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wd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水杯

《云笈七签》卷九十三 仙籍语论要记部二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时间:2010-11-01 12:59:11      繁體中文版     

◎神仙可学论

《洪范》响用五福,其一曰寿。延 命至于期颐,皇天犹以为景福之最,况神仙度世永无穷乎!然则长生大庆,无等伦以俦拟, 当代之人,忽而不尚,何哉?尝试论之,中智已下,逮于庶民,与飞走蛸翘同。其自生自死 ,昧识所不及,闻道则相与笑之。中智已上,为名教所捡,区区于三纲五常不暇,闻道而若 存若亡。能挺然竦身,而不使常情汨没,专以修炼为务者,千万人中或一人而已。又行之者 密,得之者隐,故举俗罕为其方。悲夫!昔桑矫问于涓子曰:自古有死,复云有仙,如之何 ?涓子曰:两有耳。夫言两有者,为理无不存。理无不存,则神仙可学也。嵇公言:神仙, 特受异气,禀之自然,若积学所能致。此未必尽其端矣。有不因修学而致者,禀受异气也; 有必待学而后成者,功业充也;有学而不得者,初勤中惰,诚不终也。三者各有其旨,不可 以一贯推之。人生天地之中,殊于众类,明矣。感则应,激则通。所以耿恭援刀,平陆泉涌 ;李广发天,伏石饮羽。精诚在于斯须,击犹土石,应若影响,况丹恳久著,真君岂不为之 潜运乎?潜运则不死之阶立致矣。孰为真君?则太上也。为神明宗极,独在于窅冥之先,高 居紫微之上,阴骘兆庶。《诗》称上帝临汝,《书》曰,天监孔明,福善祸淫,不差毫末。 而迷悟之子,焉测其源?日用不知,背本向末。故远于仙道者有七焉,近于仙道亦有七焉。

当世之士,未能窥妙门,洞幽赜。雷同以泯灭为真实,生成为假幻。但所取者性 ,所为者形。甘之死地,乃为常理。殊不知乾坤为《易》之韫,乾坤毁则无以见《易》,形 气者为性之府,形气败,则性无所存。性无所存,于我何有?远于仙道一也。

其 次,谓仙必有限,竟归沦坠之弊。彼昏于智察,则信诬誷。讵知塊然之有,起自寥然之无。 积虚而生神,神用而孕气。气凝而渐著,累著而成形。形立神居,乃为人矣。故任其流遁则 死,反其宗源则仙。所以招真以炼形,形清则合于气;含道以炼气,气清则合于神。体与道 冥,谓之得道。道固无极,仙岂有穷乎?举世大迷,终于不悟。远于仙道二也。

其次,强以存亡为一体,谬以前识为悟真。形骸以败散为期,营魄以更生为用。乃厌见有之 质,惟谋将来之身。安知入造化之洪炉。任阴阳之鼓铸?游魂迁革,别守他器。神归异族, 识昧先形。犹鸟化为鱼,鱼化为鸟,各从所适,两不相通。形变尚莫之知,何况死而再造? 诚可哀者而人不哀。远于仙道三也。

其次,以轩冕为得意,功名为不朽,悦色 <身除>声,丰衣厚味,自谓封植为长策,贻后昆为远图。焉知盛必衰,高必危,得必 丧,成必亏。守此用为深固,置清虚于度外。肯以恬智交养中和,率性通真为意乎?远于仙 道四也。

其次,强盛之时为情爱所役,斑白之后,有希生之心。虽修学始萌,而 伤残未补。靡蠲积习之性,空务皮肤之好。窃慕道之名,乖契真之实。不除死籍,未载玄录 。岁月荏苒,大期奄至。及将殂谢,而怨咎神明。远于仙道五也。

其次,闻大丹 可以羽化,服食可以延龄,遂汲汲于炉火,孜孜于草木,财屡空于八石,药难效于三关。不 知金液待诀于灵人,芝英必资于道气。莫究其本,务之于末,竟无所就,谓古人欺我。远于 仙道六也。

其次,身栖道流,心溺尘境,动违科禁,静无修习。外招清净之誉, 内蓄奸回之谋。人乃可欺,神不可誷。远于仙道七也。

若乃性躭玄虚,情寡嗜好 。不知荣华之可贵,非强力以自高;不见淫僻之可欲,非闲邪以自正。体至仁,含至静。超 迹尘滓,栖真物表,想道结襟,以无为为事。近于仙道一也。

其次,希高敦古, 克意尚行。知荣华为浮寄,忽之而不顾;知声色能伐性,捐之而不取。剪阴贼,树阴德,惩 忿欲,齐毁誉,处林岭,修清真。近于仙道二也。

其次,身居禄位之场,心游道 德之乡。奉上以忠,临下以义。于己薄,于人厚。仁慈恭和,弘施搏爱。外混嚣浊,内含澄 清。潜行密修,好生恶死。近于仙道三也。

其次,萧洒荜门,乐贫 甘贱。抱经济之器,泛若无;洞古今之学,旷若虚。爵之不从,禄之不受。确乎以方外为尚 ,恬乎以摄生为务。近于仙道四也。

其次,禀明颖之姿,怀秀拔之节。奋忘机之 旅,当锐巧之师,所攻无敌,一载而胜。然后静以安身,和以保神,精以致真。近于仙道五 也。

其次,追悔既往,洗心自新。虽失之于壮齿,冀收之于晚节。以功补过,过 落而功全;以正易邪,邪忘而正在。轗轲不能移其操,喧哗不能乱其情。唯精惟微,积以诚 著。近于仙道六也。

其次,至忠至孝,至贞至廉。案《真诰》之言,不待修学而 自得。比干剖心而不死,惠风溺水而复生。伯夷、叔齐,曾参孝己,人见其没,道之使存。 如此之流,咸入仙格,谓之隐景潜化。死而不忘,此例自然。近于仙道七也。

放 彼七远,取此七近,谓之拔陷区,出溺涂,碎祸车,登福舆,始可与涉神仙之津矣。于是识 元命之所在,知正气之所由。虚凝澹泊怡其性,吐故纳新和其神。高虚保定之,良药匡补之 ,使表里兼济,形神俱超。虽未升腾,吾必谓之挥翼于丹霄之上矣。

夫道无为无 形,有情有性。故曰:人能思道,道亦思人。道不负人,人负于道。渊哉言乎!世情谓道体 玄虚,则贵无而贱有;人资器质,则取有而遗无。庸知有自无而生,无因有而明,有无混同 ,然后为至。故空寂玄寥,大道无象之象也;两仪三辰,大道有象之象也。若但以虚极为妙 ,不应以吐纳元气,流阴阳,生天地,运日月也。故有以无为用,无以有为资。是以覆载长 存,真圣不灭。故为生者,天地之大德也。所以见宇宙之广,万物之殷,为吾存也。若烟散 灰灭,何异于天倾地沦?彼徒昭昭,非我所有。故曰:死者,天人之荼毒。孰能黜彼荼毒, 拂衣绝尘,独与道邻?道岂远乎?将斯至矣!

夫至虚韫妙,待感而灵。犹金石含 响,待击而鸣。故豁方寸以契虚,虚则静。凭至静以积感,感则通。通则宇宙泰定,天光发 明。形性相资,未始有极。且人之禀形,模范天地。五脏六腑,百关四肢,皆神明所居,各 有主守。存之则有,废之则无。有则生,无则死。故去其死,取其生。若乃讽《太帝之金书 》,研《洞真之玉章》,集帝一于绛宫,列三元于紫房,吸二曜之华景,登七元之灵纲。道 备功全,则不必琅玕大还而高举矣。此皆自凡而为仙,自仙而为真。真与道合,谓之神人。 神人能存能亡,能晦能光。出化机之表,入太漠之乡。无心而朗鉴,无翼而翱翔。嬉明霞之 馆,宴羽景之堂。欢齐浩劫而无疆,寿同太虚而不可量。此道布在金简,安可轻宣其密奥哉 ?好学之士,宜启玉检,以探其秘焉。

又儒墨所宗,忠孝慈爱;仙家所尚,则庆 及王侯,福荐祖考,祚流子孙。其三者孰为大?于戏!古初不得而详,羲轩已来,广成、赤 松、令威、安期之徒,何代不有?远则载于竹帛,近则接于见闻。古今得者,皎皎如彼。神 仙可学,炳炳如此。凡百君子,胡不勉之哉!

◎道性论

天尊告善才 言:善男子,我欲海空修习因者,即是道性。道性无生无灭。无生灭故,即是海空。海空之 空,无因无果。无因果故,以破烦恼。以是因缘,名为修习。善才又言:如是所说,道性之 性,无生无灭。众生道性,为悉共有各各有之。若共者,一人得入海空藏时,一切众生亦应 俱入。譬如怨雠,或千或百。若一人可和千百,则千百亦和一人相怨。道性亦尔,一人时和 。一切众生道性,不一不二,究竟平等。犹如虚空,一切众生同共有之。天尊告曰:善男子 ,深山有宝,名曰上胜,人若取之,则成富有。众生道性,亦复如是。善才又言:如所说上 胜宝者,是一是多?若一者,一人得已,则应有尽。山空宝尽,云何而言,一切众生修持净 戒得入一乘海空智藏?若是多者,云何而言是海空者,非一切法,众生道性亦如是耶?天尊 答曰:善男子,譬如一路,或大或小,一切众生,悉于中行,无障碍故。道性众生,亦复如 是。善男子,譬如宝珠,唯有一门,虽有人多,经游出入,曾无逼怎亦无人能破坏宝珠而赍 持去。道性众生,亦复如是。善男子,譬如桥梁,随诸行人,或重或轻,以是桥梁,无有增 减。众生道性,亦复如是。又譬如盐味,置于诸物,乃至水中,皆悉咸物。物不名盐,盐不 名物,乃至水中,亦复如是。名字虽变,性不失偏。五味之中,皆悉咸味。若有饮水,盐味 甚逼,实不见盐于水中。众生道性,亦复如是。维遍五道,长短异身,而道性常一不异。

◎三相论

《海空智藏经》云:三相者,所谓有相,非有相,非无相 。若照此相,则得入于智慧之源。夫观三相,舛越不同。自有众生,从有相观,入至无相; 自有众生,从无相观,入至有相;自有众生,神意定然,非彼二相,而得观见有无之相。善 男子,若有众生,作人学人,常运其心,从有观无,而树意,言:我见万物,今虽现有,必 归于无。当知一切,尽是虚无,非有实事。无湛然慧,无观空慧,无应用慧。当知此人,是 为断见,虽似智慧,而乖其宗。善男子,若复有人,常运其心,从无观有而树意,言:即此 世中,皆从无生,向本无此,而今有之,有何缘生,必因于无。是知无中,皆悉有有。以有 有故,一切无无。当知此人,是为狭见。虽以智慧,而失其宗。善男子,若复有人,常运其 心,从非有非无中观于有无而树意,言:即世众生,悉皆非有,亦复非无。所以尔者,若言 有者,则终归无;若言无者,今见则有;若必尔者,则为不定。不定业故,不得出生。人天 果报,当知六道,形有则有,形灭则无。若作此观,是谓成见,非谓智慧。如此三见,失智 慧本。善男子,若复有人,观于三者,作如此心曰:“我观一切无,即是寂寞,不能生 物。豁然不动,不能感应。善男子,譬如大山,善能兴云生雨,如此等从有出有,决定当知 无无不出。又复观于即有形质。即此形质,是有象有;离此形质,无处名有。又复观于非有 非无。善男子,譬如风声,声响遍彻。如此等例,风质非无,质不可得。若言实有,又非碍 著。响亦如是。应知此例,非有非无。若有学人作此观者,亦皆失于智慧之本。

善男子,复有人观于三相,作四种意,妙无妙有,粗无粗有。明此 四意,自然能见非有非无。何谓妙无?即是道性。以何因缘,道性之理,自为妙无,以渊寂 故,以应感故。若以住于渊寂之地,观于诸有,则见无相;若以住于感应之地,观于诸有, 则见有相。善男子,若言道性,命为无有中有应感;若言道性,令为有者而实寂泊。以是当 知道性之有,非世间有;道性之无,是谓妙无。何等因缘?观于妙有,即是应感。法身之端 ,岩茂发起,超绝三有。虽有其质,不同凡有。以是因缘,谓为妙有。善男子,以何因缘, 观于粗无?粗无即无,无感无应,空处寂漠,豁然而已,谓为粗无。善男子,以何因缘,观 于粗有?若粗有者,即是质碍。以碍著故,谓为粗有。善男子,若能善知,遍此四意,分别 体相,当知此人已得知非有非无。以何因缘,而得知之?即寻道性义理得之。若有学人,习 观三相,了此四意,则为入于智慧宝城,游智慧室,坐智慧床,餐智慧食,是得智慧机相之 本。

◎真相论

曜明真人稽首问天尊曰:不审世间真相,为一相耶? 天尊告言:曜明真士,今当问子,子之所见,为法见耶?曜明答曰:世间真相,有法见耶? 有相见耶?天尊答曰:告言真相,世间本无差别,众生所见,未能通达。但观其相,未能见 法,是故分别。世间真相,其相不同。今以慧眼,观世间相,即相是真。能了真相,名为见 法。以是之故,不坏世间,而得真相。曜明又曰:不坏世间而得真相,未审世间,何以为相 ?而言不坏,即是真相。天尊曰:世间相者,即是无明,贪著爱见,瞋恚愚痴等诸烦恼,是 世间相。若人能知,烦恼性空,本无贪爱,无明永静,无法可断。以是当知,不断烦恼,而 得真相。无相无断,无得无明,无法,无断,无得,名断烦恼。无断,名得真相。以是当知 ,不断烦恼,而得真相。如向所说,是有二种:一者相见,二者法见。法见之人,言得真相 ;相见之人,言得烦恼。以是当知,法见之人,常得妙本,故得真相。相见之人,常观粗迹 ,故得烦恼。若人能知烦恼性空,未曾有法,从迹观本,名得法见。

◎阴阳五行 论

阴潜阳内,阳伏阴中。阴得阳蒸,故能上升,阳得阴制,故能下降。阳蒸阴以 息气,阴凝阳以澄精。日月升降,乾坤交泰,而万化成焉。阴阳自少至老,而分为五行。少 阳成木,老阳成火。少阴成金,老阴成水。参而和之,而成夫妇。火性炎蒸,木性劲直,金 性坚刚,水性润滋,土性和柔。故木以发之,火以化之,水以滋之,土以和之,金以劲之, 故得品物成焉。五胜者,皆以生我为利,克彼为用。利用相乘,故有成败。经云:“五 行相克,万物悉可全。”云动静者,终始之道,聚散者,化生之门也。阳其动乎?阴其 处乎?动以生之,静以息之。淳阳不生,淳阴不成。阴阳更用,昼夜相资。昼日行阳,夜月 行阴。阳养于阴,阴发于阳,而明生焉。阳和气者,发于春,王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九 地之下反有阳,九天之上反有阴。故十一月卦辞云:《复》见其天地之心乎?阳在下也。阳 伏地内,潜静之时,故见天心。其在人也,肾藏于阳,脑潜于阴。及其老也,和气不足,阴 阳将散,则阳上升,阴下降。故脑热而肾冷。肾无阳气,则脚无力;脑无阴气,则眼目不明 。故阴阳不交,万物不成。纯阳亢极,则日月无光,草木以之焦枯。纯阴滞畜,则霖雨淫渼 ,水淹以之漂荡。故阴阳相磨,天地相荡。震而为雷,击而为电,鼓而为风,结而为雹,蒸 而为云雾,液而为雨露,凝而为霜雪。和气为民人,偏气为禽兽,杂气为草木,烦气为虫鱼 。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图文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