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wd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家精神专一

道教易学及其现代价值


来源:道教之音     作者:章伟文     时间:2018-11-05 10:29:34      繁體中文版     

易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国内外学术界一般多集中于对儒家易学进行研究,对道教易学的研究相对较少。道教易学,既不同于儒家易学,亦不同于道家易学,它是为道教性命双修之学提供理论基础的。

道教易学的出现,是和整个两汉社会的大的政治、学术环境密不可分的。因为中央集权政治统治的需要,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这使儒家学说成为了官方的意识形态。作为意识形态,要对现实的生活进行引导、规范,要对至高无上的王权进行监控,故而以孟喜、京房为代表的汉儒官方易学的主要特点在于通过卦气说、奇偶之数、纳甲之法等解《易》形式,言阴阳灾异来探寻“天意”,利用“天意”来对现实的王权、人事进行“规范”。但在汉儒的易学之外,到东汉中后期又出现了讲阴阳变易和炉火修炼之事的最初的道教易学。这是因为儒学的独尊对于汉代社会来说有利有弊。其利主要在于儒家的纲常伦理以及其重视现实教化的特点和传统能发挥稳定社会、巩固皇权的作用;其弊则反映在儒家的一套定型的纲常伦理与活生生的、不断发展的社会生活之间通常存在一种“发展”和“限制”的矛盾。这种矛盾在一定情况下,可能会激化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从而导致社会的动荡。

相对于汉代儒学的僵化,先秦道家思想则显得通融、无碍。先秦道家“道”的概念具有无限的包容性,一切变与不变皆可纳入到其中来,这是一个优点;但也导致其在切入现实生活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不能切入现实,则不能引领现实。道教以“道”名教,直接继承了先秦道家通融无碍的“道”的思想。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亦应考虑教化世人的问题,因此也就要考虑如何更好地教化现实、切入现实的问题。道教既吸收了先秦道家在天人关系上的思想,又吸收了儒家重人事、重现实教化的特点,对天人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它一方面认为人道应该合于天道,天道是人道归趋的目标;另一方面又重人道之本身,认为归趋于天道的落脚点还在于人道。

天道之理为何?理想之人道为何?由人道及于天道为什么是可能的?由人道及于天道的具体路径为何?道教正是在对等等这些天人关系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引入了《易》学,从而确立了道教易学这种独特的道教教义理论形式。因为《周易》经、传的义理内容和卦爻象的数理排列,如卦气说、纳甲说、卦的数理、卦序的排列、卦的取象、阴阳对待、流行的观念、阴阳与五行、八卦的关系等,对于天道的敷演,是非常有效的理论形式。将《易》引入道教,可以解决由人道及于天道的路径和阶次的问题。人通过法天地阴阳的消长,如四时、十二月、二十四气的卦气变化,卦象和卦理的变化,纳甲的方法,修丹以合于天道。如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以乾、坤、坎、离四正卦以为阴阳之橐龠;以屯、蒙等六十卦论一月三十日每日早晚之火候;以坎、离两卦结合震、兑、乾、巽、艮、坤六卦论月亮的盈亏,说明一月中用火的程序;以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十二辟卦结合律吕以论一月或一年丹道炉火之用功,就系统地运用了《周易》的卦象和原理,以论天道和丹道炉火之理,从而建立起较为系统、完整的道教易学思想的体系。

《周易参同契》推阐《易》之天道,以之来引领人事,又以人事去印证《易》所言之天道。通过引《易》入道,《易》理即是天道之理,循《易》理而行就能与天道相通,达到人与天的合一。它结合《易》理来探讨天道的内容、表现以及由人事通向天道的路径,既能为道教信仰确立较明确的终极宗教目标,又能为道教的宗教修持提供切实的路径和方法。和玄学易(或谓之道家易学)重虚无本体,强调“得意忘象”“得象忘言”有所不同,道教易学重人道达于天道的具体方式、方法,重视对汉易象数学的改造、运用,以之来摹拟天地造化的过程以及人道达于天道的方式。

道教易学之所以成为易学的一枝,是因为它亦有传统易学“推天道以明人事”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和儒家易学以政治和社会伦理问题作为“人事”的主要内容有所不同,道教易学的“人事”,主要指的是个人的修炼之事,是以个体的人为本位,通过个体的人修金丹炉火之事,使人道合于天道。应该说,儒学易同样重视对天道的探究,但儒学易探索天道的主要目的是为政治和社会伦理问题提供本体论的根据。如宋代理学开山之祖周濂溪的易学著作《太极图》及《太极图说》,其特点是将儒家具有政治和社会伦理特色的“中正仁义”等内容上升为“天道”,其立论的方法是以《周易》天、地、人“三才”一理为前提,从“天地自然之理”推及于“人之理”,又“原始返终”,将“人之理”上升至于“天地自然之理”。故《太极图》最上一圈为“无极而太极”,表明无形无象的太极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本源和本体;第二圈“坎离相抱”,表明“太极”的动静产生了阳性和阴性的物质,它们两者统一于“太极”之中,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转化,从而生生不已;第三圈是“五行生成图”,指的是“太极”中阴阳两仪的变化和组合,形成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第四圈“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第五圈“万物化生”,指阴阳五行之气又生成人类和万物。其中,人为万物之灵,其所禀受的阴阳五行之气成为人的五常之性,即仁属木,义属金,火属礼,水属智,土属信。儒家的圣人于五常之性不偏、不执,取其中正而已,故无欲;无欲故静,从而能“与天地其合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由此可以看出,周子学说本身的内容是历史上儒家一贯强调的“中正仁义”,他将形而下的政治和社会伦理问题上升为形而上之天道,为政治和社会伦理问题提供本体论的根据,其立足点是人事,天道是为人事的需要而设定的。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道教中国化

热门图文

更多
道教养生
学道入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