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道教、现代文明片论(4)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丁怀轸

2015-11-21 22:59:26

从现代文明的发展看,近代的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都主张积极地改造自然,倡导“人定胜天”的观念,通过人对大自然的改造与索取,人类实现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人类自身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但是,人类在获得了大自然的恩惠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大自然疯狂的报复。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人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人口的急剧增长,生态平衡的被打破,能源与食物的短缺,已成为20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难题。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重温《庄子》中“侔于天”、“天而不人”的主张,确有“悔之晚矣”的感喟。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章法的第一大难题,人类如果过于“侔于天”,便会“天而不人”,“蔽于天而不知人”,使人类永远生活在低水平的文明状态下,以致于社会不发展和生活过于贫困;但如果过于强调“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则会出现人为破坏大自然的平衡,招致大自然对人类报复的局面,势必使人类自食其果,为自己过度地榨取自然资源,而承担自然的惩罚。生活于两大世纪之交的现代人,如果能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适当地顺从于自然,减少对大自然的干预破坏,或许可以减轻或免除未来的灾难,使人类的生活真正实现自由与富强的统一。现时代,绿色和平组织的出现,低熵社会理论的提出,未来学中悲观派的崛起,都从不同的方面告诉我们,《庄子》的自然主义世界观并没有完全失去意义,它的基本精神正在成为人类走向更高阶段文明的价值导向之一。

其次,《庄子》所倡导的直觉主义思维方式,对现代人仍有启发、借鉴意义。

在《庄子》中,那种体悟天道的方式是直觉主义的,即它不是通过理性的推导而实现的,而是以超越于感官感知之上的豁然开朗的理性直觉而达到“见独”的。这种直觉的思维方式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直接性,即心灵对对象的直接把握,抛却感官感知的环节。《养生主》说:“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这种“神遇”即心灵直接把握。二是意会性,即不须以言辞表达,而只须以默然领会。所谓“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德充符》)三是整体性,即注重从总体上去把握对象,而不是以分解的方式认识事物。《天地》篇谓之为,“修混沌氏之术者也。识其一,不识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即其义也。这种独具特色的直觉思维方式,不仅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和艺术发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今日的科学和美学都有启发意义。

近代科学发展到了20世纪,物理学中相对论的出现和基本粒子理论的形成,表明了经验科学时代盛行的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无论是爱因斯坦还是海森伯,都主张以新的思维方式取代实证主义。他们所提倡的新的思维方式都具有整体模糊和意会的特点,因而与《庄子》中的思维方式暗合。日本著名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则通过《创造力和直觉》一书,对现代思维方式与《庄子》的思维方式加以比较,认为虽然战国时代没有“基本粒子”的概念,没有对物质世界的深刻认识,但那种关于混沌的理论和关于体悟道体的方式,对现代自然科学家仍有启示。

在美学研究领域,关于审美过程的心理活动的分析,关于艺术创作中想象力的研究,关于艺术欣赏中通感的讨论,关于形象思维的辨难,都从不同角度引申、发挥、发展了《庄子》所倡导的那种富有艺术特色的直觉思维方式。因而,有的学者说,庄周所倡导的直觉思维初步揭示了审美活动的复杂过程与特性,从而对现代主义的艺术观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现代哲学的发展表明,过去人们过于侧重思辩对逻辑的研究,鄙视直觉思维,但理性主义没有真正穷尽对人类思维现象的研究,相反,过于理性主义弃之不顾的直觉思维还具有广阔的研究领域。虽然在今天的思维科学和神经科学看来,直觉思维仍是一个有特深入的灰箱,但是,它对人类思维的意义已为哲学家所承认。现代哲学家伯尔尼提出了在西方极有影响的“意会认识论”,初步揭示了没有语言参与下的意会思维现象,其中许多观点和意会特征的揭示都与《庄子》的讨论极为相近。

《庄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经典,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虽然它已形成两千余年,但是其中一系列思想观点都对现代人有启发,因而我们说今人仍需要读一读《庄子》。但是,仅从上述两个方面即可以看出,自然主义的世界观是与农业文明相联系的,它所要求的“天而不人”是有障于人类社会化大生产的,因而从根本上说是与现代社会生活相矛盾的,今人只能从吸取其精神实质上倡导自然主义;直觉主义的思维方式又与否定性分析相联系,与相对主义和诡辨术相联系,因而对它的倡导的只能是补足理性思维缺陷意义上的倡导,而不能完全以直觉思维替代理性思维。总之,一方面,《庄子》在现时代仍有强大生命力,现代人仍需要在与古人对话中吸取其智慧;另一方面,现时代生活日新月异,古代智慧不可能真正拯救现代的人生,停留在《庄子》的思想水平上,则势必落后于时代,从而寻求不到真正的未来。只有在吸取古代智慧的同时进行新的创造,才能开出现代生活的新局面。

  • 共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庄子》与道教、现代文明片论(4)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丁怀轸

    2015-11-21 22:59:26

    |
    《庄子》与道教、现代文明片论(4)
    |

    从现代文明的发展看,近代的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都主张积极地改造自然,倡导“人定胜天”的观念,通过人对大自然的改造与索取,人类实现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人类自身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但是,人类在获得了大自然的恩惠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大自然疯狂的报复。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人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人口的急剧增长,生态平衡的被打破,能源与食物的短缺,已成为20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难题。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重温《庄子》中“侔于天”、“天而不人”的主张,确有“悔之晚矣”的感喟。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章法的第一大难题,人类如果过于“侔于天”,便会“天而不人”,“蔽于天而不知人”,使人类永远生活在低水平的文明状态下,以致于社会不发展和生活过于贫困;但如果过于强调“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则会出现人为破坏大自然的平衡,招致大自然对人类报复的局面,势必使人类自食其果,为自己过度地榨取自然资源,而承担自然的惩罚。生活于两大世纪之交的现代人,如果能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适当地顺从于自然,减少对大自然的干预破坏,或许可以减轻或免除未来的灾难,使人类的生活真正实现自由与富强的统一。现时代,绿色和平组织的出现,低熵社会理论的提出,未来学中悲观派的崛起,都从不同的方面告诉我们,《庄子》的自然主义世界观并没有完全失去意义,它的基本精神正在成为人类走向更高阶段文明的价值导向之一。

    其次,《庄子》所倡导的直觉主义思维方式,对现代人仍有启发、借鉴意义。

    在《庄子》中,那种体悟天道的方式是直觉主义的,即它不是通过理性的推导而实现的,而是以超越于感官感知之上的豁然开朗的理性直觉而达到“见独”的。这种直觉的思维方式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直接性,即心灵对对象的直接把握,抛却感官感知的环节。《养生主》说:“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这种“神遇”即心灵直接把握。二是意会性,即不须以言辞表达,而只须以默然领会。所谓“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德充符》)三是整体性,即注重从总体上去把握对象,而不是以分解的方式认识事物。《天地》篇谓之为,“修混沌氏之术者也。识其一,不识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即其义也。这种独具特色的直觉思维方式,不仅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和艺术发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今日的科学和美学都有启发意义。

    近代科学发展到了20世纪,物理学中相对论的出现和基本粒子理论的形成,表明了经验科学时代盛行的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无论是爱因斯坦还是海森伯,都主张以新的思维方式取代实证主义。他们所提倡的新的思维方式都具有整体模糊和意会的特点,因而与《庄子》中的思维方式暗合。日本著名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则通过《创造力和直觉》一书,对现代思维方式与《庄子》的思维方式加以比较,认为虽然战国时代没有“基本粒子”的概念,没有对物质世界的深刻认识,但那种关于混沌的理论和关于体悟道体的方式,对现代自然科学家仍有启示。

    在美学研究领域,关于审美过程的心理活动的分析,关于艺术创作中想象力的研究,关于艺术欣赏中通感的讨论,关于形象思维的辨难,都从不同角度引申、发挥、发展了《庄子》所倡导的那种富有艺术特色的直觉思维方式。因而,有的学者说,庄周所倡导的直觉思维初步揭示了审美活动的复杂过程与特性,从而对现代主义的艺术观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现代哲学的发展表明,过去人们过于侧重思辩对逻辑的研究,鄙视直觉思维,但理性主义没有真正穷尽对人类思维现象的研究,相反,过于理性主义弃之不顾的直觉思维还具有广阔的研究领域。虽然在今天的思维科学和神经科学看来,直觉思维仍是一个有特深入的灰箱,但是,它对人类思维的意义已为哲学家所承认。现代哲学家伯尔尼提出了在西方极有影响的“意会认识论”,初步揭示了没有语言参与下的意会思维现象,其中许多观点和意会特征的揭示都与《庄子》的讨论极为相近。

    《庄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经典,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虽然它已形成两千余年,但是其中一系列思想观点都对现代人有启发,因而我们说今人仍需要读一读《庄子》。但是,仅从上述两个方面即可以看出,自然主义的世界观是与农业文明相联系的,它所要求的“天而不人”是有障于人类社会化大生产的,因而从根本上说是与现代社会生活相矛盾的,今人只能从吸取其精神实质上倡导自然主义;直觉主义的思维方式又与否定性分析相联系,与相对主义和诡辨术相联系,因而对它的倡导的只能是补足理性思维缺陷意义上的倡导,而不能完全以直觉思维替代理性思维。总之,一方面,《庄子》在现时代仍有强大生命力,现代人仍需要在与古人对话中吸取其智慧;另一方面,现时代生活日新月异,古代智慧不可能真正拯救现代的人生,停留在《庄子》的思想水平上,则势必落后于时代,从而寻求不到真正的未来。只有在吸取古代智慧的同时进行新的创造,才能开出现代生活的新局面。

  • 共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