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道立德,爱人利物,追随祖师的道性之光

道教之音 张静依

2021-01-29 11:31:49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教职身份,是道士,社会上也有人,称我们为“道人”。那“道士”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呢?《太霄琅书经》当中说:“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做为一名道士,必须要遵循大道,要随顺大道的理法,身心和同大道。从广义上来看,只要我们按照大道的法则行事,我们都是“道士”。我们渐渐向这个目标靠近的过程,就是“修道”的过程。

那么,我们怎么来遵循道呢?怎么来随顺道呢?我们首先要清楚“道”是什么?

古往今来,祖师留下了无数名篇来阐述“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道德经》和《南华经》,世称“老庄”。即便是这样的传世名篇,都不能用语言、文字把“道”表达清楚。这时,该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师,通过对大道的体悟,发现了与大道互为表里的——德。大道对万物的施予,无为、自然、不争,这都是大道德性的表现。所以,我们历代祖师就遵循着大道这样的德性来行道。在《南华经》当中,南华真人更是列举了无数祖师的具体事例,让我们通过祖师为人处世之德,来感受从祖师身上折射出来的道性之光。

今天,我就着重来跟大家分享,祖师循道立德的其中一个方面:爱人利物。

“人”这个字,一撇一捺,一阴一阳,看似很简单,但是它即包含了我们能够看得见的现世的人,还包含了我们看不见的故去的人;即包含了我们自己,还包含了自己之外的他人。这当中,有无殃数众。

首先我们说“自爱”,我们自己也是众生之一嘛。大家都知道,道家重视养生、重视保生。祖师给我们后辈门人,留下了无数的经法,不仅有“治心”的,还有养形的。告诉我们怎么活,才能活得久、活得好。比如《养生秘録》《养性延命录》《上清黄庭养神经》《太乙元真保命长生经》等等,非常多。在《南华经》的《养生主》和《人间世》当中,南华真人也用了大量的实例,告诉我们只有无为、不争、清静,才可以在一个纷乱的时代,活下去(保生)。只有活着,我们才可以孝亲、才可以修行,才有接下来的一切可能。

通常来讲,我们爱自己很容易:好看的衣服,我们买来穿;想吃的东西,我们买来吃;哪天不愿意动了,我们叫个外卖……我们爱与自己有某种关系的人,也很容易,比如师长、弟子、孩子,比如父母、配偶。但是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呢?很难。

太上道祖在《道德经》当中说:“……圣人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72章)……”圣人自知,但是不固守己见,自爱,但却不唯我尊大。圣人的“自爱”,更是一种“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13章)”的无私美德。圣人看待天下众生,就如同看待自己的性命一般,已经从对自我的小爱,上升到了对众生的“道爱”。

南华真人也告诉我们说:“天地与我并生,我与万物为一”,我们与众生、我们与天地万物,原本就是同根同体的,哪有什么是非彼我之分呢?不仅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位同胞,是同根同体的;如果从宇宙的角度来看,中国与世界任何国家,也是同根同体的。

我还记得今年年初,疫情突发,武汉封城,全国上下都在隔离,当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逐渐恢复的时候,武汉依旧在水深火热之中,全国的医疗专家、医护队伍,生活物资,全都奔向一个地方——武汉。有的人去了,再也没能回来……4月4日清明节,国家为抗疫牺牲的烈士和同胞们降半旗。10点,当防空警报鸣响的时候,我正在十字路口,霎那之间,行人和车辆全部停了下来,车辆鸣笛,行人默哀……我和身边的道友,都流泪了。谁没有至亲至爱的人啊?但是在大义面前,他们依旧会为了同胞、为一城、为一国,去拼命……这就是太上道祖所谓“可托天下”的大爱。普通人尚且能够如此,我们这些修行人,理应做得更好。

我们社会的和谐安宁,来之不易。世界的和平就更难得。太上道祖在《道德经》当中也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我们深知“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战争和掠夺,只会让社会动荡、经济衰退、民心不安。

而当我们逐步修持经法,去掉了我们的“自是”,减少了我们的“私欲”之后,有一天我们就会突然通透。我们舍掉了小我,才可以看到对方。宿世以来,我们因自己的贪嗔嫉妒、恶口妄言,因我们的悖逆和不知进退,给大众带来了多少伤害?今天我们伤害了别人,但是在道性的根子上,我们伤害的却是我们自己。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从爱自我,上升到去利济众生;从索取、掠夺,转变为施予、馈赠;从与众生相异,升华到和同于众生。这时,便是我们大慈悲心升起的时候,是我们无上道心升起的时候。我们诵经拜忏、焰口施食、书符行法,这一切,都是为了辅助我们去践行“利济”这两个字。

在《道德经》当中,太上道祖有一句话,更是简单直白地体现了道门中“利济“众生、和合包容的思想:“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就是上面我们说的道爱慈悲。俭呢?就是要我们俭啬、节省、不浪费,就是让我们去“利物”。减少外物不必要的浪费,如果要使用,就要物尽其用,让它们尽到它们的价值。

就拿我们道众日常饮食威仪来讲,其中有一条:“饭中有谷,当去皮食之,不得弃地。饭食中有虫蚁宜密去之,不得令众知。”从这两条我们就可以看出,即便我们的饭食不洁,我们也不能浪费十方信众的供养,要如常食用。长春真人就曾说过:“粒米文钱俱皆有所关系,乃世人之膏脂,农夫之血汗,非用心以难消,岂无功而可受?”我们凭何种功德来消受这些供养?我们的穿戴,避体保暖之用;饮食,无非饱腹之用;就是拥有广厦千间,睡觉依旧不超过两个平方……一位老师傅曾告诉我,“受人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我们不能、更不敢妄受供养。而且我们还要在饮食之前,如法供养法界人天十方大众。普同供养结束之后,我们自己才能够食用。这就又体现出了道家的第三宝“不敢为天下先”。

为什么叫不敢为?为什么不直接说成“不为天下先”呢?因为这个不敢,是谦卑、是柔弱、是处下、是不争、是敬畏,是道性的体现。我们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知道大山并不为大,秋毫也并不为小。天地足够广大了,它长养了万物,却没有索取,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更何况我们人,只是大道自然当中的一个物类罢了,有什么可以骄傲、可以居功的呢?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醒大家,再一次回看刚刚过去的2020年:澳洲的大火、非洲的蝗灾、全球蔓延的新冠……这些灾难的发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对自然,对万物、对生命,没有敬畏之心。我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喜好去索取。但是天道至公,万物均等。当我们不再满足于温饱,当我们因为私欲而跨界,天道,也一定给我们一个轮回:曾经我们如何困住自然,自然如今就会如何困住我们,迫使我们停工、停学、各自隔离。人类自己没有界限,大道自然就会给人类划定一个界限。反过来讲,如果大家都能够秉承我们的“三宝”法门,这一切不和谐的音符,都不会上演。

我们历代道门祖师行道,从来不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胡乱妄为,他们遵循着道门的规矩、头顶着对大道的敬畏,始终践行着爱人利物的宗旨,践行着道门齐同慈爱、异骨成亲的宗旨。他们或施粥济贫,或行医救生,或佐国扶命……每一位成道的祖师,都曾经造福一方。他们成全了万物众生,自己最终与道合真。他们延续了道种法脉,永续了道门香火。祖师留下的经法智慧,在几千年之后的今天,依旧指引着我们的方向。

没有什么事情的发生,是偶然的,是没有缘由的。南华真人曾说:“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只有大道,才能够同时拥有如此丰盛的财富,我们只有和同大道,才是真正的拥有。

循道立德,不难,效法祖师、践行经典而已。愿每一位同修,都能追随着祖师的道性之光,一路勇猛精进,早日证道。

山川虽异域,风月亦同天。盼山河无恙,愿人间皆安。福生无量天尊。

(本文作者:张静依,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循道立德,爱人利物,追随祖师的道性之光

道教之音 张静依

2021-01-29 11:31:49

|
循道立德,爱人利物,追随祖师的道性之光
|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教职身份,是道士,社会上也有人,称我们为“道人”。那“道士”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呢?《太霄琅书经》当中说:“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做为一名道士,必须要遵循大道,要随顺大道的理法,身心和同大道。从广义上来看,只要我们按照大道的法则行事,我们都是“道士”。我们渐渐向这个目标靠近的过程,就是“修道”的过程。

那么,我们怎么来遵循道呢?怎么来随顺道呢?我们首先要清楚“道”是什么?

古往今来,祖师留下了无数名篇来阐述“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道德经》和《南华经》,世称“老庄”。即便是这样的传世名篇,都不能用语言、文字把“道”表达清楚。这时,该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师,通过对大道的体悟,发现了与大道互为表里的——德。大道对万物的施予,无为、自然、不争,这都是大道德性的表现。所以,我们历代祖师就遵循着大道这样的德性来行道。在《南华经》当中,南华真人更是列举了无数祖师的具体事例,让我们通过祖师为人处世之德,来感受从祖师身上折射出来的道性之光。

今天,我就着重来跟大家分享,祖师循道立德的其中一个方面:爱人利物。

“人”这个字,一撇一捺,一阴一阳,看似很简单,但是它即包含了我们能够看得见的现世的人,还包含了我们看不见的故去的人;即包含了我们自己,还包含了自己之外的他人。这当中,有无殃数众。

首先我们说“自爱”,我们自己也是众生之一嘛。大家都知道,道家重视养生、重视保生。祖师给我们后辈门人,留下了无数的经法,不仅有“治心”的,还有养形的。告诉我们怎么活,才能活得久、活得好。比如《养生秘録》《养性延命录》《上清黄庭养神经》《太乙元真保命长生经》等等,非常多。在《南华经》的《养生主》和《人间世》当中,南华真人也用了大量的实例,告诉我们只有无为、不争、清静,才可以在一个纷乱的时代,活下去(保生)。只有活着,我们才可以孝亲、才可以修行,才有接下来的一切可能。

通常来讲,我们爱自己很容易:好看的衣服,我们买来穿;想吃的东西,我们买来吃;哪天不愿意动了,我们叫个外卖……我们爱与自己有某种关系的人,也很容易,比如师长、弟子、孩子,比如父母、配偶。但是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呢?很难。

太上道祖在《道德经》当中说:“……圣人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72章)……”圣人自知,但是不固守己见,自爱,但却不唯我尊大。圣人的“自爱”,更是一种“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13章)”的无私美德。圣人看待天下众生,就如同看待自己的性命一般,已经从对自我的小爱,上升到了对众生的“道爱”。

南华真人也告诉我们说:“天地与我并生,我与万物为一”,我们与众生、我们与天地万物,原本就是同根同体的,哪有什么是非彼我之分呢?不仅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位同胞,是同根同体的;如果从宇宙的角度来看,中国与世界任何国家,也是同根同体的。

我还记得今年年初,疫情突发,武汉封城,全国上下都在隔离,当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逐渐恢复的时候,武汉依旧在水深火热之中,全国的医疗专家、医护队伍,生活物资,全都奔向一个地方——武汉。有的人去了,再也没能回来……4月4日清明节,国家为抗疫牺牲的烈士和同胞们降半旗。10点,当防空警报鸣响的时候,我正在十字路口,霎那之间,行人和车辆全部停了下来,车辆鸣笛,行人默哀……我和身边的道友,都流泪了。谁没有至亲至爱的人啊?但是在大义面前,他们依旧会为了同胞、为一城、为一国,去拼命……这就是太上道祖所谓“可托天下”的大爱。普通人尚且能够如此,我们这些修行人,理应做得更好。

我们社会的和谐安宁,来之不易。世界的和平就更难得。太上道祖在《道德经》当中也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我们深知“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战争和掠夺,只会让社会动荡、经济衰退、民心不安。

而当我们逐步修持经法,去掉了我们的“自是”,减少了我们的“私欲”之后,有一天我们就会突然通透。我们舍掉了小我,才可以看到对方。宿世以来,我们因自己的贪嗔嫉妒、恶口妄言,因我们的悖逆和不知进退,给大众带来了多少伤害?今天我们伤害了别人,但是在道性的根子上,我们伤害的却是我们自己。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从爱自我,上升到去利济众生;从索取、掠夺,转变为施予、馈赠;从与众生相异,升华到和同于众生。这时,便是我们大慈悲心升起的时候,是我们无上道心升起的时候。我们诵经拜忏、焰口施食、书符行法,这一切,都是为了辅助我们去践行“利济”这两个字。

在《道德经》当中,太上道祖有一句话,更是简单直白地体现了道门中“利济“众生、和合包容的思想:“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就是上面我们说的道爱慈悲。俭呢?就是要我们俭啬、节省、不浪费,就是让我们去“利物”。减少外物不必要的浪费,如果要使用,就要物尽其用,让它们尽到它们的价值。

就拿我们道众日常饮食威仪来讲,其中有一条:“饭中有谷,当去皮食之,不得弃地。饭食中有虫蚁宜密去之,不得令众知。”从这两条我们就可以看出,即便我们的饭食不洁,我们也不能浪费十方信众的供养,要如常食用。长春真人就曾说过:“粒米文钱俱皆有所关系,乃世人之膏脂,农夫之血汗,非用心以难消,岂无功而可受?”我们凭何种功德来消受这些供养?我们的穿戴,避体保暖之用;饮食,无非饱腹之用;就是拥有广厦千间,睡觉依旧不超过两个平方……一位老师傅曾告诉我,“受人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我们不能、更不敢妄受供养。而且我们还要在饮食之前,如法供养法界人天十方大众。普同供养结束之后,我们自己才能够食用。这就又体现出了道家的第三宝“不敢为天下先”。

为什么叫不敢为?为什么不直接说成“不为天下先”呢?因为这个不敢,是谦卑、是柔弱、是处下、是不争、是敬畏,是道性的体现。我们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知道大山并不为大,秋毫也并不为小。天地足够广大了,它长养了万物,却没有索取,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更何况我们人,只是大道自然当中的一个物类罢了,有什么可以骄傲、可以居功的呢?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醒大家,再一次回看刚刚过去的2020年:澳洲的大火、非洲的蝗灾、全球蔓延的新冠……这些灾难的发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对自然,对万物、对生命,没有敬畏之心。我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喜好去索取。但是天道至公,万物均等。当我们不再满足于温饱,当我们因为私欲而跨界,天道,也一定给我们一个轮回:曾经我们如何困住自然,自然如今就会如何困住我们,迫使我们停工、停学、各自隔离。人类自己没有界限,大道自然就会给人类划定一个界限。反过来讲,如果大家都能够秉承我们的“三宝”法门,这一切不和谐的音符,都不会上演。

我们历代道门祖师行道,从来不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胡乱妄为,他们遵循着道门的规矩、头顶着对大道的敬畏,始终践行着爱人利物的宗旨,践行着道门齐同慈爱、异骨成亲的宗旨。他们或施粥济贫,或行医救生,或佐国扶命……每一位成道的祖师,都曾经造福一方。他们成全了万物众生,自己最终与道合真。他们延续了道种法脉,永续了道门香火。祖师留下的经法智慧,在几千年之后的今天,依旧指引着我们的方向。

没有什么事情的发生,是偶然的,是没有缘由的。南华真人曾说:“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只有大道,才能够同时拥有如此丰盛的财富,我们只有和同大道,才是真正的拥有。

循道立德,不难,效法祖师、践行经典而已。愿每一位同修,都能追随着祖师的道性之光,一路勇猛精进,早日证道。

山川虽异域,风月亦同天。盼山河无恙,愿人间皆安。福生无量天尊。

(本文作者:张静依,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