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发源地——高峰山(3)

本站整理 佚名

2010-11-01 12:59:11

“坐北朝北”说。 高峰山迷宫中心位置为主殿“三清殿”,该殿坐北朝南,而木质结构古建筑群 ———迷宫大门则朝东,越过广场,沿山脊东行不到一华里的东山门骤然转 向朝北,因此构成“坐北朝北”说。始于唐代贞观二年(628年)的高峰山庙观, 不知由哪年哪位高人出此高招设定“坐北朝北”,令后人十分费解。道教是中国 土生土长的宗教,有一种解释说,唐朝京都长安在北,高峰山道观在南,道教弟子无论身在 何方,总是心向“中土”。“坐北朝北”说,有“热爱祖国,热 爱道教”之意。

“太极八卦图”构建说。高峰山建筑群核心位 的天井,分为一阴一阳,暗合太极图。正北“三清殿”,殿后“斗姥殿 ”构成坎卦,称“坎中满”;正南“三宫殿”,殿后“老 君殿”,殿对面“南客堂”,构成离卦,称“离中虚”;正东 “文武殿”,殿后“灵官殿”,构成“乾卦”,称乾三; 正西是三开间长的“西客堂”,构成坤卦,称“坤六断”。余下四卦 自去意会,此不赘述。迷宫如此布局,足见设计师的良苦用心。

再 者,这一殿堂群体还构成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以“壬癸水 ”克“丙丁火”,在那水贵如油的高峰山顶,祈求“水克火”, 防止火灾的发生。

“迷路说”。高峰山主要殿堂四周还有木质结构的 三层楼房,共同组成庞大的迷宫建筑群体,建成以后,游人自中央三清殿出发,游完每一个 殿堂和上、中、下三层楼房的每个厅堂、暗宫,每一条梯道、廊房,最后会回到中央出发地 ,要另辟蹊径的话,则怎么也出不了迷宫大门。如今,为了安全,新辟了路径,增加了透明 度,兼之有导游带路,昔日的“迷路说”已逐渐淡化。

高峰山道观系 木质结构,建筑按先天八卦设计修建,其一木一桩,一石一坎,一门一道都有严格讲究。

高峰山为何采用这种古怪建筑?据悉,一曰依山取势,令其顶平;一曰风水使然 ,自然天成;一曰主体建筑系道观传人范明清及徒所建,且与国民党党政显要交从过密,为 安全起见,有利自如进退,又放金埋银,顾后断忧。解放后,先后有西充、南充、射洪、蓬 溪等地政府自山中搜出金银数十担,文革动乱中有人盗宝寻珠,祸及王、范真人墓亭,所得 颇丰。以后,又不断有传言:有人一锄挖到金条;有人摔跤,而得金戒……更 有人言之凿凿:高峰山的暗道夹墙中隐藏有价值超亿元的金银财宝,人云亦云,莫衷一是。

22块珍贵匾额

高峰山匾对、书画、诗文颇多,并出自古今文人之手 ,可惜在文革中被拆作它用,文词已不复记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蓬溪县文化部门共追回 匾额22块。

从清末至今,高峰山道观中陈列军政要员和地方名士题署的匾额约 300余块,楹联40余副。据相关资料记载,仅民国时期先后就有30多位国民党军政要员向高峰 山赠匾,而这些赠匾多数毁于文革时期。其中有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所赠“为善为乐 ”、行政院院长于右任所赠“川北胜景”、伪四川省主席王瓒绪、邓锡侯分 别所赠“山中逸士”和“接武重阳”等。

古今楹联尚存40 副,其中有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张澜先生撰书的碑亭 联“率三教大道化人,古今罕有;尽一生苦心济世,日月增辉”、清代著名书法 家文龙所书“结构最高峰,觉天下名山,南条北障皆枝干;优游余穴地,享世间奇福, 虎伏龙眼养性情”等。

在高峰山赏匾是一大享受。既把人拉去了历史深处 ,又把人震撼于现实之中。作为一笔珍贵的人文资源,它不仅艺术地揭示了道教义理,生动 地展示了书法牌匾艺术,皆具宗教、哲学、艺术审美价值,同时对研究民国时期政教关系和 社会文化具有历史文献价值。

除此之外,高峰山还流传着众多的传说。至今仍在 民间广为流传的唐代著名神话故事“罗衣秀才”,就发源于这里,这个故事曾入 载《四川通志》和《蓬溪县志》等典籍。罗衣骑竹马赶斋、读书的石洞镇等遗迹尚存。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道教发源地——高峰山(3)

    本站整理 佚名

    2010-11-01 12:59:11

    |
    道教发源地——高峰山(3)
    |

    “坐北朝北”说。 高峰山迷宫中心位置为主殿“三清殿”,该殿坐北朝南,而木质结构古建筑群 ———迷宫大门则朝东,越过广场,沿山脊东行不到一华里的东山门骤然转 向朝北,因此构成“坐北朝北”说。始于唐代贞观二年(628年)的高峰山庙观, 不知由哪年哪位高人出此高招设定“坐北朝北”,令后人十分费解。道教是中国 土生土长的宗教,有一种解释说,唐朝京都长安在北,高峰山道观在南,道教弟子无论身在 何方,总是心向“中土”。“坐北朝北”说,有“热爱祖国,热 爱道教”之意。

    “太极八卦图”构建说。高峰山建筑群核心位 的天井,分为一阴一阳,暗合太极图。正北“三清殿”,殿后“斗姥殿 ”构成坎卦,称“坎中满”;正南“三宫殿”,殿后“老 君殿”,殿对面“南客堂”,构成离卦,称“离中虚”;正东 “文武殿”,殿后“灵官殿”,构成“乾卦”,称乾三; 正西是三开间长的“西客堂”,构成坤卦,称“坤六断”。余下四卦 自去意会,此不赘述。迷宫如此布局,足见设计师的良苦用心。

    再 者,这一殿堂群体还构成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以“壬癸水 ”克“丙丁火”,在那水贵如油的高峰山顶,祈求“水克火”, 防止火灾的发生。

    “迷路说”。高峰山主要殿堂四周还有木质结构的 三层楼房,共同组成庞大的迷宫建筑群体,建成以后,游人自中央三清殿出发,游完每一个 殿堂和上、中、下三层楼房的每个厅堂、暗宫,每一条梯道、廊房,最后会回到中央出发地 ,要另辟蹊径的话,则怎么也出不了迷宫大门。如今,为了安全,新辟了路径,增加了透明 度,兼之有导游带路,昔日的“迷路说”已逐渐淡化。

    高峰山道观系 木质结构,建筑按先天八卦设计修建,其一木一桩,一石一坎,一门一道都有严格讲究。

    高峰山为何采用这种古怪建筑?据悉,一曰依山取势,令其顶平;一曰风水使然 ,自然天成;一曰主体建筑系道观传人范明清及徒所建,且与国民党党政显要交从过密,为 安全起见,有利自如进退,又放金埋银,顾后断忧。解放后,先后有西充、南充、射洪、蓬 溪等地政府自山中搜出金银数十担,文革动乱中有人盗宝寻珠,祸及王、范真人墓亭,所得 颇丰。以后,又不断有传言:有人一锄挖到金条;有人摔跤,而得金戒……更 有人言之凿凿:高峰山的暗道夹墙中隐藏有价值超亿元的金银财宝,人云亦云,莫衷一是。

    22块珍贵匾额

    高峰山匾对、书画、诗文颇多,并出自古今文人之手 ,可惜在文革中被拆作它用,文词已不复记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蓬溪县文化部门共追回 匾额22块。

    从清末至今,高峰山道观中陈列军政要员和地方名士题署的匾额约 300余块,楹联40余副。据相关资料记载,仅民国时期先后就有30多位国民党军政要员向高峰 山赠匾,而这些赠匾多数毁于文革时期。其中有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所赠“为善为乐 ”、行政院院长于右任所赠“川北胜景”、伪四川省主席王瓒绪、邓锡侯分 别所赠“山中逸士”和“接武重阳”等。

    古今楹联尚存40 副,其中有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张澜先生撰书的碑亭 联“率三教大道化人,古今罕有;尽一生苦心济世,日月增辉”、清代著名书法 家文龙所书“结构最高峰,觉天下名山,南条北障皆枝干;优游余穴地,享世间奇福, 虎伏龙眼养性情”等。

    在高峰山赏匾是一大享受。既把人拉去了历史深处 ,又把人震撼于现实之中。作为一笔珍贵的人文资源,它不仅艺术地揭示了道教义理,生动 地展示了书法牌匾艺术,皆具宗教、哲学、艺术审美价值,同时对研究民国时期政教关系和 社会文化具有历史文献价值。

    除此之外,高峰山还流传着众多的传说。至今仍在 民间广为流传的唐代著名神话故事“罗衣秀才”,就发源于这里,这个故事曾入 载《四川通志》和《蓬溪县志》等典籍。罗衣骑竹马赶斋、读书的石洞镇等遗迹尚存。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