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远去,略说金庸“武功秘笈”中的“道”元素

道教之音 佚名

2019-11-04 09:49:00

大侠远去,略说金庸“武功秘笈”中的“道”元素

2018年10月30日,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中国武侠小说三剑客”之一的金庸先生与世长辞,从此之后,世上再无“飞雪连天射白鹿”的侠义情怀。有人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金庸先生小说中的经典人物、故事情节、武功秘籍乃至毒药,大家都耳熟能详。读者在随着各路大侠“快意江湖”的同时总不禁赞叹行文中的厚重文史底蕴,一个不起眼的名称背后也低调地“偷藏”典故。

金大侠武侠世界中的“武”元素从佛道两教中汲取了大量“营养”,许多“武功秘笈”就是对佛道教经典的“直接”艺术化处理,如佛教系的《四十二章经》,道教系《易经筋》《太玄经》《三花聚顶掌法》《金关玉锁二十四诀》和张三丰祖师的太极等等。(注:道家典籍《云笈七签·延陵君修真大略》中记载有“易筋”“易髓”的内容。记录道家求仙故事的《汉武帝内传》中有“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脉,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发,九年易形”的说法。“易筋”一词完完全全是道家的思想和功夫理论)

大侠远去,略说金庸“武功秘笈”中的“道”元素

“间接”的就更多了:著名的《九阴真经》《九阳真经》,全真七子对阵强敌排下的“天罡北斗阵”,乔帮主的成名绝技“降龙十八掌”,逍遥派顶级武学《北冥神功》,乃至来自反派自带“凉凉”功能的玄冥神掌等等。那么,今日我们就来聊聊金庸先生“武功秘笈”中的“道”元素:

首先,根据设定:大名鼎鼎的《九阴真经》的“原作者”是一位叫黄裳的“文职人员”,因接受朝廷的委派去编修《道藏》才在阅读道经过程中“精通天下道学,更因此而悟得了武功中的高深道理”。所以,《九阴真经》的灵感“来源于”道教的经书总集《道藏》。其实,在历史上这位黄裳确有其人。根据陈国符先生在《道藏源流考》中的考证:宋徽宗于政和三年(1113年)下诏天下访求道教仙经,所获甚众。政和五年(1115年)设经局,敕道士校定,送福州闽县,由郡守黄裳役工镂板。黄裳确实参与了宋代《道藏》印制工程。

黄裳,字晟仲,人称演山先生,福建延平人,高宗建炎三年卒,年八十七。《演山先生神道碑》中说他:“颇从事于延年养生之术。博览道家之书,往往深解,而参诸日用。”诗人陆游曾记述说:“明教伪经妖像,至于刻版流布。假借政和中道官程若清为校勘、福州知州黄裳为监雕”,再现了老顽童周伯通口中“黄裳大战明教”故事的真实历史背景,也再次印证了金庸先生的强大史学功底。

大侠远去,略说金庸“武功秘笈”中的“道”元素

似乎是深谙阴阳相生相待之理,待到武林高手们对《九阴真经》的争夺尘埃落定之时,《九阳真经》便在武林豪杰的诧异中“含羞”登场,播种下新的悬念。根据原著,《九阳真经》的作者在看过《九阴真经》之后认为其阴气太重,后隐居少林作《九阳真经》以调和阴阳之道。

“九阳”一词并非金庸先生独创,在《楚辞·远游》中就有“朝濯发于汤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阳”之言,此处的“九阳”意为天地之边沿。在道教,“九阳”还有纯阳的意思。晋代陆机在《列仙赋》中说:“呼翕九阳,抱一含元,引新吐故,云饮露飡”,是道教炼养修仙的典型表述。在设定上,修炼《九阳真经》还可出“氤氲紫气”:

(张三丰)当下将九阳真功的练法和口诀,传了无忌。……初步功夫是练“大周天搬运”,使股暖烘烘的真气,从丹田中先向锁阴任、督、冲三脉的“阴跷库”流注,折而走向尾闾关,然后分两支上行,经腰脊第十四椎两旁的“轳辘关”,上行经背、肩、颈而至“玉枕关”,此即所谓“逆运真气通三关”。然后真气再上行越过头顶的“百会穴”,分五路上行,与全身气脉大会于“膻中穴”,再分主从两支,还合于丹田,入窍归元。这样循环一周,身子便如灌甘露,丹田里的真气有似香烟缭绕,悠游自在,荡漾漾,轻飘飘,似动似止,载沉载浮,那就是所谓“氤氲紫气”。

大侠远去,略说金庸“武功秘笈”中的“道”元素

炼成的“氤氲紫气”可扩散至身体内外,有“水火不侵,毒气不生”等神奇功效,这种修习方式大有炼内丹的意味。总体说来《九阴真经》的功夫偏阴、偏外功,而《九阳真经》更注重阳刚和内功,两者补充并济,共同显示了内阳外阴、阴阳并重的道教理念。

除了“九阴”“九阳”,逍遥派“北冥神功”也是一门极为霸道的功夫,炼成后全身穴道皆可吸人内力,化为北冥真气为我所用。提到逍遥,就不得不提到庄子,逍遥派的创始人就是一名如庄子般的世外高人逍遥子,该派武学“北冥神功”也跟庄子的名篇《逍遥游》有着莫大关联。而且关于这门功夫,金大侠自己有着十分完满的注解:

“《庄子·逍遥游》有云:‘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也。’又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是故本派武功,以积蓄内力为第一要义。内力既厚,天下武功无不为我所用,犹之北冥,大舟小舟无不载,大鱼小鱼无不容。”

可见这里的逍遥是建筑在自身强大的过硬基础上的,使得自己的内力犹如《逍遥游》中的北冥之海浩荡无涯,如是方可广包天下武功并驱使之为我所用。

大侠远去,略说金庸“武功秘笈”中的“道”元素

说到“北冥”,还有“玄冥”一词与之类似,但它的指代又有不同。玄冥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神灵的名字,水神、冬神、北方之神都叫玄冥,除了北方的方位内涵外,还处处透着一股冷气。《黄庭内景经》说,“肾神玄冥字育婴”,所以在道教,玄冥还是肾神的名称。《周易参同契》注说,“玄冥即北方水府,为坤坎之乡,在身则下部也,乃至玄至冥之地。”道教认为,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肾精化为肾气,其肾阳可帮助人体抵御阴寒。而金大侠描述中了玄冥神掌的人“寒毒入体,触手冰冷,宛似摸到一块寒冰一般”“发作时痛苦难当,九死一生”,可谓把“玄冥”的阴寒属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此外,“天罡北斗阵”无疑是跟道教的北斗信仰密切关联的。在金大侠的“排阵”中,以全真七子中的四位当天枢、天璇、天玑、天权之位,组成北斗之“斗魁”;其余三位当玉衡、开阳、瑶光,组成北斗之“斗柄”。至刚至阳的天下第一掌“降龙十八掌”十八式的名称均源于《易经》,从“亢龙有悔”“飞龙在天”至最后一式“神龙摆尾”(即“履虎尾”)都蕴含着古老而深刻的易学内涵。

徜徉在金大侠的武侠世界中,有如此类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只看我们能发现多少、体会多少,而我们能发现多少、体会多少还得看我们自身知道多少。无论是看小说、还是看世界的真相,都要提升自己,正如金大侠所言,内力既厚方可为我所用,“犹之北冥,大舟小舟无不载,大鱼小鱼无不容”。先生已去,这份为学、为人的精神当长存世间。

(道教之音原创文章,文中部分图片源于影视作品截图,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大侠远去,略说金庸“武功秘笈”中的“道”元素

道教之音 佚名

2019-11-04 09:49:00

|
大侠远去,略说金庸“武功秘笈”中的“道”元素
|

大侠远去,略说金庸“武功秘笈”中的“道”元素

2018年10月30日,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中国武侠小说三剑客”之一的金庸先生与世长辞,从此之后,世上再无“飞雪连天射白鹿”的侠义情怀。有人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金庸先生小说中的经典人物、故事情节、武功秘籍乃至毒药,大家都耳熟能详。读者在随着各路大侠“快意江湖”的同时总不禁赞叹行文中的厚重文史底蕴,一个不起眼的名称背后也低调地“偷藏”典故。

金大侠武侠世界中的“武”元素从佛道两教中汲取了大量“营养”,许多“武功秘笈”就是对佛道教经典的“直接”艺术化处理,如佛教系的《四十二章经》,道教系《易经筋》《太玄经》《三花聚顶掌法》《金关玉锁二十四诀》和张三丰祖师的太极等等。(注:道家典籍《云笈七签·延陵君修真大略》中记载有“易筋”“易髓”的内容。记录道家求仙故事的《汉武帝内传》中有“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脉,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发,九年易形”的说法。“易筋”一词完完全全是道家的思想和功夫理论)

大侠远去,略说金庸“武功秘笈”中的“道”元素

“间接”的就更多了:著名的《九阴真经》《九阳真经》,全真七子对阵强敌排下的“天罡北斗阵”,乔帮主的成名绝技“降龙十八掌”,逍遥派顶级武学《北冥神功》,乃至来自反派自带“凉凉”功能的玄冥神掌等等。那么,今日我们就来聊聊金庸先生“武功秘笈”中的“道”元素:

首先,根据设定:大名鼎鼎的《九阴真经》的“原作者”是一位叫黄裳的“文职人员”,因接受朝廷的委派去编修《道藏》才在阅读道经过程中“精通天下道学,更因此而悟得了武功中的高深道理”。所以,《九阴真经》的灵感“来源于”道教的经书总集《道藏》。其实,在历史上这位黄裳确有其人。根据陈国符先生在《道藏源流考》中的考证:宋徽宗于政和三年(1113年)下诏天下访求道教仙经,所获甚众。政和五年(1115年)设经局,敕道士校定,送福州闽县,由郡守黄裳役工镂板。黄裳确实参与了宋代《道藏》印制工程。

黄裳,字晟仲,人称演山先生,福建延平人,高宗建炎三年卒,年八十七。《演山先生神道碑》中说他:“颇从事于延年养生之术。博览道家之书,往往深解,而参诸日用。”诗人陆游曾记述说:“明教伪经妖像,至于刻版流布。假借政和中道官程若清为校勘、福州知州黄裳为监雕”,再现了老顽童周伯通口中“黄裳大战明教”故事的真实历史背景,也再次印证了金庸先生的强大史学功底。

大侠远去,略说金庸“武功秘笈”中的“道”元素

似乎是深谙阴阳相生相待之理,待到武林高手们对《九阴真经》的争夺尘埃落定之时,《九阳真经》便在武林豪杰的诧异中“含羞”登场,播种下新的悬念。根据原著,《九阳真经》的作者在看过《九阴真经》之后认为其阴气太重,后隐居少林作《九阳真经》以调和阴阳之道。

“九阳”一词并非金庸先生独创,在《楚辞·远游》中就有“朝濯发于汤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阳”之言,此处的“九阳”意为天地之边沿。在道教,“九阳”还有纯阳的意思。晋代陆机在《列仙赋》中说:“呼翕九阳,抱一含元,引新吐故,云饮露飡”,是道教炼养修仙的典型表述。在设定上,修炼《九阳真经》还可出“氤氲紫气”:

(张三丰)当下将九阳真功的练法和口诀,传了无忌。……初步功夫是练“大周天搬运”,使股暖烘烘的真气,从丹田中先向锁阴任、督、冲三脉的“阴跷库”流注,折而走向尾闾关,然后分两支上行,经腰脊第十四椎两旁的“轳辘关”,上行经背、肩、颈而至“玉枕关”,此即所谓“逆运真气通三关”。然后真气再上行越过头顶的“百会穴”,分五路上行,与全身气脉大会于“膻中穴”,再分主从两支,还合于丹田,入窍归元。这样循环一周,身子便如灌甘露,丹田里的真气有似香烟缭绕,悠游自在,荡漾漾,轻飘飘,似动似止,载沉载浮,那就是所谓“氤氲紫气”。

大侠远去,略说金庸“武功秘笈”中的“道”元素

炼成的“氤氲紫气”可扩散至身体内外,有“水火不侵,毒气不生”等神奇功效,这种修习方式大有炼内丹的意味。总体说来《九阴真经》的功夫偏阴、偏外功,而《九阳真经》更注重阳刚和内功,两者补充并济,共同显示了内阳外阴、阴阳并重的道教理念。

除了“九阴”“九阳”,逍遥派“北冥神功”也是一门极为霸道的功夫,炼成后全身穴道皆可吸人内力,化为北冥真气为我所用。提到逍遥,就不得不提到庄子,逍遥派的创始人就是一名如庄子般的世外高人逍遥子,该派武学“北冥神功”也跟庄子的名篇《逍遥游》有着莫大关联。而且关于这门功夫,金大侠自己有着十分完满的注解:

“《庄子·逍遥游》有云:‘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也。’又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是故本派武功,以积蓄内力为第一要义。内力既厚,天下武功无不为我所用,犹之北冥,大舟小舟无不载,大鱼小鱼无不容。”

可见这里的逍遥是建筑在自身强大的过硬基础上的,使得自己的内力犹如《逍遥游》中的北冥之海浩荡无涯,如是方可广包天下武功并驱使之为我所用。

大侠远去,略说金庸“武功秘笈”中的“道”元素

说到“北冥”,还有“玄冥”一词与之类似,但它的指代又有不同。玄冥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神灵的名字,水神、冬神、北方之神都叫玄冥,除了北方的方位内涵外,还处处透着一股冷气。《黄庭内景经》说,“肾神玄冥字育婴”,所以在道教,玄冥还是肾神的名称。《周易参同契》注说,“玄冥即北方水府,为坤坎之乡,在身则下部也,乃至玄至冥之地。”道教认为,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肾精化为肾气,其肾阳可帮助人体抵御阴寒。而金大侠描述中了玄冥神掌的人“寒毒入体,触手冰冷,宛似摸到一块寒冰一般”“发作时痛苦难当,九死一生”,可谓把“玄冥”的阴寒属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此外,“天罡北斗阵”无疑是跟道教的北斗信仰密切关联的。在金大侠的“排阵”中,以全真七子中的四位当天枢、天璇、天玑、天权之位,组成北斗之“斗魁”;其余三位当玉衡、开阳、瑶光,组成北斗之“斗柄”。至刚至阳的天下第一掌“降龙十八掌”十八式的名称均源于《易经》,从“亢龙有悔”“飞龙在天”至最后一式“神龙摆尾”(即“履虎尾”)都蕴含着古老而深刻的易学内涵。

徜徉在金大侠的武侠世界中,有如此类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只看我们能发现多少、体会多少,而我们能发现多少、体会多少还得看我们自身知道多少。无论是看小说、还是看世界的真相,都要提升自己,正如金大侠所言,内力既厚方可为我所用,“犹之北冥,大舟小舟无不载,大鱼小鱼无不容”。先生已去,这份为学、为人的精神当长存世间。

(道教之音原创文章,文中部分图片源于影视作品截图,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