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传入常州的历史颇为悠久。早在西晋太始年间(265-274),毗陵县就始建“含辉观”,规模相当宏大,惜于南宋时毁于兵火(废基在原武进县小河乡观东,观西两村之间)。西晋永嘉初年(约307-308年),毛中尉舍宅建道观于城内迎春门城壕,即其后的玄妙观前身,为常州城内历史上最早的道观。
东晋著名道教人物葛洪(283-343/363),号抱朴子,世称小仙翁,曾在原属武进的马迹山立盟设坛,城内县学街的葛仙桥就因葛洪其名而来。清代褚邦庆著《常州赋》中有“抱朴子马迹山立盟坛”及“葛仙桥传抱朴子之踪”等记载。南朝梁代道士王八百在兰陵县西麓南坡、黄猫岭之西筑舍修道(今武进横山桥大林寺所在)。陈代又建“登仙观”,后改称“冲虚观”,元初毁废。齐梁道教著名学者陶弘景(456-536)为茅山道宗的开创者,茅山道院为东南道教中心,人称“第一福地”、“第八洞天”,自古至今香火很盛。
从唐至明,不少皇帝崇信道教,使道教得以兴盛。常州澄清观、玉隆观、清宁观、通乙观、真武道院及府城隍庙等陆续兴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诏今将龙兴观改名天庆观,即后来的玄妙观。宋天圣六年(1028)朝廷又赐天庆观真武神像一尊。时该观殿宇宏伟,“层檐杰栋,为吴中道宫之冠”。
宋、元时期,道教演化为全真道与正一道两大派,全真道士不饮酒,茹素,不娶家室,授徒传道,为出家道士;正一派道士亦授徒传教,但可娶家室,为在家道士。元大德八年(1304)龙虎山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1316/1317)受封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掌管江南道教。常州道观除玄妙观为全真道派十方丛林外,其它道观多属正一道派。
清代皇室偏重佛教,道教渐趋衰落。至嘉庆初年、18世纪末,常州玄妙观已是一片衰败景象。
民国初年,东岳庙、都城隍庙等道观神像相继被毁。民国17年,国民政府明文宣称:“画符念咒的道教是不善宗教,故应废除。”北伐军开进常州后,一度禁止举行迎神赛会。晏公庙、营田庙、灵官庙、烈帝庙等道观均在民国初年分别成为白云渡小学、贫儿院、武进女子师范学校等校舍,其它道观亦多毁废。
民国14年(1925)地方士绅组建“常州道院”,院长陶希泉,副院长刘度来,设在玄妙观内,后迁往麻巷。此系民间研究道教的团体,属道友性质。民国16年,道士李银兆发起成立“武进县道教联合会”。
据民国24年出版的《江苏民政》记载,武进县(包括今常州市区)有道观234座,道士、道姑440名。民国35年在北门天地坛成立“武进道教会”,会长杨鹤立,下设戚墅堰、焦溪、新安、横山桥办事处。
解放后,社会上延请道士做法事的已极其罕见。道观、道士收入锐减,民间散居道士纷纷转业。到1966年,仅有玄妙观道士颜圆岭一人,后在常州福利院养老送终。自此,常州市区所有道观均废。
流泪
0人
鼓掌
0人
愤怒
0人
无语
0人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org(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图注:茅山四宝之玉符 读道经时,很多对天尊的描述,前面都会加上一些对环境、功德、品格等方面的描述语,如高...[详细]
建除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择方术。建除术在秦汉时期颇为流行,《史记日者列传》有建除家,可见西汉时期,建除...[详细]
在《道德经》中有一个非常著名且非常关键的比喻,源于经文的第五章,其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详细]
2021年8月25日宝鸡市老子文化研究会会长易渲承邀我参加磻溪宫邱处机版《道德经》经幢的校勘活动。除观看校勘人员...[详细]
历史上的文昌洞经古乐 文昌帝君是文昌星神与四川地方梓潼神结合而产生的。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是传说中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