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以求仙,修行本为人——我读道经的一点思考

道教之音 高璟

2021-05-07 19:45:26

学道以求仙,修行本为人——我读道经的一点思考

一提起道教,在很多人的印象认知中,总是要和很多玄之又玄的术数联系起来,他们见了你,问的第一句话一定是“能不能给我算一卦(或‘看看相’)”。诚然,百姓们有他们了解道教的方式和见解,这与道教本来的面貌是什么样子,二者之间似乎很难划上确切的等号。

另一方面,你若是和对方讲,学道的终极目标是要得道成仙,相信也必然会让很多红尘客会笑掉大牙。神仙,对于他们来说,那是存在于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是古人的传说,是人们异想天开的幻念……然而,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问问自己,我们究竟是要学道成仙呢,还是在用诵经礼忏、求神拜祖的方式来获取神仙的保佑呢?

也即是说,我们在讲修行目标的时候,“成仙”只是一个表相,或者说是一个目的和最终状态的表现,这背后的本来究竟又该是什么呢?

也许,一切的答案都在我们每日诵读的道教经典中全部都说明白了。整天诵经的我们,或许并不是不知道答案,而是明知经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暗含着答案的要义,自己却仍然难以相信我们所追求的宏远伟大的目的,原来竟是如此地普通。往往,并不是世人接受不了我们的特殊,而是我们自己接受不了自己的平凡。

学道以求仙,修行本为人——我读道经的一点思考

论起道教诸多经典中所阐述的要旨,大体上不离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讲清静与无为。这是道教思想的中心要旨,不论是大到治国、小到理身,都是以无为思想为指导、以清静法门为关键的修行。

经书中说,人世间之所以纷纷扰扰是非不断,为了各种利益恩怨而纠缠不休,皆是因为人心不得清静,不能守住自己内在的真一之道。用句大俗话说,便是不能守住自己的本分,总是想着去僭越。这就是一个“欲”字在作祟。因为我们都是肉体凡胎,都有着五音、五色、五味、驰骋畋猎上的享受欲望,且这是一个内心欲求和外在诱惑互相勾连的世界,因此大多数人也都处于因欲望的放纵而不断使自己身心流浪翻沉的人生中。这样的人生,在修行人看来,是苦的。因为所有的追求必然走向幻灭,所有一时的欢娱必然带来结束时候的伤情,真正逍遥快乐的是对大道永恒的体悟,是超越了简单的物质享乐而获得的绝对宁静下的愉悦。想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根本的法门便是“清静”二字,具体来说,便是要以减少欲望去入手修行。

但此时还面临着一个难题,人们天生的惰性总会导致我们的修行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或者我们明明知道清静本真是好的,却又总是经受不住内在妄念的躁动。此时,该怎么办?

第二,经文不仅告诉我们修行的本旨是什么,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修行的路径是什么。通过读经,我们其实读的是先贤圣人们的教化,读的是已经得道成仙的祖师们的经验之谈。道教修行,讲究皈依道经师三宝,读经虽曰是对“经宝”的皈依,但更进一层是对十方得道祖师们的信奉。因为信仰,所以遵从。因此,在我们无法拘束自身欲念妄想的时候,经典中告诉我们的最为简单且直接的法门,便是信仰,按照祖师告诉给我们的方法去做,一切问题便应然而解。

也许有的人会辩解说,祖师在没有得道之前,也是和你我一样的凡人,他们也会犯错,那为什么还要按照祖师的言说去修行呢?更何况,道教讲“自然”,是指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又怎么能按照同一个标准去修行呢?之所以会这么问,在笔者看来,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学道以求仙,修行本为人——我读道经的一点思考

道教讲的“自然”,第一层意思是指每个人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是具有不同的外在表相的存在,所以修行应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去做适当的调整。这便是所谓的“可道之道”,是可以用不同的知识、文化、教化、训诫等方式来讲说与传承的内容。

但在此表相之下,所有人内在的真然道性却是同一的,这便是所谓的“不可道”之“常道”,是需要我们通过一切不同种类的修行法门而去参悟修行本质上的意义。因为“常道”所具有同一性、恒久性等特点,所以我们作为天地间的一员,才具有了向自然万物甚至是天地宇宙学习与效法的可能性。这也是道教讲的“天人合一”理论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此外,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其中讲述的道理是可以超越时代和个人的不同而恒久流传的。尽管不同时代的人们信仰的对象和方式有所区别,但对经典中阐述的真一不二的道理却是具有共识的,这也正是大道信仰的体现。

信仰之所以会得到传承,还有很关键的一点,这也正是经典中告诉给我们的第三个关键词,“行持”。

道经中说,人们在读一部无上经典的时候,如果不能顿悟直下,甚至也不能通过斟词酌句而明白祖师的教诫,那么还有一条路可以走,这便是要求读者能够做到“信受奉行”四个字。经中说“诵持万遍,妙理自明”,关键点在一个“诵”和一个“持”字上。经典并不只是用来拜读的,而是要把读到的东西用到自己日常的生活中,把祖师的智慧用来指导自己的修行。或许,我们穷尽一生修行的力量也很难达到祖师的高度,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用这一世的修行来让自己化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经功浩力不思议,一切法门,都在于自己的参悟、信仰与行持。因为,把最为平凡和普通的事情坚持下去,这恰恰是得道成仙的最妙法门。

道在平常中,平常便是道。修行,是做好普通人的本分后才成就的不普通。切莫本末倒置,而耽误了大好的修行时候。

(本文作者:高璟,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学道以求仙,修行本为人——我读道经的一点思考

道教之音 高璟

2021-05-07 19:45:26

|
学道以求仙,修行本为人——我读道经的一点思考
|

学道以求仙,修行本为人——我读道经的一点思考

一提起道教,在很多人的印象认知中,总是要和很多玄之又玄的术数联系起来,他们见了你,问的第一句话一定是“能不能给我算一卦(或‘看看相’)”。诚然,百姓们有他们了解道教的方式和见解,这与道教本来的面貌是什么样子,二者之间似乎很难划上确切的等号。

另一方面,你若是和对方讲,学道的终极目标是要得道成仙,相信也必然会让很多红尘客会笑掉大牙。神仙,对于他们来说,那是存在于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是古人的传说,是人们异想天开的幻念……然而,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问问自己,我们究竟是要学道成仙呢,还是在用诵经礼忏、求神拜祖的方式来获取神仙的保佑呢?

也即是说,我们在讲修行目标的时候,“成仙”只是一个表相,或者说是一个目的和最终状态的表现,这背后的本来究竟又该是什么呢?

也许,一切的答案都在我们每日诵读的道教经典中全部都说明白了。整天诵经的我们,或许并不是不知道答案,而是明知经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暗含着答案的要义,自己却仍然难以相信我们所追求的宏远伟大的目的,原来竟是如此地普通。往往,并不是世人接受不了我们的特殊,而是我们自己接受不了自己的平凡。

学道以求仙,修行本为人——我读道经的一点思考

论起道教诸多经典中所阐述的要旨,大体上不离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讲清静与无为。这是道教思想的中心要旨,不论是大到治国、小到理身,都是以无为思想为指导、以清静法门为关键的修行。

经书中说,人世间之所以纷纷扰扰是非不断,为了各种利益恩怨而纠缠不休,皆是因为人心不得清静,不能守住自己内在的真一之道。用句大俗话说,便是不能守住自己的本分,总是想着去僭越。这就是一个“欲”字在作祟。因为我们都是肉体凡胎,都有着五音、五色、五味、驰骋畋猎上的享受欲望,且这是一个内心欲求和外在诱惑互相勾连的世界,因此大多数人也都处于因欲望的放纵而不断使自己身心流浪翻沉的人生中。这样的人生,在修行人看来,是苦的。因为所有的追求必然走向幻灭,所有一时的欢娱必然带来结束时候的伤情,真正逍遥快乐的是对大道永恒的体悟,是超越了简单的物质享乐而获得的绝对宁静下的愉悦。想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根本的法门便是“清静”二字,具体来说,便是要以减少欲望去入手修行。

但此时还面临着一个难题,人们天生的惰性总会导致我们的修行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或者我们明明知道清静本真是好的,却又总是经受不住内在妄念的躁动。此时,该怎么办?

第二,经文不仅告诉我们修行的本旨是什么,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修行的路径是什么。通过读经,我们其实读的是先贤圣人们的教化,读的是已经得道成仙的祖师们的经验之谈。道教修行,讲究皈依道经师三宝,读经虽曰是对“经宝”的皈依,但更进一层是对十方得道祖师们的信奉。因为信仰,所以遵从。因此,在我们无法拘束自身欲念妄想的时候,经典中告诉我们的最为简单且直接的法门,便是信仰,按照祖师告诉给我们的方法去做,一切问题便应然而解。

也许有的人会辩解说,祖师在没有得道之前,也是和你我一样的凡人,他们也会犯错,那为什么还要按照祖师的言说去修行呢?更何况,道教讲“自然”,是指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又怎么能按照同一个标准去修行呢?之所以会这么问,在笔者看来,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学道以求仙,修行本为人——我读道经的一点思考

道教讲的“自然”,第一层意思是指每个人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是具有不同的外在表相的存在,所以修行应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去做适当的调整。这便是所谓的“可道之道”,是可以用不同的知识、文化、教化、训诫等方式来讲说与传承的内容。

但在此表相之下,所有人内在的真然道性却是同一的,这便是所谓的“不可道”之“常道”,是需要我们通过一切不同种类的修行法门而去参悟修行本质上的意义。因为“常道”所具有同一性、恒久性等特点,所以我们作为天地间的一员,才具有了向自然万物甚至是天地宇宙学习与效法的可能性。这也是道教讲的“天人合一”理论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此外,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其中讲述的道理是可以超越时代和个人的不同而恒久流传的。尽管不同时代的人们信仰的对象和方式有所区别,但对经典中阐述的真一不二的道理却是具有共识的,这也正是大道信仰的体现。

信仰之所以会得到传承,还有很关键的一点,这也正是经典中告诉给我们的第三个关键词,“行持”。

道经中说,人们在读一部无上经典的时候,如果不能顿悟直下,甚至也不能通过斟词酌句而明白祖师的教诫,那么还有一条路可以走,这便是要求读者能够做到“信受奉行”四个字。经中说“诵持万遍,妙理自明”,关键点在一个“诵”和一个“持”字上。经典并不只是用来拜读的,而是要把读到的东西用到自己日常的生活中,把祖师的智慧用来指导自己的修行。或许,我们穷尽一生修行的力量也很难达到祖师的高度,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用这一世的修行来让自己化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经功浩力不思议,一切法门,都在于自己的参悟、信仰与行持。因为,把最为平凡和普通的事情坚持下去,这恰恰是得道成仙的最妙法门。

道在平常中,平常便是道。修行,是做好普通人的本分后才成就的不普通。切莫本末倒置,而耽误了大好的修行时候。

(本文作者:高璟,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