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台平乡东岳天齐庙

道教之音整理 贵德

2015-10-24 19:47:57

河北邢台平乡东岳天齐庙

东岳天齐庙位于邢台平乡县东南部的东河古庙村内,传说始建于南周的战国时期。当时,泰山有一位道人西去华山布道,路经此地,见此处有九条大路相汇,外形极像九条龙交汇于此,故称此地谓“九龙口”,观其地貌,确实是一块建庙修身的风水宝地。老道经过深思熟虑,确定在此建一座规模雄伟的庙宇,宏扬道教。当时,因人烟稀少,地簿粮稀,靠四方善男信女施舍已远远不够,老道从其本观内调运资金,亲自设计,亲自督工,庙观最终建成,因此庙与泰山有关,故命名为东岳天齐庙。

秦始皇与东岳天齐庙

东岳天齐庙建成之后有不少善男信女前来学道修炼,当时此庙就很有名气。秦始皇灭了六国之后,划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东岳天齐庙属巨鹿郡管辖。秦始皇在位期间,经常走出皇宫,到民间走访,体察民情。在巡察巨鹿郡时,听宦官赵高说东岳天齐庙有口大钟,此钟撞响后,可以听五洲(指周围的五个三洲村)、四县(平乡、广宗、邱县、曲周)、两省头(东岳天齐庙以南属山东省)。秦始皇想目睹此钟,于是来东岳天齐庙,一是降香,二是着其钟声音为何宏远。驾临时,当时的巨鹿郡长和东岳天齐庙的道长及随从跪迎相接,道长禀明了钟的情况,秦始皇看了很不起眼的钟,很是后悔,后每想起此事,愧悔难容。当时奏始皇因经不起一路风霜劳累已经染病在身,加上这次生气,彻夜未眠,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伴驾的郎中使尽解数也无能为力,秦始皇驾崩在今天我县的王固村。历史上的沙邱政变一幕,那是在护送秦始皇灵枢回京途中,作为秦朝掌实权的重臣赵高、李斯为了各自的目的或者共同利益演出了恫吓天下骇人听闻的假造遗诏,并把秦始皇的死加在了东岳天齐庙降香的头上,对东岳天齐庙实行大规模的毁坏。

于吉、张角与东岳天齐庙

河北邢台平乡东岳天齐庙

东汉末年,东岳天齐庙由道内高道于吉主持,病倒之后由当地有名的郎中张角为其调治痊愈,在治病过程中,于吉把道内的教义渗透到张角的脑海中,于吉收张角为徒,并亲自把 “太平清领书”(太平经)秘传给张角。张角根据于吉的授意,尽心研透“太平清领书”的内涵,利用行医之便,收皈信徒,传授给众徒弟们 “太平清领书”的内容,十余年间,发展信徒达数十万之多,遍及青、徐、幽、荆、杨、衮、豫八州之多,连结郡口,张角所言无不响应。

张角自称 “大贤良师”,命道名为 “太平道”,奉事黄老道,阴阳五行,以符咒为根本教法,笃信 “中黄太一”之道持九节鞭,口念符咒,教育前来求医的人叩头思过,然后以符水加汤药饮之,得病旧渐而愈者,则知此人信道,心诚善良,其做不愈者,则知为不诚不信道者,以此神法,收养弟子。在灾情特别严重的冀州传道成功后,便派遣八个得力弟子到各地传教。

起初,张角的活动仍属普通的宗教活动,但是,到熹平年间(172-177),随着东汉王朝内部宦官集团和外戚士人 “清义团”之间激烈斗争的加剧,借此机会加紧发展自己的势力,信徒中不少人弃卖财产,流移奔赴,填塞道路等,郡县之官不解其意,仅言道以善道教化,为民所归,乘此机会,约在光和二年至四年(179?81)年间,时机已经成熟,张角按照当时的军事编制,将所收皈的教徒分为 “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自设立渠帅统领,另外还设有”上神”称号。他和其弟张宝、张粱则依据汉代流行的天、地、人”三正”(或 “三统”)观念分别称 “天公将军”、”“地公将军”。并用谶语形式教信徒们四处散布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以“黄天奉平”鼓动群众反抗东汉王朝,又用白土书写于京城寺门,州郡官府皆书 “甲子”字,预定在甲子年(184)三月五日各地同时起义,以应 “甲子大吉”“和 “三五复反”之期。

按照张角计划,首先发难于邺城,并收买了宦官做京师内应,临近起义之时,张角的大弟子 “济唐南周”(一作沛唐客)上书告密,张角得到泄密的消息之后,星夜驰敕诸方,六州一时并起,其众 “皆著黄巾为标识,时人谓之黄巾军”。所到之处燔烧官府,劫拣郡邑,州郡失据,长吏多数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震动了整个中国,当政的皇帝也慌慌不安,先派大将卢植率十万兵马之众前来剿灭,被张宝调集幽、冀两州黄巾军在河北威县东击退,卢植回京复命受到贬谪。后又派东中郎四将董卓前来围剿,也被黄巾军打的落花流水,不久张角病死,随之张宝、张梁黄巾军也被镇压,轰轰烈烈的黄巾军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震惊了朝野上下。张角在发展 “太平道”组织 “黄巾军”起义的整个计划过程,各种会议的集合碰头、布置的地点正是东岳天齐庙。

这次大起义失败之后,“太平道”由公开转入秘密,张角当时影响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据《鸡肋编》等书记载,宋代的摩尼教徒即以张角为教祖,讳言“角”字,清代川陕五省白莲教起义,以“黄天将死,苍天当生,大劫在迩,人民有难”相号召,显然模仿张角谶语。东岳天齐庙也受张角之事牵连遭到当时官府的破坏,庙内房屋所剩无几。

李世民与东岳天齐庙

河北邢台平乡东岳天齐庙

在历经三国、西晋到十六国之后,各国为了扩大势力,团结民众,在一片废墟的基础上重修了东岳天齐庙,从此,太平道又获得新生。

唐朝初期,唐王李世民,为了实现出身名祖的愿望,认老子李耳为其先祖,在允许其他宗教活动的同时,对道教另有独观,敕令全国上下学习道德经,并于贞观15年(641)派得力大将尉迟敬德重建东岳天齐庙,此庙之规模是长安以东屈指可数的,唐高宗曾送其小女在此庙入坤道出家修炼,为此唐王敕令扩建了太平观、金仙砚和玉贞观,并把东岳天齐庙更名为 “太平观”。

宋朝时,四方香客及各地客商集资重修了前大殿,东西厢房,修庙时,因为是春季,蔬菜稀少,传说院内有一棵多年老槐树,修庙期间,每天早晨起来树上结有果实,如同豆角,吃起来清香可口,庙大殿修完后,豆角从此也就不长了,有人说这是王母下凡普渡众生,有的说是南海下世,众说纷纭,从此此庙名气更大,经庙内主持与多方协商把 “太平观”重新改为原名”东岳天齐庙”。

河古庙村与东岳天齐庙

河北邢台平乡东岳天齐庙

明朝时,此地己经是商贾云集之地,每月逢四、九集日来此做买卖,四面八方肩挑推背,车水马龙,近至庙的周围,远达百里之外,来此选购兜售,那时的东岳天齐庙伴随着集市贸易的发展,香烟缭绕,炉火常明。明朝永乐年间,在经圣喻迁民的号召下,姚姓从山西洪洞迁至此地,因西邻漳河、东邻东岳天齐庙,故此起名河古庙,对东岳天齐庙又进行了重修整理,庙内第十一代武当琅梅派道士段性礼与其徒弟李理科、董理敬在此发展道徒,其河古庙村的道徒最多,为当时闻名的道士村。

清朝时,随着东岳天齐庙的日渐旺盛,河古庙的集市贸易也迅速扩大,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对东岳天齐庙的二殿、戏楼等又进行了重修。当时,庙内已有房屋208间。

庞炳勋与东岳天齐庙

一九二三年,匪首庞炳勋率七中匪驻扎在此庙,为了其军住宿方便,对此庙进行了大规模拆迁,除大殿外,其他房屋全被拆毁。庞炳勋在此驻扎时,四方抢劫、无恶不做。庞炳勋走后,日寇又在此建了岗楼,扑杀共产党员,破坏、劫掠财物,抢占民女,干尽了坏事,东岳天齐庙遭受了历史上最大的破毁。

(本文来自网络,图片道教之音 现场拍摄)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河北邢台平乡东岳天齐庙

道教之音整理 贵德

2015-10-24 19:47:57

|
河北邢台平乡东岳天齐庙
|

河北邢台平乡东岳天齐庙

东岳天齐庙位于邢台平乡县东南部的东河古庙村内,传说始建于南周的战国时期。当时,泰山有一位道人西去华山布道,路经此地,见此处有九条大路相汇,外形极像九条龙交汇于此,故称此地谓“九龙口”,观其地貌,确实是一块建庙修身的风水宝地。老道经过深思熟虑,确定在此建一座规模雄伟的庙宇,宏扬道教。当时,因人烟稀少,地簿粮稀,靠四方善男信女施舍已远远不够,老道从其本观内调运资金,亲自设计,亲自督工,庙观最终建成,因此庙与泰山有关,故命名为东岳天齐庙。

秦始皇与东岳天齐庙

东岳天齐庙建成之后有不少善男信女前来学道修炼,当时此庙就很有名气。秦始皇灭了六国之后,划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东岳天齐庙属巨鹿郡管辖。秦始皇在位期间,经常走出皇宫,到民间走访,体察民情。在巡察巨鹿郡时,听宦官赵高说东岳天齐庙有口大钟,此钟撞响后,可以听五洲(指周围的五个三洲村)、四县(平乡、广宗、邱县、曲周)、两省头(东岳天齐庙以南属山东省)。秦始皇想目睹此钟,于是来东岳天齐庙,一是降香,二是着其钟声音为何宏远。驾临时,当时的巨鹿郡长和东岳天齐庙的道长及随从跪迎相接,道长禀明了钟的情况,秦始皇看了很不起眼的钟,很是后悔,后每想起此事,愧悔难容。当时奏始皇因经不起一路风霜劳累已经染病在身,加上这次生气,彻夜未眠,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伴驾的郎中使尽解数也无能为力,秦始皇驾崩在今天我县的王固村。历史上的沙邱政变一幕,那是在护送秦始皇灵枢回京途中,作为秦朝掌实权的重臣赵高、李斯为了各自的目的或者共同利益演出了恫吓天下骇人听闻的假造遗诏,并把秦始皇的死加在了东岳天齐庙降香的头上,对东岳天齐庙实行大规模的毁坏。

于吉、张角与东岳天齐庙

河北邢台平乡东岳天齐庙

东汉末年,东岳天齐庙由道内高道于吉主持,病倒之后由当地有名的郎中张角为其调治痊愈,在治病过程中,于吉把道内的教义渗透到张角的脑海中,于吉收张角为徒,并亲自把 “太平清领书”(太平经)秘传给张角。张角根据于吉的授意,尽心研透“太平清领书”的内涵,利用行医之便,收皈信徒,传授给众徒弟们 “太平清领书”的内容,十余年间,发展信徒达数十万之多,遍及青、徐、幽、荆、杨、衮、豫八州之多,连结郡口,张角所言无不响应。

张角自称 “大贤良师”,命道名为 “太平道”,奉事黄老道,阴阳五行,以符咒为根本教法,笃信 “中黄太一”之道持九节鞭,口念符咒,教育前来求医的人叩头思过,然后以符水加汤药饮之,得病旧渐而愈者,则知此人信道,心诚善良,其做不愈者,则知为不诚不信道者,以此神法,收养弟子。在灾情特别严重的冀州传道成功后,便派遣八个得力弟子到各地传教。

起初,张角的活动仍属普通的宗教活动,但是,到熹平年间(172-177),随着东汉王朝内部宦官集团和外戚士人 “清义团”之间激烈斗争的加剧,借此机会加紧发展自己的势力,信徒中不少人弃卖财产,流移奔赴,填塞道路等,郡县之官不解其意,仅言道以善道教化,为民所归,乘此机会,约在光和二年至四年(179?81)年间,时机已经成熟,张角按照当时的军事编制,将所收皈的教徒分为 “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自设立渠帅统领,另外还设有”上神”称号。他和其弟张宝、张粱则依据汉代流行的天、地、人”三正”(或 “三统”)观念分别称 “天公将军”、”“地公将军”。并用谶语形式教信徒们四处散布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以“黄天奉平”鼓动群众反抗东汉王朝,又用白土书写于京城寺门,州郡官府皆书 “甲子”字,预定在甲子年(184)三月五日各地同时起义,以应 “甲子大吉”“和 “三五复反”之期。

按照张角计划,首先发难于邺城,并收买了宦官做京师内应,临近起义之时,张角的大弟子 “济唐南周”(一作沛唐客)上书告密,张角得到泄密的消息之后,星夜驰敕诸方,六州一时并起,其众 “皆著黄巾为标识,时人谓之黄巾军”。所到之处燔烧官府,劫拣郡邑,州郡失据,长吏多数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震动了整个中国,当政的皇帝也慌慌不安,先派大将卢植率十万兵马之众前来剿灭,被张宝调集幽、冀两州黄巾军在河北威县东击退,卢植回京复命受到贬谪。后又派东中郎四将董卓前来围剿,也被黄巾军打的落花流水,不久张角病死,随之张宝、张梁黄巾军也被镇压,轰轰烈烈的黄巾军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震惊了朝野上下。张角在发展 “太平道”组织 “黄巾军”起义的整个计划过程,各种会议的集合碰头、布置的地点正是东岳天齐庙。

这次大起义失败之后,“太平道”由公开转入秘密,张角当时影响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据《鸡肋编》等书记载,宋代的摩尼教徒即以张角为教祖,讳言“角”字,清代川陕五省白莲教起义,以“黄天将死,苍天当生,大劫在迩,人民有难”相号召,显然模仿张角谶语。东岳天齐庙也受张角之事牵连遭到当时官府的破坏,庙内房屋所剩无几。

李世民与东岳天齐庙

河北邢台平乡东岳天齐庙

在历经三国、西晋到十六国之后,各国为了扩大势力,团结民众,在一片废墟的基础上重修了东岳天齐庙,从此,太平道又获得新生。

唐朝初期,唐王李世民,为了实现出身名祖的愿望,认老子李耳为其先祖,在允许其他宗教活动的同时,对道教另有独观,敕令全国上下学习道德经,并于贞观15年(641)派得力大将尉迟敬德重建东岳天齐庙,此庙之规模是长安以东屈指可数的,唐高宗曾送其小女在此庙入坤道出家修炼,为此唐王敕令扩建了太平观、金仙砚和玉贞观,并把东岳天齐庙更名为 “太平观”。

宋朝时,四方香客及各地客商集资重修了前大殿,东西厢房,修庙时,因为是春季,蔬菜稀少,传说院内有一棵多年老槐树,修庙期间,每天早晨起来树上结有果实,如同豆角,吃起来清香可口,庙大殿修完后,豆角从此也就不长了,有人说这是王母下凡普渡众生,有的说是南海下世,众说纷纭,从此此庙名气更大,经庙内主持与多方协商把 “太平观”重新改为原名”东岳天齐庙”。

河古庙村与东岳天齐庙

河北邢台平乡东岳天齐庙

明朝时,此地己经是商贾云集之地,每月逢四、九集日来此做买卖,四面八方肩挑推背,车水马龙,近至庙的周围,远达百里之外,来此选购兜售,那时的东岳天齐庙伴随着集市贸易的发展,香烟缭绕,炉火常明。明朝永乐年间,在经圣喻迁民的号召下,姚姓从山西洪洞迁至此地,因西邻漳河、东邻东岳天齐庙,故此起名河古庙,对东岳天齐庙又进行了重修整理,庙内第十一代武当琅梅派道士段性礼与其徒弟李理科、董理敬在此发展道徒,其河古庙村的道徒最多,为当时闻名的道士村。

清朝时,随着东岳天齐庙的日渐旺盛,河古庙的集市贸易也迅速扩大,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对东岳天齐庙的二殿、戏楼等又进行了重修。当时,庙内已有房屋208间。

庞炳勋与东岳天齐庙

一九二三年,匪首庞炳勋率七中匪驻扎在此庙,为了其军住宿方便,对此庙进行了大规模拆迁,除大殿外,其他房屋全被拆毁。庞炳勋在此驻扎时,四方抢劫、无恶不做。庞炳勋走后,日寇又在此建了岗楼,扑杀共产党员,破坏、劫掠财物,抢占民女,干尽了坏事,东岳天齐庙遭受了历史上最大的破毁。

(本文来自网络,图片道教之音 现场拍摄)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