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wd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家精神专一

富察宝仁:玄之又玄众妙之门(2)


来源:道教之音整理     作者:富察宝仁     时间:2013-09-01 19:26:00      繁體中文版     

11、玄茶:道家之清茶,泛指清心寡欲,红尘之外的清静无为。

12、玄珠:①黑色珍贵的明珠。《楚辞▪ 远逝》:“杖玉华与朱旗兮,垂明月之玄珠。”

②道家喻以大道。《庄子▪ 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刘峻▪ 广绝交论》:“此朱生得玄珠于赤水,谟神睿而为言。”李善注道:“赤水,水假名;玄珠,喻道也。”

13、玄谈:即清谈,亦指道家清心论道。

14、玄黄:天地之代称。《易▪ 坤▪ 文言》:“夫玄黄者,天地之染也,天玄而地黄。”《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15、玄冥:①幽奥深远。《庄子▪ 大宗师》曰:“于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成玄英曰:“玄者,深远之名也;冥者,幽寂之称”。《淮南子▪ 俶真训》:“处玄冥而不暗。”

②古水神之称谓。《左传▪ 昭公二十九年》载:“故有五行之官,是为五官,实列受姓氏,封为上公,祀为贵神……水正曰玄冥”。

16、玄虚:道家妙虚无高深的“道”。《晋书▪ 王衍传》:“于是口不论世事,唯雅咏玄虚而已。”

17、老、庄、易:①老,老子简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老子的母亲玄妙玉女吞下太阳之精华,八十一年后从左腋下生下老子,生下来即白头,故称老子。老子乃道教之太清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太清大帝、降生天尊。在三清殿中,位居元始天尊佑侧,手执太极神扇,俯视世间,象征万物化生之“太初”世纪,即宇宙形成的第三世纪。

②庄,庄子简称。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是战国时期宋国人。继老子之后,庄子发展了道家学说。他对“道”作了进一步的阐释,认为“道”是真实的,有信验的;它没有作为,也没形迹,可以心心相传而不以用口传授,可以用心体验而不可以目见;它自为本,自为根,在没有天地之前就已经存在。庄子认为修道的过程就是忘掉功名利禄乃至个体生命存在,达到与道同化的境界。

③易,《易经》的简称。相传《易经》乃伏羲氏所创,所以称作“伏羲八卦”或“先天八卦”。《周易》是周文王姬昌所演释,《史记》载:“西伯(姬昌)拘羑里,演《周易》。”故《周易》又称为“文王八卦”或“后天八卦”。后来孔子又撰写了《易经》十翼,即《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

18、叁玄宝典:指道家信奉的《老子》、《庄子》、《易经》三部经典。

①《老子》,又称《老子五千文》。因河上公《老子章句》把前三十七章称为《道经》,后四十四章称为《德经》,所以人们又称之《道德真经》。道教是以“道”为根本信仰的,其“道”就是来自于《道德真经》中的“道”。

东汉时,黄老之学说流入民间,逐渐演变成了敬祀神仙的黄老道,《道德真经》成为道教圣典。道教的第一部经典《太平经》、道教创立者张道陵在创五斗米道时作的《老子想尔注》,及以后面世的《老君道德经河上公章句》等道教重要经典,都是以《道德真经》为理论基础,吸取和援用了其中的思想和言辞,用以教诲教徒。

②《庄子》一书,是先秦道家学派继《老子》之后,最重要的道家典籍。因庄子在唐玄宗时被追尊为南华真人,故《庄子》又被尊为《南华真经》。《南华真经》计三十三篇,分内、外、杂三部。典籍基本继承了老子学说,但在哲学观点和人出世入世的态度上也有所区别。看待万物,庄子主张“万物同一”;对待人生,庄子认为应避世“去而成仙”。

魏晋之后,玄学兴起,开始老、庄并提。《南华真经》逐渐成了基本教义。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理论家葛洪,所著的影响深远的《抱朴子》一书,就是受到了《南华真经》的启示,吸收、继承了其中许多理论成果。

③《易经》,其出现的时间比《老子》、《庄子》都要早很多。《易经》中的阴阳二仪(俗称阴阳鱼),已经成为了道教明显的标志。《易经》讲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二仪(阴阳),二仪生四象(东西南北),四象生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这八卦(经卦)经过重叠演绎变成六十四卦(别卦),六十四别卦有384爻,演绎着无穷事物,蕴藏着天、地、人,古往今来,宇宙万物等玄妙无尽的奥秘。

东汉时魏伯阳所著《周易参同契》,把易理卦爻、黄老思想和道家的炼丹术三者互相参合,融为一体,阐明炼丹修仙之术,是对秦汉以来神仙家长生之道和各种炼养方术的系统总结,包含了外丹、内丹、房中、气法等诸说,被道教奉为“丹经之王”。书中用十二辟卦不同的月、日、时辰及阴阳变化;乾坤二卦描绘的体内阴阳二气的周行变化;坎离二卦显示的修炼中的精、气、神;以及除乾坤坎离之外的六十卦、十二消息卦、纳甲六卦等《易经》理论,来描述人体内真气运行的微妙变化之理论,对后世道家都产生着巨大影响。

19、大道:道家最尊崇的“道”和“德”。尊道贵德之教义,源自《道德真经》之道生德育的论说。“道”以“德”显,对于修道之人,就是要修“德”,只有按“道”之德去做,方能得道成仙。

20、玄天:北方的天。《吕氏春秋》:“北方曰玄天”。高诱注:“北方十一月建子,水之中也。水色黑,故曰玄天也。”《庄子▪ 在宥》:“乱天下之经,逆物之情,玄天弗成”。

21、玄地:相对玄天而言。玄天、玄地乃道家对天地宇宙的一种认识理解。

22、玄门:道教宫观洞府之门。

23、玄事:玄(道)门之内之事。

24、玄牝:老子之语。《老子▪ 六章》:“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玄,深远;牝,雌性也,指衍生万物的本源。老子此语,讲“道”就像微妙的母体一样,生殖万物,乃天地万物之根本。

25、玄德:道家所尊崇追求的“德”,乃河上公《老子章句》中后四十四章之《德经》部分。

26、玄之又玄:乃老子之语:“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家用以形容“道”之微妙无形,宇宙万物之高深莫测。

27、“真”、“玄”、“神”三洞道藏: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位天尊,为了拯救宇宙间的众生,采用自然奥妙之“气”,凝水、木、金、火、土五行之精华,用神来妙气之笔,各自书写了十二部先知先哲的文章。这些宝典写好之后,分别收藏在三个常人寻找不到的洞中。这三个洞真经分别称为“真”、“玄”、“神”,即“洞真”、“洞玄”、“洞神”三部道教真经。而著真经的三位天尊因此又被称为洞真教主(元始天尊)、洞玄教主(灵宝天尊)、洞神教主(道德天尊)。

28、玄台:即“七宝玄台”,乃藏道教三天尊所著真经之处。天尊会根据人世间的各种情形,选择玄台内能解决问题的真经,然后某位天尊或使者降凡,把真经传授给能担当大任的高道名士,之后再由他们在世间传布。传授真经最多的是太上老君,曾以各种化身的名义多次下凡传经,而老子只是其中一次化身。这次化身降临人间的目的就是传授《道德真经》,教人们行无为之治,使人们懂得“道”之高深微妙。

29、玄机:道家称“道”之无穷微妙之理。张说《道家》曰:“金炉承道诀,玉牒启玄机”。

30、玄关:道教“道”之高深奥秘之门。白居易《宿竹阁》:“无劳别修道,即此是玄关”。《普灯录》:“玄关大启,正眼流通”。亦称道观之门,岑参《丘中春卧寄王子》:“田中开白室,林下闭玄关”。

31、玄气:道家之“炁”(气)。“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道”生出宇宙初始状态之炁,经过宇宙漫长的蕴化,凝聚成了三种不同的存在形式,即“三元”,分别称为洪元、混元和太初。从这“三元”中又生出了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三清尊神居于三清天,是道经中“一气化三清”的体现,是“道”的化身。

32、玄道:高远玄秘奥妙之“道”。《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北宋张载以气为“道”之本,其曰:“由气化,有道之名”。

33、玄始:宇宙自然之初始。葛洪《抱朴子内篇▪ 畅玄》:“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

34、玄元:高深玄妙之“道”之元始。道教宗元于三洞,以三洞为三元。三洞宗元,是以“三元”为宇宙混沌之始。道炁衍化为三元,即第一混洞太无元,第二赤混太无元,第三冥寂玄通元。由三元变化为三气,即始气、元气、玄气,再由三气化生万物。其开辟过程,混沌之前是元气之始,元气运行而后有了天地,之后,由始、元、玄三气化生万物。

三洞宗元作为“道”化万物的宗元,还有更重要的一面,就是三元即“三宝君”。第一是从混洞太无元化生的天宝君,第二是从赤混太无元化生的灵宝君,第三是从冥寂玄通元化生的神宝君。三宝君分别治于三清境,故三宝君又称三清。天宝君治在玉清境,即清微天,其气始青;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其气元黄;神宝君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其气玄白。三宝君在道教中的全称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他们是道教中的最高尊神,是万物造化之祖。三元气本同道炁,所以三宝君的名号虽殊,却本同一。

35、玄意:“道”之高深玄妙之思想意境。三宝君为了拯救万众,使人们懂得“道”之高远玄妙,为道教传下了三洞三十六部真经。真经浩繁,各有垂教对象,以合学道修道的品级。初始入道修道之人,始入玄门,授之以浅,故教以洞神教主神宝君说经十二部;待智开精化,即进中境,教以洞玄教主灵宝君说经十二部;最后高登上境,智用无滞,则教以洞真教主天宝君说经十二部,以通过授经教化,引俗修仙,以凡证道,渐晓玄门之玄意。

36、玄玄: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玄之又玄”略语。道家用以形容“道”之高深奥妙无形。孔稚珪《北山移文》:“谈空空于释部,核玄玄于道流”。李周翰注:“核,考也;玄玄,谓玄之又玄也;道流,谓老子也。”

37、玄理:道教高深玄秘的道理。

38、玄学:玄学,乃魏晋时期重要哲学思潮,主要是弃之前之黄老并提,而重老庄思想,以高度超自然、超社会的道教宗教属性及其思辨形式,替代渐显衰微的两汉经学。魏正始年间,玄学家何晏作《道德论》、王弼注《老》、《易》,皆提倡“贵无”,主张维护儒家的伦理观念,认为名教(伦理纲常)出于自然。主张君主“无为而治”。晋之向秀和郭象注《庄子》,也认为名教和自然一致,封建秩序是天理和自然。魏晋及以后很长时间,玄学家虚无高远的玄谈甚成风气,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玄理,思辨维护着封建伦理观念。

39、玄派:即道教的派别。道教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博大精深。这些古代先哲精深的思想,记载在内容复杂、数量众多的道籍之中。南北朝时,陆修静和孟智周最早完成了一次系统的分类,即“三洞、四辅、十二类”。“三洞”,是指三天尊在三清境各自书写了十二部真经,分别藏在“真”、“玄”、“神”三洞之中之道籍。“四辅”,是指除三洞真经之外,还有四系列辅助“三洞”之道籍,即太平、太玄、太清、正一四书。“十二类”,是指在三洞道籍的三个总目之下,每个目录还各有十二个子目录分类,即本文类、神符类、玉诀类、灵图类、谱录类、戒律类、威仪类、方法类、众术类、记传类、赞颂类、表奏类。

北周武帝时,道士王延依三洞道籍作《珠囊》七卷,校定道书8030卷。中国最早的一部《道藏》编撰于唐开元年间,即《开元道藏》又名《三洞琼纲》,总计3744卷。之后,宋、金、明、清、民国及当代官民多次大规模整理编撰《道藏》。像宋《天宫道藏》、《琼章道藏》,金《玄都道藏》,明《正统道藏》,清《道藏辑要》,民国年《道藏精华录》及当代的《中华道藏》等。收集在《道藏》中的道籍浩如烟海,数量巨大,仅金之《玄都道藏》就有7800卷。如此之多的道籍,人们的理解自然不同,于是自古以来便形成了许多玄学玄派。

东汉时,西汉重政治的黄老之学流入民间,逐渐演变成敬事神仙说的黄老道派,《道德真经》成为道教圣典。魏晋之后,玄学兴起,黄老并提之说渐之没落,而老庄思想并提,《庄子》之学大量为道教所认可而深化教义。

道教在继承原始宗教文化的同时,也继承了原始巫医的许多传统医术,而金丹术就是其中之一,渐渐地形成了一个新的道派,即金丹派。其中被人们称为“万古丹经王”的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葛玄的《太清金液神丹经》、葛洪的《抱朴子》等典籍对后世影响最大。金丹派由于认识的不同又分为外丹派和内丹派。唐代,道教得到朝廷的认可,唐玄宗时设立玄馆,供诸生研习演讲《道德真经》,以此经为众经之首,玄宗还亲自为其作注疏。故此时道教中也形成了一个重玄学派。此外,道教还有以《太平经》为思想体系的符箓派;以《上清经》和《黄庭经》为经典的上清派;以《灵宝经》为经典的三清派;以“太一三元法箓之术”为理论支柱的太一派;以老子《道德经》为本的真大派;以《正一经》为典的正一派;奉《道德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和《孝经》为典的全真派;尊《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的净明派等等。道教的派别十分繁杂众多,随着时代的发展,时间的推移,有的逐渐没落,有的则兴起壮大。

40、玄妙:道家称“道”深奥难识,为万物之所出,乃玄妙也。语本《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略语,《后汉书》:“显志者,言光明风化之情,昭章玄妙之思也。”

41、玄教:即道教。道教谓“道”“玄之又玄”,用玄妙虚无来阐述“道”之玄理。讲玄牝、玄机、玄珠、玄览等玄门玄事,故道教又有玄教之雅称。李咸用《吴处事寄香兼劝入道》诗曰:“空挂黄衣宁续寿,曾闻玄教在知常”。

本文作者:富察宝仁      原文为第二届吉林玄天圣境道教论坛论文

更多链接

吉林玄帝观斗姆殿开光暨玄天圣境第二届道教论坛专题报道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道教中国化

热门图文

更多
道教养生
学道入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