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市道教协会副会长冯万瀛道长

道教之音整理 柒柒

2015-11-06 18:45:00

冯万瀛道长,祖籍陕西留坝县,1936年出生,天资聪颖,自幼受儒学家教的严格熏陶,饱读诗书,自幼便有向道之心。在不断的学习与积累中,最终坚定决心与信心,在19岁时在太白青峰山出家,拜叶宇生为师,宗奉全真华山派,1989年,在北京白云观受戒。

由于儒学功底深厚,并且对道教信仰虔诚,加之勤奋好学,入道不久,他便精通道教典籍,对道教的教义、教理、经忏、戒律等领悟不惑,深受师父的喜爱,并受到师父倾尽全力的教授。为道友教诵《皇经》之法,通道无不拥戴,他重视文化修养的风习,力主文以载道、文道并重,在理论上有所建树,用文化知识更好地宣传道教教义教理。

同时,他还并勤学不辍的研究易经、阴阳术数及中医理论,他坚持全真教“修仁蕴德济贫拔苦,见人患难,常怀拯救之心”宗旨,不仅做到了匡救时弊,而且时刻乐于助人。他认为养生学和医学知识是救人性命不可缺少的手段。因此他长期研习中国传统医学知识,为后来济世救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他对自身要求非常严格,一生修炼,注重行持,讲究仪范,恪守清规。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动摇过信念,一心抱道,矢志不移。

文革期间,生性高洁的他,不愿意被乱世所污,所以开始了隐居山间的生活。他于太白山一带采药,在治病救人的同时,继续秉持道教的教义、教理、经忏、戒律,经过十年的时光,最终集道教经典、中医、中药及易经、堪舆绝学于一身。

1979年,世间逐步恢复太平,他这时方出山,来到宝鸡县金河乡无量寺住庙。在无量寺期间,积极为周边穷苦群众治病,解厄就难济世度人,做了大量好事。在这个过程中,道教在周边地区得到了广发的传播与发展。

1986年,为了继续扩大影响力,他接受邀请到吴山住庙。面对吴山简陋的条件,他积极奔走,主持修建了玉皇殿。在吴山期间,他依据党的宗教政策,依靠政府,落实了吴山庙的庙产归属权,使一百多亩山林,收归道教所有,为道教事业做出了贡献。 

1989年宝鸡市道教协会成立,因为德高望重,并且影响力广泛,他被选为副会长,到长寿山住庙,在现有长寿山导管的位置上主持修建了祖师殿;1994年师被市道协理事会再度选为副会长。在任职期间,他勇于挑重担,敢于负责任,为修建市道协会址四处奔走,为许多无庙可住的道士解决了住庙困难,为协调道教与地方纠纷,做了大量工作。同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以慈悲为怀,关心照顾年迈体弱的老修行,如杜维宏道长仙逝,他亲自到太白县料理后事,至今在道教界被被传为佳话。

他的所作所为,得到了政府、信众和广大群众的支持与赞誉,他生前曾历任宝鸡市政协委员,宝鸡县政协委员,金台区政协委员,陕西省道协理事,宝鸡市道协副会长,宝鸡县道教协会名誉会长等职。但他觉得名誉仅仅是形式,真正为道教、为百姓做实事才是修行人所为。

回顾他的一生:住世以虚无为心、精诚待人、信仰虔诚、修持严谨;爱国爱教、慈爱和同,悬壶济世,不论教派,凡遇人相求,皆济之以仁,道友求教恒以所学尽付,以积累免励之。改革开放后,修复道观四处,门徒近千。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陕西宝鸡市道教协会副会长冯万瀛道长

道教之音整理 柒柒

2015-11-06 18:45:00

|
陕西宝鸡市道教协会副会长冯万瀛道长
|

冯万瀛道长,祖籍陕西留坝县,1936年出生,天资聪颖,自幼受儒学家教的严格熏陶,饱读诗书,自幼便有向道之心。在不断的学习与积累中,最终坚定决心与信心,在19岁时在太白青峰山出家,拜叶宇生为师,宗奉全真华山派,1989年,在北京白云观受戒。

由于儒学功底深厚,并且对道教信仰虔诚,加之勤奋好学,入道不久,他便精通道教典籍,对道教的教义、教理、经忏、戒律等领悟不惑,深受师父的喜爱,并受到师父倾尽全力的教授。为道友教诵《皇经》之法,通道无不拥戴,他重视文化修养的风习,力主文以载道、文道并重,在理论上有所建树,用文化知识更好地宣传道教教义教理。

同时,他还并勤学不辍的研究易经、阴阳术数及中医理论,他坚持全真教“修仁蕴德济贫拔苦,见人患难,常怀拯救之心”宗旨,不仅做到了匡救时弊,而且时刻乐于助人。他认为养生学和医学知识是救人性命不可缺少的手段。因此他长期研习中国传统医学知识,为后来济世救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他对自身要求非常严格,一生修炼,注重行持,讲究仪范,恪守清规。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动摇过信念,一心抱道,矢志不移。

文革期间,生性高洁的他,不愿意被乱世所污,所以开始了隐居山间的生活。他于太白山一带采药,在治病救人的同时,继续秉持道教的教义、教理、经忏、戒律,经过十年的时光,最终集道教经典、中医、中药及易经、堪舆绝学于一身。

1979年,世间逐步恢复太平,他这时方出山,来到宝鸡县金河乡无量寺住庙。在无量寺期间,积极为周边穷苦群众治病,解厄就难济世度人,做了大量好事。在这个过程中,道教在周边地区得到了广发的传播与发展。

1986年,为了继续扩大影响力,他接受邀请到吴山住庙。面对吴山简陋的条件,他积极奔走,主持修建了玉皇殿。在吴山期间,他依据党的宗教政策,依靠政府,落实了吴山庙的庙产归属权,使一百多亩山林,收归道教所有,为道教事业做出了贡献。 

1989年宝鸡市道教协会成立,因为德高望重,并且影响力广泛,他被选为副会长,到长寿山住庙,在现有长寿山导管的位置上主持修建了祖师殿;1994年师被市道协理事会再度选为副会长。在任职期间,他勇于挑重担,敢于负责任,为修建市道协会址四处奔走,为许多无庙可住的道士解决了住庙困难,为协调道教与地方纠纷,做了大量工作。同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以慈悲为怀,关心照顾年迈体弱的老修行,如杜维宏道长仙逝,他亲自到太白县料理后事,至今在道教界被被传为佳话。

他的所作所为,得到了政府、信众和广大群众的支持与赞誉,他生前曾历任宝鸡市政协委员,宝鸡县政协委员,金台区政协委员,陕西省道协理事,宝鸡市道协副会长,宝鸡县道教协会名誉会长等职。但他觉得名誉仅仅是形式,真正为道教、为百姓做实事才是修行人所为。

回顾他的一生:住世以虚无为心、精诚待人、信仰虔诚、修持严谨;爱国爱教、慈爱和同,悬壶济世,不论教派,凡遇人相求,皆济之以仁,道友求教恒以所学尽付,以积累免励之。改革开放后,修复道观四处,门徒近千。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