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wd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家精神专一

陆文荣道长:道化天下 大中致和(2)


来源:道教之音     作者:徐志波     时间:2016-12-21 14:44:15      繁體中文版     

徐:古往今来,道教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有序传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您曾在其编著的《百孝经释评》一书中的后记中也写到:“促使我把这些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美好内涵展示出来,这就是我萌发写作此书初衷的契机。”我很想知道,这段话是不是和您自己过去的成长经历有一定的关系?

陆:我自幼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的窘境时常伴随。但是,父母慈爱、子女孝顺的家庭温暖深深扎根在我的记忆里。纯朴的吴乡古风,乡邻的关爱呵护,总让我感觉那时的生活虽然清贫,精神上却苦中有乐,无比温馨。及至少小离家,深得父母手足、国家社会的关爱,因而,我事事时时铭记所得的恩惠。多少年来,这样的记忆融于我的血液和骨髓之中,促使我把这些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美好内涵展示出来,这就是我萌发写作此书初衷的契机。

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为我人生的转折点,让我放下俗念,弃商从道。因为,我的经历使得我读书不多,文化底子不厚,从事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工作从不敢奢望。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在缺乏学习条件的情况下,我老老实实手持经卷,遍访名师,一篇篇文章虚心求教,一个字一个字查阅《新华字典》,不远千里去聆听专家教授的讲座,与方家名流交流学习心得,十多年的积累才使我终于鼓起了写作的勇气。可以说,写《百孝经释评》对我而言,是一次向中华孝文化典籍学习的过程;也是一次向当代实践孝文化的模范们学习的过程。

这本《百孝经释评》要说明当今社会的孝养理念,提倡蕴于日常生活中的“常态道德”,弘扬平民化的、生活化的、常态化的孝文化,让孝心孝行落实到无数人每天的生活起居中,落实一句问候、一个电话、一次探望等细微的日常关怀中。这样的生活状态,既合乎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又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何乐而不为?

徐:“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告诉了我们这么一个朴实的道理,事业的基础在德行上面,而德的根,就是孝道。对我这样的一个年轻人来讲,其实,读到这一句话也是不由得为之感慨了。尽管,“孝文化”已是我们华夏民族历朝历代“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我们不知道孝是德之本,而孝又是教育最重要、起始的地方,没有了这个根本,那我们教给孩子的又是什么?很可能是本末倒置了啊。就此,请您谈谈对“孝文化”的看法和理解。

陆:孟子说:“唯顺于父母可以解忧。”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先哲提倡的孝道曾经被扬弃过,如今又重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使之融入当今社会的德育范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弘扬孝文化,需要正确领悟传统孝道的真正内涵。众所周知,“孝”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核心道德理念。“孝”作为中国伦理观的基础,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孝”这个字最初见于殷墟卜辞。古文字学家说明“孝”字字形的含义,上面一个“老”字,是老人弯腰弓背,手柱拐杖,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下面一个“子”,表示儿子搀扶和服侍老人的形状。可见,早在中国文字初创时期,孝道已经有了明确的思想内容,并且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之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孝的真正内涵就是人们对于自己在出生、成长过程中获得的父母和长者的关怀与恩惠的感念和报答,是对于父母长者在丧失劳动力、成为弱者以后的关心和扶持。

其次,弘扬孝文化,要将孝的内容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中。当今时代,我们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百善孝为先”的“孝文化”,将有助于从社会道德方面提升和完善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古往今来,在中华大地上孝子贤子的故事层出不穷。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向为世人所推崇;甚至在历朝历代都把不孝视为犯罪,并处以重罚,还给以道德的谴责。不论朝代如何更替,社会如何发展,“孝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都是一座不灭航标,温暖着世代中国人的心灵。因为,在中国,道以孝为道德之基,儒以孝为百行之本,佛以孝为至道之宗。而作为社会细胞的每一个家庭,如果都能够做到上慈下孝,人与人之间以礼相待,家与家之间团结友好,那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精神文明程度将何其高也。

再次,弘扬孝文化,需要青年的响应和支持力量。当代的中国青年,有知识、有能力、有视野。他们对于中国传统国学的态度,也比以往任何时代的青年都要理性接受,都要平和开放。他们对于儒家的正统思想能够有选择性地吸收,不再迷信,也不会全盘接受。他们对于道家的、佛家的思想也不再片面地判定为“愚昧的”、“迷信的”和“落后的”东西。正因如此,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传统思想必将在我们这个新的时代重放光芒。而其中,弘扬和传承孝文化则是重要的环节。

如今,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法治国与以人为本、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理念深入人心。以德治国,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理当把孝置于首位。因为,一个不懂得感怀亲恩的人,何以热爱祖国,何以爱戴人民,何以关心社会,何以奉献自身;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何以服务社会,何以主持正义,何以遵纪守法?可见,加强对孝文化的颂扬和推广,会对促进社会的繁荣、安定与和谐起到积极作用。

徐:前不久您出席在以色列举办的亚洲宗教领袖联盟——“宗教与文明”大会,并发表了“道教传统,世界玄同”的主旨发言。我特别关注“玄同”这样一个词,这样一个词在普通人来讲不是通常用的一个词,稍微有一点不太一样,您能给我们解释一下这个“玄同”吗?

陆:2016年9月11日至15日,由以色列外交部、美国犹太人协会与世界宗教领袖联盟联合举办的“宗教与文明”大会在以色列举行,大会旨在搭建传统宗教领袖交流平台,追寻全球性改善为己任,促进世界和平。会议期间,我作了题为“道教传统,世界玄同”的主旨发言,提出人类其实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而所谓文明,最本质的含义应该就是不断建构并且完善和谐的相处之道。《道德经》有云“挫其锐,解其纷,同其尘,是谓玄同”。作为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宗教,道教始终呈现出与这次会议相一致的内在精神,即一方面关切充满纷争和冲突的现实社会,另一方面又锲而不舍地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玄同”理想。

千百年来,我们无不遵循《道德经》的谆谆教诲,挫锐解纷、和光同尘,引导着我们以超越现实的眼界关注现实,探寻化解现实纷争的可能途径。因为,只要我们关注这个现实的世界,我们就必然会发现,纷争乃至针锋相对的冲突,随时随地都可能存在,而我们所当做出的选择,就是收敛自我意志的光芒,尊重万物形态和性格各有差异的存在状态,通过寻求和解的不懈努力,朝着“玄同”的目标,化解纷争和冲突的层层纠结。“玄同”境界不排斥物质文明的自然发展,但也不依赖物质文明的苛刻条件。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能够深入理解,人类其实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而为了建构人与人的相处之道,人类发明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方式方法。举例来说,科学技术像是生活资源的增值器、生存空间的扩大器,不断抒解资源和空间的紧张;而法律、政治等则从建构秩序的角度表现出相处之道的价值,一个法律和政治秩序良好的社会共同体,可以有效地管控纷争和冲突,资源和空间可以得到合理的利用。

徐:我是此次来到海南后,听到您身边的一些人讲,您以前是搞企业的。那么,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您的人生发生了转折,从而放下俗念,弃商入道了呢?

陆:是的。我原是一名企业家,之所以后来弃商从道,要从我生命中的一件事情说起:1995年12月我随一个企业家代表团到南非考察,工作之余,到餐馆就餐。由于没有带翻译,这样又不懂得英语,看着满是英文的菜单,只好随意点了四道菜。很快两道菜便端了上来,我一边慢慢享用精制的料理,一边欣赏美妙的音乐。但足足过了一个半小时,还是只有两道菜,另外两道菜迟迟没有端上来。最后我耐不住发火,破口大骂了起来。这时有一位黑人走进餐厅,问清缘由,又看了我点的菜,笑着对我说:“您点的‘四道菜’里,分别是两道菜和两首歌。两道菜您已经享用完了,而两实歌一直重复播放到现在,所以您误会了。”这一说,让我无比羞愧,当即表示了歉意。当时,我很好奇黑人为什么会说这么流利的中文,黑人称自己曾在北京留学还拿到博士学位。黑人反问我是哪一国人,我秀出中国护照表明自己是地道的中国人。但黑人说:“讲中国话、拿中国护照的,并不一定是中国人。如果失去了文化,就等于失去了根本,从刚才您骂出的话,就不是有中华文化修养的人。”接着他问我,是否读过《道德经》、《易经》、《论语》、《南华经》?是否知道老子、庄子、孔子?我竟然一脸茫然,无言以对。

实事求是的讲,这件事对我冲击很大,自己身为中华儿女却对自己民族的悠久文化知之甚少,还不如一个外国人对自己国家文化的了解。正是这样一件事情成为我人生的转折点,让自己的后半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回国后,我用了六七年的时间去钻研中国传统文化,越钻研,越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于是决定皈依道教。因为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来说,中华的传统文化都可以追溯到来自道家文化的根源。

陆文荣道长:道化天下 大中致和

2002年,可以说是我走上弘扬道教文化道路的开始。那一年,由于机缘巧合,我来到海南发展。原本想在定安县文笔峰山脚下办企业,发展自己的事业。但在考察的过程中,多次听当地老百姓讲述白玉蟾祖师的传说和故事,白玉蟾是海南历史第一文化名人,也是道教南宗的实际创始人,他被专家称作“道教宗师第一文笔,南宗丹道第一阶梯”。由此,我发现海南岛也并非人们想象中的文化沙漠、文化孤岛,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化创新的宝岛,只是还没有被发掘出来。道教在海南历史悠久,一直是拥有最多信众的一门宗教。海南黎族苗族所信奉的盘古真人,就是道教的最高神元始天尊。海南有2410个自然村,几乎村村都有小庙,庙里信奉的神灵,如玄天真人、紫微大帝、土地公、土地婆、关公、天后娘娘、慈航真人等等,都是道教的尊神。据不完全统计,海南的散居道士有四千多人,经常在民间打醮做道场,以祈福报恩、消灾延寿,或为亡人超度,开展道教活动。可见,道教在海南底蕴深厚。所以,我决定留下来,不是从商而是从道。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道教中国化

热门图文

更多
道教养生
学道入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