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wd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家精神专一

《东医宝鉴》中的“精、气、神”养生法及其特点(4)


来源:道教之音     作者:丁彰炫     时间:2014-12-03 12:37:41      繁體中文版     

6.《东医宝鉴》中“精、气、神”养生法之特点

1) 以道家之见为中心,结合佛敎理论

许浚在亲自撰写的「集例」中提到“道家以清静修养为本,医门以药饵针灸为治,是道得其精,医得其粗也。”即指出“道精医粗”之见解,其意在于强调“治未病”之预防思想。即道家重视未病先防,而医家则是治已病。“治未病”显然比“治已病”更高一筹,故可以说道家比医家更通达精髓。因此他倡导的养生法也是积极接受并融会了道家的养生观。

性理学被视为统治理念的朝鲜时代,由于儒林极力的反对,道教较前代已极度衰退。当时道教的昭格殿被降为昭格署,之后不久消声灭迹,连国家主管的斋醮也被废止。基于这种时代背景,许浚在自己的著述中将道教思想编入书的最前部分,可以说是冒了很大的政治风险。在这种坎坷的过程中,他之所以能够坚持己见,将道教思想融汇在自己的著述中,推断其缘由正是因道家的养生法在其实用性方面无可非议。

实际上在朝鲜时期,儒学家中就有许多人物曾专研并致力于修炼道教之内丹修炼法,当时的代表人物有金时习、徐敬德、郑磏、权克仲等。特别在当时名望很高的大儒学者退溪李滉编著养生专著《活人心方》,此著是效法中国明代朱权所撰写的《活人心法》而成,书中介绍了‘四时养生法’、‘导引法’、‘八段锦’、‘六字诀’等道家养生法,证明当时道教虽已丧失了其宗教价值及政治地位,但它在养生学方面的实用价值却得到广泛的认可。由于这种社会状况,许浚得以果断地将道教养生法积极纳入自己的著述中,并将其内容编在书的前部分。

另外,《东医宝鉴》论述有关养生内容时,同时叙述了佛教理论。如在「身形」中提到人体由地、水、火、风等四要素组成,此即为佛教主张的‘四大成形说’ ;又如在「气」门阐述到“眼耳鼻舌意(是谓六欲)皆由是气,非是气则声色香味触法都不知觉”,此即相当于佛教之六根、六尘等观点;且在「身形」中还阐发了“人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之论点,其‘六欲’或‘三毒’均引自佛教的概念。此外在「内景篇•气」中还记叙“释氏面壁,仙家坐观,皆筑基炼己,苦行以防耗此神气,便是长生之术。”之内容,提出佛家之‘面壁’或仙家之‘坐观’实为同类的主张。

虽然所占篇幅不多,但朝鲜社会,当时儒教的性理学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正式提及佛教理论实为不易,面对这种现状,勇于引用佛教理论的行为,足以证实佛教思想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同时也反映出韩国历史上很早就已渗透着‘儒’、‘佛’、‘仙’三敎统合之精神。

2) 注重“内丹修炼”

《东医宝鉴》非常注重内丹修炼之养生法。

首先,《东医宝鉴》收录记叙了有关呂洞宾、钟离权、葛洪、马自然、刘海蟾等中国内丹修炼方面的著名人物。如:

“呂纯阳,六十四岁遇正阳真人,葛仙翁,六十四岁遇郑真人,马自然,六十四岁遇刘海蟾,皆方修金丹之道,而成仙。三仙皆于晩年修道而成。”(「内景篇•身形」)

“昔马自然,到六十四岁,怕老怕死,汲汲求道,遇刘海蟾,传以长長生之诀,遂得寿于无穷。”(「内景篇•身形」)

其次,「内景篇」中记载了‘周天火候’、‘按摩’、‘导引’、‘胎息’、‘叩齒’、‘咽液’等修炼法,这些均基于内丹修炼法。

在[还丹内炼法]条中还具体说明了内丹法的修炼过程,这也足以明确证实《东医宝鉴》论述的养生法彻底以内丹思想为依据。有关此方面的论述可见于下文:

“易真论曰大修行人,既得刀圭入口,运已真火以养之。凡运火之际,忽觉尾闾有物直冲,夹脊双关沥沥有声,逆上泥丸,复自泥丸触上颚,颗颗降入口中,味如冰酥,香甜软美,觉有此状乃是金液还丹也。徐徐咽归丹田,常常如此不绝,则五藏清虚,闭目内观,藏府历历如照烛,渐次有金光罩身,此乃真景象也。”(「内景篇•身形」)

上述内容阐述了道家的小周天,即子午周天。周天修炼是使精气随着分布于人体前后的任脉及督脉循行,即依次按下丹田-尾闾关-夹脊关-辘轳关-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的顺序循环往复的修炼法,可以说是修炼法中内丹修炼的核心 。

“夫修此理者,不若先炼形,炼形之妙,在乎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丹成,丹成则形固,形固则神全,故宋齐丘曰: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只此忘之一字则是无物也。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其斯之谓乎。”(「内景篇•身形」)

又据上述内容可见“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便是由‘炼精化气’至‘炼气化神’,进一步发展到‘炼神还虚’的内丹修炼不同阶段。

“邵子曰:天之神发乎日,人之神发乎目。愚谓目之所至,心亦至焉。故内炼之法以目视鼻,以鼻对脐。降心火入于丹田,盖不过片饷功夫而已。”(「内景篇•身形」)

而上述内容则是引用邵康节的主张来说明聚集宇宙之神光的秘法。

此外,还引用了《悟真篇》、《养性书》、《胎息论》、《翠虚篇》等道家的书籍,整理了‘火候’、修炼时间、注意事项、咽津法等有关内丹修炼法之内容。

综上所述,《东医宝鉴》之所以能如此深刻地反映内丹思想,追朔其根源主要是与最初参与此著编撰的郑碏有着密切的关系。郑碏是当时在内丹术方面造诣很深的人物,《东医宝鉴》中记载初期参与共同编纂的人物时,许浚把郑碏排列在最前 。况且郑碏的兄长郑磏,又是朝鲜内丹思想的核心人物。从这些角度分析可以推断,许浚当初编纂《东医宝鉴》时已抱有引入道家内丹术的意图。

3) 强调‘神’之重要性

《东医宝鉴》对‘精’、‘气’、‘神’三要素在人体所起的作用都非常重视,而尤其强调了‘神’的作用。此论据可见于如下叙述中:

“又曰至人治于未病之先,医家治于已病之后,治于未病之先者曰治心曰修养,治于已病之后者曰药饵曰砭焫,虽治之法有二,而病之源则一,未必不由因心而生也。”(「内景篇•身形」)

“古之神圣之医,能疗人之心,预使不致于有疾,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是犹捨本逐末,不穷其源而攻其流,欲求疾愈,不亦愚乎。”(「内景篇•身形」)

“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必正其心,乃资于道。”(「内景篇•身形」)

可见在防病治病的过程中最先强调了安定心神。此著尤其强调‘心神’之重要性主要是与性理学的传统有关。

7.结论

本文通过考察《东医宝鉴》所论述的有关养生之内容,得到以下结论:

其一,《东医宝鉴》中的养生法是‘精、气、神’养生法,「内景篇」之「身形」内容属‘精、气、神’养生的总论部分;而其后所列的「精」、「气」、「神」则属各论部分。

其二,此著主张‘养精’的关键在于勿使精液渗泻;‘养气’的核心是调节呼吸;而‘养神’的关键则在于是静心。

其三,《东医宝鉴》之‘精、气、神’养生法理论依据是以道家思想为主,且结合了佛敎理论;同时注重‘内丹修炼’,而在‘精、气、神’中尤其强调了‘神’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东医宝鉴》

备急千金要方

本草纲目

医学衷中参西录

丁彰炫,《东医宝鉴》和道家思想的关联性,国际道德经论坛论文集上卷,宗敎文化出版社,2007年.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道教中国化

热门图文

更多
道教养生
学道入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