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乐大师——安来绪道长

道教之音 佚名

2015-11-29 12:07:57

鼓乐大师——安来绪道长

安来绪道长,1895年6月23日生于陕西西安城内一户普通人家。原姓阎,两岁时过继给清朝官宦满族人家,改姓安,名瑞英,满名“吐尔哈本”。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灭亡,安瑞英来到都城隍庙,拜姚春发为师,为正一派净明道弟子,取道名“来绪”。

安道长自幼聪慧好学,熟读道教经典,尤酷爱鼓乐。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练就了一手好鼓,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发展。他演奏的开场鼓《三股鞭》、退鼓《大赐福》,更是震撼人心,无人能比,成为西安城内外鼓乐翘楚。1942年,日本侵略军在西安城隍庙上空投掷了两枚炸弹,炸毁了城隍庙的藏经阁,许多珍藏数百年的经典文物,乐谱资料,全部毁于一旦,城隍庙鼓乐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安道长看到鼓乐艺人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就在城隍庙创办“音乐研究会”,广招鼓乐爱好者,培养了一大批新的鼓乐人才,成为50年代西安鼓乐演奏及传承的主要力量,在他的带领下城隍庙鼓乐社在全国音乐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1951年,中国音乐研究所所长、著名音乐家杨荫浏先生在研究南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集》时,得知在西安有一群人,演奏着一种音乐,所用的谱子和《白石道人歌曲集》惊人的相似。于是,他立即前来西安,慕名拜访了安道长,听了城隍庙鼓乐社的演奏之后,大为赞叹,他说:“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古代大型民间乐种之一,很有唐宋古曲遗音的味道。”之后,他决定在西安住下来,跟着安道长学习唱曲识谱,一个多月之后,杨荫浏先生学会了十几首常用的曲子便回到了北京。随后,在中国音乐界兴起了鼓乐研究的热潮。1961年春,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副主席孙慎,以及著名音乐家林路、安春振专程来到西安拜访安来绪道长。是年冬,中国音乐家协会专门发出邀请,安来绪道长率领城隍庙道众一行13人,晋京在首都音乐厅汇报演出。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等领导人亲切接见,给予很高评价。演出后,中国音乐研究所专门安排在在北京古琴研究会录制了城隍庙鼓乐社的经典曲目《尺调八拍双云锣坐乐》全套。安道长所掌握的曲目丰富,先后整理了《鼓段本》《内八套》《外八套》《法鼓段别小赞》四本鼓乐谱,现在这四本乐谱已成为西安鼓乐界的经典之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城隍庙神像尽毁,安道长愤而出走,流落民间,与鼓乐相伴终生,1977年8月13日在西安南郊三兆村与世长辞,享年83岁。安道长的生平被载入《中国音乐家大辞典》,是近代史上道教界两位获此殊荣的大师之一(另一位为《二泉映月》的作者——阿炳-华彦钧)。

80年代,日本的一个高级访问团来到西安,听了鼓乐演奏,一位大臣惊叹道,这种音乐非常耳熟,好像和皇室的雅乐很相似,原来日本的雅乐就是唐代从长安传去的燕乐,历史的车轮在这里绕了一个大圈。1992年,安道长仙逝15周年之际,西安音乐学院专门在学校里隆重举办了“纪念安来绪大师逝世15周年座谈会”。2009年,西安鼓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盛誉传来,三秦沸腾,这是陕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文化遗产。

为了纪念一代鼓乐宗师安来绪道长,西安都城隍庙于2015年9月23日为安道长举行了迁葬仪式,将安道长即将被废墟淹没的坟茔迁至风景秀丽的骊山明圣宫之侧,并特为其铸造一尊半身铜像。是年中秋之夜,第九届西安古乐艺术节暨纪念安来绪道长诞辰120周年音乐会在西安都城隍庙举行,纪念这位为鼓乐传承做出巨大贡献的鼓乐大师。

(文章选自西安都城隍庙:《不该被遗忘的鼓乐大师——安来绪道长》,行文顺序及部分字句略有修改)

(渭水之阳 供稿)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鼓乐大师——安来绪道长

道教之音 佚名

2015-11-29 12:07:57

|
鼓乐大师——安来绪道长
|

鼓乐大师——安来绪道长

安来绪道长,1895年6月23日生于陕西西安城内一户普通人家。原姓阎,两岁时过继给清朝官宦满族人家,改姓安,名瑞英,满名“吐尔哈本”。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灭亡,安瑞英来到都城隍庙,拜姚春发为师,为正一派净明道弟子,取道名“来绪”。

安道长自幼聪慧好学,熟读道教经典,尤酷爱鼓乐。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练就了一手好鼓,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发展。他演奏的开场鼓《三股鞭》、退鼓《大赐福》,更是震撼人心,无人能比,成为西安城内外鼓乐翘楚。1942年,日本侵略军在西安城隍庙上空投掷了两枚炸弹,炸毁了城隍庙的藏经阁,许多珍藏数百年的经典文物,乐谱资料,全部毁于一旦,城隍庙鼓乐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安道长看到鼓乐艺人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就在城隍庙创办“音乐研究会”,广招鼓乐爱好者,培养了一大批新的鼓乐人才,成为50年代西安鼓乐演奏及传承的主要力量,在他的带领下城隍庙鼓乐社在全国音乐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1951年,中国音乐研究所所长、著名音乐家杨荫浏先生在研究南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集》时,得知在西安有一群人,演奏着一种音乐,所用的谱子和《白石道人歌曲集》惊人的相似。于是,他立即前来西安,慕名拜访了安道长,听了城隍庙鼓乐社的演奏之后,大为赞叹,他说:“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古代大型民间乐种之一,很有唐宋古曲遗音的味道。”之后,他决定在西安住下来,跟着安道长学习唱曲识谱,一个多月之后,杨荫浏先生学会了十几首常用的曲子便回到了北京。随后,在中国音乐界兴起了鼓乐研究的热潮。1961年春,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副主席孙慎,以及著名音乐家林路、安春振专程来到西安拜访安来绪道长。是年冬,中国音乐家协会专门发出邀请,安来绪道长率领城隍庙道众一行13人,晋京在首都音乐厅汇报演出。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等领导人亲切接见,给予很高评价。演出后,中国音乐研究所专门安排在在北京古琴研究会录制了城隍庙鼓乐社的经典曲目《尺调八拍双云锣坐乐》全套。安道长所掌握的曲目丰富,先后整理了《鼓段本》《内八套》《外八套》《法鼓段别小赞》四本鼓乐谱,现在这四本乐谱已成为西安鼓乐界的经典之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城隍庙神像尽毁,安道长愤而出走,流落民间,与鼓乐相伴终生,1977年8月13日在西安南郊三兆村与世长辞,享年83岁。安道长的生平被载入《中国音乐家大辞典》,是近代史上道教界两位获此殊荣的大师之一(另一位为《二泉映月》的作者——阿炳-华彦钧)。

80年代,日本的一个高级访问团来到西安,听了鼓乐演奏,一位大臣惊叹道,这种音乐非常耳熟,好像和皇室的雅乐很相似,原来日本的雅乐就是唐代从长安传去的燕乐,历史的车轮在这里绕了一个大圈。1992年,安道长仙逝15周年之际,西安音乐学院专门在学校里隆重举办了“纪念安来绪大师逝世15周年座谈会”。2009年,西安鼓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盛誉传来,三秦沸腾,这是陕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文化遗产。

为了纪念一代鼓乐宗师安来绪道长,西安都城隍庙于2015年9月23日为安道长举行了迁葬仪式,将安道长即将被废墟淹没的坟茔迁至风景秀丽的骊山明圣宫之侧,并特为其铸造一尊半身铜像。是年中秋之夜,第九届西安古乐艺术节暨纪念安来绪道长诞辰120周年音乐会在西安都城隍庙举行,纪念这位为鼓乐传承做出巨大贡献的鼓乐大师。

(文章选自西安都城隍庙:《不该被遗忘的鼓乐大师——安来绪道长》,行文顺序及部分字句略有修改)

(渭水之阳 供稿)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