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坤道学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地教学之旅

道教之音 佚名

2020-11-01 12:40:45

道教之音湖南讯  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全体学员的爱国热情。2020年10月31日,南岳坤道学院学员们在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湖南省道教协会会长、南岳坤道学院院长黄至安方丈的带领下到长沙岳麓书院、云麓宫、河图观进行爱国主义实地教育,以此追寻历史脚步,感受独特文化气息。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  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中华民国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

1986年湖南大学宣布完成修复岳麓书院,并正式对外开放。

2005年湖南大学正式恢复岳麓书院,下设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和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部门。

2009年岳麓书院学科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格局已经完备。正式成为为湖南大学的实体办学机构和科研基地,千年学脉再次延绵,千年学府再添光辉。

云麓宫,位于长沙市岳麓山云麓峰之巅,因阴雨时隐于云层底部而得名。史志记载:东晋长沙郡公、大司马陶侃之孙、文豪陶渊明之叔、好道修炼的陶淡,公元315年,于云麓峰结茅庐始建,其祖父陶侃隐居山下(今岳麓书院)。

天监三年,好道的梁武帝访居临湘山云麓峰著名道士邓郁之后,赐金币嘱其于山建上中下三观,云麓宫由此成宫廷式建筑规模和称号。唐开元时期,唐玄宗与在衡山修道的著名道士司马承祯结拜兄弟后,将祭祀南岳由安徽霍山,改为湖南衡山,确方圆八百里,对应地刹立72峰,定衡阳回雁为首,长沙云麓为足,临湘山遂得名岳麓山。杜光庭在收编全国著名道教胜地《天地宫府图》时,云麓宫列入72福地,排第23,与第22福地鹅羊山伴湘江两岸相随。

元代中期因宫廷内斗,秉持传统、文化承载深厚的道教被牵连,给本身文化底蕴有限的蒙元游牧民族不良权贵为借口,招致毁灭性打击,云麓宫遭劫。明嘉靖五年重修。

抗日战争期间的“长沙会战”, 第九战区司令薛岳,将云麓宫辟为临战时指挥部,后遭日军轰炸,供奉玉皇大帝正殿、灵官殿被毁。“文革”期间,三清殿被改造,天妃殿、五岳殿改建为餐部,厨房餐厅被改建为外宾接待室。仅存玄武殿和吕祖殿为清同治二年重建。

1985年7月,长沙道教协会成立后,罗明原会长提出在城区恢复尚存的道教场所作为协会会址。1987年1月,在省市统战、宗教工作部门关心努力下,得到省委、省政府、长沙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确定将云麓宫退还道教管理使用。至2008年,基本得到落实。目前正在推动全面维修恢复。相信在党和政府及各界人士的关心帮助下,古老的道教全真十方丛林云麓宫会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1987年,省政府批准云麓宫为市级重点宗教活动场所,1996年批准为省级重点宗教活动场所。

河图观由湖北武当山全真龙门派第十五代道士易本立(字竹心)于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创建。

光绪十五年(1890年)增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建。

1982年和1986年,在罗明原当家主持两次予以维修。道观原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楼、山门、灵官殿、丘祖殿、吕祖殿等。

河图观现存建筑于2010年在湖南省道协关心支持下全面重修,现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由山门、灵官殿、吕祖殿、左为慈航、右为财神、邱祖、祖堂等组成的坤道全真十方丛林。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爱国主义教育实地教学之旅,使自己更加明白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今后,南岳坤道学院将采取更多强有力的举措,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在每一位学员心中高高飘扬。

(湖南省道教协会 供稿)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南岳坤道学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地教学之旅

道教之音 佚名

2020-11-01 12:40:45

|
南岳坤道学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地教学之旅
|

道教之音湖南讯  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全体学员的爱国热情。2020年10月31日,南岳坤道学院学员们在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湖南省道教协会会长、南岳坤道学院院长黄至安方丈的带领下到长沙岳麓书院、云麓宫、河图观进行爱国主义实地教育,以此追寻历史脚步,感受独特文化气息。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  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中华民国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

1986年湖南大学宣布完成修复岳麓书院,并正式对外开放。

2005年湖南大学正式恢复岳麓书院,下设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和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部门。

2009年岳麓书院学科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格局已经完备。正式成为为湖南大学的实体办学机构和科研基地,千年学脉再次延绵,千年学府再添光辉。

云麓宫,位于长沙市岳麓山云麓峰之巅,因阴雨时隐于云层底部而得名。史志记载:东晋长沙郡公、大司马陶侃之孙、文豪陶渊明之叔、好道修炼的陶淡,公元315年,于云麓峰结茅庐始建,其祖父陶侃隐居山下(今岳麓书院)。

天监三年,好道的梁武帝访居临湘山云麓峰著名道士邓郁之后,赐金币嘱其于山建上中下三观,云麓宫由此成宫廷式建筑规模和称号。唐开元时期,唐玄宗与在衡山修道的著名道士司马承祯结拜兄弟后,将祭祀南岳由安徽霍山,改为湖南衡山,确方圆八百里,对应地刹立72峰,定衡阳回雁为首,长沙云麓为足,临湘山遂得名岳麓山。杜光庭在收编全国著名道教胜地《天地宫府图》时,云麓宫列入72福地,排第23,与第22福地鹅羊山伴湘江两岸相随。

元代中期因宫廷内斗,秉持传统、文化承载深厚的道教被牵连,给本身文化底蕴有限的蒙元游牧民族不良权贵为借口,招致毁灭性打击,云麓宫遭劫。明嘉靖五年重修。

抗日战争期间的“长沙会战”, 第九战区司令薛岳,将云麓宫辟为临战时指挥部,后遭日军轰炸,供奉玉皇大帝正殿、灵官殿被毁。“文革”期间,三清殿被改造,天妃殿、五岳殿改建为餐部,厨房餐厅被改建为外宾接待室。仅存玄武殿和吕祖殿为清同治二年重建。

1985年7月,长沙道教协会成立后,罗明原会长提出在城区恢复尚存的道教场所作为协会会址。1987年1月,在省市统战、宗教工作部门关心努力下,得到省委、省政府、长沙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确定将云麓宫退还道教管理使用。至2008年,基本得到落实。目前正在推动全面维修恢复。相信在党和政府及各界人士的关心帮助下,古老的道教全真十方丛林云麓宫会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1987年,省政府批准云麓宫为市级重点宗教活动场所,1996年批准为省级重点宗教活动场所。

河图观由湖北武当山全真龙门派第十五代道士易本立(字竹心)于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创建。

光绪十五年(1890年)增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建。

1982年和1986年,在罗明原当家主持两次予以维修。道观原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楼、山门、灵官殿、丘祖殿、吕祖殿等。

河图观现存建筑于2010年在湖南省道协关心支持下全面重修,现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由山门、灵官殿、吕祖殿、左为慈航、右为财神、邱祖、祖堂等组成的坤道全真十方丛林。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爱国主义教育实地教学之旅,使自己更加明白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今后,南岳坤道学院将采取更多强有力的举措,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在每一位学员心中高高飘扬。

(湖南省道教协会 供稿)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