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和雷祖圣诞只是巧合吗

道教之音 牝青

2018-08-09 10:37:20

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的著名节日——火把节,恰巧也是道教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的诞辰,这两者之间仅是巧合呢,还是另有玄机?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是道教信仰中最重要的神祇之一,由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之化生,为雷部最高天神,有“雷祖”之称。雷祖手持金光如意、法相庄严,总司五雷,统领“三十六天内院中司、东西华台、玄馆妙阁、四府六院及诸有司,各分曹局”,麾下九天雷公将军,五方雷公将军,八方云雷将军,五方蛮雷使者,雷部兵使者诸雷将,以雷霆之威天统御三界十方。雷声普化天尊有主司“万物生杀枯荣、善恶赏罚、行云布雨、斩妖伏魔等事;上照天心大道,下济幽冥群苦”的神圣职能和威力,以至合婚广嗣、驱灾灭瘟、扫除奸盗等无所不能,受到广泛的信仰和崇拜。它反映了中国古人对于“雷”这一自然现象的人文解读与宗教崇拜。

在远古时期,雷电是一种既雄伟壮观又令人畏惧的神秘现象。闪电可以击毙人与家畜,烧毁大树和房舍。闪电和雷鸣常被认为是天帝的震怒,惩罚罪恶。另一方面,雷电还可以打破黑暗、可以提供对远古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天然火。这样,雷电现象从正反两个方面都与人的存活紧密相关,是以雷神崇拜是一种古老的、具有全球性的文化现象。在中国上古时期,圣人伏羲氏首画八卦,以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经卦来模范天地万物及其运行规律。其中,震卦所代表的就是雷,《易经》言:震来虩虩、震惊百里;“震,动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突出体现了雷电刚猛、迅烈、响亮的属性。

此外,震卦还代表家中的长子,方位中的东方,与太阳和万物生长联系起来。《月令集解》中说:“万物出乎震,震为雷”,俗谚说“一声春雷万物醒”也是将雷电和万物的生长联系起来。正是由于雷电拥有刚猛迅烈、打破黑暗并且激发万物生长的特性,在道教的信仰文化中,雷祖斩妖伏魔、惩恶扬善、扫荡黑暗乃至合婚广嗣的一系列神威异能才更具广泛的信仰基础。道经《玄都雷霆玉经》继续丰富了雷电在道教文化中的内涵:

雷霆者,乃阴阳之枢机,号令万物之根本。故无有雷霆,则无以宰御三界。是以雷者,类也,是以出万类而起群品也。是元始生杀之机也。宇宙之始盖因阴阳相交一时之爆发,此即也是雷霆之用也,所以无处不有雷霆之显现。

道教认为雷霆的产生是由于阴阳两气相互激荡而成,是万物之生机也是杀机之所在,所以雷祖不仅是掌握杀伐的大神,也是主宰生机的神明。道教信仰中也反映了与太阳相关联的文化内涵。道经《雷霆玉经》记载雷声普化天尊由南极长生大帝化生。南极长生大帝又称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依据传统的五行观念,南方属火,可以推测南极长生大帝的神性与火有关联。道经《玉清真王紫书大法》云:“南极长生大帝任高上神雷玉清王,职太阳九炁玉贤君、玉清保仙王……太阳之日帝九阳扶桑君者,积炁成神霄真王也。又领南极之职,与韩司陶铸天民,咸证九天,乃得神霄禁文天篆云章,克日升霄。”可以看出南极长生大帝本身具有太阳神与火神的神性,雷祖由南极长生大帝化生,自然与太阳神、火神有着先天的密切关系。

而关于彝族火把节的产生,虽然有众多美丽的传说,但在本质上和彝族先民对火的崇拜及本民族崇火尚日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联。有学者考证,彝族等南方少数民族多以炎帝神农为始祖,炎帝一系大都居南方、主火,且多为火神、雷神或太阳神[1]。在火把节期间,彝族人民利用对火的崇拜来进行祭岁和祈年等一系列活动的节日。西南彝语支各民族的火把节仍保留以火驱鬼除祟,逐疫去灾,灭虫保苗、祈求丰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宗教寓意;云南红河区的彝族在火把节期间还有未婚男女约会的习俗以兴旺人丁。这些文化寓意和道教信仰中雷祖主司万物生长、扫荡黑暗、祛鬼除祟、驱灾灭瘟以及合婚求嗣的宗教内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内在的相通性,为二者的相互影响、融合沟通奠定了理论基础。

道教传入彝族地区的较早,大约在东汉末期已有道教传入,在唐代由于南诏王室的极力倡导,道教在彝族地区的传播进一步发展扩大,到元、明、清时期道教已在彝区普遍流传并融入到彝族人民的社会与宗教生活中。一些地方的彝族崇拜道教的神灵,在云南南华县的彝族地区建有老君庙。哀牢山彝族将斗姆元君请为自己的祖先神,称之为南诏王细奴逻之母沙壹。彝族撒梅人崇奉的西波教在本族宗教的基础上融合了道教信仰和部分神仙谱系,尊奉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并自称是老君的门徒。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还保留着明万历年间所建的灵官桥等等,道教在彝族地区的深刻影响为雷祖信仰和火把节活动的沟通融合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雷祖的信仰兴盛于北宋时期,与崇尚雷法的道教神霄、清微诸派的活动相关密切。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正当大暑节气的第三候“大雨时行”:在酷热的暑天会突发雷雨天气,并且是疾风骤雨,所以六月二十四日为雷祖诞辰又是雷祖的现示之日,并非只是神学上的命题,而是有着丰富的现实经验基础的。

火把节又称星回节,“星回”一词源自白语,即柴火的意思;汉语中的“星回”有天文学的喻意,《礼记·月令·季冬之月》言:“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且更始”,照应了彝族人民以火把节作为年节的事实。五代时的《玉溪编事·震旦》记载:“唐时南诏以十二月十六日为星回节”,不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样一来有三种可能性,一是唐代的火把节在冬季举行;二是十二月十六日的星回节和火把节在当时还是两个不同的节日,三是记载的本身有误。而关于火把节的完整记载始见于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竿缚火炬照明”,与现代彝族的火把节活动一致。

虽然关于火把节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最早记载见于元朝,晚于道教雷祖信仰的兴起北宋,但不能以此推断现代彝族火把节的日子就是依据雷祖的诞辰而定的。同时在文化交流和交通不便的古代,来自外部的零散史料并不能提供完备无误的证明。而值得肯定的,正是在这艰难的条件之下,道教的文化信仰突破地域的限制,融入到了彝族人民的宗教社会生活中。有了这样文化的背景,道教的雷祖信仰和彝族的火把节反映出宗教文化内涵上的高度一致:当彝族人民点燃火把驱离黑暗、迎接新一年的丰收、祛灾迎祥的时候,同样的美好愿景也展现在人们对雷祖的虔诚信仰之中,如果仅是巧合,那一定是巧妙的天作之合!

雷祖宝诰

至心皈命礼

九天应元府,无上玉清王。化形而满十方,谈道而趺九凤。三十六天之上,阅宝笈,考琼书。千五百劫之先,位正真,权大化。手举金光如意,宣说玉枢宝经。不顺化作微尘,发号疾如风火。以清静心而弘大愿,以智慧而伏诸魔。总司五雷,运行三界。群生父,万灵师。大圣大慈,至皇至道。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1]蒋南华《炎帝——南方少数民族的始祖》,《贵州社会科学》1994年2月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火把节和雷祖圣诞只是巧合吗

道教之音 牝青

2018-08-09 10:37:20

|
火把节和雷祖圣诞只是巧合吗
|

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的著名节日——火把节,恰巧也是道教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的诞辰,这两者之间仅是巧合呢,还是另有玄机?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是道教信仰中最重要的神祇之一,由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之化生,为雷部最高天神,有“雷祖”之称。雷祖手持金光如意、法相庄严,总司五雷,统领“三十六天内院中司、东西华台、玄馆妙阁、四府六院及诸有司,各分曹局”,麾下九天雷公将军,五方雷公将军,八方云雷将军,五方蛮雷使者,雷部兵使者诸雷将,以雷霆之威天统御三界十方。雷声普化天尊有主司“万物生杀枯荣、善恶赏罚、行云布雨、斩妖伏魔等事;上照天心大道,下济幽冥群苦”的神圣职能和威力,以至合婚广嗣、驱灾灭瘟、扫除奸盗等无所不能,受到广泛的信仰和崇拜。它反映了中国古人对于“雷”这一自然现象的人文解读与宗教崇拜。

在远古时期,雷电是一种既雄伟壮观又令人畏惧的神秘现象。闪电可以击毙人与家畜,烧毁大树和房舍。闪电和雷鸣常被认为是天帝的震怒,惩罚罪恶。另一方面,雷电还可以打破黑暗、可以提供对远古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天然火。这样,雷电现象从正反两个方面都与人的存活紧密相关,是以雷神崇拜是一种古老的、具有全球性的文化现象。在中国上古时期,圣人伏羲氏首画八卦,以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经卦来模范天地万物及其运行规律。其中,震卦所代表的就是雷,《易经》言:震来虩虩、震惊百里;“震,动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突出体现了雷电刚猛、迅烈、响亮的属性。

此外,震卦还代表家中的长子,方位中的东方,与太阳和万物生长联系起来。《月令集解》中说:“万物出乎震,震为雷”,俗谚说“一声春雷万物醒”也是将雷电和万物的生长联系起来。正是由于雷电拥有刚猛迅烈、打破黑暗并且激发万物生长的特性,在道教的信仰文化中,雷祖斩妖伏魔、惩恶扬善、扫荡黑暗乃至合婚广嗣的一系列神威异能才更具广泛的信仰基础。道经《玄都雷霆玉经》继续丰富了雷电在道教文化中的内涵:

雷霆者,乃阴阳之枢机,号令万物之根本。故无有雷霆,则无以宰御三界。是以雷者,类也,是以出万类而起群品也。是元始生杀之机也。宇宙之始盖因阴阳相交一时之爆发,此即也是雷霆之用也,所以无处不有雷霆之显现。

道教认为雷霆的产生是由于阴阳两气相互激荡而成,是万物之生机也是杀机之所在,所以雷祖不仅是掌握杀伐的大神,也是主宰生机的神明。道教信仰中也反映了与太阳相关联的文化内涵。道经《雷霆玉经》记载雷声普化天尊由南极长生大帝化生。南极长生大帝又称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依据传统的五行观念,南方属火,可以推测南极长生大帝的神性与火有关联。道经《玉清真王紫书大法》云:“南极长生大帝任高上神雷玉清王,职太阳九炁玉贤君、玉清保仙王……太阳之日帝九阳扶桑君者,积炁成神霄真王也。又领南极之职,与韩司陶铸天民,咸证九天,乃得神霄禁文天篆云章,克日升霄。”可以看出南极长生大帝本身具有太阳神与火神的神性,雷祖由南极长生大帝化生,自然与太阳神、火神有着先天的密切关系。

而关于彝族火把节的产生,虽然有众多美丽的传说,但在本质上和彝族先民对火的崇拜及本民族崇火尚日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联。有学者考证,彝族等南方少数民族多以炎帝神农为始祖,炎帝一系大都居南方、主火,且多为火神、雷神或太阳神[1]。在火把节期间,彝族人民利用对火的崇拜来进行祭岁和祈年等一系列活动的节日。西南彝语支各民族的火把节仍保留以火驱鬼除祟,逐疫去灾,灭虫保苗、祈求丰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宗教寓意;云南红河区的彝族在火把节期间还有未婚男女约会的习俗以兴旺人丁。这些文化寓意和道教信仰中雷祖主司万物生长、扫荡黑暗、祛鬼除祟、驱灾灭瘟以及合婚求嗣的宗教内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内在的相通性,为二者的相互影响、融合沟通奠定了理论基础。

道教传入彝族地区的较早,大约在东汉末期已有道教传入,在唐代由于南诏王室的极力倡导,道教在彝族地区的传播进一步发展扩大,到元、明、清时期道教已在彝区普遍流传并融入到彝族人民的社会与宗教生活中。一些地方的彝族崇拜道教的神灵,在云南南华县的彝族地区建有老君庙。哀牢山彝族将斗姆元君请为自己的祖先神,称之为南诏王细奴逻之母沙壹。彝族撒梅人崇奉的西波教在本族宗教的基础上融合了道教信仰和部分神仙谱系,尊奉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并自称是老君的门徒。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还保留着明万历年间所建的灵官桥等等,道教在彝族地区的深刻影响为雷祖信仰和火把节活动的沟通融合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雷祖的信仰兴盛于北宋时期,与崇尚雷法的道教神霄、清微诸派的活动相关密切。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正当大暑节气的第三候“大雨时行”:在酷热的暑天会突发雷雨天气,并且是疾风骤雨,所以六月二十四日为雷祖诞辰又是雷祖的现示之日,并非只是神学上的命题,而是有着丰富的现实经验基础的。

火把节又称星回节,“星回”一词源自白语,即柴火的意思;汉语中的“星回”有天文学的喻意,《礼记·月令·季冬之月》言:“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且更始”,照应了彝族人民以火把节作为年节的事实。五代时的《玉溪编事·震旦》记载:“唐时南诏以十二月十六日为星回节”,不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样一来有三种可能性,一是唐代的火把节在冬季举行;二是十二月十六日的星回节和火把节在当时还是两个不同的节日,三是记载的本身有误。而关于火把节的完整记载始见于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竿缚火炬照明”,与现代彝族的火把节活动一致。

虽然关于火把节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最早记载见于元朝,晚于道教雷祖信仰的兴起北宋,但不能以此推断现代彝族火把节的日子就是依据雷祖的诞辰而定的。同时在文化交流和交通不便的古代,来自外部的零散史料并不能提供完备无误的证明。而值得肯定的,正是在这艰难的条件之下,道教的文化信仰突破地域的限制,融入到了彝族人民的宗教社会生活中。有了这样文化的背景,道教的雷祖信仰和彝族的火把节反映出宗教文化内涵上的高度一致:当彝族人民点燃火把驱离黑暗、迎接新一年的丰收、祛灾迎祥的时候,同样的美好愿景也展现在人们对雷祖的虔诚信仰之中,如果仅是巧合,那一定是巧妙的天作之合!

雷祖宝诰

至心皈命礼

九天应元府,无上玉清王。化形而满十方,谈道而趺九凤。三十六天之上,阅宝笈,考琼书。千五百劫之先,位正真,权大化。手举金光如意,宣说玉枢宝经。不顺化作微尘,发号疾如风火。以清静心而弘大愿,以智慧而伏诸魔。总司五雷,运行三界。群生父,万灵师。大圣大慈,至皇至道。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1]蒋南华《炎帝——南方少数民族的始祖》,《贵州社会科学》1994年2月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