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沁园春》词说什么

道教之音 高帅

2013-09-16 13:43:26

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练己待时。正一阳初动,中宵漏永,温温铅鼎,光透帘帷。造化争驰,龙虎交媾,进火工夫牛斗危。曲江上,见月华莹净,有个乌飞。

当时自饮刀圭,又谁信无中养就儿。辩水源清浊,金木间隔,不因师指,此事难知。道要玄微,天机深远,下手速修犹太迟。蓬莱路,仗三千行满,独步云归。

吕洞宾的这首《沁园春》词很有名气,受到历代不少丹道养生大家的推崇,历史上对这首词做过完整阐释的,比较有影响的道教学者,主要有林屋山人俞琰和《金丹大成集》的作者萧廷芝。

这首词对道教修真过程的叙述比较隐晦,整首词都是用传统的内丹术语写成的,涉及到不少关于《易经》与五行,《易经》与河洛,《易经》与天文星宿,《易经》与天干地支的对应关系等传统文化知识。其中,还穿插有我国道教文化典故知识。因此,现代人要读懂这首词是比较困难的。

当代流行的一些内丹养生书籍,不乏对这首词进行引用和探讨的,对这首词的介绍,有的在词句方面出现比价严重的错误,故注解就无从谈起。有的注解受古代道教养生术中的周天搬运术的影响,严重流于低俗的玩弄精气的法门上去了。

因此,本文在这里先对这首《沁园春》词做基本的校对,并对该词所表达的修真思想试作浅解,方便喜爱道家金丹养生与修真的同仁阅读。

吕洞宾《沁园春》词的传统丹家注释,虽然现代人可以看见林屋山人俞琰和萧廷芝对这首丹词的注释,但那也是年代比较久远的宋末和元初的见解,而且他们的注释,也是采用了大量的隐语和引用了一些丹书诗句,也是一种古文形式在以经典解释经典的做迷藏,故现代人读《沁园春》词,也只能是喜爱这首脍炙人口的词罢了,长期受丹道隐语的制约,缺乏相关的内丹术语基础知识,根本无法理解这首词的真实含义。

内丹修真文化有玉液小还丹和金液大还丹两个阶段,合称为七返九还的性命双修之功。之所以用数字七和九来解说内丹修真,是采用了《易经》的象数知识去解释内丹修真的原理的。我们要理解丹书中的这些数字的寓意,就必须懂得《易经》中的河洛、五行、四象、八卦、五位、五德、五脏、五方、五色、五味等等关联知识的一一对应规律,不仅要理解这些对应关系相互映射的意思,还要明白这些对应的隐喻隐含的生命秘密,也就是千百年演变出来的易道文化——这种人类生命孕育模式的独特性,才能比较容易理解这些丹诗。

内丹贤哲都是用传统的易道文化来解说金丹大道的,逐渐形成了一种颇具特色的内丹养生修真体系,我们只有从源头上去发掘这些丹道特色文化,才能引导内丹养生与修真向健康的轨道去发展。

这里的“七返还丹”的七返,是源于《易经》的火生数二,成数七。配合五行表达的意思是火,配四象是乌,配五方是南,配八宫是离,配五脏是心,配天干是丙丁,配地支是巳午。“七返还丹”的意思就是通过练己持心,去获得道心真种的出现,这个我们被后天意识与欲望逼退的人人具有的先天本真能“失而复得”才叫还丹,就是将先天众生本来具有的,因后天的各种欲望导致其蒙蔽、迷失的本真找回来,是失而复得的意味,故叫七返还丹,俗称返还功。

玉液还丹,又叫小还丹,也叫“七返还丹”,大小还丹还的都是药。因小还丹是修真修出来的,也就是说内丹的还丹是修出来的,也就是说内丹的“玄关窍”是我们修出来的,绝对不是想出来的。所以,丹书说这个本来的药,是修性练己从外返还回来的,故把这个阶段也称作“外药”,丹书叫“药自外来”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我们的道心被后天的贪欲所蒙蔽,故光辉不现,只有通过练己持心,返还我们的天真道心,这个道心就好比月亮的光辉,古人根据玉与月亮属性相同,金与太阳属性相同,形成了月亮之中有玉兔,太阳之中有金乌的传说,基于这个道理,才有了玉液小还丹和金液大还丹的日月阴阳论点,才有了大小丹的区别,修真之人如果连丹道的外药内药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就是张三丰说的,如果不能“决破一身内外两个真消息”,就更谈不上什么是大丹了,那要看丘处机的《大丹直指》就更难了。

因此,“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练己待时。”的意思,不是一般养生书上所指的简简单单的静功修为,而是指大家熟知的丹诗:“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的心意修为的深入阶段,是先求静、复求安、后求悟的“一意斡旋”的意思,它是真意,也叫黄婆的真心显现,丹书上说这个阶段一定在生理上,要通过一个质的飞跃,必须有一个超出常人的“息而不息”的“命蒂由来在真息”的生理状况,才会完成张三丰说的初关“聚精累气”工夫,我觉得我们现代搞气功的,喜欢用“功夫”这个字眼,到不如还原张三丰的这个“工夫”字眼更恰当,功夫很容易导致修真者产生一种渴求,一种追求,就成为一种执著,就是修真的错误,也就是修真过程中的“妄”的心态,再才是心理的一种修真升华,升入中关“开关展窍”工夫。

而一般的打坐,都是在追求一种思维的安静或者说是一种心情的平静,跟内丹的修真要求打坐一定要有一个还丹的证验的实修,要获得道心真知的印证,是有层次上的差别的。

故历代丹书对诸如现代养生学流行的那些静功的“静坐傻等”的法门,均批驳是一种静坐孤修的法门。丹道大德怎么要这样说呢?因为这些功法都犯了守心空心的错误,也就是本来的像认认真真做学问的“一念代万念”就是一种佳境的状态,反而对身体对生命没有什么戕害,结果没目前的一些假道学的误导,成了张三丰批驳的“固本一心分做数心,不得团聚”的错误,所又这些道法都不是修真。

真正的打坐修真是要获得道心,觅得真种,展开玄窍,只有这样才是修真的正途,没有其它的路子可走,这个才是丹书一种明确提出的“除二即非真”的不二法门,才是独特的修真大道不同与常规练静功的不同之处,这个我说玄关是修出来的,容后专篇介绍。

张三丰说“再休夸清静无为,也得还丹。”,也是在批评那些孤修的野狐禅等等静坐法门,批评那些不懂还丹的静功,批评那些自诩为龙门派某某代正传、秘传的传人,不要再瞎胡吹你们的那种“心中忙了有忙”(张三丰语)的静坐工夫了,目前的一些假冒的龙门派传人,连这些都糊里糊涂,却师心自用,以盲引盲,是阻碍我国道教金丹大道理法研究一直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故此,修真必须还丹,还丹之后,再才能有资格谈张三丰说的第三关“炼己筑基”,直至练己练到无己时,才是“群阴剥尽丹成熟”的练己纯熟,金丹大道的有为功夫才算完成了,这个秘密就是张伯端说的:“始于有作无人见”阶段。

目前的一些丹书和气功书,动辄就把静养的打坐入门说是炼己筑基,明显是金丹火候上的节序错乱,张三丰一语道破天机的“也得还丹”,与《沁园春》开篇指出的先要“练己待时”是一脉相承的,很明显这个意思是要完成打坐的证验,是要还丹的,否则就落于枯寂的野狐禅上去了。

这个不明玄关,是长期以来我国道教修真人士最容易犯的一种错误,是张伯端说的“今之道门尚于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的修真迷途的一种普遍现象。

按照《易经》与五行、天干的配伍关系,戊己对应五行为土,配五方为中,生数五,成数十,配八宫为艮坤,配五脏为脾,配地支为丑辰未戍,配五色为黄色。这里“练己待时。”实际表达的意思,就是还丹一定要有真意的运用,才能进入内丹的修真实质性阶段。

丹书所说的真意,是我们修真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状态,它是“较量即错,疑议即乖。”的一种修真境界。伍柳派的柳华阳不懂这些,他在《金仙证论》里面错误的解释为:“己,即我心中之念耳。”,这样将修真的练己,曲意为一种忖度心、一种分别心,一种杂念,就不是待时的契机与时机了。

这个“练己待时。”,也是张三丰解释的:“真消息,玄关发现之时也。”的“时”,这个练己的成就是“待时”。也就是获得真种的那种“玄关窍开”的时刻与时机,是《阴符经》说的那种有别于我们日常思维意识活的之外的另一种意识活动,所以,《阴符经》说“人知其神之为神,而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意思是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思维意识活动很神奇,却并不知道还有一种更神奇的意识活动的状态的存在,按照中国文化大小、先后的习惯叫法,前者是小聪明,后者是大智慧。这个大智慧跟真息、真意、真心三者,是相需相因的关系,丹书叫道心光辉的闪耀,是纯阴之下的一阳来复,是小聪明退位,大智慧回来的天良赤子之心,吕洞宾形容的;“初三日,震出庚,曲江岸上月华莹”就是这个意思,每月初三一轮弯月出现在西南方,用卦象预示就好比震卦下面的一阳爻,为什么是“出庚”呢?丹书用庚位对应西方,预示的是西方的金,所以也叫月华莹,莹在曲江,就是水中金的意思。

千言万语,无非是“真人授我指元篇,只是叫人练汞铅”的寓意。

吕洞宾《沁园春》讲的是丹道的修真文化,不是我们一般人理解的简简单单的打坐和凑热闹的气功,他是一种修真行为,这个大家一定要区别清楚。

练己待时的证验,也是刘海蟾《至真诀》上面说的:“太极布妙人得一”的证验。是真息、真意和真心“三真”的三位一体,就是丹书上面说的“真种”的出现,张三丰把它称作“河车初动”,为什么叫河车初动呢?其实大家主要明白本文上面说的丹书的一一对应的寓意,就很容易理解河车初动的寓意,《阴真君还丹歌》说:“北方正气为河车”。那么,北方为水位,其正气就是这的壬水,也就是真铅了,说去说来,都是寓意,都是一些丹书把这个叫“一阳生”或“活子时”的一样的道理。

故《沁园春》接着说:“正一阳初动,中宵漏永,温温铅鼎,光透帘帷。造化争驰,龙虎交媾,进火工夫牛斗危。曲江上,见月华莹净,有个乌飞。”这段话里面的“中宵漏永”四字寓意深刻,吕洞宾是在用古代滴漏计时的比喻,来说明怎样修真的,“中宵”是指半夜子时,是在用古代计时的这个日常的死子时,来寓意修真过程中我们人体里面的生命活子时,也就是玄关窍开的这个活子时。

为什么要说“中宵漏永”呢?因为修真仅仅有“玄关窍开”那是不够的,那只是我们的道心的一个闪耀,是知真,我们尚且做不到行真,还要明白“次将乌兔药来烹”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漏永”的寓意。“漏永”的永字用的最巧,永的意思,就是要保持这种状态永久,不让它再“旋得旋失”。《入药镜》也是这样描述的:“识沉浮,明主客;要聚会,莫间隔。”,识得沉浮和主客的意思,是指获得道心光辉,还要他们漏永,也就是金木相并的“三家相见”,才是“要聚会,莫间隔”的火候缓急之理,也同时说明修真跟我们做人做事和修德是一对孪生兄弟,来不得虚妄和欺诈的做法,是非得其人不能教的大学问,故古人说“只道行禅坐亦禅,圣可如斯凡不让”,一个内心肮脏之辈,是怎么可以做到行禅坐亦禅呢?故修真之艰难,并不单单在于金丹大道传授的隐秘这一局限性所使然.还在于一个修真者的大志大力和此境的一意虔诚的法财两用,为了印证这个,张三丰说:“劝贤才,少卖乖,莫遇真师莫强猜”(《无根树》词),事实上,千百年来,我们的道教金丹大道,一批批的贤才,是一片片的在卖乖,出现了现代道教金丹大道一盲引众盲的局面。

在刘海蟾的《至真诀》里面,也这样说:“得一善持谨勿失。”,用了一个“谨勿失”来解说这个久违的真种的显现,是会“旋得而旋失”的,是来之不易的生命至宝,容易被我们后天的欢喜心、分别心等赶跑,所以要做到“善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我们做到了“中宵漏永”了,也就是“谨勿失”了,才会得到“温温铅鼎,光透帘帷”的证验。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吕洞宾《沁园春》词说什么

    道教之音 高帅

    2013-09-16 13:43:26

    |
    吕洞宾《沁园春》词说什么
    |

    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练己待时。正一阳初动,中宵漏永,温温铅鼎,光透帘帷。造化争驰,龙虎交媾,进火工夫牛斗危。曲江上,见月华莹净,有个乌飞。

    当时自饮刀圭,又谁信无中养就儿。辩水源清浊,金木间隔,不因师指,此事难知。道要玄微,天机深远,下手速修犹太迟。蓬莱路,仗三千行满,独步云归。

    吕洞宾的这首《沁园春》词很有名气,受到历代不少丹道养生大家的推崇,历史上对这首词做过完整阐释的,比较有影响的道教学者,主要有林屋山人俞琰和《金丹大成集》的作者萧廷芝。

    这首词对道教修真过程的叙述比较隐晦,整首词都是用传统的内丹术语写成的,涉及到不少关于《易经》与五行,《易经》与河洛,《易经》与天文星宿,《易经》与天干地支的对应关系等传统文化知识。其中,还穿插有我国道教文化典故知识。因此,现代人要读懂这首词是比较困难的。

    当代流行的一些内丹养生书籍,不乏对这首词进行引用和探讨的,对这首词的介绍,有的在词句方面出现比价严重的错误,故注解就无从谈起。有的注解受古代道教养生术中的周天搬运术的影响,严重流于低俗的玩弄精气的法门上去了。

    因此,本文在这里先对这首《沁园春》词做基本的校对,并对该词所表达的修真思想试作浅解,方便喜爱道家金丹养生与修真的同仁阅读。

    吕洞宾《沁园春》词的传统丹家注释,虽然现代人可以看见林屋山人俞琰和萧廷芝对这首丹词的注释,但那也是年代比较久远的宋末和元初的见解,而且他们的注释,也是采用了大量的隐语和引用了一些丹书诗句,也是一种古文形式在以经典解释经典的做迷藏,故现代人读《沁园春》词,也只能是喜爱这首脍炙人口的词罢了,长期受丹道隐语的制约,缺乏相关的内丹术语基础知识,根本无法理解这首词的真实含义。

    内丹修真文化有玉液小还丹和金液大还丹两个阶段,合称为七返九还的性命双修之功。之所以用数字七和九来解说内丹修真,是采用了《易经》的象数知识去解释内丹修真的原理的。我们要理解丹书中的这些数字的寓意,就必须懂得《易经》中的河洛、五行、四象、八卦、五位、五德、五脏、五方、五色、五味等等关联知识的一一对应规律,不仅要理解这些对应关系相互映射的意思,还要明白这些对应的隐喻隐含的生命秘密,也就是千百年演变出来的易道文化——这种人类生命孕育模式的独特性,才能比较容易理解这些丹诗。

    内丹贤哲都是用传统的易道文化来解说金丹大道的,逐渐形成了一种颇具特色的内丹养生修真体系,我们只有从源头上去发掘这些丹道特色文化,才能引导内丹养生与修真向健康的轨道去发展。

    这里的“七返还丹”的七返,是源于《易经》的火生数二,成数七。配合五行表达的意思是火,配四象是乌,配五方是南,配八宫是离,配五脏是心,配天干是丙丁,配地支是巳午。“七返还丹”的意思就是通过练己持心,去获得道心真种的出现,这个我们被后天意识与欲望逼退的人人具有的先天本真能“失而复得”才叫还丹,就是将先天众生本来具有的,因后天的各种欲望导致其蒙蔽、迷失的本真找回来,是失而复得的意味,故叫七返还丹,俗称返还功。

    玉液还丹,又叫小还丹,也叫“七返还丹”,大小还丹还的都是药。因小还丹是修真修出来的,也就是说内丹的还丹是修出来的,也就是说内丹的“玄关窍”是我们修出来的,绝对不是想出来的。所以,丹书说这个本来的药,是修性练己从外返还回来的,故把这个阶段也称作“外药”,丹书叫“药自外来”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我们的道心被后天的贪欲所蒙蔽,故光辉不现,只有通过练己持心,返还我们的天真道心,这个道心就好比月亮的光辉,古人根据玉与月亮属性相同,金与太阳属性相同,形成了月亮之中有玉兔,太阳之中有金乌的传说,基于这个道理,才有了玉液小还丹和金液大还丹的日月阴阳论点,才有了大小丹的区别,修真之人如果连丹道的外药内药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就是张三丰说的,如果不能“决破一身内外两个真消息”,就更谈不上什么是大丹了,那要看丘处机的《大丹直指》就更难了。

    因此,“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练己待时。”的意思,不是一般养生书上所指的简简单单的静功修为,而是指大家熟知的丹诗:“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的心意修为的深入阶段,是先求静、复求安、后求悟的“一意斡旋”的意思,它是真意,也叫黄婆的真心显现,丹书上说这个阶段一定在生理上,要通过一个质的飞跃,必须有一个超出常人的“息而不息”的“命蒂由来在真息”的生理状况,才会完成张三丰说的初关“聚精累气”工夫,我觉得我们现代搞气功的,喜欢用“功夫”这个字眼,到不如还原张三丰的这个“工夫”字眼更恰当,功夫很容易导致修真者产生一种渴求,一种追求,就成为一种执著,就是修真的错误,也就是修真过程中的“妄”的心态,再才是心理的一种修真升华,升入中关“开关展窍”工夫。

    而一般的打坐,都是在追求一种思维的安静或者说是一种心情的平静,跟内丹的修真要求打坐一定要有一个还丹的证验的实修,要获得道心真知的印证,是有层次上的差别的。

    故历代丹书对诸如现代养生学流行的那些静功的“静坐傻等”的法门,均批驳是一种静坐孤修的法门。丹道大德怎么要这样说呢?因为这些功法都犯了守心空心的错误,也就是本来的像认认真真做学问的“一念代万念”就是一种佳境的状态,反而对身体对生命没有什么戕害,结果没目前的一些假道学的误导,成了张三丰批驳的“固本一心分做数心,不得团聚”的错误,所又这些道法都不是修真。

    真正的打坐修真是要获得道心,觅得真种,展开玄窍,只有这样才是修真的正途,没有其它的路子可走,这个才是丹书一种明确提出的“除二即非真”的不二法门,才是独特的修真大道不同与常规练静功的不同之处,这个我说玄关是修出来的,容后专篇介绍。

    张三丰说“再休夸清静无为,也得还丹。”,也是在批评那些孤修的野狐禅等等静坐法门,批评那些不懂还丹的静功,批评那些自诩为龙门派某某代正传、秘传的传人,不要再瞎胡吹你们的那种“心中忙了有忙”(张三丰语)的静坐工夫了,目前的一些假冒的龙门派传人,连这些都糊里糊涂,却师心自用,以盲引盲,是阻碍我国道教金丹大道理法研究一直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故此,修真必须还丹,还丹之后,再才能有资格谈张三丰说的第三关“炼己筑基”,直至练己练到无己时,才是“群阴剥尽丹成熟”的练己纯熟,金丹大道的有为功夫才算完成了,这个秘密就是张伯端说的:“始于有作无人见”阶段。

    目前的一些丹书和气功书,动辄就把静养的打坐入门说是炼己筑基,明显是金丹火候上的节序错乱,张三丰一语道破天机的“也得还丹”,与《沁园春》开篇指出的先要“练己待时”是一脉相承的,很明显这个意思是要完成打坐的证验,是要还丹的,否则就落于枯寂的野狐禅上去了。

    这个不明玄关,是长期以来我国道教修真人士最容易犯的一种错误,是张伯端说的“今之道门尚于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的修真迷途的一种普遍现象。

    按照《易经》与五行、天干的配伍关系,戊己对应五行为土,配五方为中,生数五,成数十,配八宫为艮坤,配五脏为脾,配地支为丑辰未戍,配五色为黄色。这里“练己待时。”实际表达的意思,就是还丹一定要有真意的运用,才能进入内丹的修真实质性阶段。

    丹书所说的真意,是我们修真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状态,它是“较量即错,疑议即乖。”的一种修真境界。伍柳派的柳华阳不懂这些,他在《金仙证论》里面错误的解释为:“己,即我心中之念耳。”,这样将修真的练己,曲意为一种忖度心、一种分别心,一种杂念,就不是待时的契机与时机了。

    这个“练己待时。”,也是张三丰解释的:“真消息,玄关发现之时也。”的“时”,这个练己的成就是“待时”。也就是获得真种的那种“玄关窍开”的时刻与时机,是《阴符经》说的那种有别于我们日常思维意识活的之外的另一种意识活动,所以,《阴符经》说“人知其神之为神,而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意思是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思维意识活动很神奇,却并不知道还有一种更神奇的意识活动的状态的存在,按照中国文化大小、先后的习惯叫法,前者是小聪明,后者是大智慧。这个大智慧跟真息、真意、真心三者,是相需相因的关系,丹书叫道心光辉的闪耀,是纯阴之下的一阳来复,是小聪明退位,大智慧回来的天良赤子之心,吕洞宾形容的;“初三日,震出庚,曲江岸上月华莹”就是这个意思,每月初三一轮弯月出现在西南方,用卦象预示就好比震卦下面的一阳爻,为什么是“出庚”呢?丹书用庚位对应西方,预示的是西方的金,所以也叫月华莹,莹在曲江,就是水中金的意思。

    千言万语,无非是“真人授我指元篇,只是叫人练汞铅”的寓意。

    吕洞宾《沁园春》讲的是丹道的修真文化,不是我们一般人理解的简简单单的打坐和凑热闹的气功,他是一种修真行为,这个大家一定要区别清楚。

    练己待时的证验,也是刘海蟾《至真诀》上面说的:“太极布妙人得一”的证验。是真息、真意和真心“三真”的三位一体,就是丹书上面说的“真种”的出现,张三丰把它称作“河车初动”,为什么叫河车初动呢?其实大家主要明白本文上面说的丹书的一一对应的寓意,就很容易理解河车初动的寓意,《阴真君还丹歌》说:“北方正气为河车”。那么,北方为水位,其正气就是这的壬水,也就是真铅了,说去说来,都是寓意,都是一些丹书把这个叫“一阳生”或“活子时”的一样的道理。

    故《沁园春》接着说:“正一阳初动,中宵漏永,温温铅鼎,光透帘帷。造化争驰,龙虎交媾,进火工夫牛斗危。曲江上,见月华莹净,有个乌飞。”这段话里面的“中宵漏永”四字寓意深刻,吕洞宾是在用古代滴漏计时的比喻,来说明怎样修真的,“中宵”是指半夜子时,是在用古代计时的这个日常的死子时,来寓意修真过程中我们人体里面的生命活子时,也就是玄关窍开的这个活子时。

    为什么要说“中宵漏永”呢?因为修真仅仅有“玄关窍开”那是不够的,那只是我们的道心的一个闪耀,是知真,我们尚且做不到行真,还要明白“次将乌兔药来烹”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漏永”的寓意。“漏永”的永字用的最巧,永的意思,就是要保持这种状态永久,不让它再“旋得旋失”。《入药镜》也是这样描述的:“识沉浮,明主客;要聚会,莫间隔。”,识得沉浮和主客的意思,是指获得道心光辉,还要他们漏永,也就是金木相并的“三家相见”,才是“要聚会,莫间隔”的火候缓急之理,也同时说明修真跟我们做人做事和修德是一对孪生兄弟,来不得虚妄和欺诈的做法,是非得其人不能教的大学问,故古人说“只道行禅坐亦禅,圣可如斯凡不让”,一个内心肮脏之辈,是怎么可以做到行禅坐亦禅呢?故修真之艰难,并不单单在于金丹大道传授的隐秘这一局限性所使然.还在于一个修真者的大志大力和此境的一意虔诚的法财两用,为了印证这个,张三丰说:“劝贤才,少卖乖,莫遇真师莫强猜”(《无根树》词),事实上,千百年来,我们的道教金丹大道,一批批的贤才,是一片片的在卖乖,出现了现代道教金丹大道一盲引众盲的局面。

    在刘海蟾的《至真诀》里面,也这样说:“得一善持谨勿失。”,用了一个“谨勿失”来解说这个久违的真种的显现,是会“旋得而旋失”的,是来之不易的生命至宝,容易被我们后天的欢喜心、分别心等赶跑,所以要做到“善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我们做到了“中宵漏永”了,也就是“谨勿失”了,才会得到“温温铅鼎,光透帘帷”的证验。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