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隍庙道风建设之思考

中国道教协会网站 刘金豪

2015-02-28 14:29:00

在道门内部,“风气”被赋予两层含义:作为修道者个人,应讲究仙风道骨、洒脱自然,不沾染世俗之气;而作为教团、宫观,则应该讲究道风纯正,严格遵 守教义教理的规定,秉承比一般社会团体要求更高的组织规范和操守自律。纵观道门历史,每当道教面临重大发展之时,道风建设的课题都被格外重视,因为道风如 何是道教能否赢得社会和民众更多认同的关键所在。许多道门先贤对道风建设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我们也有像《道门十规》这样值得去拜读的经典。那么,在道教 界着力进行道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年轻道长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体现纯正的道风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道风建设的根本和精神内核就 是坚定信仰。只要做到信仰坚定,就自然能够做到对大道的尊崇,对祖师爷教诲的牢记,并以济世度人为修道的终极目标。所以,抓道风建设,一方面须从内心深处 巩固对大道的信仰,另一方面要对外在的言行进行全面规范,正所谓正本清源、内外兼修。

笔者所在的上海城隍庙,在殿堂值殿的多为80后的年轻 道长。在每日熙熙攘攘入庙参拜的人群之中,常常有信众由衷地赞叹城隍庙的年轻道长“儒雅、精神、帅气”。上海城隍庙是上海的著名旅游景点,我们的道长在接 待信众和游客时,必须做到礼貌、热情。当然,上海城隍庙从根本来说还是道教宫观,道长的言行举止是否得体,不仅是个人修道水平的直接体现,更是外界了解道 教的一扇窗口。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外在的举止与他平时内在的涵养息息相关。因此多读书、多积累,是有助于道风建设落实到个人的重要一步。 通过学习,有助于坚定教职人员爱国爱教的信念。历史上,道教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休戚相关。如今道教能够走上中兴之路,与近年来中国的崛起密不可分。道教教 职人员能否秉持爱国爱教的信念,不仅关乎个人修道的开展,而且也关乎整个道教的发展,因此始终是道风建设的重中之重。上海城隍庙有定期举办学习会的传统。 每月初一、十五,以及有重大新闻发生之时,都会及时组织全庙道长学习时政,让他们及时了解国家大事,提高解读时政的能力。这样做的最终目标是从内心培养爱 国爱教的坚定信念,保证个人修道和整个道门发展的正确方向。

巩固大道信仰,保持道风纯正,还需大力提升教职人员的道学素养和读经能力。上海 城隍庙在2010年提出建设“学习型道观”的目标,力求在全道观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此,道观规定每周四为学习日,并邀请上海社科院的学者来庙教授道教 理论和经典知识。这一传统至今已坚持了3年多。年轻的道长们通过不断地学习,道教理论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另外,城隍庙还有一项坚持了十多年的传统,即每 季度举行一次“道士学习谈心会”,或学习时政要点,或剖析社会百态。道观鼓励年轻道长们理论联系实际,尝试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样做既提升了大家 的理论水平,又拓宽了每个人的视野,从而为讲经弘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中国道教协会举办的历届玄门讲经活动中,上海城隍庙选派的道长大都能够将平时修道 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融于讲经之中。这些举措带来的最大回报,是城隍庙的青年道长除具有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还更多地体现出修道之人“洒脱兼具理性”的精神特 质。所以说,注重文化积累,对于道教徒个人精神风貌的提升是极为重要的。

道风建设加强与否,对于道教信徒来讲,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道长们为 信徒服务的能力是否提高。道教的如法如仪,不但表现为行法科仪时的严谨规整,而且还更多地表现为平时的言行是否能够彰显修道之人的独有风范。因此,对于像 上海城隍庙这样地处旅游区的道观来说,庙观整体的对信众服务能力是检验道风建设的重要指标。上海城隍庙坐落于闹市之中,每日来庙的信徒游客众多。这些信徒 游客在敬神参拜之余,还往往对道士的生活产生兴趣。因此,城隍庙每位道长的姓名、法名、入道简介等信息都是公开的,《城隍庙教职人员服务规范》等一系列规 章制度都张贴在醒目位置,以便接受信众游客监督。这样做尽管保障了服务质量,但也引起了一部分游客的疑问:道士也需要那么多的纪律来约束吗?也许是见惯了 小说、电影、电视等文艺作品对道士生活的描写,他们往往会认为道士应该如闲云野鹤一样无拘无束,不应受纪律、规范的禁锢。许多朋友之所以对道教心生向往, 可能这个印象也起到了一些作用。但实际上,这些印象是片面的。诚然,道士追求逍遥的境界,但那更多的是一种心灵层面的超越,并不代表道士的行为可以不受约 束,也并不代表道教徒的生活态度消极。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道教徒理应先完成社会人的职责。上到国家法律,下到宫观制度,道教徒都应自觉去遵守。

欲 加强道风建设,制订完备的外部强制性规范也极为重要。它不是所谓的禁锢,而是修道路上一种必要的引导。在我们熟知的《道门十规》中,就有大量篇幅阐述了宫 观的管理、组织架构和行为规范。上海城隍庙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恢复开放以后,就着手制订各项规范。历经十余年,初步形成了一个涵盖总纲、宗教活动、后勤 保障、法物流通、消防安全、弘道宣教、岗位服务等9大类共计50余项的规章制度,并制作成《上海城隍庙规章手册》,发给道观每一位成员学习。事实证明,这 些条条框框并没有限制住道长们的修道生活,而是在各个方面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上海城隍庙已故住持陈莲笙老道长将其一生对于道教发展和道风建 设的真知灼见浓缩成为一部重要著作,即《道风集》。将自己毕生的思考与体悟用“道风”来命名,足见陈老道长对于道风建设的重视。我们这一批年轻道长人手一 本《道风集》,闲暇时细细品读,获益良多。我们今后要努力按照陈老道长的要求,向纯正道风的目标精进不息。

文/刘金豪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上海城隍庙道风建设之思考

中国道教协会网站 刘金豪

2015-02-28 14:29:00

|
上海城隍庙道风建设之思考
|

在道门内部,“风气”被赋予两层含义:作为修道者个人,应讲究仙风道骨、洒脱自然,不沾染世俗之气;而作为教团、宫观,则应该讲究道风纯正,严格遵 守教义教理的规定,秉承比一般社会团体要求更高的组织规范和操守自律。纵观道门历史,每当道教面临重大发展之时,道风建设的课题都被格外重视,因为道风如 何是道教能否赢得社会和民众更多认同的关键所在。许多道门先贤对道风建设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我们也有像《道门十规》这样值得去拜读的经典。那么,在道教 界着力进行道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年轻道长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体现纯正的道风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道风建设的根本和精神内核就 是坚定信仰。只要做到信仰坚定,就自然能够做到对大道的尊崇,对祖师爷教诲的牢记,并以济世度人为修道的终极目标。所以,抓道风建设,一方面须从内心深处 巩固对大道的信仰,另一方面要对外在的言行进行全面规范,正所谓正本清源、内外兼修。

笔者所在的上海城隍庙,在殿堂值殿的多为80后的年轻 道长。在每日熙熙攘攘入庙参拜的人群之中,常常有信众由衷地赞叹城隍庙的年轻道长“儒雅、精神、帅气”。上海城隍庙是上海的著名旅游景点,我们的道长在接 待信众和游客时,必须做到礼貌、热情。当然,上海城隍庙从根本来说还是道教宫观,道长的言行举止是否得体,不仅是个人修道水平的直接体现,更是外界了解道 教的一扇窗口。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外在的举止与他平时内在的涵养息息相关。因此多读书、多积累,是有助于道风建设落实到个人的重要一步。 通过学习,有助于坚定教职人员爱国爱教的信念。历史上,道教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休戚相关。如今道教能够走上中兴之路,与近年来中国的崛起密不可分。道教教 职人员能否秉持爱国爱教的信念,不仅关乎个人修道的开展,而且也关乎整个道教的发展,因此始终是道风建设的重中之重。上海城隍庙有定期举办学习会的传统。 每月初一、十五,以及有重大新闻发生之时,都会及时组织全庙道长学习时政,让他们及时了解国家大事,提高解读时政的能力。这样做的最终目标是从内心培养爱 国爱教的坚定信念,保证个人修道和整个道门发展的正确方向。

巩固大道信仰,保持道风纯正,还需大力提升教职人员的道学素养和读经能力。上海 城隍庙在2010年提出建设“学习型道观”的目标,力求在全道观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此,道观规定每周四为学习日,并邀请上海社科院的学者来庙教授道教 理论和经典知识。这一传统至今已坚持了3年多。年轻的道长们通过不断地学习,道教理论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另外,城隍庙还有一项坚持了十多年的传统,即每 季度举行一次“道士学习谈心会”,或学习时政要点,或剖析社会百态。道观鼓励年轻道长们理论联系实际,尝试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样做既提升了大家 的理论水平,又拓宽了每个人的视野,从而为讲经弘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中国道教协会举办的历届玄门讲经活动中,上海城隍庙选派的道长大都能够将平时修道 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融于讲经之中。这些举措带来的最大回报,是城隍庙的青年道长除具有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还更多地体现出修道之人“洒脱兼具理性”的精神特 质。所以说,注重文化积累,对于道教徒个人精神风貌的提升是极为重要的。

道风建设加强与否,对于道教信徒来讲,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道长们为 信徒服务的能力是否提高。道教的如法如仪,不但表现为行法科仪时的严谨规整,而且还更多地表现为平时的言行是否能够彰显修道之人的独有风范。因此,对于像 上海城隍庙这样地处旅游区的道观来说,庙观整体的对信众服务能力是检验道风建设的重要指标。上海城隍庙坐落于闹市之中,每日来庙的信徒游客众多。这些信徒 游客在敬神参拜之余,还往往对道士的生活产生兴趣。因此,城隍庙每位道长的姓名、法名、入道简介等信息都是公开的,《城隍庙教职人员服务规范》等一系列规 章制度都张贴在醒目位置,以便接受信众游客监督。这样做尽管保障了服务质量,但也引起了一部分游客的疑问:道士也需要那么多的纪律来约束吗?也许是见惯了 小说、电影、电视等文艺作品对道士生活的描写,他们往往会认为道士应该如闲云野鹤一样无拘无束,不应受纪律、规范的禁锢。许多朋友之所以对道教心生向往, 可能这个印象也起到了一些作用。但实际上,这些印象是片面的。诚然,道士追求逍遥的境界,但那更多的是一种心灵层面的超越,并不代表道士的行为可以不受约 束,也并不代表道教徒的生活态度消极。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道教徒理应先完成社会人的职责。上到国家法律,下到宫观制度,道教徒都应自觉去遵守。

欲 加强道风建设,制订完备的外部强制性规范也极为重要。它不是所谓的禁锢,而是修道路上一种必要的引导。在我们熟知的《道门十规》中,就有大量篇幅阐述了宫 观的管理、组织架构和行为规范。上海城隍庙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恢复开放以后,就着手制订各项规范。历经十余年,初步形成了一个涵盖总纲、宗教活动、后勤 保障、法物流通、消防安全、弘道宣教、岗位服务等9大类共计50余项的规章制度,并制作成《上海城隍庙规章手册》,发给道观每一位成员学习。事实证明,这 些条条框框并没有限制住道长们的修道生活,而是在各个方面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上海城隍庙已故住持陈莲笙老道长将其一生对于道教发展和道风建 设的真知灼见浓缩成为一部重要著作,即《道风集》。将自己毕生的思考与体悟用“道风”来命名,足见陈老道长对于道风建设的重视。我们这一批年轻道长人手一 本《道风集》,闲暇时细细品读,获益良多。我们今后要努力按照陈老道长的要求,向纯正道风的目标精进不息。

文/刘金豪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