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术:道教史研究的新视角(3)

《文史哲》2006年第3期 孔令宏

2015-11-24 13:12:38

道教主张肉体飞升成仙,人应该当下就快乐逍遥,不老不死,这是道教与世界上其它大的宗教,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都不同的另一个地方。其它宗教都主张要在死后才能见到上帝或佛,活着只不过是为死后进天堂面见上帝做准备,生就是为了死,现在活着的目的不是为了当下活得更好,而是为了死后再生的下一辈子过得更好。

其次,道教最大限度地容纳了科学技术,把科学技术视为自己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它与其它宗教只是关注社会、政治问题截然不同的又一个特点。外丹烧炼为原始化学的进步做出了贡献,存神、行气、吐纳、导引、辟谷、内丹则对中医、中药、卫生保健、心理生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堪舆中蕴涵有不少环境科学的内容,房中术则为性科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材料。此外,在宇宙论、天文学、气象科学、地质学、心理学等方面,道士们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正是因为如此,英国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说,道教是世界上唯一不反科学的宗教。当然,应该看到,道教对科学技术的容纳是有限度的,科学技术不是道教的主要内容,发展科学技术只是道教修炼的手段,不是目的,不是道教的根本目标。对道教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也不可夸大。

再次,道教在精神境界方面的思想和实践有其它宗教所不具有的独到之处。其它宗教,包括佛教,在精神境界的历炼上,都只是纯粹从思想、心灵方面著眼,不涉及,至少不把人的肉体生理作为一个重要方面予以考虑,也就是说,它们都把身、心割裂开来了。道教则不然,形神并重、身心兼顾、性命双修,是道教修炼术的核心内容。修道所建构起来的思想境界是有实在的生理物质基础的,是整全的生命状态的升华,是生命素质的全面提升,是身心一体的潜力的挖掘。道教的修炼术不只是关注身心问题,还由此扩展至宇宙万物。道教从修炼的起点就强调人与物具有同一最初源头,人与物都以道为本体,到修炼的终点,同样强调人能自如地应对、役使外物,同样强调人与物,个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性。

最后,信仰是宗教的根本特征。但是,倡导理性,强调实用,注重实效及其检验,是道教一贯的观点和道士行为的作风。据此,我们认为,道教的根本特征是修炼。道教固然有信仰的要素在内,但单纯信仰是不可能达致道教的终极目标的,信仰不是道教的根本特征,甚至不是主要的特征。以符箓斋醮中的信仰要素而把道教概括为宗教,显然是把多元的道教作了以偏概全的解释。其实,“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教化的意思,并无西方语言中“宗教”的内涵。道门中人向来把“道教”理解为理身理国的道理、实在的技巧和方法。

从这四个方面来说,道教具有一系列鲜明的特点。如果著眼于整体,则把道教视为宗教的观点就似有以偏概全的嫌疑。我们认为,把道教与道家紧密联系起来,把这二者视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与儒(儒家、儒教)、佛(佛家、佛教)并列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是一个比较全面、符合历史实际的观点。对它的认识和研究,不能完全套用西方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系统的宗教判断标准来框架它,否则就会犯削足适履、以偏概全的错误。把道教放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来认识和研究,才是切合实际的做法。再则,不能仅仅关注道教的斋醮仪式和神道设教等与宗教关系密切的方面,要全面地对道教的哲学、政治、历史、伦理学、科学技术等方面展开全面的研究。这样才能完整地认识、把握道教的实质,摸清贯串其庞杂硕大的内容的主线,进而达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效果。

  • 共8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道、学、术:道教史研究的新视角(3)

    《文史哲》2006年第3期 孔令宏

    2015-11-24 13:12:38

    |
    道、学、术:道教史研究的新视角(3)
    |

    道教主张肉体飞升成仙,人应该当下就快乐逍遥,不老不死,这是道教与世界上其它大的宗教,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都不同的另一个地方。其它宗教都主张要在死后才能见到上帝或佛,活着只不过是为死后进天堂面见上帝做准备,生就是为了死,现在活着的目的不是为了当下活得更好,而是为了死后再生的下一辈子过得更好。

    其次,道教最大限度地容纳了科学技术,把科学技术视为自己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它与其它宗教只是关注社会、政治问题截然不同的又一个特点。外丹烧炼为原始化学的进步做出了贡献,存神、行气、吐纳、导引、辟谷、内丹则对中医、中药、卫生保健、心理生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堪舆中蕴涵有不少环境科学的内容,房中术则为性科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材料。此外,在宇宙论、天文学、气象科学、地质学、心理学等方面,道士们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正是因为如此,英国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说,道教是世界上唯一不反科学的宗教。当然,应该看到,道教对科学技术的容纳是有限度的,科学技术不是道教的主要内容,发展科学技术只是道教修炼的手段,不是目的,不是道教的根本目标。对道教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也不可夸大。

    再次,道教在精神境界方面的思想和实践有其它宗教所不具有的独到之处。其它宗教,包括佛教,在精神境界的历炼上,都只是纯粹从思想、心灵方面著眼,不涉及,至少不把人的肉体生理作为一个重要方面予以考虑,也就是说,它们都把身、心割裂开来了。道教则不然,形神并重、身心兼顾、性命双修,是道教修炼术的核心内容。修道所建构起来的思想境界是有实在的生理物质基础的,是整全的生命状态的升华,是生命素质的全面提升,是身心一体的潜力的挖掘。道教的修炼术不只是关注身心问题,还由此扩展至宇宙万物。道教从修炼的起点就强调人与物具有同一最初源头,人与物都以道为本体,到修炼的终点,同样强调人能自如地应对、役使外物,同样强调人与物,个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性。

    最后,信仰是宗教的根本特征。但是,倡导理性,强调实用,注重实效及其检验,是道教一贯的观点和道士行为的作风。据此,我们认为,道教的根本特征是修炼。道教固然有信仰的要素在内,但单纯信仰是不可能达致道教的终极目标的,信仰不是道教的根本特征,甚至不是主要的特征。以符箓斋醮中的信仰要素而把道教概括为宗教,显然是把多元的道教作了以偏概全的解释。其实,“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教化的意思,并无西方语言中“宗教”的内涵。道门中人向来把“道教”理解为理身理国的道理、实在的技巧和方法。

    从这四个方面来说,道教具有一系列鲜明的特点。如果著眼于整体,则把道教视为宗教的观点就似有以偏概全的嫌疑。我们认为,把道教与道家紧密联系起来,把这二者视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与儒(儒家、儒教)、佛(佛家、佛教)并列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是一个比较全面、符合历史实际的观点。对它的认识和研究,不能完全套用西方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系统的宗教判断标准来框架它,否则就会犯削足适履、以偏概全的错误。把道教放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来认识和研究,才是切合实际的做法。再则,不能仅仅关注道教的斋醮仪式和神道设教等与宗教关系密切的方面,要全面地对道教的哲学、政治、历史、伦理学、科学技术等方面展开全面的研究。这样才能完整地认识、把握道教的实质,摸清贯串其庞杂硕大的内容的主线,进而达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效果。

  • 共8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