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道教养生观

微言宗教微信公众号 佚名

2019-02-25 13:37:22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道教养生观

《倚天屠龙记》(三联插图版)插图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武侠小说的读者”。金庸先生的作品包罗万象,雅俗共赏,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将儒释道思想与侠义精神相兼容,其作品所刻画的人物性格鲜明,意境深远。其中,他以道家文化为基础,塑造了众多家喻户晓的道侠形象,如《射雕英雄传》中创立全真派的王重阳,《天龙八部》中创立逍遥派的逍遥子,《倚天屠龙记》中创立武当的张三丰等等。这些人物随性自然的人生态度、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寄托了金庸先生对道化人格的追慕之情,也对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起到了积极的助力作用。我国宗教学者牟钟鉴曾指出,“道教文化中最具有现实价值并能济世利人的内容,便是它的养生文化。”在金庸先生的作品中,道教养生理论亦得到充分体现,本文将试述一二。

以性养人,回归真我,道教养生的独有境界

注重平和、清静无为是道教养生思想的精髓之一。人的思维活动和意念对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平时注意保持心平气和、淡泊从容的状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养生和健康有莫大裨益。《天龙八部》中自恃清高的黄药师在华山论剑后从周伯通身上得到启发,他认为对于名利,去争是下品,不去争只能算中品,而像老顽童一样心中没有名利,清静无为,才是常人不可及的上上之品。另外,道教的清静之意境还体现在不执著于物质。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竞争、生活节奏、生活成本的不断加剧,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心理防线,常常使人无法静下心来。在这种背景下,正需要从道教人物的思想中汲取养分,培养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情操,“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心境,来帮助我们用最平淡、最轻松也最适宜的心态实现人生的高度。这是道教千年流传的养身良方,也是金庸小说中最实用的智慧。

天人合一,回归自然,道教养生的天成道法

对于生命的本质,道教认为天地万物实质上是齐一的,“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人作为自然界芸芸众生的一分子,须与自然的规律相协调,因而,道教强调追求返朴归真、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养生之道。金庸先生的江湖世界,从纵向上看,形成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之中;从横向上看,也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大好河山之中。“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先生的十四部作品共同勾勒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文地理画卷。先生笔下,少林嵩山、武当山、峨眉山、昆仑山、青城山等各大名山尽收眼底,还有飞沙走石的辽阔大漠,烟雨朦胧的江南秀水,白雪皑皑的万岭天山,一马平川的茫茫草原……在这之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道法天成,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也成为道人得道成仙的绝佳途径。如《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游于江湖之中,行乎山水之间,在恬淡适意的自然境界中率性而为,追求真与善。他领悟道家的精义是在练成绝顶武功独孤九剑之时,其要决在于“行乎其不得不行,止乎其不得不止”,“如行云流水,任意所之”,不论行或止都合于自然之气,这等高妙的境界也是人生的境界。

以德济体,修道怀德,道教养生的道法之基

道教是“道”“德”并称的。“道”无形无相,只有通过“德”来彰显,道为体,德为用。“养德”就是“修道于身”,通过积德而达到“与道合真”的过程,即是“由凡成真”的过程。道教认为其修行的要求主要是心性品德的修养和身形生命的修炼两大方面,道教谓之“性命双修”,以达到神形兼备,这就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可见,道教养生学有深刻的道德背景:以积德为基,刚柔并济、以静制动,清心寡欲、友善他人为务,循规炼养为常。提到“刚柔并济”,不免想到金庸笔下最出名的外功降龙十八掌,招式名称取自《周易》,讲究的并不是一味的刚猛,而是刚柔相济。而说到“清心寡欲”,更是金庸小说中众多“侠士”都具有的品格。《倚天屠龙记》中所描写的张三丰真人居室中的布置,“但见板桌上一把茶壶,一只茶杯,地下一个蒲团,壁上挂着一柄木剑,此外一无所有。桌上地下,积满灰尘。”这正是清心静思的修道之人所喜欢的环境。可见,道教的养生思想不仅源于体、源于心,还源于内在的品格。

以医为基,医道同源 ,道教养生的道法之源

道教的祖师们一直把长生久视、得道成仙作为人生最终目标和理想的境界。事实上,道教与中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十位道者九知医,道医同源,身心同治,岂分离”之说,身心一统、以医为基、医道同源是道教养生的道法之源。道教气学说认为气是自然界万物的物质本元,在《黄帝内经》中,“气”的含义多达25种以上。金庸笔下,气学说是“高手”们所赖以进行武功修炼的理论基础,如华山派气宗主张练气为主,培养好“真气”才能掌握其他功夫。阴阳学说源于《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医的四诊八纲,首重阴阳,其脏腑、经络、病机、辨证,无不以阴阳为其统率。在《飞狐外传》中,太极门有两种秘笈《阴阳诀》和《乱环诀》,阐述太极拳的精妙拳理。此外,经络腧穴学说是中医学中富于神秘文化特征的理论之一,金庸多部作品中都有大段文字对经络腧穴学的基本知识进行详细而精彩的介绍。虽然文学作品中经常会有夸张想象的成分,但从金庸先生的文字中还是能够对道医养生文化的博大精深窥见一斑。

(转自微言宗教微信公众号)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道教养生观

微言宗教微信公众号 佚名

2019-02-25 13:37:22

|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道教养生观
|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道教养生观

《倚天屠龙记》(三联插图版)插图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武侠小说的读者”。金庸先生的作品包罗万象,雅俗共赏,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将儒释道思想与侠义精神相兼容,其作品所刻画的人物性格鲜明,意境深远。其中,他以道家文化为基础,塑造了众多家喻户晓的道侠形象,如《射雕英雄传》中创立全真派的王重阳,《天龙八部》中创立逍遥派的逍遥子,《倚天屠龙记》中创立武当的张三丰等等。这些人物随性自然的人生态度、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寄托了金庸先生对道化人格的追慕之情,也对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起到了积极的助力作用。我国宗教学者牟钟鉴曾指出,“道教文化中最具有现实价值并能济世利人的内容,便是它的养生文化。”在金庸先生的作品中,道教养生理论亦得到充分体现,本文将试述一二。

以性养人,回归真我,道教养生的独有境界

注重平和、清静无为是道教养生思想的精髓之一。人的思维活动和意念对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平时注意保持心平气和、淡泊从容的状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养生和健康有莫大裨益。《天龙八部》中自恃清高的黄药师在华山论剑后从周伯通身上得到启发,他认为对于名利,去争是下品,不去争只能算中品,而像老顽童一样心中没有名利,清静无为,才是常人不可及的上上之品。另外,道教的清静之意境还体现在不执著于物质。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竞争、生活节奏、生活成本的不断加剧,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心理防线,常常使人无法静下心来。在这种背景下,正需要从道教人物的思想中汲取养分,培养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情操,“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心境,来帮助我们用最平淡、最轻松也最适宜的心态实现人生的高度。这是道教千年流传的养身良方,也是金庸小说中最实用的智慧。

天人合一,回归自然,道教养生的天成道法

对于生命的本质,道教认为天地万物实质上是齐一的,“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人作为自然界芸芸众生的一分子,须与自然的规律相协调,因而,道教强调追求返朴归真、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养生之道。金庸先生的江湖世界,从纵向上看,形成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之中;从横向上看,也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大好河山之中。“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先生的十四部作品共同勾勒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文地理画卷。先生笔下,少林嵩山、武当山、峨眉山、昆仑山、青城山等各大名山尽收眼底,还有飞沙走石的辽阔大漠,烟雨朦胧的江南秀水,白雪皑皑的万岭天山,一马平川的茫茫草原……在这之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道法天成,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也成为道人得道成仙的绝佳途径。如《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游于江湖之中,行乎山水之间,在恬淡适意的自然境界中率性而为,追求真与善。他领悟道家的精义是在练成绝顶武功独孤九剑之时,其要决在于“行乎其不得不行,止乎其不得不止”,“如行云流水,任意所之”,不论行或止都合于自然之气,这等高妙的境界也是人生的境界。

以德济体,修道怀德,道教养生的道法之基

道教是“道”“德”并称的。“道”无形无相,只有通过“德”来彰显,道为体,德为用。“养德”就是“修道于身”,通过积德而达到“与道合真”的过程,即是“由凡成真”的过程。道教认为其修行的要求主要是心性品德的修养和身形生命的修炼两大方面,道教谓之“性命双修”,以达到神形兼备,这就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可见,道教养生学有深刻的道德背景:以积德为基,刚柔并济、以静制动,清心寡欲、友善他人为务,循规炼养为常。提到“刚柔并济”,不免想到金庸笔下最出名的外功降龙十八掌,招式名称取自《周易》,讲究的并不是一味的刚猛,而是刚柔相济。而说到“清心寡欲”,更是金庸小说中众多“侠士”都具有的品格。《倚天屠龙记》中所描写的张三丰真人居室中的布置,“但见板桌上一把茶壶,一只茶杯,地下一个蒲团,壁上挂着一柄木剑,此外一无所有。桌上地下,积满灰尘。”这正是清心静思的修道之人所喜欢的环境。可见,道教的养生思想不仅源于体、源于心,还源于内在的品格。

以医为基,医道同源 ,道教养生的道法之源

道教的祖师们一直把长生久视、得道成仙作为人生最终目标和理想的境界。事实上,道教与中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十位道者九知医,道医同源,身心同治,岂分离”之说,身心一统、以医为基、医道同源是道教养生的道法之源。道教气学说认为气是自然界万物的物质本元,在《黄帝内经》中,“气”的含义多达25种以上。金庸笔下,气学说是“高手”们所赖以进行武功修炼的理论基础,如华山派气宗主张练气为主,培养好“真气”才能掌握其他功夫。阴阳学说源于《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医的四诊八纲,首重阴阳,其脏腑、经络、病机、辨证,无不以阴阳为其统率。在《飞狐外传》中,太极门有两种秘笈《阴阳诀》和《乱环诀》,阐述太极拳的精妙拳理。此外,经络腧穴学说是中医学中富于神秘文化特征的理论之一,金庸多部作品中都有大段文字对经络腧穴学的基本知识进行详细而精彩的介绍。虽然文学作品中经常会有夸张想象的成分,但从金庸先生的文字中还是能够对道医养生文化的博大精深窥见一斑。

(转自微言宗教微信公众号)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