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fw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家精神专一

张三丰文化在宝鸡的形成与发展


来源:道教之音     作者:朱玉林     时间:2020-10-18 20:30:26      繁體中文版     

【摘 要】张三丰在陕西宝鸡修真悟道五六十年。他在这里弘扬中华道家文化,创立太极拳和养生学,形成了张三丰文化。张三丰使金台观成为历史上人们向往的一座道家文化高峰,也使宝鸡成为张三丰文化发祥地之一。进入新时代,在宝鸡弘扬张三丰文化,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是宝鸡区域文化中心建设的一项任务。

【关键词】宝鸡 张三丰文化 形成与发展  

元朝末年,张三丰定居金台观,在这里修真悟道五六十年,深得当地居民的喜爱和拥戴,留下了许多传唱不衰的神奇。他在宝鸡弘扬中华道家文化,创立太极拳和养生学,形成了张三丰文化。张三丰使金台观成为历史上人们向往的一座道家文化高峰,也使宝鸡成为张三丰文化发祥地之一。在国家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研究和传承张三丰文化,对建设宝鸡区域文化中心有着重要意义。

一、 张三丰在宝鸡干了三件大事

张三丰,名全一,字君宝,号三丰,是元、明之际集道学、武学等于一身的传奇人物。他曾做过中山博陵令,因难以忍受官场约束,便挂印辞职,飘然远游。宝鸡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自古就是耕云桑田,启迪文明的肇始之地。元朝末年,张三丰来到宝鸡,定居金台观,在这里干了三件大事:

一是发展道家文化。追根溯源,宝鸡的道家文化源远流长。远古时期,伏羲在此悟天地之道,发明创造了太极文化的经典“太极图”。东周末年,老聃,这位道家的创始人,在此为后人留下了完美体现中华太极文化的经典文本《道德经》。金代,马丹阳陇山悬壶济世。全真道掌教真人丘处机,磻溪穴居六年,陇县龙门洞隐居潜修七年。张三丰来到这里后,被宝鸡独特而深厚的文化资源所深深打动。他对此地的道家文化资源进行了系统总结吸收,在传承前人的基础上,立足当时的社会所需,进行了创新性的传承,巧妙地把道家的内炼思想同儒家的道德学说牵合在一起,发展了元明时代的道家文化。据史料记载,在宝鸡,张三丰运用多种多样的文学表现形式传承道文化。他突破了此前长期存在的文学文字艰深玄奥的惯例,采用通俗易懂的歌词形式将道家思想表现出来,读起来朗朗上口,极易理解和牢记,在促进道文化的传播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善于用文学上的绝句、词、散文、联句以及流传于民间的唱词、歌谣等形式来阐发道家思想、状物写景、借物抒怀,并且品评诗词名家,在历史上可谓数得着的多才多艺的高道。比如他在宝鸡和远游中创作的《了道歌》、《打坐歌》、《道情》等,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是通俗的道教经典,又是很好的民间文学作品。还有他的《无根树》,被后世道众推崇备至,赞叹它“吐老庄之秘密,续钟吕之心传”,得到许多道教大师的注释和阐发。在宝鸡形成的道家文化,被后人编进《张三丰先生全集》。宝鸡作为张三丰文化的发源地,经几百年传承至今,现已深深打上了本土化烙印。

二是创立太极拳。元明之际,社会动荡,阴阳太极文化研究气氛浓厚。张三丰对阴阳太极文化也有较深研究。据传,张三丰在金台观修道期间,结合他修炼的内丹功力,承宝鸡金台观太极文化之仙灵,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经过数十年的亲身实践的修炼,深悟道家养生、易数、兵法、拳法、医理和哲理,集中华五千年文化精华之大成,创绝世独有的科学的内家拳法并起名为“太极拳”(张三丰十三式太极拳)。从此,太极拳就成为道教学道的基本功法,是每个弟子都必须要修练的入门功夫。距离宝鸡市区西北35里的坊塘铺北处,有一座人称“西武当”的险峰,又叫“佛岩”,相传张三丰曾在这里宣讲道经,传授武功。其后很长一段时间,这里的居民大都习武练拳,以强身健体。张三丰太极拳以道教所传太极阴阳为体,突出“以武演道,以道显武”的特点。张三丰在宝鸡和远游中指导弟子修炼时传下了《道要秘诀歌》、《打坐歌》、《太极拳论》、《练太极拳须聚气敛神论》、《龙虎还丹指迷歌》等不下数十种修炼太极拳的经典要论,是为后世传人弟子不可多得的修习资料。金台观内至今还保留着张三丰练功的场所和遗迹。这里,被称为“太极之源、仙道金台” 的武术祖庭。可以说,宝鸡是太极拳的发源地之一。

三是传承养生文化。张三丰是明清时期道教养生史上影响甚大、地位不容忽视的人物。史载张三丰身怀独门医术,掌握有一定的医药养生知识,在宝鸡民间社会受欢迎。他为民疗疾苦的慈善行为,逐渐影响到了一批文化精英,为传承养生文化奠定了基础。张三丰指出:“凡人养神养气,神即为收气主宰”  “收得一份气,便得一份宝,收得十分气,便得十分宝。”张三丰所倡导和追求的是“内功”即气。以气养性,以气养心,以气养身。“虚心与静气相依,使人气养其心,心养其气,气盛理充,心安神全”,这是他的养生之道,故有“气贯全身自延年”之说。何以养气?张三丰的基本点是:一潜心:  “潜心于渊,神不外游”,  “潜心宜寡欲,养气戒多言”。二静心:凡人心动荡,心事重重不能养气,心欲静则贵在制伏两眼。练功前要“眼视鼻,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这样便可降伏思虑”。“心静息自调,静久心自定”。就是这个道理。三清心;要寡欲凝神“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则心未清时眼勿乱闭,要自劝自勉,使心里清凉恬淡,始收入气穴”凝起神来,如坐高山清净无我,“方得真清之药物”。四调息:“气归于脐下日调息”。调息即调匀呼吸“调匀呼吸,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收其自然,加以神光下明”。“调息者要调度阴蹻之息与你心中之气相会于气穴中”、“调息心平气和,气和则调息,心不起波谓之平,此乃玄关一窍。可谓绵绵调呼吸,一阴一阳鼎内煎”。五真心:他认为“人心有二。一真一妄”, “世有学道数月而不见其存进”便无真心; “学不精,功不勤,心不清,神不真,以此之道,万无一成”“世无真心,万无一成”。以上是“养气”的必要条件,也是“养气”修心者首先要学到的。这几条做到了,就要“凝神聚气”。他在《水石闲谈》中指出“保身以安心养肾为主,心能安则离火不外荧,肾能养则坎水不外崩。火不外荧,必无神摇之病,心愈安水不外崩无精泄之患”,“可祛病延年”他奉劝世人不要“争功名”,“羡人富”而产生忌妒心情,以损精气,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起居。这种修行养生的思想在宝鸡得到广泛传播,成为大众的参考和借鉴,发挥了助益寿延年的作用。同时张三丰在宝鸡和远游中还创作了《打坐歌》《太极拳歌》《大道歌》《金丹歌》《金丹诗三十六首》《笑哈哈》等等养生秘诀,积极传播养生文

二、张三丰在宝鸡有众多文化遗存

1.金台观“三绝”。金台观内至今保存着与张三丰有关的“三绝”。第一绝就是三丰洞亭前矗立着两通张三丰“瓜皮书”诗碑,相传此碑文是张三丰用西瓜皮沾着烟灰书写而成,字迹遒劲飘逸,游转飞动。宝鸡乡民因世代崇敬张三丰,于是请巧匠将碑文镌石二方矗立观内,使真迹得以留存至今。诗曰:仙境闲寻采药翁,草堂留话此宵同;细看山下云深处,信有人间路不通。泉引藕花来洞口,月将松影过溪东;求名心在闲难遣,明日马蹄尘土中。字迹遒劲飘逸,游转飞动,使人流连叹赏,久摩不舍。第二绝是传说为三丰遗物的“翻瓦罐”。这只珍存至今的瓦罐,初看与其它瓦罐并无二致,细察则发现用来系罐的两耳嵌在罐内(而通常系罐的两耳都是在罐的外肩壁上)。第三绝名为“神锄定柱”。相传当年金台观重修时梁柱总是安装不好,一日包工头打盹梦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道送给他两块神铁,醒来后发现自己手中多了两块铁锄板,于是他将铁锄板垫在柱底果然顺利建好。后来人们发现这两块铁锄板是张三丰的遗物,尽管三清殿后来又经多次维修,但这两块铁锄板一直垫在檐柱之下,民间也就流行开了“神锄定柱”的传说。

2.历史遗物。在从能查阅的史料看,张三丰在宝鸡留下了很多遗迹,在金台观有亲植古柏。张三丰诗书画棋琴剑样样皆精,从元明两代的记录看,他除了留下日常所用的笠、衲、蓑、杖、笔砚等物外,还留下不少书法、诗赋、画作等。《张三丰先生全集》有张三丰与宝鸡有关的诗两首。其一为“宝鸡晚行”五字律诗:“倏而游秦凤,飘然到宝鸡。路随流水远,山压暮云低。对面三峰立,关心一榻栖。结茆聊息足,吾立老磻溪。”另一首为:”归秦”七言诗,云:”自蜀来秦不避秦,西秦久居似秦人。宝鸡石上题诗句,谁知逍遥物外身。”他离开宝鸡时,留下了九节藤杖、混元衣 。1611年,宝鸡县令朱炳然见到这两样东西。在碑上刻诗,其中有“鸠杖尚留九节在,霞衣犹见五铢轻。歌罢怀仙一长啸,昔阳红照万山明。”地方官绅对其极为重视,来此寻访仙迹的文人士大夫络绎不绝。他的声名和事迹在明史和民间大放异彩,整整影响了明清两代。历史凤翔府事范宗镇曾将明永乐、天顺皇帝《赠张三丰书制》刻碑立于金台观,并写下《谒仙师张三丰洞用南阳张公韵》。诗中有云:“九节苍藤杖还在,三篇玄要道传真”,便是指张三丰所遗留下来的九节藤杖。还有明代天文学家、陕西按察副使邢云路在游宝鸡金台观时,见张三丰九节杖、混元衣仍在,写下“修真何处觅层城,观起金台接太清;鸠杖尚留九节在,霞衣犹见五株轻”等句。这些,已成为了张三丰文化在宝鸡的历史见证。名士的驻留与推崇,无疑给宝鸡带来一种名人效应,使之声名远播。张三丰的仙迹传说与众多文士高贤为道观撰写文章或题咏可以看作一种象征性资本或文化资本。

3.神奇的传说。张三丰在金台观清修,为人疗疾,还写字赠人,在名望颇高。 他不慕权贵,隐遁高蹈的宗师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从各家记载中,张三丰混迹于世俗社会的底层民众之中,生活艰苦,却有着奇异的能力,为民众解决疾苦。《宝鸡县志》记载了张三丰在宝鸡金台观修道的故事,而当地民间流传最多的是他惩恶扬善、扶危济困的传奇故事,如《搬移山泉》、《拉水上坡》、《神锄定柱》、《悬灯引路》、《七针先生》、《大闹魏祠》、《纸人锄地》、《草鞋救人》等。宝鸡一带留下了张三丰的许多神奇的传说。

三、张三丰文化在宝鸡的传承

张三丰在宝鸡所衍生的文化内涵广泛丰富。他所倡导的人对自然的认识,人对自身的认识,以及恬淡虚无、平心静气的处事原则,培养正气、通达获寿的功法,调理阴阳的具体运用等内涵仍然对当今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和正面促进作用。因此,历史上形成的张三丰文化,今天在宝鸡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是著书立说,永久传承。近几年来,宝鸡市先后出版了由宝鸡市委党校校委委员、副教授宋婉琴、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杨曙明合著的 《金台观----张三丰第一道场》和《张三丰史话》。在金台区政协出版的《金台地名》、金台区文广局出版的《金台史话》等书籍中,都收集有多篇有关张三丰传说故事与遗迹的文章。金台区政府还推出了《太极金台观》的秦腔戏曲剧、《太极》数字电影、《张三丰》微电影。同时,我市积极参加2016年8月在贵州省福泉市召开的沈万三、张三丰学术研讨会。邱锋、宋婉琴、杨曙明  的《张三丰道教理论思想初评》 、韩树林、杜法静、魏科超、刘柯利的《张三丰在宝鸡的故事 》、朱玉林的《张三丰陕西等地胜迹考 》等论文,被收入《沈万三、张三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提高了宝鸡张三丰文化的知名度。

二是开展研讨,转化发展。2015年11月21日,“问道金台观 拜真张三丰”,由陕西宝鸡市道教协会、宝鸡市金台区道教协会、宝鸡市金台观道院主办,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道学研究中心承办的张三丰道文化学术报告会在宝鸡举行,来自海内外的来自国内外200多名学者、道长和爱好者与会聆听,道教之音、腾讯道学等媒体进行全面报道。来自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杨立志会长、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张泽洪教授、广东省江门新会紫云观刘嗣传道长、宝鸡市委党校校委委员宋婉琴、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方教授分别就《张三丰真人在武当山的活动及其遗迹》《明代道士张三丰及其道情研究》《浅谈张三丰太极丹道修炼体系》《张三丰与金台观》《张三丰与明代全真道》做了详细的阐述。2016年6月25日,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陕西宝鸡市委党校副教授宋婉琴在石鼓讲坛第4期,做了题为“邱处机、张三丰与道文化”主题报告。 讲座中,宋婉琴分别重点介绍了邱处机、张三丰的传道经历、学术思想和宝鸡道文化传承情况。邱处机、张三丰在宝鸡区域内留下了众多的文物、文献、传说、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存。邱处机、张三丰是宝鸡道文化的名片。本次讲座由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宝鸡市老子文化研究会、渭滨区图书馆举办。讲座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听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着的道文化意境,在启迪的心智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宝鸡涌现了一批传承组织和传承人,如市道教协会、金台观道院、宝鸡三丰武术研究院等。张三丰文化传承人,如杜法静、宋婉琴、杨曙明、李福蔚、冯睿等。2017年11月27日 ,中国(东岭)第三届全国太极拳传统武术邀请赛暨“太极文化”研讨会举行。 研讨会上,专家们纷纷表示,金台区打造全国体育休闲特色小镇地理特色及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明显,已初步形成了以太极源景区、环球功夫小镇为支撑的武术产业体系,通过积极传播太极文化,大力弘扬武术精髓,涌现出一大批武术名家及人才。在这次研讨会上,太极文化产业联盟共建项目与金台区教体局签约了300名中小学国学师资的教育培训项目;与区民政局签约了50个社区500场次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共建美好生活《道德讲堂》项目;与区文化局签约的创投项目。20多家企事业单位发起了《太极文化产业共建发展倡仪书》,携手共创“太极之源、仙道金台”特色文化品牌。 2020年10月10日,60多名来自湖北、甘肃、西安、兰州、黑龙江、宝鸡等地部分高校教授和社会组织学者,相聚宝鸡市金台区,应邀出席宝鸡三丰太极武术研究院与宝鸡市金台太极源文化景区管委会等联合召开的“张三丰太极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活跃的学术氛围中,会议紧紧围绕张三丰太极文化的产生、发展、历史作用、重大价值和现代意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取得了积极可喜的成果,并形成会议纪要。  

三是组织赛事,扩大影响。2000多年来,太极拳在宝鸡源远流长,广为人们喜爱。金台区成功举办了三届全国太极拳暨传统武术邀请赛和一届全国太极拳公开赛片区赛,今年下半年将要举办下半年将要在这里举办全国“公仆杯”武术比赛。这些大赛将太极拳的展示与弘扬推向了历史最高水平,让全国更多人知道了宝鸡,了解了金台观和张三丰。2018年现在,金台区加速建设太极文化产业,在建成金台观道文化景区一期、二期的基础上,已规划占地17平方公里的太极文化主题公园,规划建设标志性建筑群“金台观”、太极拳馆及国际太极拳交流中心等,已有太极拳训练站点40多个、社体指导员1000多人,习练太极拳人数超15万。前几年,宝鸡市太极拳协会还在金台观召开太极文化研讨会,宣布成立太极拳申遗联盟,并发起10亿元太极拳申遗及太极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欲以澄清事实,助力太极拳申遗,为民族大义和传统文化担当。

参考资料:

《明史.张三丰传》

《宝鸡县志》

(作者系宝鸡市政协文史员、宝鸡三丰太极武术研究院党支部书记、曾任宝鸡市政协副秘书长兼研究室主任朱玉林)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道教中国化

热门图文

更多
道教养生
学道入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