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新平:宗教媒体与社会和谐

中国宗教学术网 卓新平

2012-06-29 10:26:52

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在“全球化”的时代显得格外直接和非常突出。“全球化”时代的一大特点就是“信息化”,而媒体则是使信息化得以实现的主要实施机构,也是信息得以传播、扩散的基本手段和工具。媒体在网络、电子时代所达到的信息同步、舆论引导,使世界成为传媒的平面,不再有死角、无处会遗漏;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人们才可以说:“世界是平的”。这样,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已具有根本性意义,有时甚至会产生决定性作用,我们对之必须高度重视,不可小觑。

在当代社会众多媒体涌现的今天,宗教媒体亦随着各种宗教在当代的复兴、发展而脱颖而出,渐露头角,在现代媒体中已占有重要位置。媒体是公共社会的典型构成,舆论是公民生活的通常表达,而媒体担负着反映民情、展示社会、报道新闻的责任及使命,因此其对社会的影响和引导已不言而喻。其中,宗教媒体则主要报道、反映宗教大事和与之关联的各种信息,因而可以直接对宗教界和整个社会各界产生影响、形成感染。由于宗教在当代中国尚未根本或真正“脱敏”,宗教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仍处于“无小事”的状态,宗教媒体在其相关的宗教报道中就处于相当独特的地位,对其可能会深层次影响社会的报道也尤其需要慎之又慎;也就是说,宗教媒体特别有必要和应该前瞻性地看到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和特别敏感性,在其报道中应弘扬主旋律、立足于“积极引导”,定位于保障和促进社会和谐,尤其是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多元共存、和谐共处。

有学者曾指出,21世纪应该特别加以关注、防范和克服的弊病包括如下四种:一为没有道德的教育,二为没有公正的财富,三为没有责任的媒体,四为没有廉洁的执政。由此可见,责任性对于媒体是多么的重要。当今社会不少问题的产生和矛盾的恶化,就与不负责任的媒体报道相关。这种不负责任的报道或是起着风始青萍、终成祸端的挑动作用,或是有着推波助澜、使事态恶化的扩大力量。现代信息因其与重大事件发生的同步性、影响迅速扩散性而增大了掌控和驾驭的难度,故而媒体自身的警惕、谨慎、自律、自觉就显得特别重要。而当代宗教媒体更有责任抵制当前媒体舆论界的不正之风,对之应该纠风而不是追风;现代宗教媒体理应为宗教之内、宗教之间和宗教与整个社会的和睦、和谐而发挥积极作用,做出有益贡献。这样,宗教媒体就能找到其在当代社会的正确定位,就会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此外,在当代社会发展中,使整个社会对宗教有正确、正常的理解,以一种开放、包容和尊重、敬慕的心境来看待和对待宗教,也是宗教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由于过去媒体舆论的误导和认知错误,中国社会对待宗教曾缺少理解和尊重,使宗教界和广大信教群众受到伤害。这在“文革”期间达到顶峰,当时对宗教的偏见形成一边倒的舆论,而“反宗教”的媒体引导也几近疯狂。在今天拨乱反正的形势下,宗教媒体有必要率先呼唤人们正确对待宗教,引导人们弘扬人类宗教文化遗产和其崇高的思想精神传承,使宗教在当今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做出重要贡献。宗教媒体可以使社会舆论及普罗大众认识到,善待宗教就是善待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遗产,就是对其生存的社会客观而正确的认识;对宗教在中国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必须要有正常感、平常心,从而在心底摒弃对宗教的偏见和误解,让人们看到宗教作为社会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元素和细胞而存在的正常性、必要性和必然性。在党和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广大宗教界的积极回应下,当代宗教媒体应该理直气壮地号召宗教界并告诉整个社会:当代宗教不仅可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相和谐,而且还能对中国社会发展献智慧、作贡献。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卓新平:宗教媒体与社会和谐

中国宗教学术网 卓新平

2012-06-29 10:26:52

|
卓新平:宗教媒体与社会和谐
|

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在“全球化”的时代显得格外直接和非常突出。“全球化”时代的一大特点就是“信息化”,而媒体则是使信息化得以实现的主要实施机构,也是信息得以传播、扩散的基本手段和工具。媒体在网络、电子时代所达到的信息同步、舆论引导,使世界成为传媒的平面,不再有死角、无处会遗漏;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人们才可以说:“世界是平的”。这样,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已具有根本性意义,有时甚至会产生决定性作用,我们对之必须高度重视,不可小觑。

在当代社会众多媒体涌现的今天,宗教媒体亦随着各种宗教在当代的复兴、发展而脱颖而出,渐露头角,在现代媒体中已占有重要位置。媒体是公共社会的典型构成,舆论是公民生活的通常表达,而媒体担负着反映民情、展示社会、报道新闻的责任及使命,因此其对社会的影响和引导已不言而喻。其中,宗教媒体则主要报道、反映宗教大事和与之关联的各种信息,因而可以直接对宗教界和整个社会各界产生影响、形成感染。由于宗教在当代中国尚未根本或真正“脱敏”,宗教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仍处于“无小事”的状态,宗教媒体在其相关的宗教报道中就处于相当独特的地位,对其可能会深层次影响社会的报道也尤其需要慎之又慎;也就是说,宗教媒体特别有必要和应该前瞻性地看到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和特别敏感性,在其报道中应弘扬主旋律、立足于“积极引导”,定位于保障和促进社会和谐,尤其是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多元共存、和谐共处。

有学者曾指出,21世纪应该特别加以关注、防范和克服的弊病包括如下四种:一为没有道德的教育,二为没有公正的财富,三为没有责任的媒体,四为没有廉洁的执政。由此可见,责任性对于媒体是多么的重要。当今社会不少问题的产生和矛盾的恶化,就与不负责任的媒体报道相关。这种不负责任的报道或是起着风始青萍、终成祸端的挑动作用,或是有着推波助澜、使事态恶化的扩大力量。现代信息因其与重大事件发生的同步性、影响迅速扩散性而增大了掌控和驾驭的难度,故而媒体自身的警惕、谨慎、自律、自觉就显得特别重要。而当代宗教媒体更有责任抵制当前媒体舆论界的不正之风,对之应该纠风而不是追风;现代宗教媒体理应为宗教之内、宗教之间和宗教与整个社会的和睦、和谐而发挥积极作用,做出有益贡献。这样,宗教媒体就能找到其在当代社会的正确定位,就会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此外,在当代社会发展中,使整个社会对宗教有正确、正常的理解,以一种开放、包容和尊重、敬慕的心境来看待和对待宗教,也是宗教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由于过去媒体舆论的误导和认知错误,中国社会对待宗教曾缺少理解和尊重,使宗教界和广大信教群众受到伤害。这在“文革”期间达到顶峰,当时对宗教的偏见形成一边倒的舆论,而“反宗教”的媒体引导也几近疯狂。在今天拨乱反正的形势下,宗教媒体有必要率先呼唤人们正确对待宗教,引导人们弘扬人类宗教文化遗产和其崇高的思想精神传承,使宗教在当今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做出重要贡献。宗教媒体可以使社会舆论及普罗大众认识到,善待宗教就是善待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遗产,就是对其生存的社会客观而正确的认识;对宗教在中国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必须要有正常感、平常心,从而在心底摒弃对宗教的偏见和误解,让人们看到宗教作为社会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元素和细胞而存在的正常性、必要性和必然性。在党和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广大宗教界的积极回应下,当代宗教媒体应该理直气壮地号召宗教界并告诉整个社会:当代宗教不仅可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相和谐,而且还能对中国社会发展献智慧、作贡献。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