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论药食养生宜忌(2)

道教之音 李宇林整理

2020-03-29 15:30:49

黄帝说:五味进入口中,各自有它的道路。五味不正也会各自有所发病。酸味走人筋络,多吃酸味使人小便淋沥不止,生成癃症,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少俞说:酸性食物进入胃中,它形成的气味酸涩收敛,向上走入上中二焦,两焦形成的气涩滞不能滑利出入,不能出入又返流于胃中,胃中如果和缓,就会下注于膀胱,膀胱再走人胞中,胞膜即薄又软,遇到酸涩则缩卷一团,约束而不能通利,水道行驶不畅利,故而癃滞不利。外阴是积精养筋之所,筋气所凝聚之终端,所以酸味入于胃可最终进入筋膜。

咸走血,多食咸,令人渴,何也?回答说:咸味进入胃中,其气进入中焦,注入到血脉之中,脉是血气所行的道路,和咸味相互粘合,血液即凝结,血凝之后则胃中胃液减少,胃液减少则胃液缺失而口干而渴,心中思饮,口中渴则咽部焦干,咽部焦干故而舌干口干而喜欢饮水。血脉是中焦生化出来的,所以咸味入于胃中,进入血液。皇甫谧说:胃合于三焦之脉,虽然隶属于肝心,终归中焦之化所产生,故曰咸入而走于血脉。

辛走气,多食辛,令人愠心,何也?回答说:辛味入于胃中,辛之气走于上焦,上焦本来就是制约驾驭全身之气的,而且是荣养卫护全身阳气的。姜韭之气,熏蒸荣卫,荣卫经常接受辛气,滞留于心下,所以有愠闷郁烦之状。愠是感觉心下闷雍的状态,辛味若和辛气同行,所以说:辛入胃而走入气机,又和气同出同行,故而使人感觉气烦而满。

苦走骨,多食苦,令人变呕,何也?回答说:苦味进入胃中,它产生的气味干燥而使人涌吐泄泻。五谷的气味都不能胜过苦味,苦味进入下管,下管就是三焦的道路,三焦之道路都因苦味而闭塞不通,下行不通,所以因苦之气味而上逆变为呕吐。牙齿是骨骼的终端部分,所以苦味进入胃中继而变化走人骨内,虽然进入骨内却又复出,这时可以发现因食苦过多,牙齿必然黧黑而稀疏。皇甫谧说:水火相济,故曰骨气通于心。

甘走肉,多食甘,令人恶心,何也?回答说:甘味进入胃中,甘的气味弱小而势劣,不能一下子上行进入上焦,而且和五谷杂粮全都停留在胃中。甘味入于胃则柔和势缓,柔和势缓可招致蛔虫蠕动,蛔虫蠕动就会使人恶心,因中焦脾胃外通于肌肉,所以说甘走肉,甘味吃太多可使人肉厚肉多,肌肤起栗而且长茧子。皇甫谧说:甘味外通于皮,故又曰:甘入走皮,皮是肉的保护层,皮虽然又属肺,因其与肉相连,故又曰:甘润肌肉并于皮。

黄帝问曰:食物都归五味所主宰,您听说过吗?伯高回答说:以风为食的,聪慧灵明而且身轻如燕;以气为食的,和气安静而且寿命长久;以谷为食的,善用心思揣摩 所谓是有智慧的人,并且操持事务劳伤精神;以草为食的,愚蠢痴呆而且劳动有力;以肉为食的,勇猛勤劳而且多有嗔恨恼怒。因此肝木配青色,宜与酸味相合;心火配赤色,宜与苦味相合;脾土配黄色,宜与甘味相合;肺金配白色,宜与辛味合;肾水配黑色,宜与咸味相合。在身内五味配五脏,在身外与五行相应,从颜色上与五方相合。

孙思邈论药食养生宜忌

五脏所合法:

肝合筋,其外荣为爪甲;心合脉,其外荣为颜色;脾合肉,其外荣为口唇;肺合皮,其外荣为肤腠;肾合骨,其外荣为毛发。

五脏不可食忌法:

多食酸性食物,则皮毛枯槁而发疏色夭;多食苦性食物,则筋膜紧急转动而且爪甲枯槁;多食甘味食物,则骨骼疼痛而且毛发坠落;

多食辛味食物,则皮厚强硬而且口唇掀起;多食咸味食物则血脉凝泣而且颜色晦暗。

五脏所宜食法:

肝病的人,宜吃麻、犬肉、李、韭;

心病的人,宜吃麦、羊肉、杏、薤;

脾病的人,宜吃稷米、牛肉、枣、葵;

肺病的人,宜吃黄黍、鸡肉、桃、葱;

肾病的人,宜吃大豆黄卷、猪肉、栗、藿 。

《素问》云:肝色青,宜食甘, 米、牛肉、枣、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

脾色黄,宜食咸,大豆、 猪肉、栗、藿皆咸;

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五味动病法:

酸走筋,筋病勿食酸;苦走骨,骨病勿食苦;甘走肉,肉病勿食甘;辛走气,气病勿食辛;咸走血,血病勿食咸。

五味所配法:

米饭甘、粳米甘、麻酸、小豆酸、大豆咸、麦苦、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黄黍辛、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

五脏病五味对治法: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酸泻之,禁当风。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甘泻之,禁温食厚衣。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

肺苦气上逆息者,急食苦以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辛泻之,禁寒食寒衣。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润致津液通气也;肾欲坚,急食苦以结之;用咸泻之,无犯焠矣,禁热衣温食。

是以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肉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精以食气,气养精以容色;形以食味,味养形以生力。此之谓也。

储藏精神的脏器有五,五五二十五;运行精气之藏有四,以四方、四时、四季、四肢等相联属,共为五九四十五,以此辅助神机,可以长生久视也,精顺五气以为灵。若食气相恶,则伤精;形受味以成,若食味不调,则损形。是以圣人先用食禁以存性,后制药物以防命,故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气味温补以存形精。

  • 共6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孙思邈论药食养生宜忌(2)

    道教之音 李宇林整理

    2020-03-29 15:30:49

    |
    孙思邈论药食养生宜忌(2)
    |

    黄帝说:五味进入口中,各自有它的道路。五味不正也会各自有所发病。酸味走人筋络,多吃酸味使人小便淋沥不止,生成癃症,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少俞说:酸性食物进入胃中,它形成的气味酸涩收敛,向上走入上中二焦,两焦形成的气涩滞不能滑利出入,不能出入又返流于胃中,胃中如果和缓,就会下注于膀胱,膀胱再走人胞中,胞膜即薄又软,遇到酸涩则缩卷一团,约束而不能通利,水道行驶不畅利,故而癃滞不利。外阴是积精养筋之所,筋气所凝聚之终端,所以酸味入于胃可最终进入筋膜。

    咸走血,多食咸,令人渴,何也?回答说:咸味进入胃中,其气进入中焦,注入到血脉之中,脉是血气所行的道路,和咸味相互粘合,血液即凝结,血凝之后则胃中胃液减少,胃液减少则胃液缺失而口干而渴,心中思饮,口中渴则咽部焦干,咽部焦干故而舌干口干而喜欢饮水。血脉是中焦生化出来的,所以咸味入于胃中,进入血液。皇甫谧说:胃合于三焦之脉,虽然隶属于肝心,终归中焦之化所产生,故曰咸入而走于血脉。

    辛走气,多食辛,令人愠心,何也?回答说:辛味入于胃中,辛之气走于上焦,上焦本来就是制约驾驭全身之气的,而且是荣养卫护全身阳气的。姜韭之气,熏蒸荣卫,荣卫经常接受辛气,滞留于心下,所以有愠闷郁烦之状。愠是感觉心下闷雍的状态,辛味若和辛气同行,所以说:辛入胃而走入气机,又和气同出同行,故而使人感觉气烦而满。

    苦走骨,多食苦,令人变呕,何也?回答说:苦味进入胃中,它产生的气味干燥而使人涌吐泄泻。五谷的气味都不能胜过苦味,苦味进入下管,下管就是三焦的道路,三焦之道路都因苦味而闭塞不通,下行不通,所以因苦之气味而上逆变为呕吐。牙齿是骨骼的终端部分,所以苦味进入胃中继而变化走人骨内,虽然进入骨内却又复出,这时可以发现因食苦过多,牙齿必然黧黑而稀疏。皇甫谧说:水火相济,故曰骨气通于心。

    甘走肉,多食甘,令人恶心,何也?回答说:甘味进入胃中,甘的气味弱小而势劣,不能一下子上行进入上焦,而且和五谷杂粮全都停留在胃中。甘味入于胃则柔和势缓,柔和势缓可招致蛔虫蠕动,蛔虫蠕动就会使人恶心,因中焦脾胃外通于肌肉,所以说甘走肉,甘味吃太多可使人肉厚肉多,肌肤起栗而且长茧子。皇甫谧说:甘味外通于皮,故又曰:甘入走皮,皮是肉的保护层,皮虽然又属肺,因其与肉相连,故又曰:甘润肌肉并于皮。

    黄帝问曰:食物都归五味所主宰,您听说过吗?伯高回答说:以风为食的,聪慧灵明而且身轻如燕;以气为食的,和气安静而且寿命长久;以谷为食的,善用心思揣摩 所谓是有智慧的人,并且操持事务劳伤精神;以草为食的,愚蠢痴呆而且劳动有力;以肉为食的,勇猛勤劳而且多有嗔恨恼怒。因此肝木配青色,宜与酸味相合;心火配赤色,宜与苦味相合;脾土配黄色,宜与甘味相合;肺金配白色,宜与辛味合;肾水配黑色,宜与咸味相合。在身内五味配五脏,在身外与五行相应,从颜色上与五方相合。

    孙思邈论药食养生宜忌

    五脏所合法:

    肝合筋,其外荣为爪甲;心合脉,其外荣为颜色;脾合肉,其外荣为口唇;肺合皮,其外荣为肤腠;肾合骨,其外荣为毛发。

    五脏不可食忌法:

    多食酸性食物,则皮毛枯槁而发疏色夭;多食苦性食物,则筋膜紧急转动而且爪甲枯槁;多食甘味食物,则骨骼疼痛而且毛发坠落;

    多食辛味食物,则皮厚强硬而且口唇掀起;多食咸味食物则血脉凝泣而且颜色晦暗。

    五脏所宜食法:

    肝病的人,宜吃麻、犬肉、李、韭;

    心病的人,宜吃麦、羊肉、杏、薤;

    脾病的人,宜吃稷米、牛肉、枣、葵;

    肺病的人,宜吃黄黍、鸡肉、桃、葱;

    肾病的人,宜吃大豆黄卷、猪肉、栗、藿 。

    《素问》云:肝色青,宜食甘, 米、牛肉、枣、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

    脾色黄,宜食咸,大豆、 猪肉、栗、藿皆咸;

    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五味动病法:

    酸走筋,筋病勿食酸;苦走骨,骨病勿食苦;甘走肉,肉病勿食甘;辛走气,气病勿食辛;咸走血,血病勿食咸。

    五味所配法:

    米饭甘、粳米甘、麻酸、小豆酸、大豆咸、麦苦、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黄黍辛、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

    五脏病五味对治法: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酸泻之,禁当风。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甘泻之,禁温食厚衣。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

    肺苦气上逆息者,急食苦以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辛泻之,禁寒食寒衣。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润致津液通气也;肾欲坚,急食苦以结之;用咸泻之,无犯焠矣,禁热衣温食。

    是以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肉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精以食气,气养精以容色;形以食味,味养形以生力。此之谓也。

    储藏精神的脏器有五,五五二十五;运行精气之藏有四,以四方、四时、四季、四肢等相联属,共为五九四十五,以此辅助神机,可以长生久视也,精顺五气以为灵。若食气相恶,则伤精;形受味以成,若食味不调,则损形。是以圣人先用食禁以存性,后制药物以防命,故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气味温补以存形精。

  • 共6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