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与养生

道教之音 张长弓

2015-09-24 13:07:34

穿衣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生存的一个发明创造。它的本意是防寒保温,保护人体不受外界物理、化学、生物的侵袭,防止外伤和疾病。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把“衣着美”看得比“健康美”更重要,这就颠倒了主次关系。衣着虽是生活小事,但是对养生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应随时注意,以冷暖宜身为适,不能单纯追求所谓的“美”。

四季都有穿衣重点。春天最讲究下厚上薄,因为人体下半部血液循环比上半部差,很容易遭受风寒侵袭,尤其腿部要充分保暖。夏天防晒要穿深色衣服,颜色越深,紫外线防护性能越高。“秋冻”最适合身体健康的年轻人,穿多了出汗过多容易导致阳气外泄,不利于养生;体质弱的人和老人孩子则要及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感冒。冬天要做到“八分暖”,腰腹保暖最重要,因为这里一旦受寒,会影响全身脏腑气血运行。尤其患有心血管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的人,还有身体虚弱的老年人,最好白天带个腹带,晚上用热水袋暖暖腰腹部,都有助于提高抗病能力。

怎样穿着是一门学问,由于各人的体质和爱好不同,对冷暖反应敏感性也有异,所以衣着的选择是因人而异,但是也有规律可循。

一、四季着装的规律

(一)、春季着装

春季是我国气候中冷暖交替、气候多变的季节。今天是春风荡漾,明天则会寒风袭人;白天是气候宜人,早晚却会寒冷异常。故春天的穿衣有其特殊性,宜早晚增衣,中午减衣。衣着的实用性表现为保暖御寒,增减随意,美观得体,松紧适宜。春季穿衣应从衣料、款式、色彩等方面来考虑。

1.衣料的选择

春天的气候忽冷忽热,所以在选择衣料时首先要选择具有一定的保暖性而又要柔软透气吸汗的衣料,如纯棉、纯丝绸的料子最适宜做内衣内裤,对皮肤有保养作用,不会引起皮肤瘙痒症;全毛薄花呢、女衣呢是春天套装的上好选料;全棉细帆布、磨绒斜纹布、灯芯绒等也是上佳的春季服装面料,可以做成各类休闲茄克、衬衫及长裤。
总之,春天衣料要选择既能防风保暖而又透气导汗的衣料。在色泽的选择上可根据年龄和肤色来进行挑选,红、橙、黄是暖色,符合春天的热烈、明快,适合于青少年; 特罗凯 绿、蓝、紫为冷色,色调清新、素雅,适合中、老年人在春天穿着。

2.款式的选择

风衣

造型线条流畅,衣领可敞可紧,腰可束可放,能抵御寒意,增添自如,适合在初春的早晚穿着,或在春雨绵绵的日子里穿着。

茄克衫

其款式特点主要是腰腹部紧束,对襟用链连接。敞开能透气散热,拉上能防风保暖。初春时节的茄克衫可选用全棉细帆布、灯芯绒等作面料,春末可选用真丝来作面料。

西装

薄型挺刮的西装是男士在春季最好的选择;。格列卫  西装套装与套裙也是女士们在春天必备的服装。

休闲运动装

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穿上休闲的运动装,远足、打球、钓鱼,行动方便,与大自然和谐,使人心身彻底放松。同时各种质地轻柔、色彩鲜艳、品种款式众多的薄型羊毛衫也是年青人较佳的选择。

3.鞋袜的选择

随着春天的到来,人们的活动增加,常常远足郊游或举家外出进行空气浴、日光浴以吐故纳新,故春季鞋袜的选择也很有讲究。春天皮肤易过敏,袜子最好选择纯棉的。春天鞋子最好选择宽松些的,郊游远足时选择皮革面料的运动鞋;家居时可选择皮拖鞋,即保暖又透气;上班时可选择软牛皮面料皮鞋。总之春季的鞋袜既要能保暖防寒,又要能透气防湿,还要穿着舒适。

(二)夏季着装

夏天天气闷热,人们都想穿的少点,漂亮点。但是很多衣服虽然好看,时尚并不见得健康。夏天因为大家总出汗,所以衣服应该以吸汗透气为主。

衣服能否散热吸汗与衣服的面料和纺织方面有直接关系。有关人士做过调查,同样在25度左右的气温,湿度50%到70%,人造纤维吸湿度在10%到14%,蚕丝织品为8%到11%,亚麻织品在8.5%到12%,棉制品在6%到9%,而合成纤维还不到1%,维纶不到3%。所以,夏季就算身上穿着很“暴漏”的尼龙衣服也会感到很闷热的,因为尼龙面料就是不吸汗。尤其是女士们爱美的同时,最好选择真丝、亚麻和棉制品的服饰。

衣服是否透气与衣服的纺织方法有关系。衣服的透气性方面,纺织品经纬之间呈直通气孔的比交错排列呈斜纹气孔要明显强很多。

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帅哥美女穿着牛仔衣服,牛仔短裤,较薄的牛仔裤等。其实,牛仔裤之类的衣服根本不适合夏季穿,因为它很硬,再薄的牛仔裤也很硬。女士穿牛仔裤会阻碍女性阴部湿热气体的散发,容易滋生细菌的繁殖,容易感染炎症等。男士也不适合,过紧的衣裤如牛仔裤,在炎热的夏季很容易导致股癣,不利于睾丸发育等问题。除了牛仔裤,各种样式的紧腿裤,都不合适。夏季服装一定要宽松柔软,开口部位不宜过瘦。

夏天热出汗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与其让汗湿盘滞体内,我们不如在着装方面“帮助”它蒸发出来,适度的出汗不但可以调节人体体温还有助于身体内的毒素淤积物排泄。

夏季,老年人不要穿深色的衣服,要选择那些吸汗能力强、通气性好、开口部分宽、穿着舒服、便于洗涤的衣服,以便体热的散发、传导。丝绸不易与湿皮肤紧贴,易于散热,做夏装最合适。冬季,老年人要选择那些保暖性能好的衣服,但不要穿得太多,以免出微汗,经冷风一吹,反而容易感冒。

(三)秋季着装

地气转寒,也就是说秋季到了,大地开始变得越来越冷了,到了秋季,学会如何穿衣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

我国很早以前就有“薄衣御寒”养生法,明确指出“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也就是说秋天不要太快地添加衣服。这样,就避免了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伤耗、阳气外泄,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守的养生需要。所以秋冻要冻得合理、冻得适时、冻得健康。

讲究秋冻的原因是,秋冬之后,天气变凉,人的毛孔要闭合起来防着凉,如果过早就把厚衣服穿上了,毛孔就会因为受热而开放,突然降温带来的寒气就容易透过毛孔伤人

1、秋冻要有度

黄帝内经》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又说“从之则苛疾不起,逆之则灾害生”。古人并不笼统地主张天热了还要“捂”,天冷了还要“冻”。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当天气骤然变冷时,适当添加衣物还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会招灾惹病。

2、温度来考量

早晚温差大就应该及时添加衣被,否则,极容易患上感冒,而支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3、衣服稍肥点

秋季干燥,紧身衣裤不但妨碍关节和肢体活动,还会摩擦皮肤、压迫皮下组织,有碍血液循环。秋天衣着应以宽松为主,衣料以柔软下垂为宜,还可以有效预防过敏。

4、颜色要鲜艳

秋天人容易困倦没精神,而颜色艳丽的衣服可以有效改善疲惫,起到醒脑提神的作用,建议穿红色、橙色和黄色。红色能刺激身体兴奋、产生温暖感,增加心率、脑电波的活动及呼吸频率;橙色能增加食欲、缓解疲劳,对乏力、过敏和便秘有一定改善作用;黄色是最有助于记忆的颜色,这种颜色也能升高血压,提高心率,改善心情。

5、少穿化纤衣

秋天干燥、风大,尽量别贴身穿羊毛或化纤类衣服,以免刺激皮肤引起瘙痒。秋天也最容易起静电,因此应该穿纯棉面料,不要因为耐脏和洗涤方便而穿化纤面料的衣物。另外,洗衣服时最好加入一些衣物柔顺剂。

秋季里适度的凉爽刺激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有助于提高人体对低温的适应力。不过,秋季早晚温差大,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穿薄而多层的套装,这样比穿厚而单层的衣服保暖性能更好,光线充足时还可以随时脱掉外套。此外,秋季要少穿露肩装,以免颈背肌肉因寒气侵入诱发颈椎病;少穿露脐装,以免腹部受凉;女性不要赤脚穿鞋,以免受寒着凉,导致子宫、下腹部血液循环不畅。外出时可随身备一条长围巾,以备气温突变随时保暖。

(四)冬季着装

冬天气温低,气候干燥,皮肤处于收敛状态,血液大部分集中到皮肤深层,而且皮肤的皮脂腺与汗液分泌减少,皮肤变的干瘪,缺少弹性,受寒冷刺激易发生冻伤和皲裂。李艳玲指出,冬季防寒保暖,须根据“无扰乎阳”的养藏原则,做到恰如其分。衣着过少过薄,既消耗阳气,又易感冒;衣着过多过厚,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入侵。

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冻”这条谚语,知道了春天不必急于脱棉衣秋天不必急于“重装”,但对于冬天该捂还是该冻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多人并不知悉。就此,我们认为,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冬季的着衣以感觉到不冷就好,不必穿很多,他也引用了一句古语:衾浓非所益,衣单正所宜。

如果在冬天穿衣过厚,则容易出汗,这样就易为风寒所伤,从而感冒。当然,对于体弱多病和阳虚有寒者就需要多加衣服了。阳虚者多有面色恍白、手脚发凉、平时怕冷等特征。

在冬天,对于三个部位的保暖要特别注意,中医认为,人体的关节、腹、脚这三个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对这些部位可以给予特别“照顾”。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因此,尤其对于有气管炎的人来说,鞋子要穿暖和些。

那么冬季怎么穿衣,才能让自己在外面不受冻呢?要遵循以下3种法则,防寒保暖也可以很简单。

1、材质上,“内薄软、中保暖、外防风”。

衣物本身并不产热,而是通过缓冲冷空气和体表热空气间的对流保存热量,如果内衣穿得过厚,不仅不舒适,还会增加内衣里的空气对流,使保暖性下降,因此内衣应以薄、软的棉织材质为主。中层衣服不和皮肤接触,属于保暖层,吸湿性要强,羊毛、羊绒、纯棉材质最合适。上衣可以穿羊毛衫、羊绒衫、棉线针织衫,下身可以穿羊绒裤。外衣要以防风为主,面料要致密,不宜穿着毛线编织的外套。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体质较弱,可以在中、外层之间加一件毛背心。

2、款式上,“内贴身、中宽松、外收口”。

冬季干燥,皮肤敏感,因此内衣要贴身、柔软、没有刺激性,但要注意,保暖内衣容易产生静电,减少皮肤水分,因此不可贴身穿,以免引起瘙痒。中层衣服不要过紧,适度宽松,否则不但不利于保暖,还会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减弱御寒能力。过度宽松肥大容易钻风,冷空气乘虚而入,很容易造成热量散发,影响局部保暖,因此外衣的领口、袖口、腰部、脚踝等处最好有收口设计。

3、部位上,“顾两头、腿要厚、腰别露”。两头指的是头和脚。

人体热量大部分从头部散发,所以出门一定要戴上帽子,最好能遮头,风大可以选择防风的皮帽。颈部受寒可能引发血管收缩和颈部肌肉痉挛,所以一定要戴围巾或穿件高领衫,尤其不要让脖颈后面暴露在外。棉鞋鞋底要厚,鞋头尖、鞋帮低、鞋底薄都不利于足部保暖。腿部是冬季保暖的重中之重,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会觉得暖和,这也是建议老人穿衣“上装要薄下装要厚”的原因。建议深冬以后穿羊毛裤保暖,爱美女士尽量少穿裙子,减少双腿裸露的时间,必要时可戴上护膝,保证关节保暖。

二、着装方面的几个问题

1、关于“春捂”

“春捂”,即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宁可捂着点,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否则由于初春咋暖还寒,气温变化大,过早穿着单薄,一旦气温降低,身体会难于适应,抵抗力下降,加上春季细菌病毒活跃,更易诱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春季传染病。女性过早换裙装,还会导致关节炎和多种妇科病。

从古至今,善于养生的专家们都十分重视“春捂”的养生之道。民间常常流传着“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的俗语。专家认为,“春捂”这种民间的传统习惯有一定道理,特别是在早春时节,咋暖还寒,“捂”着点儿较容易适应季节的变化,但也要恰当为之。一般的做法是:

(1)“下厚上薄”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认识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中国古代养生家提出了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的主张,《老老恒言》也有“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之说,既养阳又收阴,与自然气候变化协调一致,可谓“天人相应”。这也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易受寒冷侵袭的观点相吻合。

(2)要照顾好“首足”两头

为防风寒侵袭,不要过快穿上衣袂飘飘的春装和单鞋。比如,不少女孩一到春季就开始穿短裙单鞋,这对身体很不好:脚和小腿是人体三阴经和三阳经的总汇,小腿内侧为肝、脾、肾三阴经,外侧为胆、胃、膀胱三阳经,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一定要注意保暖。纵然偶尔升温,也应从上身递减衣物,这样可避免关节炎、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生。

(3)别捂过头

“捂”带有一点热的意思,即衣服仍应适当多穿一些,但是不能过多出汗。春季气温时高时低,如果升温了还里三层外三层的捂着,出汗多也容易生病。因而“春捂”并不是衣服穿的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即衣物增减既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素质。

春季气温日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而晴日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可适当减衣服。一般来说,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超过15℃就要脱掉棉衣,否则就会超出身体的耐热限度,体温调节中枢就会适应不了,对健康不利。

“春捂”的规律是:

(1)“捂”多久?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0天—15天。否则过早脱掉棉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为不适应而受寒,从而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2)何时该“捂”?

从温度上讲,通常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低于15℃最好继续“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带来的不便;而当超过15℃,则可考虑脱点衣服了。从感觉来说,若“捂”着时不觉得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即便气温稍高于15摄氏度也不必急着脱衣;若感觉“捂”出了汗,就不妨早点换装。另外,当天气预报预告昼夜温差超过7—10摄氏度,或冷空气到来前一两天,也要“捂”起来。

(3)怎么“捂”?

春捂应该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且能根据天气变化和自身体能素质适当“递减衣物”。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四季保健,从饮食起居和身体锻炼上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

春季穿衣要讲究“捂”,但不是随便“捂捂”就能达到保健效果。春季穿衣多少因人而异,但要掌握一条标准,就是不能出汗又暖和,一旦出汗,就要适当减一点衣服。

2、关于“秋冻”

“春捂秋冻”是民间总结的养生俗语。

秋天与春天身体的表现是不同的,天气渐渐转凉,此时,虽然也是中午热、早晚凉,但秋天时,经过夏天的炎热,出汗多,体内的盐分丢失得比较多,夏天毛孔都是张开的,而秋天渐渐冷了,毛孔是收缩的、闭合的。如果天气稍冷就急着加衣,皮肤未经严寒,抵抗力就会下降,此时则要冻冻。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同时,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受风,更容易伤风感冒。

很多人都以为秋冻就是秋季可以穿少点。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

秋季风大,腿部建议穿得能稍微厚点,比如着厚点的牛仔裤等都可以,千万不要穿个裙子,搭个能看得见肉的丝袜,风会吹到膝盖骨,重者还会引起风湿。

有些女子还穿着短款的露脐衣,肚脐眼是最吸风的地方,风吹到肚子里,肚子会发寒,由寒生胀,由胀生痛,尤其是在经期,会引起宫寒等。

秋季穿太厚了,一运动就热了身体出汗,这个时候就得脱衣服,一脱衣服,又凉下来就容易引起感冒。秋季天气干燥,感冒又会引起咳嗽,所以最好是适当着衣,不要凉到,也不要捂太厚。

尤其是戴着帽子,容易头部上火,出现流鼻血等。再冷不怕冻头,头最怕发热,戴个帽子,头捂得晕晕乎乎的。

秋季怕冻脚,脚要保护好,脚冷,肚子也会受凉甚至发胀。尤其是在经期更不能受凉。

穿个背心搭个棉衣,这样是不会冻着,但是棉衣是外套,外套中的甲醛含量应该是C类,但是能直接跟身体接触的衣物甲醛含量应该是B类,所以穿个背心直接穿棉衣对身体健康有影响。最好是搭个长袖T再穿棉衣也可。

3、秋季穿衣的五大禁忌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适时添衣成了人们早晚需要考虑的保健问题。但是,许多现代女性却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在冷空气频繁来袭之时,还一如既往地穿着“露脐装”“露腰装”“吊带衫”或者常穿紧身内衣裤和牛仔裤。殊不知不注意合理穿衣,可能会令女性患上不孕症。

(1)、露脚穿凉鞋易痛经

俗话说,病从寒起,寒从脚生。因此足部的保暖很重要,尤其是女性需要特别注意。秋季早晚温差大,而且又多雨,喜欢赤脚穿时尚凉拖的女性极易因此受寒着凉,导致子宫、下腹部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经期提前或延迟,严重者还会因子宫肌痉挛、组织缺血而致痛经。

专家建议,即使在秋天多雨季节,最好也不要为贪图方便赤脚穿凉拖。在室内空调房里,最好还要记得穿双薄丝袜。

(2)、秋季少穿高领衣

高领衣是常见的秋季御寒服装,不过,专家提醒您,穿高领衣可要当心“衣领病”。据了解,“衣领病”又叫“衣领综合征”,医学上称之为“颈动脉窦综合征”,导致这种症状主要是高领或领带过紧压迫了颈动脉窦,从而引起血压快速下降和心率减速,致使脑部供血迅速减少,以至出现头晕或晕厥等现象。

预防“衣领综合征”,最好的办法就是穿适合的高领衣服,系领带和领结时切勿过紧。特别是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甲亢等病症的人,更应避免穿过紧的高领衣服。一旦发现“衣领综合征”的病人,应迅速将病人仰卧,并解开衣领,抬高双下肢,让更多的血液回流心脏,使病人尽快恢复过来。

(3)、露肩装易发颈椎病

颈椎病的诱因很多,落枕、睡姿不当都可能会引发颈椎病。另外,引起颈椎病的原因和受凉有很大关系。秋季气温较凉,此时依然常穿吊带装、露背装的女性,颈背肌肉很容易因寒气侵入诱发颈椎病。

专家提醒,爱美女性秋凉后还应尽量少穿露肩、露背装,以免颈椎、腰椎受寒。如果一定要穿,不妨在外加件镂空的小外套,或者披条质地柔软的丝巾,既能够保护颈椎,又不失仪态。

(4)、露脐装虽亮眼,当心病从“脐”入

入秋以来,很多爱美女性仍穿露脐,导致肚脐受凉,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系统疾病。

肚脐是胎儿脱离母体后,被剪断的一小部分脐带经过一段时间后脱落,形成“疤眼”,虽然肚脐已不能发挥实际的生理作用,但它通人体内外,是保健要穴,中医称之为“神阙”或“脐中”穴,它既是治疗某些疾病的重要穴位,也是人体对外界抵抗力最薄弱的部位,是某些病毒侵入肌体的“门户”。

因此,在着露脐装时应注意对脐部的养护。首先要注意脐部的卫生,要常清洗积于此的汗液。其次就是要注意防“风”,早、晚天气较凉爽,或者阴雨天气温较低时最好不要穿过露的服装,电扇、空调的凉风不要正对着脐部猛吹,穿露脐装骑摩托车或自行车时车速不宜太快等,以防病从“脐”入。

(5)、紧身牛仔裤秋天要少穿

入秋后,妇科炎症的患者多了起来,其中以霉菌性阴道炎居多。霉菌是一种真菌,一般性的消毒剂很难将它彻底杀灭,汗液中的一些有机物对霉菌来说是很好的“粮食”。

入秋后,很多女性喜欢穿紧身内裤和牛仔裤,这样便在特殊部位营造了一个高温潮湿的小气候,便于霉菌大量繁殖。所以紧身牛仔裤秋天要少穿。

4、冬季穿衣的注意事项

冬季穿衣要有一定的件数和适宜的厚度。羽绒服有一定的厚度,羊毛织物的气孔不是直通的,都能给人带来适宜的衣服小气候。皮类服装几乎可以阻绝衣服内的空气对流,冬季外出时着皮装,保暖效果最佳。

为了御寒,很多人戴上了口罩,其实这样反而会降低人的御寒能力,更容易感冒。因为鼻黏膜里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其功能是对进入鼻腔的冷空气进行加热加湿。当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一般已接近体温。要是整天戴着口罩,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锻炼,稍微受寒,就容易感冒。

衣领过紧会使颈部血管受到压迫,使输送到脑部和眼部的营养物质减少,进而影响视力,也会影响颈椎的正常活动,容易导致颈椎病。有些穿高领衣服的人在转头时速度过快,会诱发心动过缓甚至心脏骤停以及低血压,造成脑部血流的减少和暂时中断,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面色苍白、神志不清。

小孩穿衣宜少不宜多。专家提醒:不要给宝宝穿化纤衣服,化纤衣服易产生静电,它会加重皮肤的干燥和不透感。不要给宝宝穿高领毛衣或绒衣,虽然它可抵御风寒,但容易引起颈部瘙痒及荨麻疹。不要给皮肤过敏的宝宝穿羽绒棉服,因它可诱发全身皮肤出现皮疹及支气管痉挛。

冬季的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室内外温差太大,人体因难以适应而容易诱发感冒等病症。据专家研究,令人体感觉舒服的空气温度有个范围,气温过高,不仅造成体感不适,易致疾病,而且还影响高级神经活动和植物神经机能,会使人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确性和协调性变差、反应速度降低等等。

(供稿:张长弓)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上一篇:喝水与养生
下一篇:睡眠与养生
|

穿衣与养生

道教之音 张长弓

2015-09-24 13:07:34

|
穿衣与养生
|

穿衣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生存的一个发明创造。它的本意是防寒保温,保护人体不受外界物理、化学、生物的侵袭,防止外伤和疾病。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把“衣着美”看得比“健康美”更重要,这就颠倒了主次关系。衣着虽是生活小事,但是对养生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应随时注意,以冷暖宜身为适,不能单纯追求所谓的“美”。

四季都有穿衣重点。春天最讲究下厚上薄,因为人体下半部血液循环比上半部差,很容易遭受风寒侵袭,尤其腿部要充分保暖。夏天防晒要穿深色衣服,颜色越深,紫外线防护性能越高。“秋冻”最适合身体健康的年轻人,穿多了出汗过多容易导致阳气外泄,不利于养生;体质弱的人和老人孩子则要及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感冒。冬天要做到“八分暖”,腰腹保暖最重要,因为这里一旦受寒,会影响全身脏腑气血运行。尤其患有心血管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的人,还有身体虚弱的老年人,最好白天带个腹带,晚上用热水袋暖暖腰腹部,都有助于提高抗病能力。

怎样穿着是一门学问,由于各人的体质和爱好不同,对冷暖反应敏感性也有异,所以衣着的选择是因人而异,但是也有规律可循。

一、四季着装的规律

(一)、春季着装

春季是我国气候中冷暖交替、气候多变的季节。今天是春风荡漾,明天则会寒风袭人;白天是气候宜人,早晚却会寒冷异常。故春天的穿衣有其特殊性,宜早晚增衣,中午减衣。衣着的实用性表现为保暖御寒,增减随意,美观得体,松紧适宜。春季穿衣应从衣料、款式、色彩等方面来考虑。

1.衣料的选择

春天的气候忽冷忽热,所以在选择衣料时首先要选择具有一定的保暖性而又要柔软透气吸汗的衣料,如纯棉、纯丝绸的料子最适宜做内衣内裤,对皮肤有保养作用,不会引起皮肤瘙痒症;全毛薄花呢、女衣呢是春天套装的上好选料;全棉细帆布、磨绒斜纹布、灯芯绒等也是上佳的春季服装面料,可以做成各类休闲茄克、衬衫及长裤。
总之,春天衣料要选择既能防风保暖而又透气导汗的衣料。在色泽的选择上可根据年龄和肤色来进行挑选,红、橙、黄是暖色,符合春天的热烈、明快,适合于青少年; 特罗凯 绿、蓝、紫为冷色,色调清新、素雅,适合中、老年人在春天穿着。

2.款式的选择

风衣

造型线条流畅,衣领可敞可紧,腰可束可放,能抵御寒意,增添自如,适合在初春的早晚穿着,或在春雨绵绵的日子里穿着。

茄克衫

其款式特点主要是腰腹部紧束,对襟用链连接。敞开能透气散热,拉上能防风保暖。初春时节的茄克衫可选用全棉细帆布、灯芯绒等作面料,春末可选用真丝来作面料。

西装

薄型挺刮的西装是男士在春季最好的选择;。格列卫  西装套装与套裙也是女士们在春天必备的服装。

休闲运动装

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穿上休闲的运动装,远足、打球、钓鱼,行动方便,与大自然和谐,使人心身彻底放松。同时各种质地轻柔、色彩鲜艳、品种款式众多的薄型羊毛衫也是年青人较佳的选择。

3.鞋袜的选择

随着春天的到来,人们的活动增加,常常远足郊游或举家外出进行空气浴、日光浴以吐故纳新,故春季鞋袜的选择也很有讲究。春天皮肤易过敏,袜子最好选择纯棉的。春天鞋子最好选择宽松些的,郊游远足时选择皮革面料的运动鞋;家居时可选择皮拖鞋,即保暖又透气;上班时可选择软牛皮面料皮鞋。总之春季的鞋袜既要能保暖防寒,又要能透气防湿,还要穿着舒适。

(二)夏季着装

夏天天气闷热,人们都想穿的少点,漂亮点。但是很多衣服虽然好看,时尚并不见得健康。夏天因为大家总出汗,所以衣服应该以吸汗透气为主。

衣服能否散热吸汗与衣服的面料和纺织方面有直接关系。有关人士做过调查,同样在25度左右的气温,湿度50%到70%,人造纤维吸湿度在10%到14%,蚕丝织品为8%到11%,亚麻织品在8.5%到12%,棉制品在6%到9%,而合成纤维还不到1%,维纶不到3%。所以,夏季就算身上穿着很“暴漏”的尼龙衣服也会感到很闷热的,因为尼龙面料就是不吸汗。尤其是女士们爱美的同时,最好选择真丝、亚麻和棉制品的服饰。

衣服是否透气与衣服的纺织方法有关系。衣服的透气性方面,纺织品经纬之间呈直通气孔的比交错排列呈斜纹气孔要明显强很多。

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帅哥美女穿着牛仔衣服,牛仔短裤,较薄的牛仔裤等。其实,牛仔裤之类的衣服根本不适合夏季穿,因为它很硬,再薄的牛仔裤也很硬。女士穿牛仔裤会阻碍女性阴部湿热气体的散发,容易滋生细菌的繁殖,容易感染炎症等。男士也不适合,过紧的衣裤如牛仔裤,在炎热的夏季很容易导致股癣,不利于睾丸发育等问题。除了牛仔裤,各种样式的紧腿裤,都不合适。夏季服装一定要宽松柔软,开口部位不宜过瘦。

夏天热出汗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与其让汗湿盘滞体内,我们不如在着装方面“帮助”它蒸发出来,适度的出汗不但可以调节人体体温还有助于身体内的毒素淤积物排泄。

夏季,老年人不要穿深色的衣服,要选择那些吸汗能力强、通气性好、开口部分宽、穿着舒服、便于洗涤的衣服,以便体热的散发、传导。丝绸不易与湿皮肤紧贴,易于散热,做夏装最合适。冬季,老年人要选择那些保暖性能好的衣服,但不要穿得太多,以免出微汗,经冷风一吹,反而容易感冒。

(三)秋季着装

地气转寒,也就是说秋季到了,大地开始变得越来越冷了,到了秋季,学会如何穿衣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

我国很早以前就有“薄衣御寒”养生法,明确指出“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也就是说秋天不要太快地添加衣服。这样,就避免了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伤耗、阳气外泄,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守的养生需要。所以秋冻要冻得合理、冻得适时、冻得健康。

讲究秋冻的原因是,秋冬之后,天气变凉,人的毛孔要闭合起来防着凉,如果过早就把厚衣服穿上了,毛孔就会因为受热而开放,突然降温带来的寒气就容易透过毛孔伤人

1、秋冻要有度

黄帝内经》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又说“从之则苛疾不起,逆之则灾害生”。古人并不笼统地主张天热了还要“捂”,天冷了还要“冻”。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当天气骤然变冷时,适当添加衣物还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会招灾惹病。

2、温度来考量

早晚温差大就应该及时添加衣被,否则,极容易患上感冒,而支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3、衣服稍肥点

秋季干燥,紧身衣裤不但妨碍关节和肢体活动,还会摩擦皮肤、压迫皮下组织,有碍血液循环。秋天衣着应以宽松为主,衣料以柔软下垂为宜,还可以有效预防过敏。

4、颜色要鲜艳

秋天人容易困倦没精神,而颜色艳丽的衣服可以有效改善疲惫,起到醒脑提神的作用,建议穿红色、橙色和黄色。红色能刺激身体兴奋、产生温暖感,增加心率、脑电波的活动及呼吸频率;橙色能增加食欲、缓解疲劳,对乏力、过敏和便秘有一定改善作用;黄色是最有助于记忆的颜色,这种颜色也能升高血压,提高心率,改善心情。

5、少穿化纤衣

秋天干燥、风大,尽量别贴身穿羊毛或化纤类衣服,以免刺激皮肤引起瘙痒。秋天也最容易起静电,因此应该穿纯棉面料,不要因为耐脏和洗涤方便而穿化纤面料的衣物。另外,洗衣服时最好加入一些衣物柔顺剂。

秋季里适度的凉爽刺激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有助于提高人体对低温的适应力。不过,秋季早晚温差大,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穿薄而多层的套装,这样比穿厚而单层的衣服保暖性能更好,光线充足时还可以随时脱掉外套。此外,秋季要少穿露肩装,以免颈背肌肉因寒气侵入诱发颈椎病;少穿露脐装,以免腹部受凉;女性不要赤脚穿鞋,以免受寒着凉,导致子宫、下腹部血液循环不畅。外出时可随身备一条长围巾,以备气温突变随时保暖。

(四)冬季着装

冬天气温低,气候干燥,皮肤处于收敛状态,血液大部分集中到皮肤深层,而且皮肤的皮脂腺与汗液分泌减少,皮肤变的干瘪,缺少弹性,受寒冷刺激易发生冻伤和皲裂。李艳玲指出,冬季防寒保暖,须根据“无扰乎阳”的养藏原则,做到恰如其分。衣着过少过薄,既消耗阳气,又易感冒;衣着过多过厚,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入侵。

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冻”这条谚语,知道了春天不必急于脱棉衣秋天不必急于“重装”,但对于冬天该捂还是该冻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多人并不知悉。就此,我们认为,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冬季的着衣以感觉到不冷就好,不必穿很多,他也引用了一句古语:衾浓非所益,衣单正所宜。

如果在冬天穿衣过厚,则容易出汗,这样就易为风寒所伤,从而感冒。当然,对于体弱多病和阳虚有寒者就需要多加衣服了。阳虚者多有面色恍白、手脚发凉、平时怕冷等特征。

在冬天,对于三个部位的保暖要特别注意,中医认为,人体的关节、腹、脚这三个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对这些部位可以给予特别“照顾”。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因此,尤其对于有气管炎的人来说,鞋子要穿暖和些。

那么冬季怎么穿衣,才能让自己在外面不受冻呢?要遵循以下3种法则,防寒保暖也可以很简单。

1、材质上,“内薄软、中保暖、外防风”。

衣物本身并不产热,而是通过缓冲冷空气和体表热空气间的对流保存热量,如果内衣穿得过厚,不仅不舒适,还会增加内衣里的空气对流,使保暖性下降,因此内衣应以薄、软的棉织材质为主。中层衣服不和皮肤接触,属于保暖层,吸湿性要强,羊毛、羊绒、纯棉材质最合适。上衣可以穿羊毛衫、羊绒衫、棉线针织衫,下身可以穿羊绒裤。外衣要以防风为主,面料要致密,不宜穿着毛线编织的外套。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体质较弱,可以在中、外层之间加一件毛背心。

2、款式上,“内贴身、中宽松、外收口”。

冬季干燥,皮肤敏感,因此内衣要贴身、柔软、没有刺激性,但要注意,保暖内衣容易产生静电,减少皮肤水分,因此不可贴身穿,以免引起瘙痒。中层衣服不要过紧,适度宽松,否则不但不利于保暖,还会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减弱御寒能力。过度宽松肥大容易钻风,冷空气乘虚而入,很容易造成热量散发,影响局部保暖,因此外衣的领口、袖口、腰部、脚踝等处最好有收口设计。

3、部位上,“顾两头、腿要厚、腰别露”。两头指的是头和脚。

人体热量大部分从头部散发,所以出门一定要戴上帽子,最好能遮头,风大可以选择防风的皮帽。颈部受寒可能引发血管收缩和颈部肌肉痉挛,所以一定要戴围巾或穿件高领衫,尤其不要让脖颈后面暴露在外。棉鞋鞋底要厚,鞋头尖、鞋帮低、鞋底薄都不利于足部保暖。腿部是冬季保暖的重中之重,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会觉得暖和,这也是建议老人穿衣“上装要薄下装要厚”的原因。建议深冬以后穿羊毛裤保暖,爱美女士尽量少穿裙子,减少双腿裸露的时间,必要时可戴上护膝,保证关节保暖。

二、着装方面的几个问题

1、关于“春捂”

“春捂”,即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宁可捂着点,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否则由于初春咋暖还寒,气温变化大,过早穿着单薄,一旦气温降低,身体会难于适应,抵抗力下降,加上春季细菌病毒活跃,更易诱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春季传染病。女性过早换裙装,还会导致关节炎和多种妇科病。

从古至今,善于养生的专家们都十分重视“春捂”的养生之道。民间常常流传着“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的俗语。专家认为,“春捂”这种民间的传统习惯有一定道理,特别是在早春时节,咋暖还寒,“捂”着点儿较容易适应季节的变化,但也要恰当为之。一般的做法是:

(1)“下厚上薄”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认识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中国古代养生家提出了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的主张,《老老恒言》也有“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之说,既养阳又收阴,与自然气候变化协调一致,可谓“天人相应”。这也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易受寒冷侵袭的观点相吻合。

(2)要照顾好“首足”两头

为防风寒侵袭,不要过快穿上衣袂飘飘的春装和单鞋。比如,不少女孩一到春季就开始穿短裙单鞋,这对身体很不好:脚和小腿是人体三阴经和三阳经的总汇,小腿内侧为肝、脾、肾三阴经,外侧为胆、胃、膀胱三阳经,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一定要注意保暖。纵然偶尔升温,也应从上身递减衣物,这样可避免关节炎、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生。

(3)别捂过头

“捂”带有一点热的意思,即衣服仍应适当多穿一些,但是不能过多出汗。春季气温时高时低,如果升温了还里三层外三层的捂着,出汗多也容易生病。因而“春捂”并不是衣服穿的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即衣物增减既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素质。

春季气温日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而晴日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可适当减衣服。一般来说,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超过15℃就要脱掉棉衣,否则就会超出身体的耐热限度,体温调节中枢就会适应不了,对健康不利。

“春捂”的规律是:

(1)“捂”多久?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0天—15天。否则过早脱掉棉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为不适应而受寒,从而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2)何时该“捂”?

从温度上讲,通常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低于15℃最好继续“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带来的不便;而当超过15℃,则可考虑脱点衣服了。从感觉来说,若“捂”着时不觉得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即便气温稍高于15摄氏度也不必急着脱衣;若感觉“捂”出了汗,就不妨早点换装。另外,当天气预报预告昼夜温差超过7—10摄氏度,或冷空气到来前一两天,也要“捂”起来。

(3)怎么“捂”?

春捂应该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且能根据天气变化和自身体能素质适当“递减衣物”。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四季保健,从饮食起居和身体锻炼上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

春季穿衣要讲究“捂”,但不是随便“捂捂”就能达到保健效果。春季穿衣多少因人而异,但要掌握一条标准,就是不能出汗又暖和,一旦出汗,就要适当减一点衣服。

2、关于“秋冻”

“春捂秋冻”是民间总结的养生俗语。

秋天与春天身体的表现是不同的,天气渐渐转凉,此时,虽然也是中午热、早晚凉,但秋天时,经过夏天的炎热,出汗多,体内的盐分丢失得比较多,夏天毛孔都是张开的,而秋天渐渐冷了,毛孔是收缩的、闭合的。如果天气稍冷就急着加衣,皮肤未经严寒,抵抗力就会下降,此时则要冻冻。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同时,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受风,更容易伤风感冒。

很多人都以为秋冻就是秋季可以穿少点。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

秋季风大,腿部建议穿得能稍微厚点,比如着厚点的牛仔裤等都可以,千万不要穿个裙子,搭个能看得见肉的丝袜,风会吹到膝盖骨,重者还会引起风湿。

有些女子还穿着短款的露脐衣,肚脐眼是最吸风的地方,风吹到肚子里,肚子会发寒,由寒生胀,由胀生痛,尤其是在经期,会引起宫寒等。

秋季穿太厚了,一运动就热了身体出汗,这个时候就得脱衣服,一脱衣服,又凉下来就容易引起感冒。秋季天气干燥,感冒又会引起咳嗽,所以最好是适当着衣,不要凉到,也不要捂太厚。

尤其是戴着帽子,容易头部上火,出现流鼻血等。再冷不怕冻头,头最怕发热,戴个帽子,头捂得晕晕乎乎的。

秋季怕冻脚,脚要保护好,脚冷,肚子也会受凉甚至发胀。尤其是在经期更不能受凉。

穿个背心搭个棉衣,这样是不会冻着,但是棉衣是外套,外套中的甲醛含量应该是C类,但是能直接跟身体接触的衣物甲醛含量应该是B类,所以穿个背心直接穿棉衣对身体健康有影响。最好是搭个长袖T再穿棉衣也可。

3、秋季穿衣的五大禁忌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适时添衣成了人们早晚需要考虑的保健问题。但是,许多现代女性却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在冷空气频繁来袭之时,还一如既往地穿着“露脐装”“露腰装”“吊带衫”或者常穿紧身内衣裤和牛仔裤。殊不知不注意合理穿衣,可能会令女性患上不孕症。

(1)、露脚穿凉鞋易痛经

俗话说,病从寒起,寒从脚生。因此足部的保暖很重要,尤其是女性需要特别注意。秋季早晚温差大,而且又多雨,喜欢赤脚穿时尚凉拖的女性极易因此受寒着凉,导致子宫、下腹部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经期提前或延迟,严重者还会因子宫肌痉挛、组织缺血而致痛经。

专家建议,即使在秋天多雨季节,最好也不要为贪图方便赤脚穿凉拖。在室内空调房里,最好还要记得穿双薄丝袜。

(2)、秋季少穿高领衣

高领衣是常见的秋季御寒服装,不过,专家提醒您,穿高领衣可要当心“衣领病”。据了解,“衣领病”又叫“衣领综合征”,医学上称之为“颈动脉窦综合征”,导致这种症状主要是高领或领带过紧压迫了颈动脉窦,从而引起血压快速下降和心率减速,致使脑部供血迅速减少,以至出现头晕或晕厥等现象。

预防“衣领综合征”,最好的办法就是穿适合的高领衣服,系领带和领结时切勿过紧。特别是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甲亢等病症的人,更应避免穿过紧的高领衣服。一旦发现“衣领综合征”的病人,应迅速将病人仰卧,并解开衣领,抬高双下肢,让更多的血液回流心脏,使病人尽快恢复过来。

(3)、露肩装易发颈椎病

颈椎病的诱因很多,落枕、睡姿不当都可能会引发颈椎病。另外,引起颈椎病的原因和受凉有很大关系。秋季气温较凉,此时依然常穿吊带装、露背装的女性,颈背肌肉很容易因寒气侵入诱发颈椎病。

专家提醒,爱美女性秋凉后还应尽量少穿露肩、露背装,以免颈椎、腰椎受寒。如果一定要穿,不妨在外加件镂空的小外套,或者披条质地柔软的丝巾,既能够保护颈椎,又不失仪态。

(4)、露脐装虽亮眼,当心病从“脐”入

入秋以来,很多爱美女性仍穿露脐,导致肚脐受凉,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系统疾病。

肚脐是胎儿脱离母体后,被剪断的一小部分脐带经过一段时间后脱落,形成“疤眼”,虽然肚脐已不能发挥实际的生理作用,但它通人体内外,是保健要穴,中医称之为“神阙”或“脐中”穴,它既是治疗某些疾病的重要穴位,也是人体对外界抵抗力最薄弱的部位,是某些病毒侵入肌体的“门户”。

因此,在着露脐装时应注意对脐部的养护。首先要注意脐部的卫生,要常清洗积于此的汗液。其次就是要注意防“风”,早、晚天气较凉爽,或者阴雨天气温较低时最好不要穿过露的服装,电扇、空调的凉风不要正对着脐部猛吹,穿露脐装骑摩托车或自行车时车速不宜太快等,以防病从“脐”入。

(5)、紧身牛仔裤秋天要少穿

入秋后,妇科炎症的患者多了起来,其中以霉菌性阴道炎居多。霉菌是一种真菌,一般性的消毒剂很难将它彻底杀灭,汗液中的一些有机物对霉菌来说是很好的“粮食”。

入秋后,很多女性喜欢穿紧身内裤和牛仔裤,这样便在特殊部位营造了一个高温潮湿的小气候,便于霉菌大量繁殖。所以紧身牛仔裤秋天要少穿。

4、冬季穿衣的注意事项

冬季穿衣要有一定的件数和适宜的厚度。羽绒服有一定的厚度,羊毛织物的气孔不是直通的,都能给人带来适宜的衣服小气候。皮类服装几乎可以阻绝衣服内的空气对流,冬季外出时着皮装,保暖效果最佳。

为了御寒,很多人戴上了口罩,其实这样反而会降低人的御寒能力,更容易感冒。因为鼻黏膜里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其功能是对进入鼻腔的冷空气进行加热加湿。当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一般已接近体温。要是整天戴着口罩,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锻炼,稍微受寒,就容易感冒。

衣领过紧会使颈部血管受到压迫,使输送到脑部和眼部的营养物质减少,进而影响视力,也会影响颈椎的正常活动,容易导致颈椎病。有些穿高领衣服的人在转头时速度过快,会诱发心动过缓甚至心脏骤停以及低血压,造成脑部血流的减少和暂时中断,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面色苍白、神志不清。

小孩穿衣宜少不宜多。专家提醒:不要给宝宝穿化纤衣服,化纤衣服易产生静电,它会加重皮肤的干燥和不透感。不要给宝宝穿高领毛衣或绒衣,虽然它可抵御风寒,但容易引起颈部瘙痒及荨麻疹。不要给皮肤过敏的宝宝穿羽绒棉服,因它可诱发全身皮肤出现皮疹及支气管痉挛。

冬季的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室内外温差太大,人体因难以适应而容易诱发感冒等病症。据专家研究,令人体感觉舒服的空气温度有个范围,气温过高,不仅造成体感不适,易致疾病,而且还影响高级神经活动和植物神经机能,会使人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确性和协调性变差、反应速度降低等等。

(供稿:张长弓)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