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理之道长:道教中国化方向的几点思考。

道教之音 吴理之道长

2021-06-19 16:30:00

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道教是我国五大宗教中唯一的本土宗教,从轩辕黄帝崆峒山问道广成子“修仙治国”,春秋战国中华哲学始祖老子、南华庄仙飘然临世“立道”,两汉道文化大兴,东汉末年祖天师张道陵蜀中正式“立教”,后又经过历代如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高道祖师改革创新,并与传统儒家、佛家等文化相互交融借鉴,不断吸取各个时代先进文化思想,不断成长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哲学、政治、经济、伦理道德到艺术、中医、化学、音乐等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都可见到道教文化的影响。

任何一种宗教、一种文化和社会组织只有不断继承和创新,契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存在和发展下去。近两千年来,道教正是牢牢把握了这一点,也就是说要不断与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管理、文化、价值观、理念等共同相融和密切联系,今天的道教就更应该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讲话精神就是道教今后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南,道教今后要坚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问题上多作思考,多作文章。

道教作为本土宗教、本土文化,更具有中国化的先天优势和文化基因,更容易契合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更应该有所作为。在我看来,道教中国化方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道教中国化方向就是要坚定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并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国家兴则道教兴,道教情系国家命运,荣辱与共。在国家动乱,民不聊生,山河破碎,战火纷飞的年代,道教就呈现衰微,就会出现道士逃散,经籍亡逸,宫观摧颓。在国家强大时代,道教就受到国家重视,道教界人士就能够参政议政,参与国家建设,保障道教合法权益,兴办道教事业,兴建道场,培养人才,弘扬道法。道众才能够安心修道,传承道统。

道教中国化道路首先就是要坚定爱国爱教的传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各项政策,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好党委政府与信教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把信教群众牢牢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国家繁荣稳定,发展好了,道教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和生存条件,道教同国家的命运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看看今天的利比亚、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饱受战争摧残,人民食不果腹,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曾经辉煌的城市变成一片废墟。今天中国的强大,人民的幸福生活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道教历史上历代高道祖师都是坚定的爱国者,是国家稳定和谐的维护者、建设者。如元代道教大宗师邱处机祖师七十高龄不远万里,远赴漠北雪山论道,劝告成吉思汗、蒙元将帅,减少对人民的屠杀。丘处机祖师在西行途中曾写下自己的这一宿愿:“十年兵火万民愁,千万中无一二留。去岁幸逢慈诏下,今春须合冒寒游。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二百州。穷急漏诛残喘在,早教身命得消忧。”他不顾年迈,跨戈壁,过草原,心中念的是中原地区的百姓。后人对此有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救生灵于鼎镬之中,夺性命于刀锯之下。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近代爱国道教人士更是比比皆是,如武当山道总徐本善道长,茅山黎遇航道长,南岳刘光斗道长等等,都以民族大义为重,带领道教徒积极投身到救亡图存的伟大行列中来。他们对国家竞行忠孝,倾其所有,支持抗战,一手拿香,一手拿枪,毅然战斗在抗日的最前线,实践着上马杀贼、下马学道的道教理念。

对当代道教徒而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华文化浸润宗教,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道教中国化方向就是要与时俱进,做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国家时代同频共振

道教由最早的民族原始宗教信仰发展到民间信仰宗教,最后再发展到正统制度宗教,本身就是一个理论和制度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也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来对自身不断进行调整,只有对传统道教教理教义和制度做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国家时代同频共振,才能永葆生机。

从早期的天师道到上清派茅山宗、灵宝派、南北新天师道、楼观道、净明派到金元全真教、真大道等,都是在一个不断变化和与时俱进的过程,都是牢牢把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方向,都是在不断推出新的理论和制度,并契合不同时代主流价值观。一千五百年前,魏晋南北朝寇谦之天师和陆修静天师分别在同一时代对南北道教进行改革,使道教取得了大的突破和发展,正式成为一种制度化宗教。八百年前,王重阳祖师又一次站在历史浪头上审视道教,对道教进行了新的建设和改革,对道教教义和制度进行系统性的调整,发出了“吾当使四海教风为一家耳的”宏愿,在七真祖师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新道教的建设和突破,开创了道教史上最为重要的道派全真道,王重阳祖师的新道教改革奠定其后八百多年的道教发展格局,并一直影响至今。

当前,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与全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道教当前要立足于社会,立足未来,要在中国社会和世界大舞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全面地审视自身。总体来说,当前道教开拓性不够,组织力量薄弱,理论与制度创新不够,缺乏适应时代发展人才,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宫观管理思维陈旧,危机意识不够,弘道方式保守,信众队伍建设薄弱等。

事实证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存在着危机的同时也面临着机遇。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就是要全面地审视自身,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充分吸收现代优秀思想成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对自身进行新的定位,建设新时代的新道教。这其中首先包括对道教神学、哲学、义理、终极目标、彼岸世界、礼仪制度、戒律、教职人才、修真、组织、居士信众、弘道等等进行一体化的梳理和体系化的构建,并进行适应社会形势的现代改革,使道教跨出国门,建设成为未来生命道教、智慧道教,向发展成为世界性道教方向迈进,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三、道教中国化方向就是要勇于担当,积极服务社会

道教从创教开始,其终极目标就是尊道贵德、安邦护国、慈悲济世、无量度人,建设正法兴行、扶危救难、和谐幸福、逍遥快乐的神仙世界。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积极关怀和服务众生,为信众建设心灵道场和精神港湾,化解信众困难,提振生活信心,凝聚人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分忧和担当社会责任。

道教自古以来就有护持国家百姓的传统,祖天师张道陵和张鲁天师在蜀中创立天师道时,实行了很多为民服务'的举措,如“不喜施刑罚,廉耻治民,符水治病,置义舍,置义米肉,悬于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等等,深受民众的欢迎。元代丘处机祖师东归中原途中对弟子们说:“今大兵之后,人民涂炭,居无室,行无食者,皆是也。立观度人,时不可失,此修行之先务,人人当铭记诸心。”在蒙古军控制的邪米思干城,他将从蒙古贵族那里得到的粮食救济饥民。史载:“自师之至斯城也,有余粮则惠饥民,又时设粥,活者甚众。”道教历史上心系国家人民,服务民众的事情不胜枚举。

当前,道教应该积极关怀和服务大众,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道教界应从多方面服务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如对道教教义进行符合社会进步和道德文明建设的阐释,提升社会公平公正、乐于助人、与人为善、文明和谐的价值导向和风尚;建设文化道观和生态道观,参与社会环境保护,提升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及生态家园保护的责任和使命感;宣传和举办道教养生活动和知识,积极帮助人民群众强身健体,提高大家对生命质量和对生活的珍爱;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扶贫济困、助学、敬老,帮助困难群众从情感和精神上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积极开展心灵关怀和咨询,化解信众生活困惑,帮助其不再迷茫,引导其正信正行等等。总之,道教界服务社会就是要多做实实在在暖人心的工作,这些举措都能够有益于社会和谐进步,凝聚人心,提升社会民众幸福生活。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是道教未来发展的重点,道教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要坚定对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要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建设现代化道教,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宗教和谐、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作出积极贡献。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吴理之道长:道教中国化方向的几点思考。

道教之音 吴理之道长

2021-06-19 16:30:00

|
吴理之道长:道教中国化方向的几点思考。
|

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道教是我国五大宗教中唯一的本土宗教,从轩辕黄帝崆峒山问道广成子“修仙治国”,春秋战国中华哲学始祖老子、南华庄仙飘然临世“立道”,两汉道文化大兴,东汉末年祖天师张道陵蜀中正式“立教”,后又经过历代如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高道祖师改革创新,并与传统儒家、佛家等文化相互交融借鉴,不断吸取各个时代先进文化思想,不断成长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哲学、政治、经济、伦理道德到艺术、中医、化学、音乐等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都可见到道教文化的影响。

任何一种宗教、一种文化和社会组织只有不断继承和创新,契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存在和发展下去。近两千年来,道教正是牢牢把握了这一点,也就是说要不断与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管理、文化、价值观、理念等共同相融和密切联系,今天的道教就更应该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讲话精神就是道教今后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南,道教今后要坚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问题上多作思考,多作文章。

道教作为本土宗教、本土文化,更具有中国化的先天优势和文化基因,更容易契合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更应该有所作为。在我看来,道教中国化方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道教中国化方向就是要坚定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并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国家兴则道教兴,道教情系国家命运,荣辱与共。在国家动乱,民不聊生,山河破碎,战火纷飞的年代,道教就呈现衰微,就会出现道士逃散,经籍亡逸,宫观摧颓。在国家强大时代,道教就受到国家重视,道教界人士就能够参政议政,参与国家建设,保障道教合法权益,兴办道教事业,兴建道场,培养人才,弘扬道法。道众才能够安心修道,传承道统。

道教中国化道路首先就是要坚定爱国爱教的传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各项政策,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好党委政府与信教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把信教群众牢牢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国家繁荣稳定,发展好了,道教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和生存条件,道教同国家的命运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看看今天的利比亚、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饱受战争摧残,人民食不果腹,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曾经辉煌的城市变成一片废墟。今天中国的强大,人民的幸福生活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道教历史上历代高道祖师都是坚定的爱国者,是国家稳定和谐的维护者、建设者。如元代道教大宗师邱处机祖师七十高龄不远万里,远赴漠北雪山论道,劝告成吉思汗、蒙元将帅,减少对人民的屠杀。丘处机祖师在西行途中曾写下自己的这一宿愿:“十年兵火万民愁,千万中无一二留。去岁幸逢慈诏下,今春须合冒寒游。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二百州。穷急漏诛残喘在,早教身命得消忧。”他不顾年迈,跨戈壁,过草原,心中念的是中原地区的百姓。后人对此有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救生灵于鼎镬之中,夺性命于刀锯之下。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近代爱国道教人士更是比比皆是,如武当山道总徐本善道长,茅山黎遇航道长,南岳刘光斗道长等等,都以民族大义为重,带领道教徒积极投身到救亡图存的伟大行列中来。他们对国家竞行忠孝,倾其所有,支持抗战,一手拿香,一手拿枪,毅然战斗在抗日的最前线,实践着上马杀贼、下马学道的道教理念。

对当代道教徒而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华文化浸润宗教,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道教中国化方向就是要与时俱进,做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国家时代同频共振

道教由最早的民族原始宗教信仰发展到民间信仰宗教,最后再发展到正统制度宗教,本身就是一个理论和制度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也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来对自身不断进行调整,只有对传统道教教理教义和制度做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国家时代同频共振,才能永葆生机。

从早期的天师道到上清派茅山宗、灵宝派、南北新天师道、楼观道、净明派到金元全真教、真大道等,都是在一个不断变化和与时俱进的过程,都是牢牢把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方向,都是在不断推出新的理论和制度,并契合不同时代主流价值观。一千五百年前,魏晋南北朝寇谦之天师和陆修静天师分别在同一时代对南北道教进行改革,使道教取得了大的突破和发展,正式成为一种制度化宗教。八百年前,王重阳祖师又一次站在历史浪头上审视道教,对道教进行了新的建设和改革,对道教教义和制度进行系统性的调整,发出了“吾当使四海教风为一家耳的”宏愿,在七真祖师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新道教的建设和突破,开创了道教史上最为重要的道派全真道,王重阳祖师的新道教改革奠定其后八百多年的道教发展格局,并一直影响至今。

当前,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与全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道教当前要立足于社会,立足未来,要在中国社会和世界大舞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全面地审视自身。总体来说,当前道教开拓性不够,组织力量薄弱,理论与制度创新不够,缺乏适应时代发展人才,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宫观管理思维陈旧,危机意识不够,弘道方式保守,信众队伍建设薄弱等。

事实证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存在着危机的同时也面临着机遇。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就是要全面地审视自身,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充分吸收现代优秀思想成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对自身进行新的定位,建设新时代的新道教。这其中首先包括对道教神学、哲学、义理、终极目标、彼岸世界、礼仪制度、戒律、教职人才、修真、组织、居士信众、弘道等等进行一体化的梳理和体系化的构建,并进行适应社会形势的现代改革,使道教跨出国门,建设成为未来生命道教、智慧道教,向发展成为世界性道教方向迈进,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三、道教中国化方向就是要勇于担当,积极服务社会

道教从创教开始,其终极目标就是尊道贵德、安邦护国、慈悲济世、无量度人,建设正法兴行、扶危救难、和谐幸福、逍遥快乐的神仙世界。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积极关怀和服务众生,为信众建设心灵道场和精神港湾,化解信众困难,提振生活信心,凝聚人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分忧和担当社会责任。

道教自古以来就有护持国家百姓的传统,祖天师张道陵和张鲁天师在蜀中创立天师道时,实行了很多为民服务'的举措,如“不喜施刑罚,廉耻治民,符水治病,置义舍,置义米肉,悬于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等等,深受民众的欢迎。元代丘处机祖师东归中原途中对弟子们说:“今大兵之后,人民涂炭,居无室,行无食者,皆是也。立观度人,时不可失,此修行之先务,人人当铭记诸心。”在蒙古军控制的邪米思干城,他将从蒙古贵族那里得到的粮食救济饥民。史载:“自师之至斯城也,有余粮则惠饥民,又时设粥,活者甚众。”道教历史上心系国家人民,服务民众的事情不胜枚举。

当前,道教应该积极关怀和服务大众,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道教界应从多方面服务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如对道教教义进行符合社会进步和道德文明建设的阐释,提升社会公平公正、乐于助人、与人为善、文明和谐的价值导向和风尚;建设文化道观和生态道观,参与社会环境保护,提升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及生态家园保护的责任和使命感;宣传和举办道教养生活动和知识,积极帮助人民群众强身健体,提高大家对生命质量和对生活的珍爱;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扶贫济困、助学、敬老,帮助困难群众从情感和精神上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积极开展心灵关怀和咨询,化解信众生活困惑,帮助其不再迷茫,引导其正信正行等等。总之,道教界服务社会就是要多做实实在在暖人心的工作,这些举措都能够有益于社会和谐进步,凝聚人心,提升社会民众幸福生活。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是道教未来发展的重点,道教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要坚定对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要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建设现代化道教,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宗教和谐、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