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长寿山道观与马丹阳道教文化轶事

道教之音 朱玉林

2017-11-18 17:45:36

历史上,道教在宝鸡的活动异常活跃。全真道教的一代宗师马丹阳,就曾在金台区长寿山道观修道,极大的丰富了当地道教文化。众多的道教文化遗产,使这里成为关中西部著名的道家圣地之一,数百年来为人们津津乐道。

马丹阳 (1123—1183年),原名从义,字宜甫,后更名马钰,字玄宝,号丹阳子,故称马丹阳。祖籍宝鸡市扶风县,乃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后裔,其家族因五代兵乱而迁至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家境甚富,号“马半州”。弱冠能诗,擅针灸。金大定七年(1167)七月,全真道祖师王重阳到宁海传道,马丹阳与妻孙不二同拜王重阳为师,后抛弃巨大家业,皈依师父王重阳出家,励行苦节,专务清静。他与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灵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 七人俱学道子终南山全真教创教祖师重阳真人门下,列全真七子之首,王重阳临终时授以马丹阳全真秘诀,托以弘扬全真教大业。王重阳仙逝后,马丹阳执掌全真教为掌教大师兄多年。他不负师父重托,后又独自开山立派,创全真教七大分支之一遇仙派。他广收门徒,主张色忘俱空、清静无为、修炼性命,还擅长针灸疗法,常常无私周济贫苦百姓。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被封为“丹阳抱一无为真人”,世称其为“丹阳真人”。

长寿山道观,因其地形似一牛头而得名,当地人称牛头山,为纪念南极仙翁,当地的百姓就将牛头山叫做长寿山。长寿山道观位于金台区西关的紫草塬角中腰凸兀处。古碑载:“其殿阁飞,飞鸟草澡彩辉。石梯铁锁,上下牵连。邑有一锯保障也。”古观山门口曾悬挂书有“长寿山”三个大字的木牌,乃王羲之真迹。宋末金初,异族入侵,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马丹阳从山东来到宝鸡,看到长寿山供奉的主神是古代传说中的老寿星即南极仙翁,了解到这里的人对追求健康长寿,追求长生信仰十分热切,长寿山道事源远流长,道教文化底蕴深厚,传经授道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就住了下来。马丹阳在长寿山一带,专务清净、积仙修道传道,大阐教化,并且广收弟子。他对收弟子提出“十劝 ”,引导修身养性明。这“十劝 ”是:一、不得犯国法。二、见教门人须当先作礼,一切男女如同父母,以至六道轮回,皆父母也。三、断酒色财气,是非人我。四、除忧愁思虑,攀援爱念,如有一念才起,速当拨之;十二时中,常搜己过,稍觉偏颇,即当改正。五、遇宠若惊,不得诈作好人,受人供养。六、戒无明业火,常行忍辱,以恩复仇,与万物无私。七、慎言语,节饮食,薄滋味,弃荣华,绝憎爱。八、不得学奇怪事,常行本分,只要吃化为生,莫惹纤毫尘劳。九、居庵不过三间,道伴不过三人;如有疾病,各相扶持,尔死我埋,我死尔埋,或有见不到处,递相指教,不得生异心。十、不得起胜心,常行方便,损己利他。虽居暗室,如对圣贤,清贫柔弱,恭顺于人,随缘度日,绝尽贪嗔,逍遥自在,志在修行,始终如一,慎勿怠惰。心清无为是真,意净无恶是善。养气全神,常起慈悲,暗积功行,不求人知,惟望天察。在马丹阳的传道、教化下,壮大了当地全真教队伍。

马丹阳在长寿山等地传承老子文化。马丹阳以唱词、诗歌文章等形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承老子文化特色。马丹阳的唱词、诗歌文章等仅后人收录其诗作便达一千余首,吸引了众多的社会底层道众加入,其道众之多,受教范围之广,作诗数量之大,在全真七子中可以说是高蹈独标。他所编写的那些教义、劝化世人的诗词多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易于接受。马丹阳著有《神光璨》、《洞玄金玉集》、《渐悟集》、《精微集》及《分梨十化》、《三宝》、《语录》等集,均载于正统《道藏》中。其弟子王颐中又收集其平时言论50余则,辑为《丹阳真人语录》。在《重阳教化集》《重阳分梨十化集》中也收有他写的诗词。  

他撰写《洞玄金玉集》,诗词900余首,按体裁分辑。皆为入道之后所作,反映出马丹阳弃家入道在山东、陕西修道传教之情况及其宗教思想。多赠答、奉和、述还、记事;论道之作。大部分诗词作于王重阳羽化,弟子送葬进入陕西之后。如有题云:“予在终南,居于环堵, 腿赤脚,并无火烛相,仅六年矣。”又有《出环堵》、《入环堵》、《上街求乞》、《赴道会》、《行斋醮》等诗,皆可见其行道情状。赠答之作,居集中大半,所赠者除黄冠、女冠外,且多儒士、官吏、医者、商人、铁匠等社会各阶层人士。其内容皆为宣扬全真教旨,教人思悟人生短暂,看破功名利禄。离酒色财气,舍爱弃家,学道求仙。如《劝世》谓:“修仙易,养家难。”《赠铁李先生》云:“火烧疮,汗滴血,万苦千辛,何时是彻?马风风诱引回头,向道门中休歇。”回答《道友问在家能修行否》曰:“欲求家道两全美、怎悟寂寥一着甘。”诗中论述全真象风,如:“小童问道道无言,清静能持自妙玄。凭此家风常保守,自然有分做神仙。”他所述修仙之道,以无为为宗,以见性与内丹为主。言见性,以清静为要,谓:“清心境,常莹彻,照破万缘,无灭,这本来一点元明,便朗如秋月。"言内丹,以真修实证为要,如述炼丹之内景云:“顶中彩霞流,眼中光明流,耳中冲和流,鼻中玉柱流,口中甘津流,脐下黄河倒卷流。”他又多提倡去嗔忍辱,安贫抱朴,如《忍忍忍》云:“刃下挑心,心头插刃,认来堪作良因。无明降住,有辱不生填。”《戒华丽》云,“竹篱茅舍,柴门支碎,更衣装纸袄麻衣,是道家活计。”亦倡慈悲济度,如《自戒》有设粥词多首,返倒”。此皆王重阳早期提倡全真道之思想。马钰传承老子文化硕果累累,在中国中道学历史的长河中,闪炼着夺目的光芒。

马丹阳不仅是一位道教宗师,在我国医药史上还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他在宣扬道法的同时悬壶济世,针灸治病。在长寿山修道期间,看到这里生活条件艰苦,缺药少药,百姓患病无人治疗,因病却缺而造成生命危险的情况时有发生。于是,他发挥自己精通医术,善针灸的特长,常常无私周济贫苦百姓,用针灸为难民治病,屡获奇效。他修炼探究武学源流,参悟医道玄理,将自己针灸的方法与心得,著成《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用这十二个穴位就可以治疗全身疾病,非常简便,而且这十二个穴位都在手脚,一般只要按要求去扎,也不会出危险。马丹阳针法形成体系后,初时仅在道教全真派弟子内部流传。后经一位薛真人外传,才流行开来。据说原先只有十一穴,刊在明·徐风《针灸大全》时,又增加“太冲”一穴,逐渐被其后出现的针灸经典如《针灸聚英》、《针灸大成》等加以转载,成为传统针灸学中的保留项目。马丹阳十二针,内容如下:“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马丹阳在长寿山一边修真传道,一边为治病救人,深受群众欢迎,为人们的道教信仰提供了精神寄托和行为基础,使道教思想在当地深入民心。

目前,长寿山道观内,亭、台、楼、阁宏伟壮观。古柏参天粗可合围,挺拔苍劲,各具姿态。故有“秦山百媚,以长寿山佳”之称。长寿山地势奇绝,寺庙又隐于苍松翠柏之中,登境,上见青天白云,下闻清泉。长寿观内有两株古柏。据考证,一株有600余年树龄:另外一株则已有900年树龄,传说由马丹阳亲手所植,周围信众称其为神仙树,是宝鸡市政府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也是长寿山所存最古老的树木。见树如见其人,前来参拜的人们,望着这株生长在陡峭山崖上傲然挺立900年古柏,心中激起的涟漪是那样的悠远……古柏像是在向人们讲述马丹阳在长寿山修道传教,为人治病的故事。

近年来,长寿山道观在王理明道长的主持下,已恢复修建了三清殿、斗母殿、玉皇殿、圣母殿、慈航殿以及祖师殿等。栽花种草、植树美化环境,并水泥硬化了进观道路。如今观内古柏郁郁,苍松突兀,历代石碑座座,主殿脊陡檐翘,兰瓦红墙,雕梁画栋,三清诸神正襟威坐,香炉中紫烟袅袅升腾,罄声伴随道长颂经之声绕梁不绝……八卦亭青色凝聚,似道家仙气笼罩,浮雕壁画惟妙惟肖,倚山凿洞深邃幽静,几处泉井水漫波涌,更添栩栩灵气,已初具规模。每逢正月初九(玉帝诞辰)和七月初七(道德腊辰)庙会期间,人流如潮,也繁荣了金台区经济。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大,近年来台湾、香港、澳门、泰国、新加坡等地的国际友人信众也来朝拜,扩大了对外友好交往。

(朱玉林 提供)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宝鸡市长寿山道观与马丹阳道教文化轶事

道教之音 朱玉林

2017-11-18 17:45:36

|
宝鸡市长寿山道观与马丹阳道教文化轶事
|

历史上,道教在宝鸡的活动异常活跃。全真道教的一代宗师马丹阳,就曾在金台区长寿山道观修道,极大的丰富了当地道教文化。众多的道教文化遗产,使这里成为关中西部著名的道家圣地之一,数百年来为人们津津乐道。

马丹阳 (1123—1183年),原名从义,字宜甫,后更名马钰,字玄宝,号丹阳子,故称马丹阳。祖籍宝鸡市扶风县,乃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后裔,其家族因五代兵乱而迁至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家境甚富,号“马半州”。弱冠能诗,擅针灸。金大定七年(1167)七月,全真道祖师王重阳到宁海传道,马丹阳与妻孙不二同拜王重阳为师,后抛弃巨大家业,皈依师父王重阳出家,励行苦节,专务清静。他与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灵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 七人俱学道子终南山全真教创教祖师重阳真人门下,列全真七子之首,王重阳临终时授以马丹阳全真秘诀,托以弘扬全真教大业。王重阳仙逝后,马丹阳执掌全真教为掌教大师兄多年。他不负师父重托,后又独自开山立派,创全真教七大分支之一遇仙派。他广收门徒,主张色忘俱空、清静无为、修炼性命,还擅长针灸疗法,常常无私周济贫苦百姓。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被封为“丹阳抱一无为真人”,世称其为“丹阳真人”。

长寿山道观,因其地形似一牛头而得名,当地人称牛头山,为纪念南极仙翁,当地的百姓就将牛头山叫做长寿山。长寿山道观位于金台区西关的紫草塬角中腰凸兀处。古碑载:“其殿阁飞,飞鸟草澡彩辉。石梯铁锁,上下牵连。邑有一锯保障也。”古观山门口曾悬挂书有“长寿山”三个大字的木牌,乃王羲之真迹。宋末金初,异族入侵,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马丹阳从山东来到宝鸡,看到长寿山供奉的主神是古代传说中的老寿星即南极仙翁,了解到这里的人对追求健康长寿,追求长生信仰十分热切,长寿山道事源远流长,道教文化底蕴深厚,传经授道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就住了下来。马丹阳在长寿山一带,专务清净、积仙修道传道,大阐教化,并且广收弟子。他对收弟子提出“十劝 ”,引导修身养性明。这“十劝 ”是:一、不得犯国法。二、见教门人须当先作礼,一切男女如同父母,以至六道轮回,皆父母也。三、断酒色财气,是非人我。四、除忧愁思虑,攀援爱念,如有一念才起,速当拨之;十二时中,常搜己过,稍觉偏颇,即当改正。五、遇宠若惊,不得诈作好人,受人供养。六、戒无明业火,常行忍辱,以恩复仇,与万物无私。七、慎言语,节饮食,薄滋味,弃荣华,绝憎爱。八、不得学奇怪事,常行本分,只要吃化为生,莫惹纤毫尘劳。九、居庵不过三间,道伴不过三人;如有疾病,各相扶持,尔死我埋,我死尔埋,或有见不到处,递相指教,不得生异心。十、不得起胜心,常行方便,损己利他。虽居暗室,如对圣贤,清贫柔弱,恭顺于人,随缘度日,绝尽贪嗔,逍遥自在,志在修行,始终如一,慎勿怠惰。心清无为是真,意净无恶是善。养气全神,常起慈悲,暗积功行,不求人知,惟望天察。在马丹阳的传道、教化下,壮大了当地全真教队伍。

马丹阳在长寿山等地传承老子文化。马丹阳以唱词、诗歌文章等形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承老子文化特色。马丹阳的唱词、诗歌文章等仅后人收录其诗作便达一千余首,吸引了众多的社会底层道众加入,其道众之多,受教范围之广,作诗数量之大,在全真七子中可以说是高蹈独标。他所编写的那些教义、劝化世人的诗词多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易于接受。马丹阳著有《神光璨》、《洞玄金玉集》、《渐悟集》、《精微集》及《分梨十化》、《三宝》、《语录》等集,均载于正统《道藏》中。其弟子王颐中又收集其平时言论50余则,辑为《丹阳真人语录》。在《重阳教化集》《重阳分梨十化集》中也收有他写的诗词。  

他撰写《洞玄金玉集》,诗词900余首,按体裁分辑。皆为入道之后所作,反映出马丹阳弃家入道在山东、陕西修道传教之情况及其宗教思想。多赠答、奉和、述还、记事;论道之作。大部分诗词作于王重阳羽化,弟子送葬进入陕西之后。如有题云:“予在终南,居于环堵, 腿赤脚,并无火烛相,仅六年矣。”又有《出环堵》、《入环堵》、《上街求乞》、《赴道会》、《行斋醮》等诗,皆可见其行道情状。赠答之作,居集中大半,所赠者除黄冠、女冠外,且多儒士、官吏、医者、商人、铁匠等社会各阶层人士。其内容皆为宣扬全真教旨,教人思悟人生短暂,看破功名利禄。离酒色财气,舍爱弃家,学道求仙。如《劝世》谓:“修仙易,养家难。”《赠铁李先生》云:“火烧疮,汗滴血,万苦千辛,何时是彻?马风风诱引回头,向道门中休歇。”回答《道友问在家能修行否》曰:“欲求家道两全美、怎悟寂寥一着甘。”诗中论述全真象风,如:“小童问道道无言,清静能持自妙玄。凭此家风常保守,自然有分做神仙。”他所述修仙之道,以无为为宗,以见性与内丹为主。言见性,以清静为要,谓:“清心境,常莹彻,照破万缘,无灭,这本来一点元明,便朗如秋月。"言内丹,以真修实证为要,如述炼丹之内景云:“顶中彩霞流,眼中光明流,耳中冲和流,鼻中玉柱流,口中甘津流,脐下黄河倒卷流。”他又多提倡去嗔忍辱,安贫抱朴,如《忍忍忍》云:“刃下挑心,心头插刃,认来堪作良因。无明降住,有辱不生填。”《戒华丽》云,“竹篱茅舍,柴门支碎,更衣装纸袄麻衣,是道家活计。”亦倡慈悲济度,如《自戒》有设粥词多首,返倒”。此皆王重阳早期提倡全真道之思想。马钰传承老子文化硕果累累,在中国中道学历史的长河中,闪炼着夺目的光芒。

马丹阳不仅是一位道教宗师,在我国医药史上还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他在宣扬道法的同时悬壶济世,针灸治病。在长寿山修道期间,看到这里生活条件艰苦,缺药少药,百姓患病无人治疗,因病却缺而造成生命危险的情况时有发生。于是,他发挥自己精通医术,善针灸的特长,常常无私周济贫苦百姓,用针灸为难民治病,屡获奇效。他修炼探究武学源流,参悟医道玄理,将自己针灸的方法与心得,著成《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用这十二个穴位就可以治疗全身疾病,非常简便,而且这十二个穴位都在手脚,一般只要按要求去扎,也不会出危险。马丹阳针法形成体系后,初时仅在道教全真派弟子内部流传。后经一位薛真人外传,才流行开来。据说原先只有十一穴,刊在明·徐风《针灸大全》时,又增加“太冲”一穴,逐渐被其后出现的针灸经典如《针灸聚英》、《针灸大成》等加以转载,成为传统针灸学中的保留项目。马丹阳十二针,内容如下:“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马丹阳在长寿山一边修真传道,一边为治病救人,深受群众欢迎,为人们的道教信仰提供了精神寄托和行为基础,使道教思想在当地深入民心。

目前,长寿山道观内,亭、台、楼、阁宏伟壮观。古柏参天粗可合围,挺拔苍劲,各具姿态。故有“秦山百媚,以长寿山佳”之称。长寿山地势奇绝,寺庙又隐于苍松翠柏之中,登境,上见青天白云,下闻清泉。长寿观内有两株古柏。据考证,一株有600余年树龄:另外一株则已有900年树龄,传说由马丹阳亲手所植,周围信众称其为神仙树,是宝鸡市政府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也是长寿山所存最古老的树木。见树如见其人,前来参拜的人们,望着这株生长在陡峭山崖上傲然挺立900年古柏,心中激起的涟漪是那样的悠远……古柏像是在向人们讲述马丹阳在长寿山修道传教,为人治病的故事。

近年来,长寿山道观在王理明道长的主持下,已恢复修建了三清殿、斗母殿、玉皇殿、圣母殿、慈航殿以及祖师殿等。栽花种草、植树美化环境,并水泥硬化了进观道路。如今观内古柏郁郁,苍松突兀,历代石碑座座,主殿脊陡檐翘,兰瓦红墙,雕梁画栋,三清诸神正襟威坐,香炉中紫烟袅袅升腾,罄声伴随道长颂经之声绕梁不绝……八卦亭青色凝聚,似道家仙气笼罩,浮雕壁画惟妙惟肖,倚山凿洞深邃幽静,几处泉井水漫波涌,更添栩栩灵气,已初具规模。每逢正月初九(玉帝诞辰)和七月初七(道德腊辰)庙会期间,人流如潮,也繁荣了金台区经济。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大,近年来台湾、香港、澳门、泰国、新加坡等地的国际友人信众也来朝拜,扩大了对外友好交往。

(朱玉林 提供)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