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杂谈:道阻且长,且莫放弃回归真道的心

道教之音 高璟

2019-06-24 18:34:50

修道杂谈:道阻且长,且莫放弃回归真道的心

道是什么?太上道祖曾用五千言著书,试图向世人说明白“道”之存在,然后最终结论却归为“道可道,非常道”,是说一切可以言说出来的东西都不是道的本身。在道祖立论之后,几千年来数代名家注解《道德经》,均对道的存在言辞闪烁。这一杳杳冥冥、恍恍惚惚的存在,虽然之于普罗大众来说有些难以理解,但对于修道者来言却是真实不虚的。

修道之人,必然以道为务,为一切行住坐卧的根本主旨。道祖《道德经》中以“道法自然”为妙旨,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找到属于自己本然的生存和修行方式,这方才是自己的道。而世间众生芸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经历,有的人內炼且好静、有的人外向而活泼、有的人生平淡且平常、有的人生跌宕而回肠,南华真人说,这世上不存在究竟哪一种人生更好或者更坏,若是站在道的视角上去讨论,众人虽然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经历,但在本质上却是齐一的。这个齐一的本质,便是道,我们眼见耳闻的一切不同都不过是道的展示方式罢了。

既然道是相同的,那么修道所倡导的主旨也应当是一致的。虽然道教中门派众多、术法万千,历史上诸位得道成真的祖师走过的修行路也都各不相同,但以我等后辈修学者来看,却并不应该因为门派之见而一叶障目。要既能够看到不同的祖师信仰,又要能够参悟出信仰的本质和意义是什么。不论是信仰哪一位圣真,其要义都在于“教化”二字,是在用祖师的言行来教化后人,使我们学之、行之,最后也期望能够达到成真成圣的高度。所有的教化,在本质上又都是以度人为中心的,是希望人们以此教化为指导,能够产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修行,很大意义上便是在修却自身的贪嗔痴等虚妄,从而达到心地上的磊落光明。心中清静无杂时,便会见得一切众生都是慈悲欢喜的,又何来你我的高低不同呢?

因此说,修道的第一层要义是让我们去除掉心中的成见。这一层成见之所以会产生,便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习惯于站在“我”的视角上看问题,以我认为、我觉得、我喜欢和我讨厌为日常,这也正是人们产生爱恨的根源。修行,便是在告诉人们,世上的一切表现都有其各自的因果、也都是有其不同的自然情态,事物不会根据“我”是否喜欢而有所改变,但我们却会因此而动摇了自身的清静。如此,岂不是得不偿失!

所以,去除成见,是为了让我们去除掉自己心中的执念,从而达到一种空无所空的真空状态,即心中无物也无我。南华真人说,“用心若镜”,是说我们的心恰似一面镜子,在照得见别人的时候,也应该能够照得见自己。明白了自己,才能明白自然,才能明白道。

如此来看,修道当是一件最为朴实无华的事情。因为修行者是已经参透了人间红尘的种种贪恋与不舍,所以才转身去修证恒久的天地大道。能从欲海之中出离,便当有一份清静不染的心。心中是真空,又怎么会去在乎外在形式上的种种奢靡与华丽呢?相反,越是简单的生活,就越合于心中的道。尽管这份大道说不清、讲不明,却并不是用繁琐的方式去求证,而是“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能从外而内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减压,便可以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虽朴实却真诚的光彩。是之为道也。

因此,道究竟是什么、修道人究竟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这样的问题或许并不重要,因为你一旦想要得到某一种概念,就是在用固定的标准去要求所有的不同。使众生回归众生,使自然回归自然,使我也同样回归于我,最后让一切回归都变成一种本性,才能让修行成为我们的日常。

然而呢,在修行这条路上道阻且长,唯真心祈愿,且莫因一时的波折而放弃了这一颗回归真道的心。

(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修道杂谈:道阻且长,且莫放弃回归真道的心

道教之音 高璟

2019-06-24 18:34:50

|
修道杂谈:道阻且长,且莫放弃回归真道的心
|

修道杂谈:道阻且长,且莫放弃回归真道的心

道是什么?太上道祖曾用五千言著书,试图向世人说明白“道”之存在,然后最终结论却归为“道可道,非常道”,是说一切可以言说出来的东西都不是道的本身。在道祖立论之后,几千年来数代名家注解《道德经》,均对道的存在言辞闪烁。这一杳杳冥冥、恍恍惚惚的存在,虽然之于普罗大众来说有些难以理解,但对于修道者来言却是真实不虚的。

修道之人,必然以道为务,为一切行住坐卧的根本主旨。道祖《道德经》中以“道法自然”为妙旨,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找到属于自己本然的生存和修行方式,这方才是自己的道。而世间众生芸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经历,有的人內炼且好静、有的人外向而活泼、有的人生平淡且平常、有的人生跌宕而回肠,南华真人说,这世上不存在究竟哪一种人生更好或者更坏,若是站在道的视角上去讨论,众人虽然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经历,但在本质上却是齐一的。这个齐一的本质,便是道,我们眼见耳闻的一切不同都不过是道的展示方式罢了。

既然道是相同的,那么修道所倡导的主旨也应当是一致的。虽然道教中门派众多、术法万千,历史上诸位得道成真的祖师走过的修行路也都各不相同,但以我等后辈修学者来看,却并不应该因为门派之见而一叶障目。要既能够看到不同的祖师信仰,又要能够参悟出信仰的本质和意义是什么。不论是信仰哪一位圣真,其要义都在于“教化”二字,是在用祖师的言行来教化后人,使我们学之、行之,最后也期望能够达到成真成圣的高度。所有的教化,在本质上又都是以度人为中心的,是希望人们以此教化为指导,能够产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修行,很大意义上便是在修却自身的贪嗔痴等虚妄,从而达到心地上的磊落光明。心中清静无杂时,便会见得一切众生都是慈悲欢喜的,又何来你我的高低不同呢?

因此说,修道的第一层要义是让我们去除掉心中的成见。这一层成见之所以会产生,便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习惯于站在“我”的视角上看问题,以我认为、我觉得、我喜欢和我讨厌为日常,这也正是人们产生爱恨的根源。修行,便是在告诉人们,世上的一切表现都有其各自的因果、也都是有其不同的自然情态,事物不会根据“我”是否喜欢而有所改变,但我们却会因此而动摇了自身的清静。如此,岂不是得不偿失!

所以,去除成见,是为了让我们去除掉自己心中的执念,从而达到一种空无所空的真空状态,即心中无物也无我。南华真人说,“用心若镜”,是说我们的心恰似一面镜子,在照得见别人的时候,也应该能够照得见自己。明白了自己,才能明白自然,才能明白道。

如此来看,修道当是一件最为朴实无华的事情。因为修行者是已经参透了人间红尘的种种贪恋与不舍,所以才转身去修证恒久的天地大道。能从欲海之中出离,便当有一份清静不染的心。心中是真空,又怎么会去在乎外在形式上的种种奢靡与华丽呢?相反,越是简单的生活,就越合于心中的道。尽管这份大道说不清、讲不明,却并不是用繁琐的方式去求证,而是“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能从外而内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减压,便可以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虽朴实却真诚的光彩。是之为道也。

因此,道究竟是什么、修道人究竟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这样的问题或许并不重要,因为你一旦想要得到某一种概念,就是在用固定的标准去要求所有的不同。使众生回归众生,使自然回归自然,使我也同样回归于我,最后让一切回归都变成一种本性,才能让修行成为我们的日常。

然而呢,在修行这条路上道阻且长,唯真心祈愿,且莫因一时的波折而放弃了这一颗回归真道的心。

(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