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志炼性道心坚——兰州志公观陈涵谷道长

道教之音 佚名

2015-11-28 15:05:34

苦志炼性道心坚——兰州志公观陈涵谷道长

陈涵谷道长,俗名守业,法名宗仲,道号涵谷,戒号尊伯子,以道号行世,系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三代玄裔,世居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西柳沟大坪(现柳泉乡东坪村)家风清正,耕种为生。受耕读传家之影响,陈涵谷道长自幼入私塾读书,接受正统的国学教育,这为他后来学医修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出身殷实人家,但道长不慕荣华,不恋红尘却独好黄老释道之学,常做出尘超世之想,13岁便往来庙观,与僧道过从甚密。旧时之人,常成家较早,道长少年时期便被迫完婚,婚后出尘之心未变,曾对妻言明自己出家入道之志。不久,其妻因故早殁,道长遂偷偷出门离家,欲访师入道,岂料旋即被家人追回,之后又重娶妻室,再累尘缘。

虽然如此,陈涵谷道长求道修真之速与日俱增:多年后,已育子女数人,出世求道之心愈坚。20岁时,他毅然弃家出走,拜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二代玄裔庞理玉道长为师出家学道。其后,又随当时誉满陕甘的一位老道医系统学习道家医药学整整7年,尤专中医外科伤科与针灸。其间,陈道长曾到华山、楼观台、八仙宫等名山丛林云游参学,所历奇事甚多。40余岁时,道长常住兰州城关区皋兰山中红泥沟志公观修行。彼时,道观房舍经文革罹难一无所存,他便边一边在山崖原有洞穴中居住修行,一边开凿洞穴,修建新房舍,经多年辛劳,与信众修建了志公洞和数排丹房,可谓呕心沥血,苦心孤诣。

陈涵谷道长乃民国年间出家的老修行,身上保留着全真派—脉相传到的优良道风,早年修行完全依全真派的苦行传统乞食,苦志炼性。他经常用树根凿制木钵,吃饭时常用自己凿制的木钵盛饭,吃完饭不让洗碗(木钵):而是在钵中倒些开水涮净体中食物碎屑后直接喝下,深知:“粒米文钱,乃世人之膏脂,农夫之血汗(邱祖语)”。由于身边无人、独处深谷,道长晚年生活异常窘困,他常将观中过年会时变馊长毛的馒头、花卷晒干后贮存起来,吃饭时用就开水泡烂直接吃掉。    

陈涵谷道长一生,穷究性命之理,兼通武学、医道、儒术、易理。他自幼习武,一生勤练不辍,精熟多门武功,晚年尤嗜武当太极拳。他在武术界交游极广,与时之武学大家马凤图、王福辰、张百川等常相过从,其道观亦成了当地各路武林高手云集切磋技艺的聚点。同时,道长酷嗜丹道,内功精湛,是专务“上乘”而难得一见的老道长,常“以坐代眠”,这种修炼习惯一直保留到了晚年,不置床年铺,四季一袭单衣,冻饿不侵,并能在雪地里置蒲团打坐,周身可承棍棒击打,可见其丹功精纯。他平日行住坐卧皆抱元守一而念兹在兹,走路时常敛神聚气而旁若无人;年过八旬依然腰背笔直,腿脚轻灵,耳聪目明,思维敏捷,中气充沛,了无老态。84岁那年,在山下不慎滑倒后摔伤了胳膊,他自己硬撑着回到道观后未作任可处理,只在炕上独自躺了几日便慢慢活动自如了。道长还有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奇怪特征,就是无论春夏秋冬、饮食干稀,他平时都不喝水,奇怪的是,在雷雨季节,一旦哪天有雷阵雨,他提前就想喝水了,边喝边说:“今天有过雨呢。”于是,无论当时的天气多晴朗,当天总要来些阵雨。

陈涵谷道长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行医一生,誉满金城(兰州古称金城)。师以中医外科见长,兼精针灸、伤科,其外科医术尤为神奇,妙手治愈外科疑难杂病不计其数。改革开放后,他曾在兰州白云观帮助创办道教医疗所,有骨髓炎患者求诊治愈后,专门请人用红布书写感谢信贴挂于白云观内以示感激。他生性极为善良,常将重症患者收留于道观精心救治,直到完全康复。对于贫困患者,他常送医舍药,不取分文。十分可惜的是,由于老人家在几十年的修行中深得其中三昧,早已看破红尘的他对于俗人而言显得处处不合世俗,性格怪异,所以他一生未遇合适的医术继承人,其道门医术虽有不少学习者,但几乎都是支离破碎的传承,得其系统传授者恐无一人。

陈涵谷道长晚年处境艰辛,独居深山孤庙,还要照料自己生活,有时连水都喝不上。但他依然拒绝任何人的服侍,不嗔不怨地独自苦熬时日,直到坐化前还亲自料理着自己的生活,1999年夏历八月二十三日,陈涵谷道长在家中无疾无苦,端坐而逝,享年八十六岁。

(根据车诚星道长:《苦行一生 艰辛一世——缅怀恩师陈宗仲道长》中国道教2014年第五期及《斯人已去 道风长存——缅怀兰州志公道观住持陈涵谷道长》中国道教2008年第四期等资料整理删减而成)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苦志炼性道心坚——兰州志公观陈涵谷道长

道教之音 佚名

2015-11-28 15:05:34

|
苦志炼性道心坚——兰州志公观陈涵谷道长
|

苦志炼性道心坚——兰州志公观陈涵谷道长

陈涵谷道长,俗名守业,法名宗仲,道号涵谷,戒号尊伯子,以道号行世,系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三代玄裔,世居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西柳沟大坪(现柳泉乡东坪村)家风清正,耕种为生。受耕读传家之影响,陈涵谷道长自幼入私塾读书,接受正统的国学教育,这为他后来学医修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出身殷实人家,但道长不慕荣华,不恋红尘却独好黄老释道之学,常做出尘超世之想,13岁便往来庙观,与僧道过从甚密。旧时之人,常成家较早,道长少年时期便被迫完婚,婚后出尘之心未变,曾对妻言明自己出家入道之志。不久,其妻因故早殁,道长遂偷偷出门离家,欲访师入道,岂料旋即被家人追回,之后又重娶妻室,再累尘缘。

虽然如此,陈涵谷道长求道修真之速与日俱增:多年后,已育子女数人,出世求道之心愈坚。20岁时,他毅然弃家出走,拜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二代玄裔庞理玉道长为师出家学道。其后,又随当时誉满陕甘的一位老道医系统学习道家医药学整整7年,尤专中医外科伤科与针灸。其间,陈道长曾到华山、楼观台、八仙宫等名山丛林云游参学,所历奇事甚多。40余岁时,道长常住兰州城关区皋兰山中红泥沟志公观修行。彼时,道观房舍经文革罹难一无所存,他便边一边在山崖原有洞穴中居住修行,一边开凿洞穴,修建新房舍,经多年辛劳,与信众修建了志公洞和数排丹房,可谓呕心沥血,苦心孤诣。

陈涵谷道长乃民国年间出家的老修行,身上保留着全真派—脉相传到的优良道风,早年修行完全依全真派的苦行传统乞食,苦志炼性。他经常用树根凿制木钵,吃饭时常用自己凿制的木钵盛饭,吃完饭不让洗碗(木钵):而是在钵中倒些开水涮净体中食物碎屑后直接喝下,深知:“粒米文钱,乃世人之膏脂,农夫之血汗(邱祖语)”。由于身边无人、独处深谷,道长晚年生活异常窘困,他常将观中过年会时变馊长毛的馒头、花卷晒干后贮存起来,吃饭时用就开水泡烂直接吃掉。    

陈涵谷道长一生,穷究性命之理,兼通武学、医道、儒术、易理。他自幼习武,一生勤练不辍,精熟多门武功,晚年尤嗜武当太极拳。他在武术界交游极广,与时之武学大家马凤图、王福辰、张百川等常相过从,其道观亦成了当地各路武林高手云集切磋技艺的聚点。同时,道长酷嗜丹道,内功精湛,是专务“上乘”而难得一见的老道长,常“以坐代眠”,这种修炼习惯一直保留到了晚年,不置床年铺,四季一袭单衣,冻饿不侵,并能在雪地里置蒲团打坐,周身可承棍棒击打,可见其丹功精纯。他平日行住坐卧皆抱元守一而念兹在兹,走路时常敛神聚气而旁若无人;年过八旬依然腰背笔直,腿脚轻灵,耳聪目明,思维敏捷,中气充沛,了无老态。84岁那年,在山下不慎滑倒后摔伤了胳膊,他自己硬撑着回到道观后未作任可处理,只在炕上独自躺了几日便慢慢活动自如了。道长还有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奇怪特征,就是无论春夏秋冬、饮食干稀,他平时都不喝水,奇怪的是,在雷雨季节,一旦哪天有雷阵雨,他提前就想喝水了,边喝边说:“今天有过雨呢。”于是,无论当时的天气多晴朗,当天总要来些阵雨。

陈涵谷道长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行医一生,誉满金城(兰州古称金城)。师以中医外科见长,兼精针灸、伤科,其外科医术尤为神奇,妙手治愈外科疑难杂病不计其数。改革开放后,他曾在兰州白云观帮助创办道教医疗所,有骨髓炎患者求诊治愈后,专门请人用红布书写感谢信贴挂于白云观内以示感激。他生性极为善良,常将重症患者收留于道观精心救治,直到完全康复。对于贫困患者,他常送医舍药,不取分文。十分可惜的是,由于老人家在几十年的修行中深得其中三昧,早已看破红尘的他对于俗人而言显得处处不合世俗,性格怪异,所以他一生未遇合适的医术继承人,其道门医术虽有不少学习者,但几乎都是支离破碎的传承,得其系统传授者恐无一人。

陈涵谷道长晚年处境艰辛,独居深山孤庙,还要照料自己生活,有时连水都喝不上。但他依然拒绝任何人的服侍,不嗔不怨地独自苦熬时日,直到坐化前还亲自料理着自己的生活,1999年夏历八月二十三日,陈涵谷道长在家中无疾无苦,端坐而逝,享年八十六岁。

(根据车诚星道长:《苦行一生 艰辛一世——缅怀恩师陈宗仲道长》中国道教2014年第五期及《斯人已去 道风长存——缅怀兰州志公道观住持陈涵谷道长》中国道教2008年第四期等资料整理删减而成)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