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中叶清剿太平军时期的南阳玄妙观(6)

网络 admin 刘迅,宋学立

2014-06-10 11:19:58

1860年冬,在南阳上任之后不久(Shortly after he assumed his command post at Nanyang in the winter of 1860),傅寿彤便召集当地耆宿和士大夫共同商讨南阳防务之事。在其中的一次会议上,当地人向傅寿彤禀报了城墙的破损情况,他听了之后甚是吃惊。南阳城的西北角地广人稀,座落著一座小山。从山上可以俯瞰整个南阳市的街区。与此相反,其东南角则人口稠密,但是缺少坚固的城垛。这种状况使得进犯者很容易从外部攻入,而防御工作却异常艰巨。为此,傅寿彤专门就城防战略求教于当地的年长者。其中有一个名叫崔怀玉(字中立,生卒年不详)的当地士大夫,也是一名“乡保”,站出来并在傅寿彤面前坦然地讲到,只要有张宗璿方丈在,南阳城防就不会出问题。[53]

历史证明崔怀玉并没有说谎。1861年,太平军对南阳城进行了长达40天的围困。傅寿彤下令炮击围城叛军。期间,张圆璿方丈率玄妙观“道众数百人”,与清地方武装和军队共同抵御太平军的侵袭,守护南阳城。据傅寿彤所说,张方丈将其领导的全真道士分成若干小队,并以“保”为单位,将他们部署在整座城市重要的街区、城门等处(“杂伍保中”)。这些道士在各自的位置上日夜监视敌人的动向,丝毫不敢懈怠。在动员和组织南阳民众支援清地方当局的整个城防工作中,他们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礼部在一份上报皇帝的奏摺中谈到,在一次与围城叛军的大型战斗中,张宗璿方丈及其领导的全真道士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张宗璿及其领导的全真道士的献身精神和冒死杀敌的英勇气概深深地感动了傅寿彤。后者在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讲到:

道士纠领道众等陴协守,捐资募勇,关厢赖以安全……宗璿且知缓急,识进止,善拊循匪,独能用其众。凡所建言,郡中人均乐从之。故卒使城无可乘之衅,守以固,民以安,始信怀玉言非偶然,宗璿诚非寻恒羽流也。[54]

傅寿彤后来回忆说,打败进犯的太平军之后不久,张宗璿便开始和自己探讨南阳城将来的防卫战略。他认为,这座城市城防的薄弱环节在东南部和西北部。这两处最容易受到入侵者的侵袭。因此,张方丈建议,巩固城防的最佳之计就是在现有的城墙外围建造环城的“砦堡”。他的建议深得傅寿彤及其继任者的讚赏。[55]不过,还未来得及建造“砦堡”,南阳城就又遭到了另外一股从湖北、安徽向中国西部挺进的太平军的侵袭。

1862年六月,为了减轻清军对长江沿线太平军要塞的围困,同时也是为了转移围困南京清军的注意力,太平军决定实施第二次北伐,统帅包括扶王陈得才、端王蓝成春、遵王赖文光。他们一路向西北的甘肃、陕西、宁夏等省份进犯,企图在这些地区与清军开辟新的战场。在起兵阶段,这支多达10万人的太平军很快从安徽进入到了河南南部,并重创清军沿长江北岸部署的防线。当年七月,北伐太平军的先头部队与当地的捻军汇合,并迅速向河南西部的南阳进犯,力图佔领西进陕西及其以西地区的战略要道。[56]

在七月初一至十七的两个多星期里,太平军和捻军联军全面包围南阳城。除了正面的进攻之外,他们还採取挖地下工事的方法,企图攻破南阳城防。为了解除叛军的围攻,傅寿彤和清南阳地方官员们全面动员南阳民众,群防群策。他们下令所有郊区的百姓都要迁入城内。同时,拆除城墙附近的各种房屋建筑,以免叛军利用这些建筑攻城。同时,还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并徵用了大批建筑物资,以应对城外起义军的长期围攻。此外,还在城内建造了两座高耸的瞭望塔,用以监视叛军的动向,特别是他们企图破坏城墙的进攻工事。在高高的城墙上,傅寿彤部署了数门火炮,以打击围城叛军的嚣张气焰。在经过上述的周密部署之后,南阳守军一次又一次地击退叛军。最终,在来自河南北部和湖北的援军的协助下,南阳广大军民彻底击退这支进犯势力,解除了南阳城的危机。

1862年夏天,叛军二度进攻南阳。不过,这次进攻仅仅是提高了南阳军民修筑新的、更加牢固的城防体系的急迫意识。叛军撤离之后,傅寿彤回忆到,众多南阳民众认为如果事先修筑了护城堡垒的话,夏天的这次危机也许就不会那麽糟糕。很多人都对张宗璿最初的建议深表讚赏。那年夏天,南阳民众纷纷开始出资出力,修建张宗璿所倡导的环城砦堡。在此后的一年里,当傅寿彤奉命回到南阳(这次他的使命是负责部署1863年夏天的城防工作)时,环城砦堡的修筑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他达到南阳之后,即刻诏请张宗璿及其他负责防务工作的领袖,共同商讨护城大计。他们首先对这个城市防御体系进行了评估,并完成了尚未竣工的砦堡修筑工作。新修筑的环城砦堡上建有十六座城垛。上面均配有火炮、火枪和弓弩。1863年夏天,环城砦堡和配有火器的城垛修筑工事最终竣工。[57]

新修筑的城防体系中建有四座大型的砦堡(four large fortified citadels即四关),分别位于原南阳城城墙四座主门的右侧。这四座堡垒和新修建的十六座配有火炮的碉堡互相呼应,使得整个防御体系固若金汤。在北门防御工事的修造工程中,仅张宗璿及其所在的玄妙观就为工程捐资达一万三千贯之多。(北门防御砦堡的修建有力地巩固了整个城墙防御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58]南阳民众把这些新修建的砦堡称作“月城”,原因是四座大型的堡垒均呈月牙形。如此一来,在原有的城墙四维,又建造了强大的护城堡垒。与此同时,每座砦堡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堡垒抵御攻城叛军。总之,他们在南阳城内城之外又修建了环城的防御体系,从而有力地保障了内城商铺、政府衙署、宗教庙宇以及居民区的安全。

新修建的南阳城四关图,见于《南阳县志》(1904年)。

 

  • 共10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十九世纪中叶清剿太平军时期的南阳玄妙观(6)

    网络 admin 刘迅,宋学立

    2014-06-10 11:19:58

    |
    十九世纪中叶清剿太平军时期的南阳玄妙观(6)
    |

    1860年冬,在南阳上任之后不久(Shortly after he assumed his command post at Nanyang in the winter of 1860),傅寿彤便召集当地耆宿和士大夫共同商讨南阳防务之事。在其中的一次会议上,当地人向傅寿彤禀报了城墙的破损情况,他听了之后甚是吃惊。南阳城的西北角地广人稀,座落著一座小山。从山上可以俯瞰整个南阳市的街区。与此相反,其东南角则人口稠密,但是缺少坚固的城垛。这种状况使得进犯者很容易从外部攻入,而防御工作却异常艰巨。为此,傅寿彤专门就城防战略求教于当地的年长者。其中有一个名叫崔怀玉(字中立,生卒年不详)的当地士大夫,也是一名“乡保”,站出来并在傅寿彤面前坦然地讲到,只要有张宗璿方丈在,南阳城防就不会出问题。[53]

    历史证明崔怀玉并没有说谎。1861年,太平军对南阳城进行了长达40天的围困。傅寿彤下令炮击围城叛军。期间,张圆璿方丈率玄妙观“道众数百人”,与清地方武装和军队共同抵御太平军的侵袭,守护南阳城。据傅寿彤所说,张方丈将其领导的全真道士分成若干小队,并以“保”为单位,将他们部署在整座城市重要的街区、城门等处(“杂伍保中”)。这些道士在各自的位置上日夜监视敌人的动向,丝毫不敢懈怠。在动员和组织南阳民众支援清地方当局的整个城防工作中,他们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礼部在一份上报皇帝的奏摺中谈到,在一次与围城叛军的大型战斗中,张宗璿方丈及其领导的全真道士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张宗璿及其领导的全真道士的献身精神和冒死杀敌的英勇气概深深地感动了傅寿彤。后者在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讲到:

    道士纠领道众等陴协守,捐资募勇,关厢赖以安全……宗璿且知缓急,识进止,善拊循匪,独能用其众。凡所建言,郡中人均乐从之。故卒使城无可乘之衅,守以固,民以安,始信怀玉言非偶然,宗璿诚非寻恒羽流也。[54]

    傅寿彤后来回忆说,打败进犯的太平军之后不久,张宗璿便开始和自己探讨南阳城将来的防卫战略。他认为,这座城市城防的薄弱环节在东南部和西北部。这两处最容易受到入侵者的侵袭。因此,张方丈建议,巩固城防的最佳之计就是在现有的城墙外围建造环城的“砦堡”。他的建议深得傅寿彤及其继任者的讚赏。[55]不过,还未来得及建造“砦堡”,南阳城就又遭到了另外一股从湖北、安徽向中国西部挺进的太平军的侵袭。

    1862年六月,为了减轻清军对长江沿线太平军要塞的围困,同时也是为了转移围困南京清军的注意力,太平军决定实施第二次北伐,统帅包括扶王陈得才、端王蓝成春、遵王赖文光。他们一路向西北的甘肃、陕西、宁夏等省份进犯,企图在这些地区与清军开辟新的战场。在起兵阶段,这支多达10万人的太平军很快从安徽进入到了河南南部,并重创清军沿长江北岸部署的防线。当年七月,北伐太平军的先头部队与当地的捻军汇合,并迅速向河南西部的南阳进犯,力图佔领西进陕西及其以西地区的战略要道。[56]

    在七月初一至十七的两个多星期里,太平军和捻军联军全面包围南阳城。除了正面的进攻之外,他们还採取挖地下工事的方法,企图攻破南阳城防。为了解除叛军的围攻,傅寿彤和清南阳地方官员们全面动员南阳民众,群防群策。他们下令所有郊区的百姓都要迁入城内。同时,拆除城墙附近的各种房屋建筑,以免叛军利用这些建筑攻城。同时,还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并徵用了大批建筑物资,以应对城外起义军的长期围攻。此外,还在城内建造了两座高耸的瞭望塔,用以监视叛军的动向,特别是他们企图破坏城墙的进攻工事。在高高的城墙上,傅寿彤部署了数门火炮,以打击围城叛军的嚣张气焰。在经过上述的周密部署之后,南阳守军一次又一次地击退叛军。最终,在来自河南北部和湖北的援军的协助下,南阳广大军民彻底击退这支进犯势力,解除了南阳城的危机。

    1862年夏天,叛军二度进攻南阳。不过,这次进攻仅仅是提高了南阳军民修筑新的、更加牢固的城防体系的急迫意识。叛军撤离之后,傅寿彤回忆到,众多南阳民众认为如果事先修筑了护城堡垒的话,夏天的这次危机也许就不会那麽糟糕。很多人都对张宗璿最初的建议深表讚赏。那年夏天,南阳民众纷纷开始出资出力,修建张宗璿所倡导的环城砦堡。在此后的一年里,当傅寿彤奉命回到南阳(这次他的使命是负责部署1863年夏天的城防工作)时,环城砦堡的修筑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他达到南阳之后,即刻诏请张宗璿及其他负责防务工作的领袖,共同商讨护城大计。他们首先对这个城市防御体系进行了评估,并完成了尚未竣工的砦堡修筑工作。新修筑的环城砦堡上建有十六座城垛。上面均配有火炮、火枪和弓弩。1863年夏天,环城砦堡和配有火器的城垛修筑工事最终竣工。[57]

    新修筑的城防体系中建有四座大型的砦堡(four large fortified citadels即四关),分别位于原南阳城城墙四座主门的右侧。这四座堡垒和新修建的十六座配有火炮的碉堡互相呼应,使得整个防御体系固若金汤。在北门防御工事的修造工程中,仅张宗璿及其所在的玄妙观就为工程捐资达一万三千贯之多。(北门防御砦堡的修建有力地巩固了整个城墙防御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58]南阳民众把这些新修建的砦堡称作“月城”,原因是四座大型的堡垒均呈月牙形。如此一来,在原有的城墙四维,又建造了强大的护城堡垒。与此同时,每座砦堡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堡垒抵御攻城叛军。总之,他们在南阳城内城之外又修建了环城的防御体系,从而有力地保障了内城商铺、政府衙署、宗教庙宇以及居民区的安全。

    新修建的南阳城四关图,见于《南阳县志》(1904年)。

     

  • 共10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