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学者李继生

博客 李继生

2012-01-12 16:06:28

 

李继生,男,汉族,编审,1939年出生于泰山脚下,全国自学成才优秀人物、山东省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原为山东省泰山志编纂办公室主任,1998年退休后任山东省华促会泰山世界遗产研究会会长、齐长城研究会会长、省花卉奇石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省宗教研究会和孙子研究会理事,泰山学院、泰安党校、泰安老年大学客座教授、《万里长城》杂志社记者、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泰山研究院研究员。 

1983年之后,他全力投入《泰山志》的编纂工作,并以练笔的方式先后出版三部专著《东岳神府岱庙》(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古老的泰山》(中国新世界出版社)、《泰山游览指南》(山东友谊社出版),成为改革开放后宣传泰山、弘扬泰山文化作出了贡献。

1986年年底,受国家建设部委托,主笔编写了向联合国申报的中国首批世界遗产目录——《中国泰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先后两次派专家考察团考察泰山,李继生任主讲,由于他那渊博的知识和生动地讲解,使世界遗产委员会进一步确认:“泰山不仅是世界自然遗产,而且是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典范,从而为世界遗产开创了综合遗产(也称双遗产)的先河。”为此,国家建设部专门为他下达了《城景便字15号文》予于表彰,《大众日报》以“一片热心颂岱宗”为题刊登他的事迹,泰安市直机关为其记功一次。1988年协助北京大学编制出版了《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泰山风景名胜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荣获国家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中国园林》第一期发表了他的重要论文《泰山世界遗产的特征及其价值》。

1990年7月,台湾中央研究院以著名学者管东贵为首的“文物考察团”考察泰山,李与其探讨了中原大战时,马鸿逵部于1931年在泰山蒿里山挖出唐玄宗祭地玉册疑案之事。他们当即提供资料证明:“当年不仅挖出唐玉册,还有宋真宗的玉册,1950年马将军赴美就医,将其存入某银行;1971年马夫人尊马将军临终之命送回台湾,现由故宫博物院保管陈列。”从此,国宝失传疑案真相大白。李特撰写《泰山唐宋玉册疑案丛考》,台湾《故宫文物月刊》主编张月云女士据此文,又邀请台湾著名学者那志良,邓淑苹、阮芝生等撰写封禅论文,于1992年元月出版了《唐宋玉册专辑》,向海内外介绍中国的封禅制度。

1990年11月间,李继生根据台湾道教协会寻问泰山王母池历史沿革及现状的函件,连夜撰写了考证文章,用翔实的资料论断《山海经》所说的昆仑山就是泰山,王母池就是西王母的重要发源地。根据这一论断,台湾道教协会组织了226人的朝拜团,来泰山举行盛大道场活动,并年年形成定制。

1993年《泰山志》代表《山东省志》向国内外发行,被评为山东省社科成果一等奖。1994年山东省成立了“山东省人文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促进会”,特聘李继生为专家组组长,对全省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进行了调查,制定了权威性的保护条例和开发意见;1996年他发起并组织了 “齐长城考察活动”,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轰动了国内外,受到山东省委省府的表彰与嘉奖,并出版了精品巨著《齐长城》;1997年10月,国家建设部与泰安市在泰山举办了“纪念泰山列入世界双遗产十周年暨学术研讨会”,他在大会上宣读了重要论文《泰山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当之无愧的国山》:深入地阐述了泰山五千年的丰厚内涵,总结了当代史学家、考古学家的研究新成果,进一步确立了泰山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000年因泰山前山索道应按《泰山总体规划》予以拆除,而泰安市不仅不拆反而违章进行大规模的扩建,从而引发全国14位著名专家学者及各大媒体的大声疾呼:“保护泰山,拆除中天门至岱顶索道!”李继生为保护泰山双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及捍卫《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泰山总体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坦诚地讲述了泰山五千年天人合一的保护历史,揭露泰山索道破坏地质地貌、神圣气氛、旅游环境及制约经济发展所造成的严重恶果。自8月30日《中国环境报》刊载记者程晓菲访谈“泰山著名学者李继生”之后,《华夏时报》、《人民日报》、《齐鲁晚报》、《人民日报·海外版》、CWW国中网均转载其论点。由此,这位知名泰山学者遭到父母官歇斯底里地“文革式”批判:“你是什么专家,是泰安人民的叛徒、内奸、败类!”然而,一年之后,泰山在中央领导及全国人民的关注下,泰安的新任领导正按照《保护世界遗产公约》及《泰山规划》的有关部门规定,对泰山进行全面整治。2003年新华社对外部主编的《中国与世界》第1期开始连载他的重要论文《泰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泰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等。

李继生在研究泰山的同时,还结交了国内外众多的专家学者,培养了一大批研究泰山的新秀及导游员,人称弟子三千。2001年泰安市旅游局为规范导游讲解,出版了他的《泰山导游词》。近几年,他又撰写了长篇论文——《夏禹源于泰山初探》和《三皇五帝及三代之祖探源——泰山蒙山古史考》,已引起学术界极大关注。另外,在长期对古文化和古文字的研究过程中,还练就了一手既规整严谨,又具开拓奔放的大篆书体,曾多次获全国金奖,并被日韩及东南亚各国政要.名流所收藏。

李继生坦率直爽、诚恳待人、淡泊名利、无私无畏,为宣传泰山、保护泰山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无愧为“泰山之子”。目前,他虽已年过花甲,但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正孜孜不倦地与国内外学者继续探索泰山文化与华夏文明的关系,探索东方文化对世界知识经济的影响,继续为弘扬泰山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我与民盟二十五年

我于1985年入盟,参与了改革开放后第一届民盟泰安市委成立大会,先后任综合支部、文艺支部副主委。我跟随民盟市委25年,在党和民盟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亲历泰安民盟组织在参政议政中不断成长壮大的里程。受其教育与影响,我则竭尽全力,把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

我原为中小学音乐教师,1983年调入泰山管理局任“山东省泰山志编纂办公室”主笔,有幸参与《山东省志》分志——《泰山志》的编纂工作,先后任副主任、主任、执行主编等。为圆满完成新时代第一部山东省志的龙头文化工程而兢兢业业,自强不息:征集古今资料、查阅历代典籍几百部,考察峰恋溪谷、古建遗址几百处,登记碑碣、摩崖刻石两千多块,积累摘抄札记、手稿初稿几千万字。在实地考察中,烈日下曾多次中暑,冰雪中曾被冻病,深山中曾被饿晕,攀爬中曾被摔伤。我在走进泰山、认识泰山、学习泰山的同时,又不断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采众家之长,集众师之智,遂之激发了我的感悟与灵性。在25年内,时代赋予的重任、历史授予之使命造就了我、鞭策了我,从而为弘扬博大精深的泰山文化、保护世界双重遗产努力拼搏,创造了九个第一。

一、主编了建国后“党委领导,政府修志”的第一部新山志。风雨十年磨一剑,众志诚城结硕果:1993年由国家主席江泽民题签书名、国务院总理李鹏题词、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作序的《泰山志》代表《山东省志》向国内外发行,赵志浩省长亲临泰安参加首发式。尔后,《山志》被评为山东省社科成果一等奖,我也屡次被评为“山东省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附《荣誉证书》照片)。后来我又受省史志办领导之委托,撰写了《记新编泰山志编纂经过及为现实服务的事例》,向全省推广经验。在整个编纂过程与发行后的岁月中,山志直接为现实服务,充分发挥了新编地方志存史、资政、教化的主要功能。

二、撰写并出版了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批宣传泰山的专著。1985年,由于胡耀邦总书记登临泰山极顶的影响而遂使泰山旅游进入新高潮。同时又为迎接第一届泰山国际登山节,我受泰山管理部门的委托伏案疾书,于1986年至1987年先后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国家外文出版局新世界出版社、山东友谊书社、泰山管理局陆续出版了我的《东岳神府岱庙》、《古老的泰山》、《泰山游览指南》、《泰山导引》、《泰山导游词》等(附照片)。为此,《大众日报》社记者刘秀池撰文《一片热心颂岱宗——记泰山研究工作者李继生》。 在此期间,我还协助北京大学著名教授谢凝高和杨辛编制完成了《泰山总体规划》和《泰山风景名胜区综合考察》。《规划》被国务院批准实施后成为保护泰山的“上方宝剑”,《考察》被国家建设部评为“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1986年底,我受国家建设部委托,执笔编写了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首批世界遗产——《中国泰山自然与文化遗产》(附照片),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赞扬。1987年5月和1988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先后两次派专家考察泰山,我任主讲,使世界遗产委员会进一步确认:泰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融为一体的典范,开创了世界综合遗产(又称双重遗产)的先河。国家建设部专门为我下达了《城景便字15号文》(附照片)予以表彰:“为编写世界自然遗产目录——中国泰山的材料,1986年11月至1987年6月我们借调了泰山志编辑室的李继生同志参加了编写工作。在此期间,他执笔编写了泰山的文化、历史及部分自然资源方面的内容和章节,并做了全书的修改、校对和印刷出版工作……他在编写遗产目录的工作中认真负责、积极肯干,协助泰山管委会及有关部门在时间紧、要求严的情况下,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在联合国派专家卢卡斯先生考察泰山时,他又不辞辛苦,生动地介绍了泰山资源,外宾非常满意(附照片)。”遂之,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泰安与山东电视台为我录制了专题片——《泰山学者李继生》。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方志中国——千秋大业》均载对我的业绩采访,向国内外进行广泛宣传。同时,我连续撰写文章《泰山世界遗产的特征及其价值》、《我与卢卡斯先生》、《泰山世界遗产申报经过》。

四、为泰山培养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导游员,推动泰安市导游队伍建设与旅行社的规模发展。我先后与泰山管理部门、旅游局、旅行社及各大宾馆合作或个人举办“导游培训班”20多次,为旅游局“导游服务中心”举办的培训班授课10余次,故号称“弟子三千”。

五、在中国大陆首次破解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盛传新军阀中原大战时马鸿逵部于1931年在泰山脚下蒿里山建烈士祠时,掘出唐玄宗李隆基祭地玉册之疑案。当年各大报纸均予以报道:马鸿逵卖给了美国人,从此杳无音信。

1990年7月我陪同台湾中央研究院以著名学者管东贵(原籍山东人)为首的“文物考察团”考察泰山时,共同探讨了海峡两岸有关泰山文化的重大事件,涉及到蒿里山玉册之事。他们当即表示:“当年不仅挖出唐玉册,还挖出宋玉册,报界只报道了唐玉册。1950年马将军赴美就医将其存入洛杉矶某银行;1971年马夫人遵马将军临终之命,将国宝送回台湾,现有故宫博物院保管陈列。”他们返台后,应我的请求,博物院玉器处处长邓淑萍女士将有关资料全部寄给我。从此,国宝失传疑案在大陆真相大白。我撰文《泰山唐宋玉册疑案丛考》,1990年9月我在泰山管委举办的“第一届国际泰山学术研讨会”上,向与会中外学者宣读了我的文章,轰动了大会。台湾《故宫文物月刊》主编张月云女士,又据此文,特邀请台湾著名学者那支良老先生及邓淑萍、阮芝生等撰写封禅论文,于1992年元旦出版了《唐宋玉册专辑》(附照片),向海内外介绍泰山封禅制度。

六、在史学界第一次提出“泰山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远古帝王活动的中心”。为此,我引用大量古籍资料和史学研究新成果,结合考古新发现和本人对众多古遗址、古地名、古村落之考证,先后撰写论文《泰山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1997年在“庆祝泰山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进行宣读)、《三皇五帝及三代之祖探源——泰山、蒙山古史考》,全面而深入地论证三皇五帝及夏、商、周三代之祖盖源于泰山和蒙山前的古雷泽一带和古冀州的汶泗流哉。这里既是三皇五帝活动的中心,也是三代之祖的原始居住地;既是新石器时代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诞生地,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从历史学、考古学、统计学、五行学等多方论证了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史·民族原始》中所言“以嵩高为中,乃吾族西迁后事”和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所断“自上古以来,帝王之都皆在东方”的历史真实。从而拨开笼罩历史天空达两千多年的迷雾:三皇五帝,特别是炎黄二帝及其裔三代之祖均源于东方,后西迁中原,一反疑古派的传统观点,为国家起动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重要信息,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2008年关于“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的问题,在“两会”期间引起了风波,非议颇多。于是我在《泰蒙古史考》的基础上,又与济南市史志工作者傅道津合作撰写了《对建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建议——构建圣帝(黄帝)、圣人(孔子)、圣山(泰山)之标志城》。建议省政府领导应站在全国人民都能接受的立场上进行规划设计:要以海岱文化圈和大汶口文化为核心,替代区域性很强的孔孟文化,且要建在泰山脚下的汶河两岸为宜。此《建议》已受到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七、自古以来,我首次发起并组织了于1996年起动的《泰山五老考察齐长城活动》。山东省华夏文化促进会《简报》以“泰山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我任会长)创意开展齐长城调查》为题向社会披露;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消息。考察队在华促会梁步庭、刘众前、高逢五等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历经一年多的艰险跋涉,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填补了一项历史空白,轰动了国内外,受到中共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的表彰与嘉奖。宣传部还拨专款出版了精品工程书——《齐长城》。书中载入我5万多字的《齐长城考察概述》及论文《齐长城沿线是天然地质地貌博物馆》,还有《关于加强保护齐长城的建议》等。《概述》详细记述了考察队踏察齐长城沿线18个县市区的98个乡镇的山川村落、地质地貌、文物古迹、传说故事、风土民情、考古发现等经历,为今后考察者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保护建议》于2005年修改为《实施齐长城保护与管理的十条建议》,在省人文自然遗产促进会召开的“保护利用齐长城人文自然风景带研讨会”上予以宣读,为省政府编制《齐长城总体规划》和制订《保护办法》所采纳。

由于泰山五老考察活动的影响,2001年齐长城被公布为国家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尔后,我又于2006年至2010年先后率北京长城学会会员、北京媒体记者组、泰山户外活动俱乐部驴友和泰安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多次重考齐长城,进一步宣传和落实《齐长城保护办法》。泰安电视台留下了有史以来第一部最完整的大型影视纪录片,为今后保护与利用、宣传与研究齐长城提供了历史性的资料。我也创造了三次全程考察齐长城的纪录,成为全面了解齐长城遗址现状的第一人。

2008年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在“中国文化遗产日”时,专程到泰山听取我“关于在齐长城上如何落实《长城保护条例》”的汇报。同年底,我应邀参加《首届中国长城论坛》大会,作重点发言人:重审齐长城既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万里长城”和“泰山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重光环。同时宣读了我的文章《齐长城与国内外世界遗产的保护信息》。2009年《中国长城博物馆》第一期又载我的《齐长城的保护与破坏》。

八、在书法界,我是以金文大篆书写泰山题材的第一人。因文字的出现是文明社会诞生的重要标志之一。既然要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必然要涉及源远流长的古文字演变,并要从泰山历代碑刻书法艺术中汲取营养。在此基础上,我又深受近代金石书画大师、篆刻家朱复戡老先生曾多年侨居泰安而留有大量作品的影响,便从临摹《泰山秦刻石李斯小篆碑》,逐渐过渡到书写金文大篆。

古文字在历史演变的长河中,篆书是座丰碑,大篆更是中流砥柱,不仅是方块字的源头,也是书法艺术的母体。我以此为本,既继承规整严谨之传统,又加之以开拓奔放的时代气息。于是专门篆书泰山作品,全面展现泰岱文化的古老与博大:从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图象文字,到清代金石学家吴大澂泰山摩崖碑刻;从介绍泰山神、泰山圣母、黄老道家、泰山隐士,到书画《五岳真形图》、《太上老君清静经图》、《道教符篆碑》;从帝王遗迹舜王冢、禹王庙、秦皇汉武行宫、霸王坟、黄巢墓,到以孔子为首的历代圣贤和名流大家,无所不为之。为此,泰安市政府为我举办了个人书画展。

因我的篆书是研究泰山的副产品,仅为宣传泰山而已,虽经常参与各类书画笔会,也曾多次荣获全国大赛金奖,但从不参加各级的书法协会。

九、在泰山大旅游方面,我受民盟市委或文艺支部委托,年年撰写政协会议《提案》,或直谏泰安市主要领导的文章,是采用率最高和产生效益最好的建议者。如2000年后不断呼吁建立“大汶口文化博物馆”和“游乐园”、2006年《浅谈泰山泰安的水资源及其利用》等,均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2005年后针对泰山旅游滞留不住客人而连续撰写《挖掘泰山文化精髓,振兴泰安旅游经济》、《怎样挖掘泰山文化精髓,促进泰山旅游经济的发展》,深入分析“旅游瓶颈”结症所在,提出具体解决办法;2010年末又提出了《为泰安创建国际旅游城市的几点建议》和《亟待解决的泰山景区乱埋乱葬现象》,目前民盟领导正在研究之中。我还经常代表民盟组织到驻泰各大专院校和部队举办“泰山世界遗产讲座”,传播泰山文化知识。2010年10月又获“全市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附照片)。

总之,在庆祝民盟山东省委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和“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在党和民盟组织的培养与关怀下,不断增强光荣感和使命感。我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回顾历史,弘扬传统,老骥伏枥,再创新绩。

注:此文为省民盟约我撰写《纪念省民盟创建七十周年》而为之。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泰山学者李继生

博客 李继生

2012-01-12 16:06:28

|
泰山学者李继生
|

 

李继生,男,汉族,编审,1939年出生于泰山脚下,全国自学成才优秀人物、山东省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原为山东省泰山志编纂办公室主任,1998年退休后任山东省华促会泰山世界遗产研究会会长、齐长城研究会会长、省花卉奇石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省宗教研究会和孙子研究会理事,泰山学院、泰安党校、泰安老年大学客座教授、《万里长城》杂志社记者、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泰山研究院研究员。 

1983年之后,他全力投入《泰山志》的编纂工作,并以练笔的方式先后出版三部专著《东岳神府岱庙》(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古老的泰山》(中国新世界出版社)、《泰山游览指南》(山东友谊社出版),成为改革开放后宣传泰山、弘扬泰山文化作出了贡献。

1986年年底,受国家建设部委托,主笔编写了向联合国申报的中国首批世界遗产目录——《中国泰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先后两次派专家考察团考察泰山,李继生任主讲,由于他那渊博的知识和生动地讲解,使世界遗产委员会进一步确认:“泰山不仅是世界自然遗产,而且是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典范,从而为世界遗产开创了综合遗产(也称双遗产)的先河。”为此,国家建设部专门为他下达了《城景便字15号文》予于表彰,《大众日报》以“一片热心颂岱宗”为题刊登他的事迹,泰安市直机关为其记功一次。1988年协助北京大学编制出版了《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泰山风景名胜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荣获国家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中国园林》第一期发表了他的重要论文《泰山世界遗产的特征及其价值》。

1990年7月,台湾中央研究院以著名学者管东贵为首的“文物考察团”考察泰山,李与其探讨了中原大战时,马鸿逵部于1931年在泰山蒿里山挖出唐玄宗祭地玉册疑案之事。他们当即提供资料证明:“当年不仅挖出唐玉册,还有宋真宗的玉册,1950年马将军赴美就医,将其存入某银行;1971年马夫人尊马将军临终之命送回台湾,现由故宫博物院保管陈列。”从此,国宝失传疑案真相大白。李特撰写《泰山唐宋玉册疑案丛考》,台湾《故宫文物月刊》主编张月云女士据此文,又邀请台湾著名学者那志良,邓淑苹、阮芝生等撰写封禅论文,于1992年元月出版了《唐宋玉册专辑》,向海内外介绍中国的封禅制度。

1990年11月间,李继生根据台湾道教协会寻问泰山王母池历史沿革及现状的函件,连夜撰写了考证文章,用翔实的资料论断《山海经》所说的昆仑山就是泰山,王母池就是西王母的重要发源地。根据这一论断,台湾道教协会组织了226人的朝拜团,来泰山举行盛大道场活动,并年年形成定制。

1993年《泰山志》代表《山东省志》向国内外发行,被评为山东省社科成果一等奖。1994年山东省成立了“山东省人文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促进会”,特聘李继生为专家组组长,对全省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进行了调查,制定了权威性的保护条例和开发意见;1996年他发起并组织了 “齐长城考察活动”,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轰动了国内外,受到山东省委省府的表彰与嘉奖,并出版了精品巨著《齐长城》;1997年10月,国家建设部与泰安市在泰山举办了“纪念泰山列入世界双遗产十周年暨学术研讨会”,他在大会上宣读了重要论文《泰山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当之无愧的国山》:深入地阐述了泰山五千年的丰厚内涵,总结了当代史学家、考古学家的研究新成果,进一步确立了泰山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000年因泰山前山索道应按《泰山总体规划》予以拆除,而泰安市不仅不拆反而违章进行大规模的扩建,从而引发全国14位著名专家学者及各大媒体的大声疾呼:“保护泰山,拆除中天门至岱顶索道!”李继生为保护泰山双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及捍卫《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泰山总体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坦诚地讲述了泰山五千年天人合一的保护历史,揭露泰山索道破坏地质地貌、神圣气氛、旅游环境及制约经济发展所造成的严重恶果。自8月30日《中国环境报》刊载记者程晓菲访谈“泰山著名学者李继生”之后,《华夏时报》、《人民日报》、《齐鲁晚报》、《人民日报·海外版》、CWW国中网均转载其论点。由此,这位知名泰山学者遭到父母官歇斯底里地“文革式”批判:“你是什么专家,是泰安人民的叛徒、内奸、败类!”然而,一年之后,泰山在中央领导及全国人民的关注下,泰安的新任领导正按照《保护世界遗产公约》及《泰山规划》的有关部门规定,对泰山进行全面整治。2003年新华社对外部主编的《中国与世界》第1期开始连载他的重要论文《泰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泰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等。

李继生在研究泰山的同时,还结交了国内外众多的专家学者,培养了一大批研究泰山的新秀及导游员,人称弟子三千。2001年泰安市旅游局为规范导游讲解,出版了他的《泰山导游词》。近几年,他又撰写了长篇论文——《夏禹源于泰山初探》和《三皇五帝及三代之祖探源——泰山蒙山古史考》,已引起学术界极大关注。另外,在长期对古文化和古文字的研究过程中,还练就了一手既规整严谨,又具开拓奔放的大篆书体,曾多次获全国金奖,并被日韩及东南亚各国政要.名流所收藏。

李继生坦率直爽、诚恳待人、淡泊名利、无私无畏,为宣传泰山、保护泰山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无愧为“泰山之子”。目前,他虽已年过花甲,但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正孜孜不倦地与国内外学者继续探索泰山文化与华夏文明的关系,探索东方文化对世界知识经济的影响,继续为弘扬泰山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我与民盟二十五年

我于1985年入盟,参与了改革开放后第一届民盟泰安市委成立大会,先后任综合支部、文艺支部副主委。我跟随民盟市委25年,在党和民盟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亲历泰安民盟组织在参政议政中不断成长壮大的里程。受其教育与影响,我则竭尽全力,把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

我原为中小学音乐教师,1983年调入泰山管理局任“山东省泰山志编纂办公室”主笔,有幸参与《山东省志》分志——《泰山志》的编纂工作,先后任副主任、主任、执行主编等。为圆满完成新时代第一部山东省志的龙头文化工程而兢兢业业,自强不息:征集古今资料、查阅历代典籍几百部,考察峰恋溪谷、古建遗址几百处,登记碑碣、摩崖刻石两千多块,积累摘抄札记、手稿初稿几千万字。在实地考察中,烈日下曾多次中暑,冰雪中曾被冻病,深山中曾被饿晕,攀爬中曾被摔伤。我在走进泰山、认识泰山、学习泰山的同时,又不断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采众家之长,集众师之智,遂之激发了我的感悟与灵性。在25年内,时代赋予的重任、历史授予之使命造就了我、鞭策了我,从而为弘扬博大精深的泰山文化、保护世界双重遗产努力拼搏,创造了九个第一。

一、主编了建国后“党委领导,政府修志”的第一部新山志。风雨十年磨一剑,众志诚城结硕果:1993年由国家主席江泽民题签书名、国务院总理李鹏题词、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作序的《泰山志》代表《山东省志》向国内外发行,赵志浩省长亲临泰安参加首发式。尔后,《山志》被评为山东省社科成果一等奖,我也屡次被评为“山东省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附《荣誉证书》照片)。后来我又受省史志办领导之委托,撰写了《记新编泰山志编纂经过及为现实服务的事例》,向全省推广经验。在整个编纂过程与发行后的岁月中,山志直接为现实服务,充分发挥了新编地方志存史、资政、教化的主要功能。

二、撰写并出版了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批宣传泰山的专著。1985年,由于胡耀邦总书记登临泰山极顶的影响而遂使泰山旅游进入新高潮。同时又为迎接第一届泰山国际登山节,我受泰山管理部门的委托伏案疾书,于1986年至1987年先后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国家外文出版局新世界出版社、山东友谊书社、泰山管理局陆续出版了我的《东岳神府岱庙》、《古老的泰山》、《泰山游览指南》、《泰山导引》、《泰山导游词》等(附照片)。为此,《大众日报》社记者刘秀池撰文《一片热心颂岱宗——记泰山研究工作者李继生》。 在此期间,我还协助北京大学著名教授谢凝高和杨辛编制完成了《泰山总体规划》和《泰山风景名胜区综合考察》。《规划》被国务院批准实施后成为保护泰山的“上方宝剑”,《考察》被国家建设部评为“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1986年底,我受国家建设部委托,执笔编写了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首批世界遗产——《中国泰山自然与文化遗产》(附照片),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赞扬。1987年5月和1988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先后两次派专家考察泰山,我任主讲,使世界遗产委员会进一步确认:泰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融为一体的典范,开创了世界综合遗产(又称双重遗产)的先河。国家建设部专门为我下达了《城景便字15号文》(附照片)予以表彰:“为编写世界自然遗产目录——中国泰山的材料,1986年11月至1987年6月我们借调了泰山志编辑室的李继生同志参加了编写工作。在此期间,他执笔编写了泰山的文化、历史及部分自然资源方面的内容和章节,并做了全书的修改、校对和印刷出版工作……他在编写遗产目录的工作中认真负责、积极肯干,协助泰山管委会及有关部门在时间紧、要求严的情况下,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在联合国派专家卢卡斯先生考察泰山时,他又不辞辛苦,生动地介绍了泰山资源,外宾非常满意(附照片)。”遂之,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泰安与山东电视台为我录制了专题片——《泰山学者李继生》。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方志中国——千秋大业》均载对我的业绩采访,向国内外进行广泛宣传。同时,我连续撰写文章《泰山世界遗产的特征及其价值》、《我与卢卡斯先生》、《泰山世界遗产申报经过》。

四、为泰山培养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导游员,推动泰安市导游队伍建设与旅行社的规模发展。我先后与泰山管理部门、旅游局、旅行社及各大宾馆合作或个人举办“导游培训班”20多次,为旅游局“导游服务中心”举办的培训班授课10余次,故号称“弟子三千”。

五、在中国大陆首次破解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盛传新军阀中原大战时马鸿逵部于1931年在泰山脚下蒿里山建烈士祠时,掘出唐玄宗李隆基祭地玉册之疑案。当年各大报纸均予以报道:马鸿逵卖给了美国人,从此杳无音信。

1990年7月我陪同台湾中央研究院以著名学者管东贵(原籍山东人)为首的“文物考察团”考察泰山时,共同探讨了海峡两岸有关泰山文化的重大事件,涉及到蒿里山玉册之事。他们当即表示:“当年不仅挖出唐玉册,还挖出宋玉册,报界只报道了唐玉册。1950年马将军赴美就医将其存入洛杉矶某银行;1971年马夫人遵马将军临终之命,将国宝送回台湾,现有故宫博物院保管陈列。”他们返台后,应我的请求,博物院玉器处处长邓淑萍女士将有关资料全部寄给我。从此,国宝失传疑案在大陆真相大白。我撰文《泰山唐宋玉册疑案丛考》,1990年9月我在泰山管委举办的“第一届国际泰山学术研讨会”上,向与会中外学者宣读了我的文章,轰动了大会。台湾《故宫文物月刊》主编张月云女士,又据此文,特邀请台湾著名学者那支良老先生及邓淑萍、阮芝生等撰写封禅论文,于1992年元旦出版了《唐宋玉册专辑》(附照片),向海内外介绍泰山封禅制度。

六、在史学界第一次提出“泰山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远古帝王活动的中心”。为此,我引用大量古籍资料和史学研究新成果,结合考古新发现和本人对众多古遗址、古地名、古村落之考证,先后撰写论文《泰山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1997年在“庆祝泰山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进行宣读)、《三皇五帝及三代之祖探源——泰山、蒙山古史考》,全面而深入地论证三皇五帝及夏、商、周三代之祖盖源于泰山和蒙山前的古雷泽一带和古冀州的汶泗流哉。这里既是三皇五帝活动的中心,也是三代之祖的原始居住地;既是新石器时代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诞生地,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从历史学、考古学、统计学、五行学等多方论证了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史·民族原始》中所言“以嵩高为中,乃吾族西迁后事”和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所断“自上古以来,帝王之都皆在东方”的历史真实。从而拨开笼罩历史天空达两千多年的迷雾:三皇五帝,特别是炎黄二帝及其裔三代之祖均源于东方,后西迁中原,一反疑古派的传统观点,为国家起动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重要信息,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2008年关于“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的问题,在“两会”期间引起了风波,非议颇多。于是我在《泰蒙古史考》的基础上,又与济南市史志工作者傅道津合作撰写了《对建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建议——构建圣帝(黄帝)、圣人(孔子)、圣山(泰山)之标志城》。建议省政府领导应站在全国人民都能接受的立场上进行规划设计:要以海岱文化圈和大汶口文化为核心,替代区域性很强的孔孟文化,且要建在泰山脚下的汶河两岸为宜。此《建议》已受到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七、自古以来,我首次发起并组织了于1996年起动的《泰山五老考察齐长城活动》。山东省华夏文化促进会《简报》以“泰山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我任会长)创意开展齐长城调查》为题向社会披露;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消息。考察队在华促会梁步庭、刘众前、高逢五等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历经一年多的艰险跋涉,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填补了一项历史空白,轰动了国内外,受到中共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的表彰与嘉奖。宣传部还拨专款出版了精品工程书——《齐长城》。书中载入我5万多字的《齐长城考察概述》及论文《齐长城沿线是天然地质地貌博物馆》,还有《关于加强保护齐长城的建议》等。《概述》详细记述了考察队踏察齐长城沿线18个县市区的98个乡镇的山川村落、地质地貌、文物古迹、传说故事、风土民情、考古发现等经历,为今后考察者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保护建议》于2005年修改为《实施齐长城保护与管理的十条建议》,在省人文自然遗产促进会召开的“保护利用齐长城人文自然风景带研讨会”上予以宣读,为省政府编制《齐长城总体规划》和制订《保护办法》所采纳。

由于泰山五老考察活动的影响,2001年齐长城被公布为国家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尔后,我又于2006年至2010年先后率北京长城学会会员、北京媒体记者组、泰山户外活动俱乐部驴友和泰安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多次重考齐长城,进一步宣传和落实《齐长城保护办法》。泰安电视台留下了有史以来第一部最完整的大型影视纪录片,为今后保护与利用、宣传与研究齐长城提供了历史性的资料。我也创造了三次全程考察齐长城的纪录,成为全面了解齐长城遗址现状的第一人。

2008年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在“中国文化遗产日”时,专程到泰山听取我“关于在齐长城上如何落实《长城保护条例》”的汇报。同年底,我应邀参加《首届中国长城论坛》大会,作重点发言人:重审齐长城既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万里长城”和“泰山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重光环。同时宣读了我的文章《齐长城与国内外世界遗产的保护信息》。2009年《中国长城博物馆》第一期又载我的《齐长城的保护与破坏》。

八、在书法界,我是以金文大篆书写泰山题材的第一人。因文字的出现是文明社会诞生的重要标志之一。既然要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必然要涉及源远流长的古文字演变,并要从泰山历代碑刻书法艺术中汲取营养。在此基础上,我又深受近代金石书画大师、篆刻家朱复戡老先生曾多年侨居泰安而留有大量作品的影响,便从临摹《泰山秦刻石李斯小篆碑》,逐渐过渡到书写金文大篆。

古文字在历史演变的长河中,篆书是座丰碑,大篆更是中流砥柱,不仅是方块字的源头,也是书法艺术的母体。我以此为本,既继承规整严谨之传统,又加之以开拓奔放的时代气息。于是专门篆书泰山作品,全面展现泰岱文化的古老与博大:从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图象文字,到清代金石学家吴大澂泰山摩崖碑刻;从介绍泰山神、泰山圣母、黄老道家、泰山隐士,到书画《五岳真形图》、《太上老君清静经图》、《道教符篆碑》;从帝王遗迹舜王冢、禹王庙、秦皇汉武行宫、霸王坟、黄巢墓,到以孔子为首的历代圣贤和名流大家,无所不为之。为此,泰安市政府为我举办了个人书画展。

因我的篆书是研究泰山的副产品,仅为宣传泰山而已,虽经常参与各类书画笔会,也曾多次荣获全国大赛金奖,但从不参加各级的书法协会。

九、在泰山大旅游方面,我受民盟市委或文艺支部委托,年年撰写政协会议《提案》,或直谏泰安市主要领导的文章,是采用率最高和产生效益最好的建议者。如2000年后不断呼吁建立“大汶口文化博物馆”和“游乐园”、2006年《浅谈泰山泰安的水资源及其利用》等,均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2005年后针对泰山旅游滞留不住客人而连续撰写《挖掘泰山文化精髓,振兴泰安旅游经济》、《怎样挖掘泰山文化精髓,促进泰山旅游经济的发展》,深入分析“旅游瓶颈”结症所在,提出具体解决办法;2010年末又提出了《为泰安创建国际旅游城市的几点建议》和《亟待解决的泰山景区乱埋乱葬现象》,目前民盟领导正在研究之中。我还经常代表民盟组织到驻泰各大专院校和部队举办“泰山世界遗产讲座”,传播泰山文化知识。2010年10月又获“全市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附照片)。

总之,在庆祝民盟山东省委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和“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在党和民盟组织的培养与关怀下,不断增强光荣感和使命感。我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回顾历史,弘扬传统,老骥伏枥,再创新绩。

注:此文为省民盟约我撰写《纪念省民盟创建七十周年》而为之。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