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吹笙作凤鸣,天台道脉永传续——浙江道教学院侧记

道教之音 佚名

2019-08-15 16:21:47

王子吹笙作凤鸣,天台道脉永传续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碧玉连环八面山,山中亦有行人路。青衣约我游琼台,琪木花芳九叶开。天风飘香不点地,千片万片绝尘埃。……”(李太白《琼台》)

早在数千年前,周灵王太子晋——也既道教的王乔祖师控鹤而至此,吹笙作凤鸣,由此便奠定了天台山绵延今古的仙风道韵:葛玄仙翁、叶法善、司马承祯、徐灵府、吕洞宾杜光庭、张无梦、张伯端白玉蟾、张无我、范青云、谢希纯……金庭湖畔的风光轮换千载,玄门的宗脉传承不绝。

作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主流——儒释道三教之一的道教文化,她不是也不应该是博物馆中的展品,她应是活的,“大罗过却三千岁”,她仙颜依然并焕发着崭新的光彩——这才是她应有的模样。

王子吹笙作凤鸣,天台道脉永传续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传续一种文明,践行一种信仰的“道”,若是没有了人,也就没有了灵魂。中国人讲薪火相传,坐落在天台山灵秀山水间的浙江道教学院其宗旨是对道文化的接续、弘传。2015年浙江道教学院首届本科班(乙未科)招生成立,荏苒四载,学院的第一批本科学子也已经毕业。聚是一团火,散开满天星。道教文化的火种终将经由新一辈的道教人才传续下去并发扬光大。

我们常喜欢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中国的根砥全在道教”,与此同时,道教还有个常用的标签叫作“杂而多端”。道教之“杂”汇集了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智慧:从山医命相卜到琴棋书画科仪武术,这些个“技术活儿”由道之“无”而衍生之“有”,靠着道士代代传承。《太霄琅书经》有云:“人行大道,号为道士”。传承道教文化的道士不是穿上罗衣、广袖、青袍就可飘飘欲仙的“神仙中人”,一位真正的道士须有道、有术、有戒、有行,这些不是天生的,离不开培养、教导和自身的历练。

王子吹笙作凤鸣,天台道脉永传续

张高澄道长等一大批道教界有识之士的积极推动下,浙江道教学院于2013年12月经国家宗教事务局和中国道教协会批准正式筹建。学院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道教全真法脉,南宗内丹修行为宗旨,倡导“学修并进,知行合一”理念,融合信仰、知识、修行三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开设有道教史、戒律、义理、道教书画、音乐、武术、斋醮科仪、数术以及宫观管理、社会服务与道教传播等科目。

传道受业解惑离不开老师,浙江道教学院的老师们由来自道教界的高道大德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组成。和普通本科院校一样,学院采用四年学制,大一、大二学习道教仪范、道教戒律、道教威仪品、古代汉语、中国近代史、周易、道教概论、宗教政策法规、科仪、书法、体育、音乐、国画等基础课程,为之后的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大三开始专业分组,分为道医、科仪、术数三个方向,大四则进入实习阶段。

王子吹笙作凤鸣,天台道脉永传续

乙未科的同学们在实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与团队精神,分成宫观管理、道医、术数、科仪四个小组,共同筹划并实施财神圣诞庆典法会、东岳大帝开光庆典、贺神诞暨开光祈福等综合性的宗教活动;建立茶藏经室,以此作为传播道教文化的一种创新方式。

 在各个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分工协作。科仪组学生为殿堂开光,祈福迎祥,共沐无上神恩;道医组学生组织公益慈善义诊活动,为信众搭脉施针,疗病愈疾;术数组学生提供解签,测算八字命理等宗教服务,为信众答疑解惑;宫观管理组学生负责整体活动策划、雅集晚会组织策划等,为整个活动的圆满完成提供有力保障。

王子吹笙作凤鸣,天台道脉永传续

他们还积极参加了全国玄门讲经、道教南宗易筋经非遗项目比赛展演、百代薪传健康中国2018大学生有奖征文比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道教文化演讲比赛、台州国际武术节比赛、佛道音乐会、浙江道教学院师生书画展等各类竞赛,获奖颇丰。更重要的是,走出去的他们不仅是学生,也是代言者,他们走到哪里,就把道教文化传播到哪里。

天台钟灵毓秀,金庭福地洞天。在这里,曾贮藏了开元道藏之前的道教第一部藏经《桐柏道藏》;道教内丹的传世经典《悟真篇》亦由紫阳真人张伯端祖师在这里写出;这里是道教南宗祖庭,历代高道大德栖真、传道、著述、立宗开派独钟之地。但与此同时,每一位有责任感的道教弟子都认同:辉煌不应定格于过去,岁月的齿轮转动不息,吹笙台的凤鸣还将奏响,太上之道业当继往并开来。

王子吹笙作凤鸣,天台道脉永传续

在这里及其他道教学院和各地宫观中,新生代的优秀玄门弟子正以精进不怠的勤学修行、弘道济人的慈悲大愿、昂扬积极的精神风貌诠释着充满青春活力的道教。“行溢三千数,时定四万年。丹台开宝笈,金口永流传。”步虚韵唱诵传颂至今,约定四万年之长久的其实从来不是单个人的长生久视,而是道教优秀文化造福于人的火种代代相承、流传不永息。

(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王子吹笙作凤鸣,天台道脉永传续——浙江道教学院侧记

道教之音 佚名

2019-08-15 16:21:47

|
王子吹笙作凤鸣,天台道脉永传续——浙江道教学院侧记
|

王子吹笙作凤鸣,天台道脉永传续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碧玉连环八面山,山中亦有行人路。青衣约我游琼台,琪木花芳九叶开。天风飘香不点地,千片万片绝尘埃。……”(李太白《琼台》)

早在数千年前,周灵王太子晋——也既道教的王乔祖师控鹤而至此,吹笙作凤鸣,由此便奠定了天台山绵延今古的仙风道韵:葛玄仙翁、叶法善、司马承祯、徐灵府、吕洞宾杜光庭、张无梦、张伯端白玉蟾、张无我、范青云、谢希纯……金庭湖畔的风光轮换千载,玄门的宗脉传承不绝。

作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主流——儒释道三教之一的道教文化,她不是也不应该是博物馆中的展品,她应是活的,“大罗过却三千岁”,她仙颜依然并焕发着崭新的光彩——这才是她应有的模样。

王子吹笙作凤鸣,天台道脉永传续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传续一种文明,践行一种信仰的“道”,若是没有了人,也就没有了灵魂。中国人讲薪火相传,坐落在天台山灵秀山水间的浙江道教学院其宗旨是对道文化的接续、弘传。2015年浙江道教学院首届本科班(乙未科)招生成立,荏苒四载,学院的第一批本科学子也已经毕业。聚是一团火,散开满天星。道教文化的火种终将经由新一辈的道教人才传续下去并发扬光大。

我们常喜欢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中国的根砥全在道教”,与此同时,道教还有个常用的标签叫作“杂而多端”。道教之“杂”汇集了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智慧:从山医命相卜到琴棋书画科仪武术,这些个“技术活儿”由道之“无”而衍生之“有”,靠着道士代代传承。《太霄琅书经》有云:“人行大道,号为道士”。传承道教文化的道士不是穿上罗衣、广袖、青袍就可飘飘欲仙的“神仙中人”,一位真正的道士须有道、有术、有戒、有行,这些不是天生的,离不开培养、教导和自身的历练。

王子吹笙作凤鸣,天台道脉永传续

张高澄道长等一大批道教界有识之士的积极推动下,浙江道教学院于2013年12月经国家宗教事务局和中国道教协会批准正式筹建。学院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道教全真法脉,南宗内丹修行为宗旨,倡导“学修并进,知行合一”理念,融合信仰、知识、修行三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开设有道教史、戒律、义理、道教书画、音乐、武术、斋醮科仪、数术以及宫观管理、社会服务与道教传播等科目。

传道受业解惑离不开老师,浙江道教学院的老师们由来自道教界的高道大德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组成。和普通本科院校一样,学院采用四年学制,大一、大二学习道教仪范、道教戒律、道教威仪品、古代汉语、中国近代史、周易、道教概论、宗教政策法规、科仪、书法、体育、音乐、国画等基础课程,为之后的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大三开始专业分组,分为道医、科仪、术数三个方向,大四则进入实习阶段。

王子吹笙作凤鸣,天台道脉永传续

乙未科的同学们在实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与团队精神,分成宫观管理、道医、术数、科仪四个小组,共同筹划并实施财神圣诞庆典法会、东岳大帝开光庆典、贺神诞暨开光祈福等综合性的宗教活动;建立茶藏经室,以此作为传播道教文化的一种创新方式。

 在各个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分工协作。科仪组学生为殿堂开光,祈福迎祥,共沐无上神恩;道医组学生组织公益慈善义诊活动,为信众搭脉施针,疗病愈疾;术数组学生提供解签,测算八字命理等宗教服务,为信众答疑解惑;宫观管理组学生负责整体活动策划、雅集晚会组织策划等,为整个活动的圆满完成提供有力保障。

王子吹笙作凤鸣,天台道脉永传续

他们还积极参加了全国玄门讲经、道教南宗易筋经非遗项目比赛展演、百代薪传健康中国2018大学生有奖征文比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道教文化演讲比赛、台州国际武术节比赛、佛道音乐会、浙江道教学院师生书画展等各类竞赛,获奖颇丰。更重要的是,走出去的他们不仅是学生,也是代言者,他们走到哪里,就把道教文化传播到哪里。

天台钟灵毓秀,金庭福地洞天。在这里,曾贮藏了开元道藏之前的道教第一部藏经《桐柏道藏》;道教内丹的传世经典《悟真篇》亦由紫阳真人张伯端祖师在这里写出;这里是道教南宗祖庭,历代高道大德栖真、传道、著述、立宗开派独钟之地。但与此同时,每一位有责任感的道教弟子都认同:辉煌不应定格于过去,岁月的齿轮转动不息,吹笙台的凤鸣还将奏响,太上之道业当继往并开来。

王子吹笙作凤鸣,天台道脉永传续

在这里及其他道教学院和各地宫观中,新生代的优秀玄门弟子正以精进不怠的勤学修行、弘道济人的慈悲大愿、昂扬积极的精神风貌诠释着充满青春活力的道教。“行溢三千数,时定四万年。丹台开宝笈,金口永流传。”步虚韵唱诵传颂至今,约定四万年之长久的其实从来不是单个人的长生久视,而是道教优秀文化造福于人的火种代代相承、流传不永息。

(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