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wd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水杯

《西游记》百回详注 第七十回 妖魔宝放烟沙火 悟空计盗紫金铃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时间:2010-11-01 12:59:11      繁體中文版     

悟元子曰:上回虚心而识心,已是尽心而知性矣。然性之尽 者,即命之至,顿悟之后,不妨渐修之功,方能自有为而入无为,归于形神俱妙之地。故此 回言金丹下手之功,使学者钻研火候之奥妙耳。

《悟真篇》曰:“天地盈 虚自有时,审能消息始知机。由亲庚甲申明令,杀尽三尸道可期。”盖天地造化之道, 阳极则阴生,阴极则阳生,盈而虚,虚而盈,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消长有常,亦非人所能 损益者。然阳主生,阴主杀,则其类有淑慝之分,故圣人作《易》,于其不能相无者,既以 健顺仁义之属明之,而无所偏主;至其消长之际,淑慝之分,则未常不致其扶阳抑阴之意焉 。修道者,若能审知盈虚之消息,乘其机而逆用之,则生甲生庚,大与天讨,阴可消而阳可 复,可以返本还元矣。

“金圣宫被赛太岁摄去”,是阳极生阴,《姤 》之象。《姤》卦……一阴伏于五阳之下。金圣者,纯《乾》也。赛太岁者, 己土。《姤》之一阴,具有己土。“部下先锋,取宫女二名,伏侍金圣娘娘。 ”“二名”为偶,仍成一阴之象,以一阴而扶侍众阳,将欲渐进而消阳,此 明祸之先见者。“行者一棒把根枪打为两截”,是顺而止之,防阴于未发之先也 。何以行者闻西门火起,而以酒灭火乎?《姤》则真阳内陷,火上炎而水下流,火水未济, 五行顺行,法界火坑,识神因灵生妄;顺止其《姤》,则假阴消去,火归元而水上潮,水火 相济,五行颠倒,大地七宝,元神借妄归真。金丹大窍正在于此,其中有大作大用,呼吸感 应之妙,非一切旁门,巴山转岭,迁延岁月者所可知。行者说出“天为鼎。地为炉,搏 乌兔,采阴阳,天罡搬运,斗柄迁移,攒簇五行,合和四象,二气归黄道,三家会金丹 ”一篇言语,尽是天机。

“大圣一心降妖,无心吃酒,呼哨一声,寂 然不见。”可见圣人作事纯一不二,寂然不动,感而遂通,非可以形迹观也。“ 山凹里迸出烟火恶沙,行者变作一个钻火鹞子,飞人烟火中,摹了几摹,就没了沙灰。 ”此精一执中,入虎穴探虎子,火里栽莲之真法力。彼执空避妖之流,妖且不敢见,况 能入烟火沙灰之中乎?然仅能没沙灰烟火而不知其妖之巢穴,则真宝在妖,而终不为我用, 何济于事?此行者不得不于送文书之小妖审问个消息也。

一变为蜢虫儿,暗听出 伤生夺位,只是天理难容;再变为小道童,明问出无缘沾身,系有仙衣装新。噫!金丹大道 ,差之毫发,失之千里。良心发现,须要幽冥中度出;长生妙诀,还向神仙处求来。古人谓 “性要悟,命要传,莫把金丹当等闲”者,正是此意。妙哉!“神仙送一件 五彩仙衣,与金圣宫装新”者,是攒簇五行,革故鼎新,始则有为也。“穿了那 农,浑身上下生了针刺”者,“针”与“真”同音,是披服有日 ,浑身一真,终则无为也。这个有为无为之道,皆神仙口传心授之秘,非一切在声色中用心 意者,所敢妄想揣摸而知,得以沾身点污者?特以修其门户,真假相混,邪正相杂,若不得 真传,或误认阴阳为男女之阴阳,流于御女闺丹之术,冒然下手,凭心造作,“但搀着 些儿,手心就痛”,未取于人,早伤其己,适以自招恼闷,何济于事乎?

“行者一棒打杀有来有去”,正示其死心忘意,去声色而不来声色也,故曰: “有去无来”。何以见之?“心腹小校,担着黄旗”,非心意乎? “五短身材,疙瘩脸,无须”,敲锣非声色乎?“长川悬挂,无牌即假 ”,非心意悬挂声色,以有为真,以无为假乎?“行者将棍子着小妖胸前捣了一 下,挑在空中,径回本国。”以见执心用意者,回头一着,势必四大归空,一灵不返, 可畏可怕。所独异者,仅打死一小妖,何足为功,而披头功乎?殊不知古今来,多少英雄豪 杰,不能完成大道者,皆因认心意为道,以妖作主,来来去去,悬虚不实,所以无有结果。 打死有来有去,是欲去假境而归实地,闭死户而开生门,谓之头功,谁曰不宜?此个理路, 若非在心君之处辨别个真假,如何得知?故国王见了道;“是便是个妖尸,却不是赛太 岁。”又云:“好!好!好!该算头功。”其提醒学人者多矣。

何以行者将一封战书,揣在三藏袖里,不与国王看见乎?如云战书 无用,则即置之不言,何以揣在袖里?如云战书有用,何以不使国王看见?悟一子注为: “战书内,即打杀有来有去之妙。”若果是打杀有来有去之妙,有来有去已死, 何妨与国王看见以示其妙?而奚必于伏魔归圣之后,方才拿出与国王看见?及其拿出,又不 言书中之意,于此可知别有奥妙,而非打杀有来有去之妙也。

夫金丹大道,乃袖 里机关,只可自知,不可人见。战书乃有为之事,有为者,盗鸿蒙未判之始气以为我有,夺 天地未分之生机以为我用。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 神乎?如此机关,岂可令人见之耶?前之揣在袖里,不与看者,“始而有作人难见 ”也;后之取回金圣,与看者,“及至无为众始知”也。下文之计盗金铃, 收伏魔王,取回金圣,总是一封战书,总是五彩仙衣,总是有为妙道。仙翁恐人不识,于结 尾写出“紫阳解脱棕衣”一案,以示战书之意,系《悟真》从有为而入无为之妙 旨。彼世之迷徒,但见无为为要妙,岂知有作是根基乎?

有作之道,乃调和阴阳 之道。三丰云:“金隔木,汞隔铅,阳寡阴孤各一边。世上阴阳男配女,生子生孙代代 传。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盖生仙之道与男女生人之道无异,世道非男 女交合不能生育,仙道非阴阳混成不能结胎。所争者顺逆不同,仙凡相隔耳。独是男女非媒 婢不能相合,阴阳非黄婆不能取信。犹龙氏云:“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 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情甚真,其中有信。”是信者,阴阳相通之宝,若不 得其信,无以示同心而别真假,真者未为我用,假者终难降伏。

“行者要 金圣心爱之物,国王取出一双黄金宝串递与。”串者,二中相连,如连环而不可解,正 恍惚杳冥中之物,乃阴阳交感之信宝,”故为金圣心爱之物,亦为国王疼热之物。得此 真宝,取彼欢心,则以己合人,彼此扶持,可来去于阴阳之中,不为阴阳所拘矣。“行 者变有来有去,一直前进,经至獬豸洞,入于剥皮亭。”彼一切猩猩通人言语,仅在话 头上求者,安能窥其机关?“剥皮亭”者,即《剥》卦也。《剥》卦 ……上《艮》下《坤》,下五阴而上一阳。“一座八窗明亮的亭子 ”即《剥》之初六、六二、六三、六四也;“中间有一张戗金的交椅”,即 《剥》之六五也;“椅子上坐着一个魔王”,即《剥》之上一阳爻也。夫《剥》 者,《姤》之渐,《复》之机。

“行者见了魔王,公然傲慢,不循礼法, 调转脸,向外打锣,数问不答。掼下锣道:‘什么“何也,何也”! ’”是大公无私,出乎礼法之外,在声色而不着声色也。其曰:“到那厢, 乱叫拿妖精,打顺腿”等语,是欲顺而止之,不使顺而行之也。然顺而止之之道,须要 内外一情相通方能济事。“行者进后富见娘娘,现了本相,自称国王请来降妖,救娘娘 回宫,娘娘沉思不信”,是外信不通,而内情不应也;“行者奉上宝串”, 是外信已通于内矣;“姐姐见了宝串,下坐礼拜道:‘若能救我回宫,感恩不浅 。’”是内信已通于外矣,内外信通,彼此扶持,可以下手施为,顺而止之,借 假救真矣。

“三个金铃”,即精气神上药三品之真灵也。但此真灵, 先天入于后天,变为有质之物,无情化为阴精而出砂,元神化为识神而生火,元气化为浊气 而生烟,圣宝化为魔宝矣。既为魔宝,稍有摇动,烟火黄砂俱出,作业百端。性命即伤。修 行者,若欲复真,莫失除假;若欲除假,莫先盗转金铃。盗铃之法,即顺而止之之法;顺而 止之之法,即《悟真》所云:“顺其所欲,渐次导之也。

“行者仍变心腹小妖,哄请妖王,妖王欲夺了国,即封为大臣,行者顺口谢恩” ,顺其所欲也;“娘娘欢喜迎接,说出夫妻有个心腹相托之义”,顺其所欲也。 惟能顺其所欲,妖精不觉将铃儿,交递娘娘之手矣。娘娘哄着精灵,行者在旁取事,妖宝已 转为圣宝也。但这个顺欲渐导之功,须要知其有利亦有害。利者,用柔道也。害者,用刚道 也。

“行者不知利害,扯去绵花,放出烟火黄沙”,是不能渐次用柔 ,急欲成功,自取其灾,即《剥》之‘小人剥庐’也;“行者知其难以脱身 ,又变为痴苍蝇儿,钉在无火石壁上,群妖仔细搜寻,不见踪迹”,是弃刚而就于柔, 不识不知,气质俱化,为群阴所载,而已不为妖精所伤,即《剥》之‘君子得舆 ’之象。噫!总是一顺,急躁,只知顺而不知止;柔弱,外虽顺而内实止。顺之是非, 能止不能止分之。

“妖王说:‘是个什么贼子,乘机盗我宝贝? ’”,虎将上前道:‘这喊不是别人,定是那败先锋的孙悟空。想必路上遇 着有来有去,伤了性命,夺了铜锣旗牌,到此欺骗大王也。’”噫!顺而止之之 一法,悟得者,空而不空,不空而空,能以盗阴阳,窃造化,转生杀,逆气机,借假复真, 依真化假,来去于声色场中,随机应变,而不可以形迹窥之。所谓“只此一乘法,余二 俱非真。”彼一切不知真空妙有,顺止之大法,仅在有踪有迹处搜寻着,安足语此?故 结曰:“弄巧反成拙,作耍却为真。”盖“弄巧反成拙”者,顺而剥 之,“小人剥庐”也;“作耍却为真”者,顺而止之,“君子得 舆”也。《剥》之时义大矣哉!

诗曰:

精神与气藥三般,为圣 为魔在此间。

不闻个中机秘事,心忙怎得盗灵还。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图文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