说起。老子的《道德经》主要讲了一些什么呢?他主要讲的是伏羲的“易大象”的作用原理。老子讲:“执大象,天下往。”老子的《道德经》主要宗旨是讲,伏羲的“易大象”究竟是如何可能,让“天下万物”均自然而然地归“往”他所认定的“易大象”。“天下”的万事万物究竟是如何自然而然地“归往”于“易大象”的呢?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道,可;道,非;常道。”

“反(返)者道之动,弱(约)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器)以为和。”

这些《道德经》中的语句描述的是什么?正是伏羲的“易大象”的阴阳爻、上中下三位、八卦和六十四卦图画符号所形成的对于天下万物的结构、程序和功能的“象征”,而它们最终并最抽象地加以表达的,即是万事万物最共同的全息逻辑规律。它既是宇宙物质的逻辑规律,也是生物生命的逻辑规律,也是人类自身精神的逻辑规律。总之,它表达了天下万物所有一切的全息的“逻辑”规律——存在、运动、变化的规律、真理、终极的原因。

什么是伏羲“易大象”提供给人类的全息的人生价值观?我们仍旧要请教老子的《道德经》

老子的“三道”:“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的“三德”(又称“玄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即社会生活之中,必须做到:人人共生,不应私有;人人共为,不应私恃;人人共长,不应私宰。)

老子的“三同”(又称“玄同”):“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即社会生活之中,应该无亲疏、无利害、无贵贱。这是最深刻的人人平等。)

老子的“三宝”:“一曰慈(滋),二曰俭(简),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是方法论:慈在爱,在滋长,人人因爱而精神自由,而有所创新;俭在简约,在以简约的方式获得关于规律的认识:从易到难、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而达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目的;不敢为天下先,不是不敢,而是必须谨慎,在习以为常的感性之中有所理性的发现。)

这里关于“不敢为天下先”再做如下的一些解释。我认为,这里的“天下”应该指的是天下老百姓,而任何暂时处于天下老百姓之上的君主、官员、统治者,都必须在“天下”之前表现出谦卑,并且必须承认天下老百姓自身言论的自由、思想的自由。所以这里的“不敢”,更多的应该是指统治者在天下老百姓面前的“不敢”和“谨慎”。此外,或许也可能会有如下的情形,老子的关于“不敢”的表述是受到了时代的限制,以致他认为,在人们发现了真理的时候,必须顾及到自我生命的安全,不要贸然轻易地表达出来。当然,这完全是当时封建时代人人极端不平等情境之下的某种自然反映。他要求人们懂得自我保护,甚至索性告诉人们,正言若反,要求人们以“正言若反”的方式来正确地理解他在《道德经》中所具体说到的某些结论。

因“道”而得(德),因“德”而“同”,因“同”而有三“宝”,因三“宝”而有人类真正生存的意义和价值。这就是老子所解说的伏羲“易大象”猜想的人类全息的价值观。

实际上,伏羲的全息的人生价值观,恰恰是“真真善善美美”的价值观,只不过在老子这里的表述是“道德慈慈”,道即是真,德即是善,慈即是美。更重要的是,老子在其《道德经》中不仅表述了人类正确的“道德慈”的全息人生的价值观,而且还更表述了为实现这种全息人生的价值观所需要的重要的世界观、方法论,也即全息的逻辑理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道生德,德生慈,慈生万物,更一般的表达即:真生善,善生美,美生万物。

所以,我认为,老子的《道德经》是真正发扬了伏羲“易大象”伟大精神的智慧之“书”。中华民族真正最伟大的经典是应该《道德经》,而绝对不是“四书五经”,首先不是什么“六经之首”的《易经》。当然它至今已发展成一门解释自然事物的程序、人文経验"概率学"也是一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作者系宝鸡市老子文化研究会成员)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