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wd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水杯

《西游记》百回详注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闹金□左“山”右“兜”洞 如来暗示主人公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时间:2010-11-01 12:59:11      繁體中文版     

悟元子曰:上回言意土放荡,须要自有主张,方可济事矣。 然不能格物致知,则根本不清,虽一时自慊,转时自欺;或慊或欺,终为意所主,而不能主 乎意,何以能诚一不二乎?仙翁于此回写出格物致知,为诚意之实学,使人于根本上着力耳 。

大圣得了金箍棒,是已去者而返还,已失者而复得,本来之故物,仍未伤也。 “妖怪道:‘贼猴头,你怎么白昼劫我物件?’行者道:‘你倒弄圈 套,抢夺我物,那件儿是你的?’”妙哉此论!古人云。“烦恼即菩提,菩 提即烦恼。”总是一物。魔夺之则为魔物,圣夺之则为圣物。其所以为魔而不为圣者, 皆由背真心而失真意,不自醒悟,全副家业,件件为魔所有。倘有志士,自知主张,直下断 绝万线,件件俱可还真,虽有魔生,亦奚以为。“行者战败妖怪,要偷圈子,变作一个 促织儿,自门缝里钻将进去,迎着灯光,仔细观看。”促者,急忙之义。织者,取细之 义。言当于颠沛流落之时,急宜粗中用细,借假悟真,依一隙之明,而钻研真实之理也。

“只见那魔左胳膊上套着那个圈子,像一个连珠镯头模样。”左者, 差错之谓,圈子为中空之宝,魔套左膊,是为魔所错用,已失中空之本体,若能见得,则错 者渐有反中之机。然知之真,则宜取之易,何以魔王反紧紧的勒在膊上,而不肯脱下乎?盖 圣贤作事,防危虑险,刻刻谨慎,恐为邪盗其真;而邪魔作怪,鸡鸣狗盗,亦时时用意,恐 被正夺其权。邪正并争,大抵皆然也。

“行者又变作一个黄皮虼蚤,钻入 被里,爬在那怪的膊上,着实一口,那怪把圈子两捋。又咬一口,也只是不理。”此变 亦渐入佳境矣。虼蚤者,土气所变;黄皮者,中土之正色。虼蚤咬魔,是以真土而制假土, 然以土制土,虽能去外假而就内真,究竟两不相伤,而真宝未可遽得也。“行者料道偷 他的不得,还变作促织儿,径至后面。”既知真土不能去假土,即须借此一知之真,极 深研几,推极吾之真知,欲其知之无不尽也。

“听得龙吟马嘶,行者现了 原身,解锁开门,里面被火器照得明晃晃如白日一般。”此穷空入于至幽至深之处,由 假悟真,忽的暗中出明,虚室生白之时。放各般兵器,一把毫毛,无不真知灼见。“大 圣满心欢喜,哈了两口热气,将毫毛变作三五十个小猴,拿了一应套去之物,跨了火龙,纵 起火势,从里面往外烧来,把小妖烧死大半。”言故物一见,阴阳相和,就假变真,三 五合一,里外光明,是非立判,不待强制,而妖气可去大半矣。

“行者得 胜回来,只好有三更时分。”曰“三更时分”,曰“只好有三更时分 ”,曰“得胜回来,只好有三更时分。”对不至三更,则阴阳未通而不好; 时不至好,则邪正不知而难分。若不得胜回来,未为好,未为三更,未为时分,只好有三更 时分,正在得胜回来。此清夜良心发现,意念止息之时。然虽意念一时止息,若不知妄动之 由,则魔根犹在,纵诸般法宝到手,其如意土乘间而发,必至旋得而旋失,终在妖魔圈套之 中作活计。故魔王道;“贼猴啊!你枉使机关,不知我的本事,我但带了这件宝,就是 入大海而不能溺,赴火池而不能焚哩!”言不知其本魔盗其宝,肆意无忌,入水不溺, 入火不焚,您情纵欲,罟获陷井,无不投之。洞门一战,众神兵仍被套去。“众神灵依 然赤手,孙大圣仍是空拳。”此不知本之证耳。“老魔叫小妖动士修造,又要杀 唐僧三众来谢土”,是明示不知意土虚实消息之本,而欲强制,适以助其意之妄动,意 之无主而已,有何实济?“火星怨哪吒性急,雷公怪天王心焦,水伯无语,行者强欢 ”,是写知之不至,中无定见,意未可诚之象。

“行者说出佛法无边 ,上西天拜佛,叫慧眼观看怪是那方妖邪,圈是什么宝贝”,是欲诚其意,必先致知也 。佛祖道:“悟空你怎么独自到此?”言独悟一空,而意不诚也。“行者告 佛圈子套去一概兵器,求佛擒魔,拜求正果”,言知至而后意诚也;“如来听说 ,将慧眼遥观,早已知识”,致知而知至也。又云:“那怪物我虽知之,但且不 可与你说破,我这里着法力,助你擒他。”言致知必先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 意诚也。

“令十八尊罗汉,取十八粒金丹砂,各持一粒,叫 行者与妖比试,演出他来,却叫罗汉放砂陷住他,使动不得身,拔不得脚。”悟一子注 “十八”加各为“格”字,最是妙解。然格则格矣,何以使行者演出 ,罗汉定住平?盖格物者所以致知,致知所以诚意;诚意不在致知之外,致知即在格物之中 。物即意也,知得此意,方能格得此意;格得此意,方谓知之至;知之至,方能意归诚。但 “格”非只一“知”而已,须要行出此格物之实功。“叫行者与 妖比试,演出他来”者,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也。“叫罗汉放砂陷住,使动不得 身,拔不得脚”者,欲存其诚,先去其妄也。此等妙用,皆在人所不知,而已独知处格 之,故不可说破也。但不可说破之妙,须要知的有主乎意者在。若不知其意之主,则意主乎 我,而我不能主乎意,未可云知至。知不至而欲强格,纵有降龙伏虎之能。亦系舍本而逐本 ,落于后着。如以金丹砂陷妖,而反滋长张狂,丹砂尽被套去,势所必然。

金丹 者,圆明混成不二之物,金丹而成砂,非金丹之精一,乃金丹之散涣;以散涣之格而欲定张 狂之意,其意之妄动,千变万化,起伏无常.顾头失尾,将何而用其格乎?原其故,皆由知 之不至,而意无所主,故格之不真,格之不真,意安得而诚之乎?

二尊者道: “你晓得我两个出门迟滞何也?”是欲天下人,皆晓得格物而后知至也。行者道 :“不知。”是言天下人,皆不知知至而能物格也。及“罗汉说出如来吩咐 ,若失金丹砂,就叫上离恨天太上老君处,寻他的踪迹,庶几可一鼓而擒。”此方是知 其意之有主,不是假知假格,而于根本上致知,知致而意可诚矣。太上老君为《乾》之九五 ,为刚健中正之物,因其刚健至中至正,故有金钢琢。金钢者,坚固不坏之物,至正之义; 琢者,虚圆不测之象,至中之义。刚健中正,主宰在我,妄意不得而起,能主其意,不为意 所主。格物格到此地,方是格之至;致知知到此地,方是知之至。“一鼓可擒” ,知至而意未有不诚者,如来后面吩咐者,即吩咐此;如来有此明示者,即明示此。彼假知 道学,口读虚文,为格物致知,而心藏盗跖者,乌能知之?

“行者见老君 眼不转睛,东张西看。”欲其格物无不尽也。“忽见牛栏边一个童儿盹睡。行者 道:‘老官走了牛也!走了牛也!’”欲其知之无不至也。“惊醒童 儿,说出在丹房里拾得一粒丹,当时吃了,就在此睡着走牛之故,老君道:‘想是前日 炼的七运火丹,掉了一粒,被这厮拾吃了,该睡七日,那畜生因你睡着,遂乘机走了。 ’”七返火丹,乃虚灵不昧之物。“掉了一粒”,已失去房中真宝; “拾得一粒”,是忽得意外口食;“该睡七日”,一阴来《姤》,而 神昏心迷,歹意乘机而出,无所不为矣。童子因吃丹而盹睡失青牛,唐僧因吃斋而情乱入魔 口,同是因口腹而失大事,可不畏哉!老君查出偷去金钢琢。行者道:“当时打着老孙 的就是他!”同此一中,同此一意。有主意者,允执厥中,则成仙作佛而降魔;无主意 者,有失其中,则兴妖作怪而伤真。主意得失之间,邪正分别,而天地是隔矣。

老君执了芭蕉扇,叫道:“那牛儿还不归家,更待何时?”那魔道:“怎么 访得我主人公来也?”芭蕉扇乃柔巽渐入之和气,牛儿乃放荡无知之妄意,以渐调委, 放荡自化,意归中央,中为意之主理也。“一扇而圈子丢来”,何圈套之有? “两扇而怪现本相”,何自欺之有?“原来是一只青牛”,诚一不二 ,有主意而意即城矣。“老君跨牛归天”,执中而意归无为;“众神各取兵 器”,修真而法须有作。有为无为,合而为一,解苦难找寻大路,正在此时。

吁!灵童一盹,意动盗宝,即弄圈套,乖和失中,莫知底止而伤性命;灵童一醒,意诚 得主,即返金钢,格一执中,随出鬼窟而归正道。一盹一醒,生死系之。彼一切而因衣食自 入魔口,失其主意者,乃道门中瞌睡汉耳,焉能知此?“正走间,听得路旁叫: ‘唐圣僧吃了斋饭去。’”身已经历,试问你再思吃斋否?

诗 曰:

究理必须穷入神,博闻多见未为真。

果然悟到如来处,知至意 诚养法身。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图文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