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玄经》(2)

本站整理 王世保

2010-11-01 12:59:11

 

明德章 第七

    重利之世,民多欲;多欲之民,行多乱,乱多则法繁。
    欲愈纵,行愈乱;法愈繁,暴愈甚;法愈繁,暴愈甚,行愈乱。
    以利诱民欲,以刑残民身,是谓乱民,惟夫有德者弗为之。
    是以古圣之治万民,使民寡欲而无争。
    欲民寡欲者,必绝造物之机巧,奇物不兴;欲绝造物之机巧者,必绝万民之学,民无识则物保。
    是以绝万民之学,弃造物机巧,奇物不滋,民则少欲,虽欲亦不可得之,而复归于寡欲,欲寡则自足,自足则无争,无争则暴乱无所行;暴乱无所行,则民和而法亦简。
    明德简法,长安久治之道。

厌兵章 第八

    杀人毁物,莫若兵,天下莫不之厌。
    喜为兵于天下者,是喜乱天下;乱天下者,必为天下恶;为天下之所恶者,必为天下孤;孤于天下者,不可得志于天下,虽得之,亦不久为也。
    德者,得也。以德和天下,故能得志于天下。
    是故善为天下者,乃以德和之,无以兵威之。
    和于天下者,万国虽远则亲之;威于天下者,万国虽小则背之。
    是以善为天下者,贵德而弃兵,故能一众异,睦远近,协和万国之民,散均万国之财,以有余奉不足,乃为万国之所望。

返朴章 第九

    盈天下者万物,与万物相处者庶民。庶民之与万物,同处天地之间,共生之于一。
    夫一者,万物之所宗,庶民之所本,和合天下者也。
    失于一者,是谓乱德,乱德之世:
    民纵其欲,为害于物;物失常序,复损于人;人物相侵,其乱愈甚。
    德乱,则天地人物几于毁矣。
    是以圣人之为天下也,绝万民之学,使其无机而作,去万民之所欲,使其无志而为。
    作于无机,为于无为,是谓返朴,返朴谓之复德,德复则人物相和,天下静而平焉。

共生章 第十

    欲之,易之,塑之,用之,损之,失之。
    残万类以为器,以从已之私欲,是谓败德。
    败德之民,其欲纵。纵欲之世,机巧兴,奇物盛。奇物盛,而自然之万物则几于毁矣。
    民之常存,所凭者自然之万物,自然之万物渐毁,则民之生也危。
    是以圣人之治,事无事,欲无欲,教民无识,绝其机巧,使其寡欲而自足,自足则安,安则静,静则朴,朴则自然,自然者和。
    合和于万物之民,兽见之不走,鸟见之不飞,故能与万物同处,是谓人物共生。
    惟其共生,乃可长存。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净玄经》(2)

    本站整理 王世保

    2010-11-01 12:59:11

    |
    《净玄经》(2)
    |

     

    明德章 第七

        重利之世,民多欲;多欲之民,行多乱,乱多则法繁。
        欲愈纵,行愈乱;法愈繁,暴愈甚;法愈繁,暴愈甚,行愈乱。
        以利诱民欲,以刑残民身,是谓乱民,惟夫有德者弗为之。
        是以古圣之治万民,使民寡欲而无争。
        欲民寡欲者,必绝造物之机巧,奇物不兴;欲绝造物之机巧者,必绝万民之学,民无识则物保。
        是以绝万民之学,弃造物机巧,奇物不滋,民则少欲,虽欲亦不可得之,而复归于寡欲,欲寡则自足,自足则无争,无争则暴乱无所行;暴乱无所行,则民和而法亦简。
        明德简法,长安久治之道。

    厌兵章 第八

        杀人毁物,莫若兵,天下莫不之厌。
        喜为兵于天下者,是喜乱天下;乱天下者,必为天下恶;为天下之所恶者,必为天下孤;孤于天下者,不可得志于天下,虽得之,亦不久为也。
        德者,得也。以德和天下,故能得志于天下。
        是故善为天下者,乃以德和之,无以兵威之。
        和于天下者,万国虽远则亲之;威于天下者,万国虽小则背之。
        是以善为天下者,贵德而弃兵,故能一众异,睦远近,协和万国之民,散均万国之财,以有余奉不足,乃为万国之所望。

    返朴章 第九

        盈天下者万物,与万物相处者庶民。庶民之与万物,同处天地之间,共生之于一。
        夫一者,万物之所宗,庶民之所本,和合天下者也。
        失于一者,是谓乱德,乱德之世:
        民纵其欲,为害于物;物失常序,复损于人;人物相侵,其乱愈甚。
        德乱,则天地人物几于毁矣。
        是以圣人之为天下也,绝万民之学,使其无机而作,去万民之所欲,使其无志而为。
        作于无机,为于无为,是谓返朴,返朴谓之复德,德复则人物相和,天下静而平焉。

    共生章 第十

        欲之,易之,塑之,用之,损之,失之。
        残万类以为器,以从已之私欲,是谓败德。
        败德之民,其欲纵。纵欲之世,机巧兴,奇物盛。奇物盛,而自然之万物则几于毁矣。
        民之常存,所凭者自然之万物,自然之万物渐毁,则民之生也危。
        是以圣人之治,事无事,欲无欲,教民无识,绝其机巧,使其寡欲而自足,自足则安,安则静,静则朴,朴则自然,自然者和。
        合和于万物之民,兽见之不走,鸟见之不飞,故能与万物同处,是谓人物共生。
        惟其共生,乃可长存。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