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以无心度有情

道教之音 李高植

2018-05-04 15:50:05

不知从何时起,就和道教结下了深深的缘份。小的时候,对乡间的散居道士做道场特别感兴趣,尤其是随着阵阵铃声,用方言吟唱着自己听不懂的词句,透过袅袅青烟上达天穹,思绪也不住地偏向天外。

上学时,反复诵读庄子的《逍遥游》,对庄子的逍遥洒脱和列子御风而行的形象颇为歆羡;也曾因为和同学课上讨论祖天师降伏魔王的事迹而被老师罚站;稍长,在族谱中得知初祖少和公弃官修道,以医术救济一方而深得尊敬时颇感自豪;后来得入玄门,师兄们打趣说皆是得了祖宗的福荫。人生的前十来年一直在似懂非懂的寻道途中前行,看似漫无目的、不知始终,而慕道的种子,早就深深扎下了根,只是在等待有一天破土而出迎风成长。

乙未年,曾独自客居杭城,闲游宝石山而踏足抱朴道院,蒙先生指引,就此履足玄门大道。每到周末前往,早晚课不辍。而在一次次的俯身叩首之间,让我明白了:低头叩首,是教我们学会慈心下气,恭敬一切、不争谦下的胸襟;而抱拳站起,仰视祖师,那是体会祖师最慈悲的叮咛。

先生也常说,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言行;故而吃饭喝水都是在修行中,忧道不忧贫,要时时谨守慈、俭、让三宝啊。曾记得,结束客居杭城回温时,去向先生告别,先生没有太多的嘱咐,只是装了很多的水果和食物与我(每每往杭城探望先生,先生必然都是这样);又说道,受十方、还十方,要好好宣扬正教,这样才不会辜负了祖师的慈悲;有祖师爷的地方就是家,不要把自己弄丢了。先生漫含热泪将我送到门外,最后深深一揖是我对这位祖师爷“看门人”的承诺。转过下山的小径,那道袍的青色始终隐现在葱翠的树丛中。

回温后,曾在图书馆无意间看到地方志中记载温州曾经历史上宫观道场连绵,高道大德辈出,洞天福地也甚多,由此激发了我寻访的欲望。闲暇时外出寻访,到过陶贞白先生曾居住过的大若岩抚今追昔,往东蒙山参访天然道院和西山脚下的紫霄道观,皆遗憾未逢黄冠羽士,有的只是“空殿无羽客,祷祝有回声”;也曾站在三官殿巷和应道院巷中感受曾经的繁盛。不用刻意追寻,道不远人,在冥冥之中祖师爷早已给你指明回家的路。

丙申年端午,在南白象的姨母家用过午饭后漫步村口;远远见红墙青瓦、飞檐翘角,走进一看山门匾题白云观三字,从侧门入依次磕头至大罗宝殿;当跪在老君爷面前时,内心油然而生的是一种不知名的感动和温暖,二者交织只剩一句话:祖师爷,我回来了。

此后,每有闲暇便前往白云观,一来二去渐渐与观里的道长、居士熟络;久而久之渐生孺慕,蒙恩师慈悲不弃,得以忝列白云门墙。恩师的道范德风令人钦佩,待人接物始终温文儒雅,不管面对什么人,脸上都始终带着淡淡的微笑;对于来访善信热情接待,无论何事都亲力亲为。修葺白云逸园时,恩师不懂泥瓦活,却自己爬高踩低砌砖、修窗户、铺设屋檐瓦片,每次总是灰头土脸的下来。我们总是开玩笑说他是道士里泥瓦活干的最好,泥瓦活里道士做的最好的。还记得丁酉年中秋祝寿祈福完毕,师父和大家坐在院子里闲叙,深夜各自尽欢后归屋安寝;第二日清早,院子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推门一看,发现原来是师父在独自收拾杯盘狼藉的桌子,这让我颇为惭愧,劳烦师父亲自为我们收拾烂摊子。就是这样的点点滴滴,恩师总是以不言之教的方式,在琐碎的小事里为我们最好地诠释了什么是龙门家风。后来才知,恩师是壬午年千山五龙宫玄都律坛天字一号戒子。

大道无时不度,求法有师可依。大道的真谛不一定隐藏在经籍典藏里,可能就在身边的只言片语、一言一行里;道以无心度有情,只要深刻去体会,就会发现道就在身边,在先生的言语之间、在恩师含笑的眼神里。

(道教之音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道以无心度有情

道教之音 李高植

2018-05-04 15:50:05

|
道以无心度有情
|

不知从何时起,就和道教结下了深深的缘份。小的时候,对乡间的散居道士做道场特别感兴趣,尤其是随着阵阵铃声,用方言吟唱着自己听不懂的词句,透过袅袅青烟上达天穹,思绪也不住地偏向天外。

上学时,反复诵读庄子的《逍遥游》,对庄子的逍遥洒脱和列子御风而行的形象颇为歆羡;也曾因为和同学课上讨论祖天师降伏魔王的事迹而被老师罚站;稍长,在族谱中得知初祖少和公弃官修道,以医术救济一方而深得尊敬时颇感自豪;后来得入玄门,师兄们打趣说皆是得了祖宗的福荫。人生的前十来年一直在似懂非懂的寻道途中前行,看似漫无目的、不知始终,而慕道的种子,早就深深扎下了根,只是在等待有一天破土而出迎风成长。

乙未年,曾独自客居杭城,闲游宝石山而踏足抱朴道院,蒙先生指引,就此履足玄门大道。每到周末前往,早晚课不辍。而在一次次的俯身叩首之间,让我明白了:低头叩首,是教我们学会慈心下气,恭敬一切、不争谦下的胸襟;而抱拳站起,仰视祖师,那是体会祖师最慈悲的叮咛。

先生也常说,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言行;故而吃饭喝水都是在修行中,忧道不忧贫,要时时谨守慈、俭、让三宝啊。曾记得,结束客居杭城回温时,去向先生告别,先生没有太多的嘱咐,只是装了很多的水果和食物与我(每每往杭城探望先生,先生必然都是这样);又说道,受十方、还十方,要好好宣扬正教,这样才不会辜负了祖师的慈悲;有祖师爷的地方就是家,不要把自己弄丢了。先生漫含热泪将我送到门外,最后深深一揖是我对这位祖师爷“看门人”的承诺。转过下山的小径,那道袍的青色始终隐现在葱翠的树丛中。

回温后,曾在图书馆无意间看到地方志中记载温州曾经历史上宫观道场连绵,高道大德辈出,洞天福地也甚多,由此激发了我寻访的欲望。闲暇时外出寻访,到过陶贞白先生曾居住过的大若岩抚今追昔,往东蒙山参访天然道院和西山脚下的紫霄道观,皆遗憾未逢黄冠羽士,有的只是“空殿无羽客,祷祝有回声”;也曾站在三官殿巷和应道院巷中感受曾经的繁盛。不用刻意追寻,道不远人,在冥冥之中祖师爷早已给你指明回家的路。

丙申年端午,在南白象的姨母家用过午饭后漫步村口;远远见红墙青瓦、飞檐翘角,走进一看山门匾题白云观三字,从侧门入依次磕头至大罗宝殿;当跪在老君爷面前时,内心油然而生的是一种不知名的感动和温暖,二者交织只剩一句话:祖师爷,我回来了。

此后,每有闲暇便前往白云观,一来二去渐渐与观里的道长、居士熟络;久而久之渐生孺慕,蒙恩师慈悲不弃,得以忝列白云门墙。恩师的道范德风令人钦佩,待人接物始终温文儒雅,不管面对什么人,脸上都始终带着淡淡的微笑;对于来访善信热情接待,无论何事都亲力亲为。修葺白云逸园时,恩师不懂泥瓦活,却自己爬高踩低砌砖、修窗户、铺设屋檐瓦片,每次总是灰头土脸的下来。我们总是开玩笑说他是道士里泥瓦活干的最好,泥瓦活里道士做的最好的。还记得丁酉年中秋祝寿祈福完毕,师父和大家坐在院子里闲叙,深夜各自尽欢后归屋安寝;第二日清早,院子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推门一看,发现原来是师父在独自收拾杯盘狼藉的桌子,这让我颇为惭愧,劳烦师父亲自为我们收拾烂摊子。就是这样的点点滴滴,恩师总是以不言之教的方式,在琐碎的小事里为我们最好地诠释了什么是龙门家风。后来才知,恩师是壬午年千山五龙宫玄都律坛天字一号戒子。

大道无时不度,求法有师可依。大道的真谛不一定隐藏在经籍典藏里,可能就在身边的只言片语、一言一行里;道以无心度有情,只要深刻去体会,就会发现道就在身边,在先生的言语之间、在恩师含笑的眼神里。

(道教之音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