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中的道韵传承

道教之音 参悟

2018-12-04 13:26:47

改革开放初期,收音机曾经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幸福的享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电视机还是个十分奢侈的东西,价钱贵,购买还要凭票。我记得那个时候,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主要是听电匣子也就是收音机。那个年代,收音机几乎家家都有,普通的小收音机二十多块钱,普通的农民家庭基本上能够承受的。改革开放初期,收音机播放的节目量明显的大了,政治说教的内容少了,播音员的声调变柔和了。节目的种类明显的多了。老人们喜欢听戏;京剧、评剧、各种梆子、各种地方戏曲,琳琅满目。孩子们则更喜欢两个节目:一个是相声节目,听相声;侯宝林、马三立、马季、姜昆等一众相声名家和新人的相声;另外一个就是小说连续播讲节目,听小说。小说连续播讲节目的播出时间主要在中午,半个小时的时间。一边吃中午饭,一边听播音员播讲小说,很有滋味的。

改革开放初期,文学创作和文学传播都迎来了崭新的春天。过去的一些经典老作品被掸去了尘埃,新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文学作品和大众互动的方式,一个是阅读,看纸版的书籍,另外一个方式是广播电台播讲,听众收听。后一个方式,传播的速度更快,可以说是大受欢迎。那个时期,广播电台播出的小说,现在还有一些印象。《保卫延安》、《在彭总身边》、《终于发出的一封信》、《青春之歌》、《人生》、《野火春风斗古城》、《敌后武工队》、《夜幕下的哈尔滨》、《平凡的世界》、《创业史》、《第二次握手》、《天云山传奇》等等,小说有新有旧,有当时刚刚创作的,也有过去解放初期的经典文学作品。这个节目让广大的听众饱受文学的滋养,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小说连续播讲节目的后续是评书连播。节目单的内容是:《岳飞传》、《三国演义》、《隋唐》、《杨家将》、《七侠五义》等等,评书演员单田芳、袁阔成、刘兰芳赢得了一众粉丝,广受听众追捧。许多经典评书的段子,我的小伙伴们都会讲,背下来了,印在了脑子里。“上回书说到••••••,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手舞足蹈,颇有那么点架势。当时的评书连续播讲节目,让经过文革洗礼的六零后和七零后们,了解了一些道学的基本知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天干地支”“五行八卦”“生辰八字”等道学用语,评书演员们像讲灌口一样,口若悬河,相当的流利。我的许多小伙伴们,张嘴就来,记忆特别的深刻。但是这些用语是啥意思,我的小伙伴们真的不知道。村里的一位老私塾先生有句经典的概括,评书连续播讲节目,意外的对六零后和七零后们进行了传统文化的启蒙。评书演员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功不可没。老私塾先生的批注着实有深意,但是,当时的我们谁也没有在意。

由于收音机里评书演员的传统文化启蒙,上大学的时候,我阅读了众多的传统文化书籍,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逍遥游》、列子的《汤问》我都一字一句的仔细认真的拜读过。祸之福之所依,福之祸之所伏,祸福相依。我和我的同学们内心深处深深的被先秦哲人朴素的哲学智慧所震撼、所折服。在大学里我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我的毕业论文选题内容就是庄子的《逍遥游》。现在回想起来,我的那个毕业论文论点和论述相当的肤浅、稚嫩。毕竟,那个时候、学识、阅历还相当的有限,在所难免。

机缘巧合,大学毕业,走出校门,迈向社会以后,我的本职工作又与传统文化有了密切的接触。经过八年乡镇工作的历练之后。2002年4月底,县委调整了我的工作,我被安排到县民宗局从事宗教管理工作。宗教工作是政策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做好基层的宗教管理工作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做好基层的宗教管理工作,首先要了解和吃透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法规。另外,对于宗教的基本知识也需要一定的掌握和了解。工作的需要,我恶补了宗教政策法规、宗教的经典、宗教的基本知识等工作需要必修的功课。这其中也包括道教的经典和道教的基本知识。中华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阅读道教的经典,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的时候,我有记笔记、记录感想和学习体会的习惯。一边研读经典,一边敲击键盘,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文字。领导、同事、朋友怂恿、建议我把这些感想、文字邮寄给报刊杂志。于是我撰写的《蓬莱海边聊八仙》、《遏制借教敛财乱象,感知道教的财文化》、《门神史话》、《游心山水,体悟道韵》、,《三圣经缘何成为晚清民国时期最受推崇的一本善书》、《关帝信仰的时代思考》、《吃亏是福诠释了道家的生活智慧》、《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道教界应该有一份担当》等陆续见之于报刊杂志。无心插柳柳成荫,我本人也没想到,中国民族报、各界导报、民族大家庭杂志、三秦道教杂志、闻道杂志、玄门道语杂志、上海道教杂志、江苏道教杂志、道源教宗杂志、崂山道教杂志、凝眸云水杂志、道源杂志、恒道杂志都陆续刊发我弘扬道教文化的体会文章。朋友们开玩笑,宗教干部的身份之外,我还有一个身份,宗教文化撰稿人。熟人们夸赞我的文章文笔好、有天赋,我本人认为更多的是幸运。天时地利人和,和谐盛世,我们赶上了好时候。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撰写这些文章,我本人也乐在其中。对于新时代如何进一步传承道教文化,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迸发出时代的光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也有一些不成熟的感受和体会。聆听时代的声音,讲好道教的中国故事是时代赋予道教界的一份神圣职责。道教是中国本土的传统的宗教,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道教经典蕴含着华夏文明的精髓,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道教有着自身独有的优势,也是道教自身发展的需要。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道教界应该有一份历史的使命,有一份时代的担当。坚持中国化方向不容置疑的是道教发展的方向和优势,继承与创新是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要求,拓宽视野、顺势而为,与时俱进,改革自强,道教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脚步才会更坚实。

(参悟供稿)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评书中的道韵传承

道教之音 参悟

2018-12-04 13:26:47

|
评书中的道韵传承
|

改革开放初期,收音机曾经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幸福的享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电视机还是个十分奢侈的东西,价钱贵,购买还要凭票。我记得那个时候,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主要是听电匣子也就是收音机。那个年代,收音机几乎家家都有,普通的小收音机二十多块钱,普通的农民家庭基本上能够承受的。改革开放初期,收音机播放的节目量明显的大了,政治说教的内容少了,播音员的声调变柔和了。节目的种类明显的多了。老人们喜欢听戏;京剧、评剧、各种梆子、各种地方戏曲,琳琅满目。孩子们则更喜欢两个节目:一个是相声节目,听相声;侯宝林、马三立、马季、姜昆等一众相声名家和新人的相声;另外一个就是小说连续播讲节目,听小说。小说连续播讲节目的播出时间主要在中午,半个小时的时间。一边吃中午饭,一边听播音员播讲小说,很有滋味的。

改革开放初期,文学创作和文学传播都迎来了崭新的春天。过去的一些经典老作品被掸去了尘埃,新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文学作品和大众互动的方式,一个是阅读,看纸版的书籍,另外一个方式是广播电台播讲,听众收听。后一个方式,传播的速度更快,可以说是大受欢迎。那个时期,广播电台播出的小说,现在还有一些印象。《保卫延安》、《在彭总身边》、《终于发出的一封信》、《青春之歌》、《人生》、《野火春风斗古城》、《敌后武工队》、《夜幕下的哈尔滨》、《平凡的世界》、《创业史》、《第二次握手》、《天云山传奇》等等,小说有新有旧,有当时刚刚创作的,也有过去解放初期的经典文学作品。这个节目让广大的听众饱受文学的滋养,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小说连续播讲节目的后续是评书连播。节目单的内容是:《岳飞传》、《三国演义》、《隋唐》、《杨家将》、《七侠五义》等等,评书演员单田芳、袁阔成、刘兰芳赢得了一众粉丝,广受听众追捧。许多经典评书的段子,我的小伙伴们都会讲,背下来了,印在了脑子里。“上回书说到••••••,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手舞足蹈,颇有那么点架势。当时的评书连续播讲节目,让经过文革洗礼的六零后和七零后们,了解了一些道学的基本知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天干地支”“五行八卦”“生辰八字”等道学用语,评书演员们像讲灌口一样,口若悬河,相当的流利。我的许多小伙伴们,张嘴就来,记忆特别的深刻。但是这些用语是啥意思,我的小伙伴们真的不知道。村里的一位老私塾先生有句经典的概括,评书连续播讲节目,意外的对六零后和七零后们进行了传统文化的启蒙。评书演员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功不可没。老私塾先生的批注着实有深意,但是,当时的我们谁也没有在意。

由于收音机里评书演员的传统文化启蒙,上大学的时候,我阅读了众多的传统文化书籍,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逍遥游》、列子的《汤问》我都一字一句的仔细认真的拜读过。祸之福之所依,福之祸之所伏,祸福相依。我和我的同学们内心深处深深的被先秦哲人朴素的哲学智慧所震撼、所折服。在大学里我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我的毕业论文选题内容就是庄子的《逍遥游》。现在回想起来,我的那个毕业论文论点和论述相当的肤浅、稚嫩。毕竟,那个时候、学识、阅历还相当的有限,在所难免。

机缘巧合,大学毕业,走出校门,迈向社会以后,我的本职工作又与传统文化有了密切的接触。经过八年乡镇工作的历练之后。2002年4月底,县委调整了我的工作,我被安排到县民宗局从事宗教管理工作。宗教工作是政策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做好基层的宗教管理工作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做好基层的宗教管理工作,首先要了解和吃透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法规。另外,对于宗教的基本知识也需要一定的掌握和了解。工作的需要,我恶补了宗教政策法规、宗教的经典、宗教的基本知识等工作需要必修的功课。这其中也包括道教的经典和道教的基本知识。中华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阅读道教的经典,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的时候,我有记笔记、记录感想和学习体会的习惯。一边研读经典,一边敲击键盘,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文字。领导、同事、朋友怂恿、建议我把这些感想、文字邮寄给报刊杂志。于是我撰写的《蓬莱海边聊八仙》、《遏制借教敛财乱象,感知道教的财文化》、《门神史话》、《游心山水,体悟道韵》、,《三圣经缘何成为晚清民国时期最受推崇的一本善书》、《关帝信仰的时代思考》、《吃亏是福诠释了道家的生活智慧》、《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道教界应该有一份担当》等陆续见之于报刊杂志。无心插柳柳成荫,我本人也没想到,中国民族报、各界导报、民族大家庭杂志、三秦道教杂志、闻道杂志、玄门道语杂志、上海道教杂志、江苏道教杂志、道源教宗杂志、崂山道教杂志、凝眸云水杂志、道源杂志、恒道杂志都陆续刊发我弘扬道教文化的体会文章。朋友们开玩笑,宗教干部的身份之外,我还有一个身份,宗教文化撰稿人。熟人们夸赞我的文章文笔好、有天赋,我本人认为更多的是幸运。天时地利人和,和谐盛世,我们赶上了好时候。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撰写这些文章,我本人也乐在其中。对于新时代如何进一步传承道教文化,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迸发出时代的光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也有一些不成熟的感受和体会。聆听时代的声音,讲好道教的中国故事是时代赋予道教界的一份神圣职责。道教是中国本土的传统的宗教,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道教经典蕴含着华夏文明的精髓,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道教有着自身独有的优势,也是道教自身发展的需要。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道教界应该有一份历史的使命,有一份时代的担当。坚持中国化方向不容置疑的是道教发展的方向和优势,继承与创新是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要求,拓宽视野、顺势而为,与时俱进,改革自强,道教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脚步才会更坚实。

(参悟供稿)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