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刘晨阮肇游天台遇仙传说的“前世今生”(3)

川大老子研究院公众号 许蔚

2019-08-23 14:26:28

三、刘阮故事的神圣与世俗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这样的艳遇故事,读者的接受是否存在世俗层面与宗教层面上的差异。就《法苑珠林》而言,选录这样的艳遇故事,尽管不排除与寺院俗讲以浑话引人有着一致的目的,但在佛教叙事的层面,却也无妨是譬喻,可以理解为化现与接引。

疑仙传

《疑仙传》

而道教方面则比较复杂。由于魏晋时代民间神女传说的盛行、道教仙真下降的传道修真模式的兴起以及房中技术的运用,仙女与凡人交接之事对于晋唐时代的道教人士而言,作为一种接真方式或成仙模式,也是可以接受的。刘阮故事也因此得以进入道教的传志书写,杜光庭、王松年、陈葆光等均曾加以记录。而据说活跃于开天之际的仙人丁皇,曾说“我亦识刘晨、阮肇之辈。此皆俗人耳,偶然误入桃源洞,终亦有俗心,故不得仙也”。刘阮故事虽未明确说二人成仙,但却有“忽复去,不知何所”或“后失二人所在”这样的描述,是《列仙传》《神仙传》等传统神仙叙事所常见的套语。丁皇虽然未提及二人遇女的细节,但他批评二人因有俗心不能成仙,也表明刘阮遇仙本来具有成仙的可能性。

可是,伴随着时代的变迁、道教修真成仙技术的演进以及金丹大道说与道教雷法的兴起,人仙交媾便不再被道教修法之士接受为一种成仙模式,而是被看作世俗之人耽溺淫欲的体现,甚至被认为是妖媚惑人的事件,应当予以禁制与祛除。活跃于北宋晚期的著名天师张继先,曾在组诗中奉劝世人戒淫修道,就涉及对刘阮遇仙故事的批判:

劳生扰扰疾如风,急杀三彭及五虫。

不使狐狸侵药灶,须教龙虎守真空。

鼎中宝物时添火,腹内婴儿貌转丰。

善女善男寻此语,莫贪花酒堕迷中。

大都奇怪惑人深,一见邪淫便动心。

只是敧倾身内宝,何能坚固水中金。

天堂有路无人到,地狱无门众却寻。

寄语世间男女道,收踪火宅隐山林。

阿尔多淫上帝嗔,罚为狐兽尾随身。

只言五百年方变,岂谓三千日化神。

雷火不知何处用,犬牙同此作教亲。

冤魔眷属狐狸肖,变化妖容惑几人。

刘晨阮肇事多非,今日凭君子细推。

谩使仙宫由色欲,却将紫府贮奸欺。

洞中清净难容杂,穴里幽冥易变奇。

大是世人迷不悟,几人丧命为狐狸。

尽管将刘阮所遇看作是幻化人形的狐媚,应与唐宋时代兴盛的妖狐传说有关,也与运雷除妖的法术实践有关,但其主旨是要批判淫邪,则是来自道教道德戒律与修仙技术的双重需要。那么,以此种观点与立场来看,刘阮故事无疑就不再被看作是入山遇仙,而是入山遇妖,不再是艳遇成仙,而是淫欲杀人了。而王子一借阮肇之口说出“岂不闻酒中得道,花里遇仙,也是常事”,完全是世俗的观念,与此形成鲜明的道教宗师、世俗文人两极对比。

许蔚:刘阮故事的文本层次、语境变迁与意义转移

许蔚:刘阮故事的文本层次、语境变迁与意义转移

《刘晨、阮肇入天台山图卷》

鉴于张继先在宋元道法传承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赵道一虽然仍旧收录刘阮故事,但在转载时,却回避男女之事,仅说“刘阮就所邀女家止宿”,如果认为这是有意的改写,则或许便是受到道法批判立场的影响而做出的调整。同样的文本改造,也见于《刘晨、阮肇入天台山图卷》。该图卷描绘二人在溪边遇女,所附题榜说“二人始疑为媚。久之,方辨识为人”,便很可能是受到宋元道法与狐媚传说的影响。至于刘阮与二女相遇之后,该图卷则只描绘饮食宴乐,没有描绘男女之事,题榜也不提男女交接,仅说“二女邀刘阮偕止宿”。与赵道一不同的是,赵苍云的这一改动似乎并非出于道教的立场,而是出于前朝王孙的自尊和文人雅化的趣味。此点从他将刘阮二人绘作儒生装扮,并说二人“家世业儒,尤留意于医药,尝飘然有霞表之气味”也可以得到证明。

四、结语

刘阮故事具有多重递进的文本层次。从入山不归到入山遇仙,似乎顺理成章,实际包含冥俗思维的隐喻转换,即由不归转换为遇仙。由入山遇仙到入山遇女,看似简单的故事拼接,却使整个故事由俗人偶然遭遇神仙的博物传说转而成为神女或仙女与俗人交接的艳情故事。这样的故事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阅读的聚焦轻易地就从表层的遇仙探入到内层的男女交接故事。艳情也因而成为持续的关注所在。而对于不同立场的读者,随着阅读背景的变化,有关色情意涵也就引起与世俗大众不同的反应,进而导致有关文本在继续复制的过程中需要因应不同的语境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赵道一、赵苍云改作的刘阮故事,回避了原来文本中的男女交接,使得遭遇女仙情节不再那么重要,而刘阮故事遂又由入山遇女回转到了入山遇仙,其意义也由艳情回归了成仙。当然,赵道一、赵苍云的改作,不论是有心还是无意,都是极个人的表达,对于其他的人群未必造成决定性的影响。王子一的剧作,不论是出于世俗的趣味还是娱乐的需要,就仍然延续了艳情的传统认知。

(本文作者许蔚博士,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原文题为《刘阮故事的文本层次、语境变迁与意义转移》,转自川大老子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揭开刘晨阮肇游天台遇仙传说的“前世今生”(3)

    川大老子研究院公众号 许蔚

    2019-08-23 14:26:28

    |
    揭开刘晨阮肇游天台遇仙传说的“前世今生”(3)
    |

    三、刘阮故事的神圣与世俗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这样的艳遇故事,读者的接受是否存在世俗层面与宗教层面上的差异。就《法苑珠林》而言,选录这样的艳遇故事,尽管不排除与寺院俗讲以浑话引人有着一致的目的,但在佛教叙事的层面,却也无妨是譬喻,可以理解为化现与接引。

    疑仙传

    《疑仙传》

    而道教方面则比较复杂。由于魏晋时代民间神女传说的盛行、道教仙真下降的传道修真模式的兴起以及房中技术的运用,仙女与凡人交接之事对于晋唐时代的道教人士而言,作为一种接真方式或成仙模式,也是可以接受的。刘阮故事也因此得以进入道教的传志书写,杜光庭、王松年、陈葆光等均曾加以记录。而据说活跃于开天之际的仙人丁皇,曾说“我亦识刘晨、阮肇之辈。此皆俗人耳,偶然误入桃源洞,终亦有俗心,故不得仙也”。刘阮故事虽未明确说二人成仙,但却有“忽复去,不知何所”或“后失二人所在”这样的描述,是《列仙传》《神仙传》等传统神仙叙事所常见的套语。丁皇虽然未提及二人遇女的细节,但他批评二人因有俗心不能成仙,也表明刘阮遇仙本来具有成仙的可能性。

    可是,伴随着时代的变迁、道教修真成仙技术的演进以及金丹大道说与道教雷法的兴起,人仙交媾便不再被道教修法之士接受为一种成仙模式,而是被看作世俗之人耽溺淫欲的体现,甚至被认为是妖媚惑人的事件,应当予以禁制与祛除。活跃于北宋晚期的著名天师张继先,曾在组诗中奉劝世人戒淫修道,就涉及对刘阮遇仙故事的批判:

    劳生扰扰疾如风,急杀三彭及五虫。

    不使狐狸侵药灶,须教龙虎守真空。

    鼎中宝物时添火,腹内婴儿貌转丰。

    善女善男寻此语,莫贪花酒堕迷中。

    大都奇怪惑人深,一见邪淫便动心。

    只是敧倾身内宝,何能坚固水中金。

    天堂有路无人到,地狱无门众却寻。

    寄语世间男女道,收踪火宅隐山林。

    阿尔多淫上帝嗔,罚为狐兽尾随身。

    只言五百年方变,岂谓三千日化神。

    雷火不知何处用,犬牙同此作教亲。

    冤魔眷属狐狸肖,变化妖容惑几人。

    刘晨阮肇事多非,今日凭君子细推。

    谩使仙宫由色欲,却将紫府贮奸欺。

    洞中清净难容杂,穴里幽冥易变奇。

    大是世人迷不悟,几人丧命为狐狸。

    尽管将刘阮所遇看作是幻化人形的狐媚,应与唐宋时代兴盛的妖狐传说有关,也与运雷除妖的法术实践有关,但其主旨是要批判淫邪,则是来自道教道德戒律与修仙技术的双重需要。那么,以此种观点与立场来看,刘阮故事无疑就不再被看作是入山遇仙,而是入山遇妖,不再是艳遇成仙,而是淫欲杀人了。而王子一借阮肇之口说出“岂不闻酒中得道,花里遇仙,也是常事”,完全是世俗的观念,与此形成鲜明的道教宗师、世俗文人两极对比。

    许蔚:刘阮故事的文本层次、语境变迁与意义转移

    许蔚:刘阮故事的文本层次、语境变迁与意义转移

    《刘晨、阮肇入天台山图卷》

    鉴于张继先在宋元道法传承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赵道一虽然仍旧收录刘阮故事,但在转载时,却回避男女之事,仅说“刘阮就所邀女家止宿”,如果认为这是有意的改写,则或许便是受到道法批判立场的影响而做出的调整。同样的文本改造,也见于《刘晨、阮肇入天台山图卷》。该图卷描绘二人在溪边遇女,所附题榜说“二人始疑为媚。久之,方辨识为人”,便很可能是受到宋元道法与狐媚传说的影响。至于刘阮与二女相遇之后,该图卷则只描绘饮食宴乐,没有描绘男女之事,题榜也不提男女交接,仅说“二女邀刘阮偕止宿”。与赵道一不同的是,赵苍云的这一改动似乎并非出于道教的立场,而是出于前朝王孙的自尊和文人雅化的趣味。此点从他将刘阮二人绘作儒生装扮,并说二人“家世业儒,尤留意于医药,尝飘然有霞表之气味”也可以得到证明。

    四、结语

    刘阮故事具有多重递进的文本层次。从入山不归到入山遇仙,似乎顺理成章,实际包含冥俗思维的隐喻转换,即由不归转换为遇仙。由入山遇仙到入山遇女,看似简单的故事拼接,却使整个故事由俗人偶然遭遇神仙的博物传说转而成为神女或仙女与俗人交接的艳情故事。这样的故事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阅读的聚焦轻易地就从表层的遇仙探入到内层的男女交接故事。艳情也因而成为持续的关注所在。而对于不同立场的读者,随着阅读背景的变化,有关色情意涵也就引起与世俗大众不同的反应,进而导致有关文本在继续复制的过程中需要因应不同的语境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赵道一、赵苍云改作的刘阮故事,回避了原来文本中的男女交接,使得遭遇女仙情节不再那么重要,而刘阮故事遂又由入山遇女回转到了入山遇仙,其意义也由艳情回归了成仙。当然,赵道一、赵苍云的改作,不论是有心还是无意,都是极个人的表达,对于其他的人群未必造成决定性的影响。王子一的剧作,不论是出于世俗的趣味还是娱乐的需要,就仍然延续了艳情的传统认知。

    (本文作者许蔚博士,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原文题为《刘阮故事的文本层次、语境变迁与意义转移》,转自川大老子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