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指归论 ● 卷之二 ● 不出户篇

道教之音整理 西汉·严遵

2012-04-03 09:09:13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指归】:道德变化,陶冶元首,禀授性命乎太虚之域、玄冥之中,而万物混沌始焉。神明(文)[交]⑴,清浊分,太和行乎荡荡之野、纤妙之中,而万物生焉。天圆地方,人纵兽横,草木种根,鱼沉鸟翔,物以族别,类以羣分,尊卑定矣,而吉凶生焉。由此观之,天地人物,皆同元始,共一宗祖。六合之内,宇宙之表,连属一体。气化分离,纵横上下,剖而为二,判而为五。或为白黑,或为水火,或为酸醎,或为微羽,人物同类,或为牝牡。凡此数者,亲为兄弟,殊形别乡,利害相背,万物不同,不可胜道。合于喜怒,反于死生,情性同生,心意同理。

何以言之?庄子曰:一人之身,俱生父母,四支九窍,(员)[其]⑵职不同,五脏六腑,各有所受。上下不相知,中外不相覩。头足为天地,肘膝为四海,肝胆为胡越,眉目为齐楚。若不同生,异躯殊体,动不相因,静不相待,九天之上,黄泉之下,未足以喻之。然而头有疾则足不能行,胸中有病则囗不能言,心得所安则耳目聪明、屈伸调利、百节轻便者,以同形也。人主⑶动于迩,则人物应于远;人物动于此,则天地应于彼。彼我相应,出入无门,往来无户。天地之间,虚廓之中,辽远广大,物类相应,不失亳厘者,同体故也。

是以,圣人不出于⑷户,上原父母,下揆⑸子孙,危宁利害,反于死生之说,察于是非之理,通于利害之元,达于治乱之本。以己知家,以家知彼,事得其纲,物得其纪。动知所之,静知所守,道德为父,神明为母,清静为师,太和为友,天下为家,万物为体。视彼如己,视己如彼,心不敢生,志不敢举。捐弃知⑹故,絶灭三五,因而不作,岩居穴处。不杀羣类,不食生草,未成不服,未终不采,天地人物,各保其有。

夫原我未兆之时,性命所以,精神所由,血气所始,身体所基,以知实生于虚,有生于无,小无不入,大无不包也。本我之生,在于道德。孕而未育,所以成形。至于出冥,以知深微纤妙和弱润滑之大通也,无知无识无为无事之有大功也。视我之为婴儿,至于壮大有知,以睹柔之生刚,弱之生强,小之生大,短之生长,愚之生智,晦之生明也。察我呼吸屈伸,以知损为益首,益为损元,进为退本,退为进根,福为祸始,祸为福先也。上陵仰阪,历阻过险,形疲喘悸,劳而静处,则神平气和,中外相保,以知清静虚无、无为变化之大功也。四支九窍,趋务舛驰,异能殊形,皆⑺元一心,以知百方万物之害之变皆生于主。稽之天地,验之古今,动不相违,以知天地之道毕于我也。故,家者,知人之本根也;身者,知天之渊泉也。观天不由身,观人不由家,小近大远,小知大迷。去家出户,不见天下;去身窥牖,不知天道;其出踰远,其知益少;周流四海,其迷益甚;求之益大,功名益小。不视不听,求知于己,天人之际,大道毕矣。

故,圣人不见一家之好恶而命万家之事,无有千里之行而命九洲之变。足不上天而知九天之心,身不入地而知九地之意。阴阳进退,四时变化,深微隐匿,窅冥之事,无所遁之。何则?审内以知外,原小以知大,因我以然彼,明近以喻远也。故圣人之为君也,犹心之于我、我之于身也。不知以因道,不欲以应天,无为以道世,无事以养民。玄玄默默,使化自得,上与神明同意⑻,下与万物同心。动与之反,静与之存,空虚寂泊,使物自然。

注释

⑴据津逮本、学津本改。

⑵据津逮本、学津本改。

⑶怡兰本、津逮本、学津本作“生”。

⑷津逮本、学津本无“于”。

⑸津逮本、学津本作“擦”。

⑹怡兰本作“如”,疑误。

⑺津逮本作“者”,疑误。

⑻津逮本、学津本作“异”,疑误。

道教之音首发  手工录入&责任编辑:张恒溢)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道德指归论 ● 卷之二 ● 不出户篇

道教之音整理 西汉·严遵

2012-04-03 09:09:13

|
道德指归论 ● 卷之二 ● 不出户篇
|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指归】:道德变化,陶冶元首,禀授性命乎太虚之域、玄冥之中,而万物混沌始焉。神明(文)[交]⑴,清浊分,太和行乎荡荡之野、纤妙之中,而万物生焉。天圆地方,人纵兽横,草木种根,鱼沉鸟翔,物以族别,类以羣分,尊卑定矣,而吉凶生焉。由此观之,天地人物,皆同元始,共一宗祖。六合之内,宇宙之表,连属一体。气化分离,纵横上下,剖而为二,判而为五。或为白黑,或为水火,或为酸醎,或为微羽,人物同类,或为牝牡。凡此数者,亲为兄弟,殊形别乡,利害相背,万物不同,不可胜道。合于喜怒,反于死生,情性同生,心意同理。

何以言之?庄子曰:一人之身,俱生父母,四支九窍,(员)[其]⑵职不同,五脏六腑,各有所受。上下不相知,中外不相覩。头足为天地,肘膝为四海,肝胆为胡越,眉目为齐楚。若不同生,异躯殊体,动不相因,静不相待,九天之上,黄泉之下,未足以喻之。然而头有疾则足不能行,胸中有病则囗不能言,心得所安则耳目聪明、屈伸调利、百节轻便者,以同形也。人主⑶动于迩,则人物应于远;人物动于此,则天地应于彼。彼我相应,出入无门,往来无户。天地之间,虚廓之中,辽远广大,物类相应,不失亳厘者,同体故也。

是以,圣人不出于⑷户,上原父母,下揆⑸子孙,危宁利害,反于死生之说,察于是非之理,通于利害之元,达于治乱之本。以己知家,以家知彼,事得其纲,物得其纪。动知所之,静知所守,道德为父,神明为母,清静为师,太和为友,天下为家,万物为体。视彼如己,视己如彼,心不敢生,志不敢举。捐弃知⑹故,絶灭三五,因而不作,岩居穴处。不杀羣类,不食生草,未成不服,未终不采,天地人物,各保其有。

夫原我未兆之时,性命所以,精神所由,血气所始,身体所基,以知实生于虚,有生于无,小无不入,大无不包也。本我之生,在于道德。孕而未育,所以成形。至于出冥,以知深微纤妙和弱润滑之大通也,无知无识无为无事之有大功也。视我之为婴儿,至于壮大有知,以睹柔之生刚,弱之生强,小之生大,短之生长,愚之生智,晦之生明也。察我呼吸屈伸,以知损为益首,益为损元,进为退本,退为进根,福为祸始,祸为福先也。上陵仰阪,历阻过险,形疲喘悸,劳而静处,则神平气和,中外相保,以知清静虚无、无为变化之大功也。四支九窍,趋务舛驰,异能殊形,皆⑺元一心,以知百方万物之害之变皆生于主。稽之天地,验之古今,动不相违,以知天地之道毕于我也。故,家者,知人之本根也;身者,知天之渊泉也。观天不由身,观人不由家,小近大远,小知大迷。去家出户,不见天下;去身窥牖,不知天道;其出踰远,其知益少;周流四海,其迷益甚;求之益大,功名益小。不视不听,求知于己,天人之际,大道毕矣。

故,圣人不见一家之好恶而命万家之事,无有千里之行而命九洲之变。足不上天而知九天之心,身不入地而知九地之意。阴阳进退,四时变化,深微隐匿,窅冥之事,无所遁之。何则?审内以知外,原小以知大,因我以然彼,明近以喻远也。故圣人之为君也,犹心之于我、我之于身也。不知以因道,不欲以应天,无为以道世,无事以养民。玄玄默默,使化自得,上与神明同意⑻,下与万物同心。动与之反,静与之存,空虚寂泊,使物自然。

注释

⑴据津逮本、学津本改。

⑵据津逮本、学津本改。

⑶怡兰本、津逮本、学津本作“生”。

⑷津逮本、学津本无“于”。

⑸津逮本、学津本作“擦”。

⑹怡兰本作“如”,疑误。

⑺津逮本作“者”,疑误。

⑻津逮本、学津本作“异”,疑误。

道教之音首发  手工录入&责任编辑:张恒溢)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