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崂山明霞洞和它的传说

道教之音整理 刘清章

2013-01-21 11:11:33

明霞洞始建于金大定年间(1162年),起初巨石下面有一天然洞穴,当朝晖初露,夕阳欲坠时,霞光千变万化,有“明霞散绮”之称,“明霞祠”之名便由此而来。明霞洞于清初的一次山洪暴发中,洞顶塌陷,而成今形。自太清索道上站,沿着曲弯小径穿林登山,路穷处便是明霞洞。

当你进入庙门,只见一巨石当门而立,上书“天半朱霞”,其笔力遒劲,深入石中,洒脱不羁。字意为每到晨辉刚露,映照海面便见霞光万道,苍穹尽染,至午时方穷尽,恰半天。躲过巨石再进数步,两棵银杏树虬枝曲盘,夏季可见着子累累,秋实季节,绿黄相间,景色优美。落目两株银杏树间,石壁上仙书成行,但今已尘埃落半,所露字迹多因藓苔遮掩或风拨雨蚀而难读,惟石洞洞门之上“明霞洞”字迹清晰可辨。相传金山派祖师孙紫阳在紫洞炼丹打坐,他先天双目失明,自来崂山出家后,每日修炼功法,矻矻孜孜,勤炼不辍,虚心静气,长期深入,外加师傅真传其中,炼就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之功。忽一日见洞内一线霞光射入,视洞内石壁突兀,他喜而惊诧,起身高呼,一脚跺地,洞内石地下坠,洞上石硼振陷,四周紫气萦绕不散,他又一脚踹于洞后,击出一孔,自出。其仰视岩石、松树,郁郁苍苍,若在云中,俯视溪谷,云开霞卷,神思飞爽,忽得东海全胜,自此悟道。本来洞前两株银杏树为雄树,自从洞门塌陷,洞内真气泄漏,内相外出,外相渗入,阴气厚重,须臾便见两棵大树叶落枝败,元气大伤,孙真人摘得一枚银杏丢于墙下,瞬间合抱之木立于崖畔,枝繁叶茂,根连洞内,阻住洞内真气,虽保住两棵古树,却由阳变阴,由青变老。

今洞内广容百人,前低后高,左侧有一洞门,需弯腰躬身入内,有缘之人,能窥见有一道人闭目养神于洞内,紫气绕身于穴中;无缘之人进入洞内,便觉洞内漆黑,深不可测,令人毛骨俱悚。当你双腿盘坐于洞内,只感异香充塞,神清气爽,令人忘返。据说有目疾之患者,于洞内稍憩片刻,即有减轻疾患之灵验。

关于崂山明霞洞和它的传说

在洞前西行过一门,进入院内,如同世外,回首极目,视阔山黛,松木蓊苁,山石嶙峋,花香馥郁,鸟语啁啾,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惬意非凡。院内东西两组四排厢房,白石缠身,青瓦盖顶,中间有两株茶花叶繁枝茂,在其掩映中的明霞洞大殿——玉皇殿就坐落于此。殿内玉帝手执如意,其左侧为太白金星,右侧为托塔天王,身前两旁玄武、真武、金吒、木吒罗列,十分神气,甚是威武。自玉皇殿顺窄廊东去,有一袖珍殿堂,内奉东海龙王,龙王座下有一仙泉——玉液泉,此泉常年水流不涸,清甜可口,夏凉爽宜人,冬温热十分。九七年笔者住明霞洞时,曾写有几句打油诗曰:乾坤门里一仙泉,玉皇殿畔玉液泉;龙王显灵守泉眼,化尽病魔千千万;上善若水曲者全,心平气和寿星颜;世人且把败运转,儿女孝敬父母先;真真假假阴阳田,种上虔诚心一片;玉液泉水来浇灌,周天开通挥手间;泉里尽洗灾和难,不喝也罢莫贪恋;平步皆登天堂里,跳出俗尘享清闲。据传当年张三丰祖师参透世事,在玉皇殿后玄武峰的北面和东面峭壁上均凿有一洞,随着季节的变化而选择洞穴,以掌握内炼之事。明代登州武举周鲁题诗曰:白云留住须忘归,名利萦人两俱非。莫笑山人茅屋小,万山环翠雾中围。

自玉皇殿背后顺曲屈蜿蜒的羊肠小径东行约百二十步,路穷处,看一山峰耸立直插天表,下视便见一潭,潭内荷叶片片,花儿朵朵。潭深半米,长有四米,宽约米余,潭畔有一石碑,上书“荷花池”。据传,道教八仙之一的荷仙姑久闻崂山鸟鸣花丽,万谷皆春,泉香可啜,境丽可餐,便云游至此,其手捧泉水入口一尝,只觉泉水甘甜清冽,饮后神清气爽沁人肺腑。走时,荷仙姑从花篮里取出一朵荷花放于此处,以便纪念。孰知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却得荫,此荷花自此活了下来,并一直繁衍至今,此潭更是年久不涸,且冬无冰结,热气升空,就是冬寒霜之日,仍有寒荷开放,堪称一绝。

传说金山派祖师孙紫阳真人看荷花妍丽,心想冬天气温下降,花儿却如此娇艳,此地必是风水宝地,定有灵气,于是每日皆至荷花池畔,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如醉如痴,不思茶炊。一日,小徒见师傅修行艰苦,便下山买来水饺,五体投地跪于师傅面前祈请恩师进食。孙真人忽一念顿生,认为万物皆有灵性,他想与己朝夕相伴的荷花也会品尝人间烟火,尤其观百丛之中一株别有其异,与众不同,只见玉霜冰雪之中,花色不减,傲视严冬。孙真人便把水饺放于花上,孰知须臾花儿更嫣,且热气腾腾,顷刻间水饺被荷花裹住而吞食。此后孙真人必命小徒端斋饭献于花前。此花在孙真人之培育下修成正果变成仙子,她为感激仙人而想以身相许。孙真人看花虽修成人形,色心不减,便找人替代自己而成全其思欲之事。后来孙真人得道仙去,明霞洞曾一度兴旺,山下人谋事无不去明霞洞求神护佑,以得前程坦荡事业锦绣。某年山下有一书生进京赶考,进入京城,在一店内刚要安歇,忽然身边立有一位长髯飘飘的老者。老者对书生说:我知道你是前来赶考的,我与你同乡,来京数载不曾回家,想劳你捎一封书信,不知是否能如愿? 书生说:你我同乡,又同在乡外,这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拿来便是。书生说着,只见老者从袖中拿出信函一封递给自己,书生看信封上没落任何字迹,刚要问稍往何处。老者说:“你知道崂山明霞洞有一处荷花池吧? 芽书生点点头。老者又说:到荷花池就说石门开石门开,京城稍的书信来就可,且记且记。说完老者就不见了踪影。书生感觉此事蹊跷,如在梦中,明霞洞离书生家近在咫尺,却从没有看到有如此一白发老者。

没多久,书生考试毕起程返乡,没进家门,便直奔崂山明霞洞荷花池而去。书生在荷花池畔按老者所授秘语刚在口中念过,突然眼前豁然开朗,金光速现,霞光万道,紫气腾腾,院内金玉铺地,一片豪华。目前景色,书生看得目瞪口呆。没过多久,自门里蹒跚着走出一位老妈妈,虽已花甲,但风韵犹存,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在她身后紧随一少女,其步态袅娜轻盈,颜色十分,甚是迷人。她们把书生引进舍内,舍内如桂花飘香,四周珠光宝器映目,梦寐也不曾想过有如此巨富家赀,豪华绝顶,真是皇室不比。老妈妈让少女给书生端饭,书生推辞。少女进厨房拿出一碗,从鼻子里哧啦啦濞出一碗鼻涕,须臾便变成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老妈妈让书生吃下,书生暗自思忖,污秽难睹,何谈下咽? 如此华丽之堂,却端来令人作恶之食,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书生起身告辞。老妈妈见书生不食,面有尴尬之色,遂从兜里掏出一块手帕,转身从盆里抓出一把豆芽包裹于内递于书生,要书生回家与家人同享。书生半推半就塞与衣袋。老妈妈和少女把书生送出门外,互道保重。须臾,亭台楼阁如梦幻泡景迅速不见,惟荷花池依然如故。书生甚感诧异,他觉得拿几个豆芽回家太过寒酸,便拿出手帕向荷花池里一抖,把豆芽尽抛于内,看那手帕洁净,书生不忍丢弃便带在身边。回家把此蹊跷事同老母细说一番,母亲让其拿出手帕细细端祥,只见上面有一粒金豆芽。书生反悔自己不该一时莽撞把金豆芽丢掉,母亲说:金银财宝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何必贪恋财色。后来书生考中状元并封有官职,其辞官不授,携母隐遁山林。

书生虽归隐山林,其所经历之事一传十,十传百,被一南方蛮子知道,蛮子精通风水,他深知荷花池内藏有宝物,要想掘得此宝,需在冬日炼就赤臂卧雪和赤脚穿冰之功法,在夏日炼就头顶暴日坐怀不乱之心法,有此方能思谋成真。一日蛮子选择良辰吉日到山上,每每沉静,脑中思想得宝之后富甲一方之荣耀,更想美女缠身之快事。如此一来,六欲难舍七情牵缠而不能得法。冬去春来,眨眼机遇将要错过,他想不如早一天得到早天享受,免得夜长梦多被他人掘走。想到此,他用巨斧凿开山石,放走池内水源。当池水流尽,深露一洞,容人有余,蛮子顺洞入内,只见里面光芒四射,美女云集,华丽非凡。眼前景色令蛮子如醉如痴,他见身边美女妖野非常,樱嘴微启,秋波频送,衣裙飘然使其不能自制,忍不住近前一步,刚要贴近女子,只听一声巨雷,便人事不知。待恍惚醒来,珠光宝气尽皆不见,自己身失水中,有一道长将其捞起,把池边损坏之处堵住说:贪恋女色功不深,欲多常伤精炁神;自己勤劳多行善,他人之物手莫伸。蛮子听后深感惭愧。自此荷花池水浊而不清,冬日也少有寒荷开放。

今日明霞洞游人如织,香火鼎盛,只要靠近她,就能领略道教的博大、宽容和源远流长,更能领略道教金山派这片世外桃源的神韵。

原文发布于《中国道教》2005年第1期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关于崂山明霞洞和它的传说

道教之音整理 刘清章

2013-01-21 11:11:33

|
关于崂山明霞洞和它的传说
|

明霞洞始建于金大定年间(1162年),起初巨石下面有一天然洞穴,当朝晖初露,夕阳欲坠时,霞光千变万化,有“明霞散绮”之称,“明霞祠”之名便由此而来。明霞洞于清初的一次山洪暴发中,洞顶塌陷,而成今形。自太清索道上站,沿着曲弯小径穿林登山,路穷处便是明霞洞。

当你进入庙门,只见一巨石当门而立,上书“天半朱霞”,其笔力遒劲,深入石中,洒脱不羁。字意为每到晨辉刚露,映照海面便见霞光万道,苍穹尽染,至午时方穷尽,恰半天。躲过巨石再进数步,两棵银杏树虬枝曲盘,夏季可见着子累累,秋实季节,绿黄相间,景色优美。落目两株银杏树间,石壁上仙书成行,但今已尘埃落半,所露字迹多因藓苔遮掩或风拨雨蚀而难读,惟石洞洞门之上“明霞洞”字迹清晰可辨。相传金山派祖师孙紫阳在紫洞炼丹打坐,他先天双目失明,自来崂山出家后,每日修炼功法,矻矻孜孜,勤炼不辍,虚心静气,长期深入,外加师傅真传其中,炼就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之功。忽一日见洞内一线霞光射入,视洞内石壁突兀,他喜而惊诧,起身高呼,一脚跺地,洞内石地下坠,洞上石硼振陷,四周紫气萦绕不散,他又一脚踹于洞后,击出一孔,自出。其仰视岩石、松树,郁郁苍苍,若在云中,俯视溪谷,云开霞卷,神思飞爽,忽得东海全胜,自此悟道。本来洞前两株银杏树为雄树,自从洞门塌陷,洞内真气泄漏,内相外出,外相渗入,阴气厚重,须臾便见两棵大树叶落枝败,元气大伤,孙真人摘得一枚银杏丢于墙下,瞬间合抱之木立于崖畔,枝繁叶茂,根连洞内,阻住洞内真气,虽保住两棵古树,却由阳变阴,由青变老。

今洞内广容百人,前低后高,左侧有一洞门,需弯腰躬身入内,有缘之人,能窥见有一道人闭目养神于洞内,紫气绕身于穴中;无缘之人进入洞内,便觉洞内漆黑,深不可测,令人毛骨俱悚。当你双腿盘坐于洞内,只感异香充塞,神清气爽,令人忘返。据说有目疾之患者,于洞内稍憩片刻,即有减轻疾患之灵验。

关于崂山明霞洞和它的传说

在洞前西行过一门,进入院内,如同世外,回首极目,视阔山黛,松木蓊苁,山石嶙峋,花香馥郁,鸟语啁啾,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惬意非凡。院内东西两组四排厢房,白石缠身,青瓦盖顶,中间有两株茶花叶繁枝茂,在其掩映中的明霞洞大殿——玉皇殿就坐落于此。殿内玉帝手执如意,其左侧为太白金星,右侧为托塔天王,身前两旁玄武、真武、金吒、木吒罗列,十分神气,甚是威武。自玉皇殿顺窄廊东去,有一袖珍殿堂,内奉东海龙王,龙王座下有一仙泉——玉液泉,此泉常年水流不涸,清甜可口,夏凉爽宜人,冬温热十分。九七年笔者住明霞洞时,曾写有几句打油诗曰:乾坤门里一仙泉,玉皇殿畔玉液泉;龙王显灵守泉眼,化尽病魔千千万;上善若水曲者全,心平气和寿星颜;世人且把败运转,儿女孝敬父母先;真真假假阴阳田,种上虔诚心一片;玉液泉水来浇灌,周天开通挥手间;泉里尽洗灾和难,不喝也罢莫贪恋;平步皆登天堂里,跳出俗尘享清闲。据传当年张三丰祖师参透世事,在玉皇殿后玄武峰的北面和东面峭壁上均凿有一洞,随着季节的变化而选择洞穴,以掌握内炼之事。明代登州武举周鲁题诗曰:白云留住须忘归,名利萦人两俱非。莫笑山人茅屋小,万山环翠雾中围。

自玉皇殿背后顺曲屈蜿蜒的羊肠小径东行约百二十步,路穷处,看一山峰耸立直插天表,下视便见一潭,潭内荷叶片片,花儿朵朵。潭深半米,长有四米,宽约米余,潭畔有一石碑,上书“荷花池”。据传,道教八仙之一的荷仙姑久闻崂山鸟鸣花丽,万谷皆春,泉香可啜,境丽可餐,便云游至此,其手捧泉水入口一尝,只觉泉水甘甜清冽,饮后神清气爽沁人肺腑。走时,荷仙姑从花篮里取出一朵荷花放于此处,以便纪念。孰知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却得荫,此荷花自此活了下来,并一直繁衍至今,此潭更是年久不涸,且冬无冰结,热气升空,就是冬寒霜之日,仍有寒荷开放,堪称一绝。

传说金山派祖师孙紫阳真人看荷花妍丽,心想冬天气温下降,花儿却如此娇艳,此地必是风水宝地,定有灵气,于是每日皆至荷花池畔,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如醉如痴,不思茶炊。一日,小徒见师傅修行艰苦,便下山买来水饺,五体投地跪于师傅面前祈请恩师进食。孙真人忽一念顿生,认为万物皆有灵性,他想与己朝夕相伴的荷花也会品尝人间烟火,尤其观百丛之中一株别有其异,与众不同,只见玉霜冰雪之中,花色不减,傲视严冬。孙真人便把水饺放于花上,孰知须臾花儿更嫣,且热气腾腾,顷刻间水饺被荷花裹住而吞食。此后孙真人必命小徒端斋饭献于花前。此花在孙真人之培育下修成正果变成仙子,她为感激仙人而想以身相许。孙真人看花虽修成人形,色心不减,便找人替代自己而成全其思欲之事。后来孙真人得道仙去,明霞洞曾一度兴旺,山下人谋事无不去明霞洞求神护佑,以得前程坦荡事业锦绣。某年山下有一书生进京赶考,进入京城,在一店内刚要安歇,忽然身边立有一位长髯飘飘的老者。老者对书生说:我知道你是前来赶考的,我与你同乡,来京数载不曾回家,想劳你捎一封书信,不知是否能如愿? 书生说:你我同乡,又同在乡外,这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拿来便是。书生说着,只见老者从袖中拿出信函一封递给自己,书生看信封上没落任何字迹,刚要问稍往何处。老者说:“你知道崂山明霞洞有一处荷花池吧? 芽书生点点头。老者又说:到荷花池就说石门开石门开,京城稍的书信来就可,且记且记。说完老者就不见了踪影。书生感觉此事蹊跷,如在梦中,明霞洞离书生家近在咫尺,却从没有看到有如此一白发老者。

没多久,书生考试毕起程返乡,没进家门,便直奔崂山明霞洞荷花池而去。书生在荷花池畔按老者所授秘语刚在口中念过,突然眼前豁然开朗,金光速现,霞光万道,紫气腾腾,院内金玉铺地,一片豪华。目前景色,书生看得目瞪口呆。没过多久,自门里蹒跚着走出一位老妈妈,虽已花甲,但风韵犹存,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在她身后紧随一少女,其步态袅娜轻盈,颜色十分,甚是迷人。她们把书生引进舍内,舍内如桂花飘香,四周珠光宝器映目,梦寐也不曾想过有如此巨富家赀,豪华绝顶,真是皇室不比。老妈妈让少女给书生端饭,书生推辞。少女进厨房拿出一碗,从鼻子里哧啦啦濞出一碗鼻涕,须臾便变成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老妈妈让书生吃下,书生暗自思忖,污秽难睹,何谈下咽? 如此华丽之堂,却端来令人作恶之食,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书生起身告辞。老妈妈见书生不食,面有尴尬之色,遂从兜里掏出一块手帕,转身从盆里抓出一把豆芽包裹于内递于书生,要书生回家与家人同享。书生半推半就塞与衣袋。老妈妈和少女把书生送出门外,互道保重。须臾,亭台楼阁如梦幻泡景迅速不见,惟荷花池依然如故。书生甚感诧异,他觉得拿几个豆芽回家太过寒酸,便拿出手帕向荷花池里一抖,把豆芽尽抛于内,看那手帕洁净,书生不忍丢弃便带在身边。回家把此蹊跷事同老母细说一番,母亲让其拿出手帕细细端祥,只见上面有一粒金豆芽。书生反悔自己不该一时莽撞把金豆芽丢掉,母亲说:金银财宝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何必贪恋财色。后来书生考中状元并封有官职,其辞官不授,携母隐遁山林。

书生虽归隐山林,其所经历之事一传十,十传百,被一南方蛮子知道,蛮子精通风水,他深知荷花池内藏有宝物,要想掘得此宝,需在冬日炼就赤臂卧雪和赤脚穿冰之功法,在夏日炼就头顶暴日坐怀不乱之心法,有此方能思谋成真。一日蛮子选择良辰吉日到山上,每每沉静,脑中思想得宝之后富甲一方之荣耀,更想美女缠身之快事。如此一来,六欲难舍七情牵缠而不能得法。冬去春来,眨眼机遇将要错过,他想不如早一天得到早天享受,免得夜长梦多被他人掘走。想到此,他用巨斧凿开山石,放走池内水源。当池水流尽,深露一洞,容人有余,蛮子顺洞入内,只见里面光芒四射,美女云集,华丽非凡。眼前景色令蛮子如醉如痴,他见身边美女妖野非常,樱嘴微启,秋波频送,衣裙飘然使其不能自制,忍不住近前一步,刚要贴近女子,只听一声巨雷,便人事不知。待恍惚醒来,珠光宝气尽皆不见,自己身失水中,有一道长将其捞起,把池边损坏之处堵住说:贪恋女色功不深,欲多常伤精炁神;自己勤劳多行善,他人之物手莫伸。蛮子听后深感惭愧。自此荷花池水浊而不清,冬日也少有寒荷开放。

今日明霞洞游人如织,香火鼎盛,只要靠近她,就能领略道教的博大、宽容和源远流长,更能领略道教金山派这片世外桃源的神韵。

原文发布于《中国道教》2005年第1期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