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指归论 ● 卷之一 ● 上士闻道篇

道教之音整理 西汉·严遵

2012-03-15 14:20:19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

【指归】:道德天地,各有所章,物有高下,气有短长。各劳其所乐,患其所患,见其所见,闻其所闻,取舍殁⑴缪,畏喜殊方。故鹑鷃高飞,终日驰骛,而志在乎蒿苗;鸿鹄高举,径历东西,通千达万,而志在乎陂池;鸾凤翱翔万仞之上,优游太清之中,而常以为卑。延颈舒翼,凌苍云,薄日月,高翔远逝,旷时不食,往来九州岛,栖息八极,乃得其宜。三者殊便,皆以为娱。故无穷之原,万寻之泉,神龙之所归,小鱼之所去。高山大丘,深林巨壑,茂木畅枝,鸿鸟虎豹之所喜,而鸡狗之所恶。悲夫!三代之遗风,(褐)⑵儒墨之流文,诵诗书,修礼节,歌雅颂,弹勤瑟,崇仁义,祖絜白,追观往古,通明数术,变是定非,已经得失,身宁名荣,乡人传业∶中士之所道,上士之所废也。闲居幽思,强识万物,设伪饰非,虚言名实,趋翔进退,升降贵集,治闺门之礼,偶时俗之际,倾侧偃仰,务合当世,阿富顺贵,下众耳目,获尊蒙宠,流俗是则∶此下士之所履,而中士之所弃。故规矩不相害,殊性孰相安。贤圣不为匹,愚智不为羣。大人乐恬淡,小人欣于戚戚。堂堂之业而⑶不喻于众庶,栖栖之事不悦于大丈夫。鸟兽并兴,各有所趋。羣士经世,各有所归。是以捐聪明,弃智虑,反归真朴。游于太素,轻物傲世,卓尔不污。喜怒不婴于心,利害不接于意,贵尖同域,存亡一度。动于不为,覧于玄妙,经神平静,无所章载,抱德含和,帅然反化∶大圣之所尚,而上士之所务,中士之所眩爚,而下士之所大笑也。是故,中士所闻非至美也,下士所见非至善也。中士所眩,下士所笑,乃美善之美善者也。夫陈大言,舒至论,表自然,穷微妙,则中士眩而下士笑。浮言游说,生息百变,起福兴利,成功遂事,则中士论而下士觉。彼非喜凶而恶吉,贵祸而贱福也。性与之远,情与之反,若处黄泉,听视九天,辽远絶灭,不能见闻而已矣。

故圣人建言曰“有之”。有之者,言道之难知,(推)[惟]⑷柄自然之归,以统万方之指者能有之,非庸庸者之所能闻也。夫故何哉?圣人之道,深微浩远,魁魁忽忽,冥冥昭昭。虚无寂泊,万物以往。纤微高大,无有形象。穷而极之,则知不能存也;要而约之,则口不能言也;推移离散,则书不能传也。何则?进道若退,亡道若存,欲治天下,还反其身。静为虚户,虚为道门,泊为神本,寂为和根,啬为气容,微为事功。居无之后,在有之前,弃捐天下,先有其身,养神积和,以治其心。心为身主,身为国心,天下应之,若性自然。

是故,夷道若类,使正玄起,除其法物,去其分理。从民之心,听其所有,灭其文章,平其险阻。折关破键,使奸自止,坏城散狱,使民自守。休卒偃兵,为天下市,万方往之,如川归海。

德如溪谷,不施不与,不爱不利,不处不去。无为而恩流,不仁而泽厚,长育羣生,为天下母。

大白青青,常如惊恐,无制而势隆,无寄而权重,德交造化,于天下为友。出白入黑,不为美好,逐功逃名,乃长昭昭。

盛德之人,敦敦悾悾,若似不足,无形无容。简情易性,化为童蒙,无为无事,若痴若聋。身体居一,神明千之,变化不可见,喜欲不可闻,若闭若塞,独与道存。

建德若偷,无所不成。涂民耳目,饰民神明。絶民之欲,以益民性。灭民之乐,以延民命。捐民服色,使民无营⑸。塞民心意,使得安宁。

质真若渝,为民玄则。生之以道,养之以德。导之以精神,和之以法式。居以天地,照以日月。变以阴阳,食以水谷。制以无形,系以无极。天下喁喁,靡不宾服,宇内康宁,万物繁殖。若非其功,而非其德,大而似小,醇而似薄。

大方不矩,无所不包。方于不方,直于不直,无圻无堮,无法无式。不方不直,万物自得。不直不方,天地自行。在为之阴,居否之阳。和为中主,分理自明。与天为一,与地为常。

是故,大器晚成,无所不有。变于无形,化于无朕,动而无声,为而无体。威德不可见,功业不可视。祸息于冥冥,福生于窅窅。寂泊而然,是谓至巧。万物生之,莫知所以。勉勉而成,故能长久。

是以,大音希声,告以不言。言于不言,神明相传。默然不动,天下大通。无声而万物骇,无音而万物唱。天地人物,无期俱和,若响应声。

大象无形,大状无容。进而万物存,退而万物丧,天地与之俯仰。阴阳与之屈伸。效之象之,若影随形。

是知道盛无号,德丰无谥。功高无量,而天下不以为大;德弥四海,而天下不以为贵;光耀六合,还反芒昧。夫何故哉?道之为化也,始于无,终于末,存于不存,贷于⑹不贷,动而万物成,静而天下遂也。

注释

⑴津逮本、学津本作“殊”。

⑵“褐”字衍。津逮本、学津本无。

⑶津逮本、学津本无“而”。

⑷据津逮本、学津本改。

⑸津逮本、学津本作“争”。

⑹津逮本、学津本作“而”。

道教之音首发  手工录入&责任编辑:张恒溢)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道德指归论 ● 卷之一 ● 上士闻道篇

道教之音整理 西汉·严遵

2012-03-15 14:20:19

|
道德指归论 ● 卷之一 ● 上士闻道篇
|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

【指归】:道德天地,各有所章,物有高下,气有短长。各劳其所乐,患其所患,见其所见,闻其所闻,取舍殁⑴缪,畏喜殊方。故鹑鷃高飞,终日驰骛,而志在乎蒿苗;鸿鹄高举,径历东西,通千达万,而志在乎陂池;鸾凤翱翔万仞之上,优游太清之中,而常以为卑。延颈舒翼,凌苍云,薄日月,高翔远逝,旷时不食,往来九州岛,栖息八极,乃得其宜。三者殊便,皆以为娱。故无穷之原,万寻之泉,神龙之所归,小鱼之所去。高山大丘,深林巨壑,茂木畅枝,鸿鸟虎豹之所喜,而鸡狗之所恶。悲夫!三代之遗风,(褐)⑵儒墨之流文,诵诗书,修礼节,歌雅颂,弹勤瑟,崇仁义,祖絜白,追观往古,通明数术,变是定非,已经得失,身宁名荣,乡人传业∶中士之所道,上士之所废也。闲居幽思,强识万物,设伪饰非,虚言名实,趋翔进退,升降贵集,治闺门之礼,偶时俗之际,倾侧偃仰,务合当世,阿富顺贵,下众耳目,获尊蒙宠,流俗是则∶此下士之所履,而中士之所弃。故规矩不相害,殊性孰相安。贤圣不为匹,愚智不为羣。大人乐恬淡,小人欣于戚戚。堂堂之业而⑶不喻于众庶,栖栖之事不悦于大丈夫。鸟兽并兴,各有所趋。羣士经世,各有所归。是以捐聪明,弃智虑,反归真朴。游于太素,轻物傲世,卓尔不污。喜怒不婴于心,利害不接于意,贵尖同域,存亡一度。动于不为,覧于玄妙,经神平静,无所章载,抱德含和,帅然反化∶大圣之所尚,而上士之所务,中士之所眩爚,而下士之所大笑也。是故,中士所闻非至美也,下士所见非至善也。中士所眩,下士所笑,乃美善之美善者也。夫陈大言,舒至论,表自然,穷微妙,则中士眩而下士笑。浮言游说,生息百变,起福兴利,成功遂事,则中士论而下士觉。彼非喜凶而恶吉,贵祸而贱福也。性与之远,情与之反,若处黄泉,听视九天,辽远絶灭,不能见闻而已矣。

故圣人建言曰“有之”。有之者,言道之难知,(推)[惟]⑷柄自然之归,以统万方之指者能有之,非庸庸者之所能闻也。夫故何哉?圣人之道,深微浩远,魁魁忽忽,冥冥昭昭。虚无寂泊,万物以往。纤微高大,无有形象。穷而极之,则知不能存也;要而约之,则口不能言也;推移离散,则书不能传也。何则?进道若退,亡道若存,欲治天下,还反其身。静为虚户,虚为道门,泊为神本,寂为和根,啬为气容,微为事功。居无之后,在有之前,弃捐天下,先有其身,养神积和,以治其心。心为身主,身为国心,天下应之,若性自然。

是故,夷道若类,使正玄起,除其法物,去其分理。从民之心,听其所有,灭其文章,平其险阻。折关破键,使奸自止,坏城散狱,使民自守。休卒偃兵,为天下市,万方往之,如川归海。

德如溪谷,不施不与,不爱不利,不处不去。无为而恩流,不仁而泽厚,长育羣生,为天下母。

大白青青,常如惊恐,无制而势隆,无寄而权重,德交造化,于天下为友。出白入黑,不为美好,逐功逃名,乃长昭昭。

盛德之人,敦敦悾悾,若似不足,无形无容。简情易性,化为童蒙,无为无事,若痴若聋。身体居一,神明千之,变化不可见,喜欲不可闻,若闭若塞,独与道存。

建德若偷,无所不成。涂民耳目,饰民神明。絶民之欲,以益民性。灭民之乐,以延民命。捐民服色,使民无营⑸。塞民心意,使得安宁。

质真若渝,为民玄则。生之以道,养之以德。导之以精神,和之以法式。居以天地,照以日月。变以阴阳,食以水谷。制以无形,系以无极。天下喁喁,靡不宾服,宇内康宁,万物繁殖。若非其功,而非其德,大而似小,醇而似薄。

大方不矩,无所不包。方于不方,直于不直,无圻无堮,无法无式。不方不直,万物自得。不直不方,天地自行。在为之阴,居否之阳。和为中主,分理自明。与天为一,与地为常。

是故,大器晚成,无所不有。变于无形,化于无朕,动而无声,为而无体。威德不可见,功业不可视。祸息于冥冥,福生于窅窅。寂泊而然,是谓至巧。万物生之,莫知所以。勉勉而成,故能长久。

是以,大音希声,告以不言。言于不言,神明相传。默然不动,天下大通。无声而万物骇,无音而万物唱。天地人物,无期俱和,若响应声。

大象无形,大状无容。进而万物存,退而万物丧,天地与之俯仰。阴阳与之屈伸。效之象之,若影随形。

是知道盛无号,德丰无谥。功高无量,而天下不以为大;德弥四海,而天下不以为贵;光耀六合,还反芒昧。夫何故哉?道之为化也,始于无,终于末,存于不存,贷于⑹不贷,动而万物成,静而天下遂也。

注释

⑴津逮本、学津本作“殊”。

⑵“褐”字衍。津逮本、学津本无。

⑶津逮本、学津本无“而”。

⑷据津逮本、学津本改。

⑸津逮本、学津本作“争”。

⑹津逮本、学津本作“而”。

道教之音首发  手工录入&责任编辑:张恒溢)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