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常做修行念,却道世间无修行:我们的修行是不是“病”了?

道教之音 高璟

2022-03-14 20:35:30

世人常做修行念,却道世间无修行:我们的修行是不是“病”了?

“今天你修行了吗?”

“你要好好修行啊,千万不能有别的念头。”

……

以上的话语,经常在笔者的耳边响起。说这些话的人,有老道长、老师父们对后学的叮咛,也有同修道友们互相之间的激励,还有信士善人们对道长的无上期望。在众多人们的言辞下,我们一直在努力去地修行,但却总在无人防备的时候,让内心中的一些欲望偷跑出来。于是,就使修行变成了人前的本事,人后,却是另外一副散漫的模样。

祖师说,修行应该是二六时中刻刻提斯的功夫,告诫我们要时时检点自身,才能不断精进。但现实中境况却往往与这样的理想不符。有的人会不断地责怪自己,一边难以压制内在的欲望,一边又在被欲望牵引后开始懊悔不已;有的人,则干脆破罐破摔,一面大方承认自己是欲望的手下败将,一面却依然在心底保存着修行的渴望。针对此,我们不禁要提出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我们的修行是不是“病”了?为什么我们明知道祖师的教诫,却仍难以在生活中做到一个完美的修行人呢?

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我们要对“修行”这一概念有明确的理解。

要说明白什么是“修行”,就像是要说明什么是“道”一样,这是一个无从下笔且不论怎样说都可能存在漏洞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基本上无法给“修行”一个准确的定义,无法言说什么样的事情和行为是修行、什么样的又不是。

我们平时所理解的修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狭义上说,修行单指炼内丹的功夫,以前人们惯常称之为“修炼”。说一个人有没有修行,可以看他内丹修炼的境界等。这是专门针对特殊人群而言的修行,但扩而广之,对于大众而言的修行则是广义上的修行。

如果狭义的修行侧重于性命的功夫,那么广义上的修行则把为人处事、道德品行、思想水准等等所有和我们生而为人的一切包含在内。因此说生活就是修行,是因为修行的事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事小情。不论是爱恨情仇还是贪嗔痴爱,这些本来可以造就人生苦海的事情,如果你能以超脱的心去看待,以历经世事后不染杂尘的清静心去看待,那么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事情都是在为修行奠基。

由此可知,修行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事,而是一个概念,是一种态度,是一个精进的方向。祖师或以仁义礼智为教化,或以忠孝友悌为标准,或以隐居终南为榜样,如此等等,不过是为众生寻一条出世入世的路。究竟是选择哪条路,在这条路上又得到怎样的果,这才是我等众生穷尽一生要去历尽的修行。因此,虽然我们都明白了祖师的谆谆教诲,但在具体修持上,难免会有偏差,会有不到位的情形。这其实并不必要自责,试想,如果我们已经完全达到了祖师的要求,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说我们已经实现了人生的修行,用宗教术语来说是修成了,是实现了大道光明的道果。如此,还何必要在这茫茫的人间蹉跎呢?

恰恰是因为我们有自身的欲望,且在欲望升起的时候又总是圈不住内心的魔,所以我们生之为人的修行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修行,不是用嘴巴在谈空的理想,而是要去一点点克服生活中的难题,最终实现心不为外物所动。对于大众来说,我们越是动摇的时候,也是修行需要精进的地方。那些来历练我们的魔,换眼看之,则是度我们成真的圣。如此,修行既是要历经的红尘,也是我们一颗始终向道的真心。

更要说明一点,修行本来是极为个人的事情,但因为道教是一个宗教组织,是具有度人的社会责任的,因此修行也就具有了普度众生的要义。我们是言修行,俱要通达自度和度人的平衡道理。在自己的修为尚且不到的时候,不必要强行去承担度人的意义。

真正的修行人,往往不是自诩自身修出了什么样的道果,而是越是精进的时候,越能认识到自己的普通和平凡,越能够看得清楚无边的魔障,以及对许多世事的无能为力。不论是观照自身还是期待他人,修行都不应该成为一种道德上的绑架,正相反,而是一种鞭策和鼓励。我们不必要求世上都是修行人,只愿人人都有修行的心。

若世人皆向善,未来自然可以期。

若人心皆圆满,修行自然可以成。

(道教之音原创网站,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世人常做修行念,却道世间无修行:我们的修行是不是“病”了?

道教之音 高璟

2022-03-14 20:35:30

|
世人常做修行念,却道世间无修行:我们的修行是不是“病”了?
|

世人常做修行念,却道世间无修行:我们的修行是不是“病”了?

“今天你修行了吗?”

“你要好好修行啊,千万不能有别的念头。”

……

以上的话语,经常在笔者的耳边响起。说这些话的人,有老道长、老师父们对后学的叮咛,也有同修道友们互相之间的激励,还有信士善人们对道长的无上期望。在众多人们的言辞下,我们一直在努力去地修行,但却总在无人防备的时候,让内心中的一些欲望偷跑出来。于是,就使修行变成了人前的本事,人后,却是另外一副散漫的模样。

祖师说,修行应该是二六时中刻刻提斯的功夫,告诫我们要时时检点自身,才能不断精进。但现实中境况却往往与这样的理想不符。有的人会不断地责怪自己,一边难以压制内在的欲望,一边又在被欲望牵引后开始懊悔不已;有的人,则干脆破罐破摔,一面大方承认自己是欲望的手下败将,一面却依然在心底保存着修行的渴望。针对此,我们不禁要提出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我们的修行是不是“病”了?为什么我们明知道祖师的教诫,却仍难以在生活中做到一个完美的修行人呢?

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我们要对“修行”这一概念有明确的理解。

要说明白什么是“修行”,就像是要说明什么是“道”一样,这是一个无从下笔且不论怎样说都可能存在漏洞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基本上无法给“修行”一个准确的定义,无法言说什么样的事情和行为是修行、什么样的又不是。

我们平时所理解的修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狭义上说,修行单指炼内丹的功夫,以前人们惯常称之为“修炼”。说一个人有没有修行,可以看他内丹修炼的境界等。这是专门针对特殊人群而言的修行,但扩而广之,对于大众而言的修行则是广义上的修行。

如果狭义的修行侧重于性命的功夫,那么广义上的修行则把为人处事、道德品行、思想水准等等所有和我们生而为人的一切包含在内。因此说生活就是修行,是因为修行的事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事小情。不论是爱恨情仇还是贪嗔痴爱,这些本来可以造就人生苦海的事情,如果你能以超脱的心去看待,以历经世事后不染杂尘的清静心去看待,那么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事情都是在为修行奠基。

由此可知,修行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事,而是一个概念,是一种态度,是一个精进的方向。祖师或以仁义礼智为教化,或以忠孝友悌为标准,或以隐居终南为榜样,如此等等,不过是为众生寻一条出世入世的路。究竟是选择哪条路,在这条路上又得到怎样的果,这才是我等众生穷尽一生要去历尽的修行。因此,虽然我们都明白了祖师的谆谆教诲,但在具体修持上,难免会有偏差,会有不到位的情形。这其实并不必要自责,试想,如果我们已经完全达到了祖师的要求,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说我们已经实现了人生的修行,用宗教术语来说是修成了,是实现了大道光明的道果。如此,还何必要在这茫茫的人间蹉跎呢?

恰恰是因为我们有自身的欲望,且在欲望升起的时候又总是圈不住内心的魔,所以我们生之为人的修行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修行,不是用嘴巴在谈空的理想,而是要去一点点克服生活中的难题,最终实现心不为外物所动。对于大众来说,我们越是动摇的时候,也是修行需要精进的地方。那些来历练我们的魔,换眼看之,则是度我们成真的圣。如此,修行既是要历经的红尘,也是我们一颗始终向道的真心。

更要说明一点,修行本来是极为个人的事情,但因为道教是一个宗教组织,是具有度人的社会责任的,因此修行也就具有了普度众生的要义。我们是言修行,俱要通达自度和度人的平衡道理。在自己的修为尚且不到的时候,不必要强行去承担度人的意义。

真正的修行人,往往不是自诩自身修出了什么样的道果,而是越是精进的时候,越能认识到自己的普通和平凡,越能够看得清楚无边的魔障,以及对许多世事的无能为力。不论是观照自身还是期待他人,修行都不应该成为一种道德上的绑架,正相反,而是一种鞭策和鼓励。我们不必要求世上都是修行人,只愿人人都有修行的心。

若世人皆向善,未来自然可以期。

若人心皆圆满,修行自然可以成。

(道教之音原创网站,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