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当山东神道惊现清代樃梅派传人墓群

云上十堰 佚名

2020-04-17 13:16:57

云上十堰

道教之音湖北讯  近日,受丹江口市盐池河镇政府邀请,武当山文物宗教和旅游学者一行深入被誉为武当山东神道的盐池河镇大岭坡参观文化遗迹时,在明代庙宇碧云山庄遗址后坡偶然发现4片清代樃梅派传人墓地、共计十余座。该墓群沿大岭坡前山坳一字向前延伸,由于后人修公路的原因将墓地分割成4片,如今分布在周围约500米的范围内,总面积约27万平方米。

存留的古墓多半保存基本完好,另一部分在上世纪60年代遭受严重破坏,几百块石构建和石碑被丢入池塘。经现场辨认,现存墓式有三种建制。一是阁楼式,阁楼用青石雕琢而成,装饰富丽堂皇,外表不尽相同。墓碑有崁入式和外立式两种方式,雕刻形式多样,图案丰富多彩,一般雕饰有祥瑞花草、吉祥动物、崇拜的人物、镇墓兽等;二是圆穴式,一般有雕刻青条石、青砖、毛石三种,即沿墓一周砌筑,墓碑镶嵌入正面或立于墓的正前方;三是用青石、青砖石、毛石中的一种砌筑半圆弧,但高于墓土,类似老百姓葬式,墓碑同前,但也有不立碑者。

该墓地为武当樃梅派传人的一支,从墓群规模上看,清代这一大批传人一直活跃在武当山,有可能是明代自孙碧云创立此派以来的活动中心。经分析认为,明代道人墓地也很有可能就在此周围,但因年久塌陷或人为破坏,难见其影踪。

据现有墓碑不完全统计,樃梅派4代传人有近百人在此活动,规模相当惊人,可见在清代嘉庆时期武当道教樃梅派在武当的地位很高,才活动如此频繁,否则不可能突然之间出现这么多清代樃梅派墓地。

樃梅派在史料上记载甚少,几乎忽略,无疑是一个惊人的发现。武当山在北宋以前,道教无明显宗派区分,以其宗教行为而论,大体分为丹鼎派和符箓派。其明显的门派区分,应自南宋和金元对峙之时开始各自发展。

按照武当山史料《诸真宗派总簿》所载有以下派别,即全真、正一两大道派。而全真又有全真派、全真龙门派,上清五龙派、正一派、清微派、三丰派、武当玄武派等,这些教派长期在武当山传道授徒。这些道教派别虽然教义有别,但他们都尊崇真武,信仰是一致的,而且他们各自也有不同程度的相互融合,所以人们称谓本山派。此外,武当山历代还有郝祖岔派、老华山派以及静一派、三茅派、大茅派、吕祖蓬莱派、遇山派、华山派、神霄派等道教宗派活动。

樃梅派,属于为武当山本山派。创派在明代永乐十年(1412年)敕孙碧云武当山南岩宫住持后开创此派。其门下弟子称他为“碧云祖师”。明代承流此派者颇众。其流传宗谱为“碧山传日月,守道众自然,性理通玄德,清微古太元,真静常悠久,宗教福寿长,庆云冲霄汉,永达大吉昌。”目前,发现有“真、静、常、悠”四派,说明以前已经历了20派。在此集中出现,进一步证明碧云山庄就是“碧云祖师”孙碧云在此修炼的重要场所。

鬼谷涧上佛爷山

鬼谷涧上佛爷山

碧云山庄右为大岭坡,面对佛爷山,前有著名的涧水鬼谷涧,左前有案山三道;地虽狭窄,但在山里还算开阔豁达,且向阳,小气候也比较聚气。

选择此地也很难得。其地形地貌,最适于人居,虽不是上乘,可以列为中等福地,很可能是碧云山庄选此地的主要原因。

樃梅宗派的重大发现,对研究武当道人宗派(宗谱)及其樃梅派传承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研究全山其他传承流派提供了实物依据,同时也为研究清代武当道教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提供了佐证。

据盐池河镇党委书记张兆军介绍,盐池河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属于武当山的一部分,存有大量的文化古迹,古有佑圣观、盐池、庄子、碧云山庄、观音洞、佛爷庙等等,同时还属于革命老区,红军曾经在这里驻扎,在此打土豪分田地,是难得的红色线路。该镇计划拨付资金开设红色旅游,结合地方文化与古文化遗存开展文化之旅,准备打造成集旅游、康养为主体的休闲式、悟道式、体验式、探索式之旅,同时打造成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岭坡村书记张明国介绍说,为配合该镇旅游规划,大岭坡积极保护现有古迹,近期计划近期启动修复工程,将旧时破坏的古墓修复,把几十块墓室构建和墓碑从水塘里凊出加以保护,所有石雕构件取回原地,能够恢复的尽量做恢复,不能恢复的原地妥善保存。

(转自云上十堰)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湖北武当山东神道惊现清代樃梅派传人墓群

云上十堰 佚名

2020-04-17 13:16:57

|
湖北武当山东神道惊现清代樃梅派传人墓群
|

云上十堰

道教之音湖北讯  近日,受丹江口市盐池河镇政府邀请,武当山文物宗教和旅游学者一行深入被誉为武当山东神道的盐池河镇大岭坡参观文化遗迹时,在明代庙宇碧云山庄遗址后坡偶然发现4片清代樃梅派传人墓地、共计十余座。该墓群沿大岭坡前山坳一字向前延伸,由于后人修公路的原因将墓地分割成4片,如今分布在周围约500米的范围内,总面积约27万平方米。

存留的古墓多半保存基本完好,另一部分在上世纪60年代遭受严重破坏,几百块石构建和石碑被丢入池塘。经现场辨认,现存墓式有三种建制。一是阁楼式,阁楼用青石雕琢而成,装饰富丽堂皇,外表不尽相同。墓碑有崁入式和外立式两种方式,雕刻形式多样,图案丰富多彩,一般雕饰有祥瑞花草、吉祥动物、崇拜的人物、镇墓兽等;二是圆穴式,一般有雕刻青条石、青砖、毛石三种,即沿墓一周砌筑,墓碑镶嵌入正面或立于墓的正前方;三是用青石、青砖石、毛石中的一种砌筑半圆弧,但高于墓土,类似老百姓葬式,墓碑同前,但也有不立碑者。

该墓地为武当樃梅派传人的一支,从墓群规模上看,清代这一大批传人一直活跃在武当山,有可能是明代自孙碧云创立此派以来的活动中心。经分析认为,明代道人墓地也很有可能就在此周围,但因年久塌陷或人为破坏,难见其影踪。

据现有墓碑不完全统计,樃梅派4代传人有近百人在此活动,规模相当惊人,可见在清代嘉庆时期武当道教樃梅派在武当的地位很高,才活动如此频繁,否则不可能突然之间出现这么多清代樃梅派墓地。

樃梅派在史料上记载甚少,几乎忽略,无疑是一个惊人的发现。武当山在北宋以前,道教无明显宗派区分,以其宗教行为而论,大体分为丹鼎派和符箓派。其明显的门派区分,应自南宋和金元对峙之时开始各自发展。

按照武当山史料《诸真宗派总簿》所载有以下派别,即全真、正一两大道派。而全真又有全真派、全真龙门派,上清五龙派、正一派、清微派、三丰派、武当玄武派等,这些教派长期在武当山传道授徒。这些道教派别虽然教义有别,但他们都尊崇真武,信仰是一致的,而且他们各自也有不同程度的相互融合,所以人们称谓本山派。此外,武当山历代还有郝祖岔派、老华山派以及静一派、三茅派、大茅派、吕祖蓬莱派、遇山派、华山派、神霄派等道教宗派活动。

樃梅派,属于为武当山本山派。创派在明代永乐十年(1412年)敕孙碧云武当山南岩宫住持后开创此派。其门下弟子称他为“碧云祖师”。明代承流此派者颇众。其流传宗谱为“碧山传日月,守道众自然,性理通玄德,清微古太元,真静常悠久,宗教福寿长,庆云冲霄汉,永达大吉昌。”目前,发现有“真、静、常、悠”四派,说明以前已经历了20派。在此集中出现,进一步证明碧云山庄就是“碧云祖师”孙碧云在此修炼的重要场所。

鬼谷涧上佛爷山

鬼谷涧上佛爷山

碧云山庄右为大岭坡,面对佛爷山,前有著名的涧水鬼谷涧,左前有案山三道;地虽狭窄,但在山里还算开阔豁达,且向阳,小气候也比较聚气。

选择此地也很难得。其地形地貌,最适于人居,虽不是上乘,可以列为中等福地,很可能是碧云山庄选此地的主要原因。

樃梅宗派的重大发现,对研究武当道人宗派(宗谱)及其樃梅派传承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研究全山其他传承流派提供了实物依据,同时也为研究清代武当道教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提供了佐证。

据盐池河镇党委书记张兆军介绍,盐池河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属于武当山的一部分,存有大量的文化古迹,古有佑圣观、盐池、庄子、碧云山庄、观音洞、佛爷庙等等,同时还属于革命老区,红军曾经在这里驻扎,在此打土豪分田地,是难得的红色线路。该镇计划拨付资金开设红色旅游,结合地方文化与古文化遗存开展文化之旅,准备打造成集旅游、康养为主体的休闲式、悟道式、体验式、探索式之旅,同时打造成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岭坡村书记张明国介绍说,为配合该镇旅游规划,大岭坡积极保护现有古迹,近期计划近期启动修复工程,将旧时破坏的古墓修复,把几十块墓室构建和墓碑从水塘里凊出加以保护,所有石雕构件取回原地,能够恢复的尽量做恢复,不能恢复的原地妥善保存。

(转自云上十堰)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