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书推介:江毓奇《集释型〈庄子〉学研究》

川大老子研究院公众号 佚名

2020-04-08 14:40:36

道书推介:江毓奇《集释型〈庄子〉学研究》

出版信息

书名:《集释型〈庄子〉学研究》

作者:江毓奇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版次:2019年11月第1版

页码:237

ISBN:978-7-5615-7649-6

作者简介

江毓奇,台北市立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博士,现任厦门大学哲学系特任助理研究员,曾任台北市立大学兼任讲师、圣约翰科技大学兼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道家与道教思想、中国传统经典诠释学、经学史。著有专书:《庄子“典范人格”义蕴的诠释与重构》;期刊论文:《(四库全书总目)之“道家学观”蕴涵的通变思维》《“以庄解庄”论在(庄子)诠释传统中的反思与承变》《“郭象注(庄子)”与“(庄子)注郭象”之议辩内涵的转变与意义》等。

内容简介

《集释型<庄子>学研究》之成果与价值主要涉及三个面向:

第一,丰富传统经典注疏之学的理解:当代《训诂学》或《文献学》之论者,或多以经部的注疏为主要的例证,但注疏之闻,即便在体式上相同,其诠释精神、目的与方法,也可能依经典本身之义理型态的差异而不尽相同。因此,本研究以集释型《庄子》学注疏为对象,一方面可增添对传统子部经典注疏方式的研究,另一方面则可深化对于“集释”之体的了解。

第二,重构传统《庄子》学发展的脉络:当代《庄子》学史的相关著作,或者受限于写作目的与篇幅的关系,对于历来的《庄子》学评介,往往以“一家之言”或“一家之注”为论述的单位,但这种方式往往容易断开且不易说明注疏之间的联系,特别是集释型《庄子》学注疏之间,往往有其源流与正变的关系。因此,笔者的研究,至少可对于传统《庄子》学发展中的“集释型”一系,有更完整且深入的认识。

第三,提供诠释《庄子》义理的参照与反思:笔者将集释型《庄子》学进行体系性的研究与重构,可使集释型《庄子》学注疏的深层义蕴,从“读者检阅参考”的认识局限中释放出来,并且提供当代的《庄子》诠释者,更深入地了解历来的诠释,在“回归原典”、“存在诠释”与“水变旧说”等层面所蕴涵之难题,借以作为当代研究者在诠释《庄子》义理时的参照与反思。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目的——“集释”观念在当代相关论述中的反思与传统《庄子》学脉络的重构 1

一、“集释”观念在当代“经典注疏方式”论述下的反思与问题揭显 11

二、“集释”观念在当代“《庄子》学史”相关论述下的反思与问题 14

三、集释型《庄子》学在当代双重论述语境下蕴涵之问题 24

四、对话:“集释”观念在传统《庄子》学脉络中的线索与思考 25

五、集释型《庄子》学所蕴涵之问题下的研究目的 47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前行研究成果述评 48

一、以集释型《庄子》学注疏之专题性相关问题为主轴的研究视域 49

二、以集释型《庄子》学注疏之整体性相关问题为主轴的研究视域 52

第三节 研究方法、进行步骤与论证策略 55

一、研究方法 55

二、进行步骤 61

三、论证策略 63

第二章 集释型《庄子》学之特质在各基源问题视域下的同调与异趋 65

第一节 从文献基础之面向思考 65

一、从《庄子》文献的结构性问题思考 66

二、从《庄子》文献的脉络性问题思考 73

第二节 从目的取向之面向思考 79

一、第一种发展倾向:《庄子》集释者之目的动机,倾向学术建构之传承性动机者 88

二、第二种发展倾向:《庄子》集释者之目的动机,倾向存在境遇之实践性动机者 91

第三节 从思维方法之面向思考93

一、第一种发展面向在于:集释者本身或有“重旨意”之整体诠释的观念;但因其学术才性的倾向,其集释以突显“详字义”的部分分析成果为主轴 95

二、第二种发展面向在于:集释者本身或有“详字义”之分析成果的考虑;但因其学术才性的倾向,其集释以突显“重旨意”的整体诠释成果为主轴 98

第四节 从义理联通之面向思考 102

一、从《庄子》原典内之义理联系进行讨论 103

二、从《庄子》原典外之义理会通进行讨论 113

第五节 结语——集释型《庄子》学之特质发展的谱系 125

第三章 集释型《庄子》学所蕴涵之经典义理观 128

第一节 集释型《庄子》学所蕴涵之经典义理生成观 128

一、从《庄子》之义理承继与历史回应之问题进行思考 128

二、就《庄子》如何借由语言表达义理之问题进行思考 150

第二节 集释型《庄子》学所蕴涵之经典义理诠释观 167

一、具有存有论诠释学性格倾向之《庄子》集释者的承变观 168

二、具有方法论诠释学性格倾向之《庄子》集释者的承变观 179

第三节 结语——集释型《庄子》学之经典义理观的蓝图 186

第四章 集释型《庄子》学之具体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190

第一节 集释型《庄子》学之范型性诠释的价值意义与功能效用 190

第二节 集释型《庄子》学之义理核心的形成或成果类型的连结 199

一、经由集释而形成出自身之义理核心的集释型《庄子》学注疏 199

二、经由集释而连结出自身之成果类型的集释型《庄子》学注疏 215

第三节 结语——集释型《庄子》学之具体实践中相关问题的指南 217

第五章 结论——集释型《庄子》学的承继与反思 220

第一节 集释型《庄子》学之特质的承继与反思 220

一、“无端崖之辞”——关于文献基础之面向的承继与反思 220

二、“调适而上遂”——关于目的取向之面向的承继与反思 221

三、“自细视大者不尽”与“自大视细者不明”——关于思维方法之面向的承继与反思 221

四、“其一也一”与“其不一也一”——关于义理联通之面向的承继与反思 222

第二节 集释型《庄子》学之经典义理观的承继与反思 223

一、“道术”与“方术”——关于集释型《庄子》学之经典义理生成观的承继与反思 223

二、“耆艾”与“陈人”——关于集释型《庄子》学之经典义理诠释观的承继与反思 224

第三节 集释型《庄子》学之具体实践的承继与反思 225

一、“道隐于小成”与“言隐于荣华”——关于集释型《庄子》学之范型性诠释的承继与反思 225

二、“自彼则不见”与“自知则知之”——关于集释型《庄子》学之义理核心或成果类型的承继与反思 225

参考书目 227

(转自川大老子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道书推介:江毓奇《集释型〈庄子〉学研究》

川大老子研究院公众号 佚名

2020-04-08 14:40:36

|
道书推介:江毓奇《集释型〈庄子〉学研究》
|

道书推介:江毓奇《集释型〈庄子〉学研究》

出版信息

书名:《集释型〈庄子〉学研究》

作者:江毓奇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版次:2019年11月第1版

页码:237

ISBN:978-7-5615-7649-6

作者简介

江毓奇,台北市立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博士,现任厦门大学哲学系特任助理研究员,曾任台北市立大学兼任讲师、圣约翰科技大学兼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道家与道教思想、中国传统经典诠释学、经学史。著有专书:《庄子“典范人格”义蕴的诠释与重构》;期刊论文:《(四库全书总目)之“道家学观”蕴涵的通变思维》《“以庄解庄”论在(庄子)诠释传统中的反思与承变》《“郭象注(庄子)”与“(庄子)注郭象”之议辩内涵的转变与意义》等。

内容简介

《集释型<庄子>学研究》之成果与价值主要涉及三个面向:

第一,丰富传统经典注疏之学的理解:当代《训诂学》或《文献学》之论者,或多以经部的注疏为主要的例证,但注疏之闻,即便在体式上相同,其诠释精神、目的与方法,也可能依经典本身之义理型态的差异而不尽相同。因此,本研究以集释型《庄子》学注疏为对象,一方面可增添对传统子部经典注疏方式的研究,另一方面则可深化对于“集释”之体的了解。

第二,重构传统《庄子》学发展的脉络:当代《庄子》学史的相关著作,或者受限于写作目的与篇幅的关系,对于历来的《庄子》学评介,往往以“一家之言”或“一家之注”为论述的单位,但这种方式往往容易断开且不易说明注疏之间的联系,特别是集释型《庄子》学注疏之间,往往有其源流与正变的关系。因此,笔者的研究,至少可对于传统《庄子》学发展中的“集释型”一系,有更完整且深入的认识。

第三,提供诠释《庄子》义理的参照与反思:笔者将集释型《庄子》学进行体系性的研究与重构,可使集释型《庄子》学注疏的深层义蕴,从“读者检阅参考”的认识局限中释放出来,并且提供当代的《庄子》诠释者,更深入地了解历来的诠释,在“回归原典”、“存在诠释”与“水变旧说”等层面所蕴涵之难题,借以作为当代研究者在诠释《庄子》义理时的参照与反思。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目的——“集释”观念在当代相关论述中的反思与传统《庄子》学脉络的重构 1

一、“集释”观念在当代“经典注疏方式”论述下的反思与问题揭显 11

二、“集释”观念在当代“《庄子》学史”相关论述下的反思与问题 14

三、集释型《庄子》学在当代双重论述语境下蕴涵之问题 24

四、对话:“集释”观念在传统《庄子》学脉络中的线索与思考 25

五、集释型《庄子》学所蕴涵之问题下的研究目的 47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前行研究成果述评 48

一、以集释型《庄子》学注疏之专题性相关问题为主轴的研究视域 49

二、以集释型《庄子》学注疏之整体性相关问题为主轴的研究视域 52

第三节 研究方法、进行步骤与论证策略 55

一、研究方法 55

二、进行步骤 61

三、论证策略 63

第二章 集释型《庄子》学之特质在各基源问题视域下的同调与异趋 65

第一节 从文献基础之面向思考 65

一、从《庄子》文献的结构性问题思考 66

二、从《庄子》文献的脉络性问题思考 73

第二节 从目的取向之面向思考 79

一、第一种发展倾向:《庄子》集释者之目的动机,倾向学术建构之传承性动机者 88

二、第二种发展倾向:《庄子》集释者之目的动机,倾向存在境遇之实践性动机者 91

第三节 从思维方法之面向思考93

一、第一种发展面向在于:集释者本身或有“重旨意”之整体诠释的观念;但因其学术才性的倾向,其集释以突显“详字义”的部分分析成果为主轴 95

二、第二种发展面向在于:集释者本身或有“详字义”之分析成果的考虑;但因其学术才性的倾向,其集释以突显“重旨意”的整体诠释成果为主轴 98

第四节 从义理联通之面向思考 102

一、从《庄子》原典内之义理联系进行讨论 103

二、从《庄子》原典外之义理会通进行讨论 113

第五节 结语——集释型《庄子》学之特质发展的谱系 125

第三章 集释型《庄子》学所蕴涵之经典义理观 128

第一节 集释型《庄子》学所蕴涵之经典义理生成观 128

一、从《庄子》之义理承继与历史回应之问题进行思考 128

二、就《庄子》如何借由语言表达义理之问题进行思考 150

第二节 集释型《庄子》学所蕴涵之经典义理诠释观 167

一、具有存有论诠释学性格倾向之《庄子》集释者的承变观 168

二、具有方法论诠释学性格倾向之《庄子》集释者的承变观 179

第三节 结语——集释型《庄子》学之经典义理观的蓝图 186

第四章 集释型《庄子》学之具体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190

第一节 集释型《庄子》学之范型性诠释的价值意义与功能效用 190

第二节 集释型《庄子》学之义理核心的形成或成果类型的连结 199

一、经由集释而形成出自身之义理核心的集释型《庄子》学注疏 199

二、经由集释而连结出自身之成果类型的集释型《庄子》学注疏 215

第三节 结语——集释型《庄子》学之具体实践中相关问题的指南 217

第五章 结论——集释型《庄子》学的承继与反思 220

第一节 集释型《庄子》学之特质的承继与反思 220

一、“无端崖之辞”——关于文献基础之面向的承继与反思 220

二、“调适而上遂”——关于目的取向之面向的承继与反思 221

三、“自细视大者不尽”与“自大视细者不明”——关于思维方法之面向的承继与反思 221

四、“其一也一”与“其不一也一”——关于义理联通之面向的承继与反思 222

第二节 集释型《庄子》学之经典义理观的承继与反思 223

一、“道术”与“方术”——关于集释型《庄子》学之经典义理生成观的承继与反思 223

二、“耆艾”与“陈人”——关于集释型《庄子》学之经典义理诠释观的承继与反思 224

第三节 集释型《庄子》学之具体实践的承继与反思 225

一、“道隐于小成”与“言隐于荣华”——关于集释型《庄子》学之范型性诠释的承继与反思 225

二、“自彼则不见”与“自知则知之”——关于集释型《庄子》学之义理核心或成果类型的承继与反思 225

参考书目 227

(转自川大老子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