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林道长:己亥岁运与人体健康

道教之音 李宇林

2019-04-15 11:43:15

李宇林道长:己亥岁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上古圣人仰观俯察,以为天地皆有阴阳气运与人身相应,天地之大气即自然的力量对人健康的影响比较大,且对万物的生长收藏、对农作物种植丰欠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天之阴阳,风寒暑湿燥火;地之阴阳,木火土金水火。天地阴阳气运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对立又统一,就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土旺四季,而四季之中有明显的风寒暑湿燥火存在。所以古人运用天干地支来说明五运六气的变化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的影响。这个理论主要运用在中医学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临床上也有一定的操作性,需要我们广大的爱好者对此不断探求、深入研究,形成一套更加简易实用的办法,为我们的身体健康服务。以下的内容只是根据《黄帝内经》关于己亥年运对身体的影响而集录的,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甲已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

已亥之岁,已土为阴土,阴土为弱土,即土运不及。阴土在身为脾土,即是说脾土弱,脾的运化功能不足,脾弱则化物不足,易致中焦虚寒证。

己亥之岁,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中运土不及。土不及则木乘之。

司天主上半年之气,即厥阴木旺,风气鼓动,风盛则木摇,木本克土,又土运不及,必然木乘土而代之。

风化清化胜复同,风化为厥阴风木,清化是阳明燥金。春木气胜,必然秋金之复气亦胜,才可抵御厥阴风木之胜气。

长夏季节,风气亦胜,雨水减少,然而到了秋季复气来临,气候则较清凉。

岁土不及,卑监之纪……清气不升,肝郁脾虚所至,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肝胆通于木气,风木太过,则人肝气旺易怒,且筋骨动摇,肌肉瞤动,乃厥阴少阳之病。

东风生于春 ,病在头,兪在颈项。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木胜土也)。

中央生湿,湿生土,在天为湿,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热伤肾及膀胱,寒伤肠及胆气),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湿气盛则荣卫之气不行。

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病在舌本,其应四时,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土之柔厚,类肉气故其音宫。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春伤于风,夏必飧泄,肝气乘脾则飧泄。

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阳受之入六腑,阴受之走五脏。入六府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䐜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

经曰:上厥阴木,中少宫土运,下少阳相火,风化清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五宫。已亥风化三,湿化五,火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辛凉,中甘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厥阴司天,厥阴上临为风化,风淫所胜,云物以扰。寒生春气,流水不冰,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泄腹胀,溏泄瘕水闭,病本于脾。客胜则耳鸣掉眩,甚则咳,主胜则胸胁痛,舌难以言。

少阳在泉,火司于地故地气温和,流水不冰,蛰虫不藏,金不得复,故岁星之象如常,民康不病。客胜则腰腹痛而反惡寒,甚则下白溺白,主胜则热反上行而客于心,心痛发热,格中而呕。冲阳绝,死不治。

中少宫土运不及。上下为阴阳之位,即天地;左右为阴阳之道路,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土运之岁,上见太阴。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高下相召,升降相因。

太阴土气不足,木气乘之,春木更旺,木盛土衰,如风盛摇动,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即脾虚食不化,肠道不利。肝木太过则令人喜怒,肝自虚则如无根之树,眩晕耳鸣,肝实则头痛胀蒙。春既木旺,木且尅土,岁土本不及又受木之尅,故而春季脾土更弱。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土气变化不依时令而行,草木茂荣,因风飘杨至甚,物虽秀而不实,木不以德,土气薄少,故物成熟不足。本年多有胃肠道疾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肌肉瞤动酸痛,易怒,蛰虫早附于阳气之所,大都是中焦虚寒证,内虚引起外湿,湿寒疾病更加普遍。

土气不足,木气乘之,至金秋之季,金气来复,秋收之气严峻,名木苍茫凋敝,民病胸胁暴病,下引少腹,善太息(肝木受制),昆虫贪食黄色甘味之食物,邪气客于脾胃,黄色谷物减产,口中味觉失常,饮食减少,青苍色谷类损伤。

土气不及,是谓卑监,土虽卑少,犹监万物之生化。化气减少,土少而木专其用,暑热之气尚且平整,不相干犯,因总的化气减而雨愆期,土少而寒气得行,生气独彰,草木敷荣端美,因化气不满,故物虽实而中空,如糠粃一样。土本克水,土弱水侮,气不安定,水自乘侮,从木之风而流散。土之性静定,虽不能专政于时物,然其举用则终归土德而静定。土之流动也,在人体则生疡疮,溃烂痈肿,脓疮,濡泄,湿滞之疾,或涌吐泄痢之病,或土气壅礙,其病留满痞塞。风胜则飧泄不化。立秋之后,金气来复制木则木气屈而稍安。

治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气矣。

土气弱则前被木所乘,后不能制水之泛滥,民病寒湿较重。脾肾阳虚,腹满䐜胀,胕肿,痞满反胃呃逆,四肢厥冷,周身拘紧,风湿相薄,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湿与寒则为湿寒,湿与热则为湿热,湿寒相感则病身重胕肿,腹满。湿热寒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散,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疾,心腹满热肤胀,甚则胕肿。秋凉寒气及体,民病肌肤腠理之疾。冬感于寒,则病关节禁固,腰椎痛,故宜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同寒者以热化,同湿者以燥化。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饮食宜同此法。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本文作者李宇林道长,系北京白云观道医馆馆长,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李宇林道长:己亥岁运与人体健康

道教之音 李宇林

2019-04-15 11:43:15

|
李宇林道长:己亥岁运与人体健康
|

李宇林道长:己亥岁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上古圣人仰观俯察,以为天地皆有阴阳气运与人身相应,天地之大气即自然的力量对人健康的影响比较大,且对万物的生长收藏、对农作物种植丰欠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天之阴阳,风寒暑湿燥火;地之阴阳,木火土金水火。天地阴阳气运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对立又统一,就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土旺四季,而四季之中有明显的风寒暑湿燥火存在。所以古人运用天干地支来说明五运六气的变化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的影响。这个理论主要运用在中医学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临床上也有一定的操作性,需要我们广大的爱好者对此不断探求、深入研究,形成一套更加简易实用的办法,为我们的身体健康服务。以下的内容只是根据《黄帝内经》关于己亥年运对身体的影响而集录的,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甲已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

已亥之岁,已土为阴土,阴土为弱土,即土运不及。阴土在身为脾土,即是说脾土弱,脾的运化功能不足,脾弱则化物不足,易致中焦虚寒证。

己亥之岁,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中运土不及。土不及则木乘之。

司天主上半年之气,即厥阴木旺,风气鼓动,风盛则木摇,木本克土,又土运不及,必然木乘土而代之。

风化清化胜复同,风化为厥阴风木,清化是阳明燥金。春木气胜,必然秋金之复气亦胜,才可抵御厥阴风木之胜气。

长夏季节,风气亦胜,雨水减少,然而到了秋季复气来临,气候则较清凉。

岁土不及,卑监之纪……清气不升,肝郁脾虚所至,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肝胆通于木气,风木太过,则人肝气旺易怒,且筋骨动摇,肌肉瞤动,乃厥阴少阳之病。

东风生于春 ,病在头,兪在颈项。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木胜土也)。

中央生湿,湿生土,在天为湿,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热伤肾及膀胱,寒伤肠及胆气),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湿气盛则荣卫之气不行。

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病在舌本,其应四时,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土之柔厚,类肉气故其音宫。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春伤于风,夏必飧泄,肝气乘脾则飧泄。

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阳受之入六腑,阴受之走五脏。入六府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䐜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

经曰:上厥阴木,中少宫土运,下少阳相火,风化清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五宫。已亥风化三,湿化五,火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辛凉,中甘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厥阴司天,厥阴上临为风化,风淫所胜,云物以扰。寒生春气,流水不冰,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泄腹胀,溏泄瘕水闭,病本于脾。客胜则耳鸣掉眩,甚则咳,主胜则胸胁痛,舌难以言。

少阳在泉,火司于地故地气温和,流水不冰,蛰虫不藏,金不得复,故岁星之象如常,民康不病。客胜则腰腹痛而反惡寒,甚则下白溺白,主胜则热反上行而客于心,心痛发热,格中而呕。冲阳绝,死不治。

中少宫土运不及。上下为阴阳之位,即天地;左右为阴阳之道路,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土运之岁,上见太阴。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高下相召,升降相因。

太阴土气不足,木气乘之,春木更旺,木盛土衰,如风盛摇动,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即脾虚食不化,肠道不利。肝木太过则令人喜怒,肝自虚则如无根之树,眩晕耳鸣,肝实则头痛胀蒙。春既木旺,木且尅土,岁土本不及又受木之尅,故而春季脾土更弱。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土气变化不依时令而行,草木茂荣,因风飘杨至甚,物虽秀而不实,木不以德,土气薄少,故物成熟不足。本年多有胃肠道疾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肌肉瞤动酸痛,易怒,蛰虫早附于阳气之所,大都是中焦虚寒证,内虚引起外湿,湿寒疾病更加普遍。

土气不足,木气乘之,至金秋之季,金气来复,秋收之气严峻,名木苍茫凋敝,民病胸胁暴病,下引少腹,善太息(肝木受制),昆虫贪食黄色甘味之食物,邪气客于脾胃,黄色谷物减产,口中味觉失常,饮食减少,青苍色谷类损伤。

土气不及,是谓卑监,土虽卑少,犹监万物之生化。化气减少,土少而木专其用,暑热之气尚且平整,不相干犯,因总的化气减而雨愆期,土少而寒气得行,生气独彰,草木敷荣端美,因化气不满,故物虽实而中空,如糠粃一样。土本克水,土弱水侮,气不安定,水自乘侮,从木之风而流散。土之性静定,虽不能专政于时物,然其举用则终归土德而静定。土之流动也,在人体则生疡疮,溃烂痈肿,脓疮,濡泄,湿滞之疾,或涌吐泄痢之病,或土气壅礙,其病留满痞塞。风胜则飧泄不化。立秋之后,金气来复制木则木气屈而稍安。

治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气矣。

土气弱则前被木所乘,后不能制水之泛滥,民病寒湿较重。脾肾阳虚,腹满䐜胀,胕肿,痞满反胃呃逆,四肢厥冷,周身拘紧,风湿相薄,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湿与寒则为湿寒,湿与热则为湿热,湿寒相感则病身重胕肿,腹满。湿热寒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散,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疾,心腹满热肤胀,甚则胕肿。秋凉寒气及体,民病肌肤腠理之疾。冬感于寒,则病关节禁固,腰椎痛,故宜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同寒者以热化,同湿者以燥化。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饮食宜同此法。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本文作者李宇林道长,系北京白云观道医馆馆长,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